..續本文上一頁命而虔誠祈禱于汝之本尊怙主,或一心祈念于大悲勝者觀世音菩薩,一意堅誠專注,作禱如下曰:
嗟我獨行,舍一切親友;
現前惟有,自心映空相。
願祈諸佛,大悲力加被。
令除中陰,諸畏懼恐怖。
倘緣惡業。苦受將現前;
本尊勝怙,消滅此諸苦。
真實空中,若發千雷震;
諸響轉成,六字大明聲;
業力追逐,失所保佑時;
大悲聖者,願祈作救怙。
此中業習,任何有未斷;
叁摩地光,淨樂攝受我。
依上偈頌,堅誠持念,汝即得有、最勝之引導,可作投依,決無欺妄者。
此爲最極勝上之要妙,一經反複持念,即必令汝、憶念善淨,立時即得--認證與解脫矣!”
(五)六凡道劣光之現見
縱經上來諸般導示,若其有情,惡業力強,仍難悟證者,則爲利樂彼故,可多返複行如上之導示;又複呼彼死者之名,導示如下:
“善信某某:汝如仍未明了上來諸般導示者,則當逐漸自覺前陰之身將昏散,而後陰之身處卻漸明現。
此時汝因苦悶,乃自妄計曰:“傷哉我今所受,何其苦也!我將往覓,任何其一之有生身體。”此計一生,汝遂往來奔馳,心意散亂,莫自休止。
于是即有輪回六凡道之劣光,現見汝前,緣于汝自業力,當感何道,則彼道之光色,愈益明顯現見。
善信谛聽!汝如欲知,此六道之光別若何者
則有如下--天道之光微白;阿修羅道,其光淡綠;人道之光淺黃;畜道之光淺藍;餓鬼道光淡紅;地獄道光如黑煙。
當此時際,汝之業力所感應故;汝今之身,已沾染而帶有其爲汝業力所當感生某道光色之少分矣。
善信乎!今此之時,所導示與汝者,尤爲特別要妙之教法。
汝當格外、注意聽受!善信!此時現見于汝前之光色,無論其爲何種,無論其由于何身、由于何處、而發出者,汝一惟觀想其即是大悲聖者之身及處;即此一法已足免止汝生彼道。
或者,汝曾修何本尊,此時即一心長久觀想汝之本尊。
觀汝本尊,雖真實本空,而其聖相宛然如生,猶如術人所變幻法之相,此所謂“淨幻觀”也;次觀想本尊身形,由外圍而中心,漸漸隱沒,隱至于空無所見;次觀想汝身,入于一大光明而空寂之境中,住此境少時;次複觀想本尊身形,現而複隱;次又觀自身入光明空寂境及住彼境少時。
如上所述之法,反複作之數次。
末乃觀汝住空之身心亦均由外而內,漸皆隱沒,亦複隱至空無所見;如是,空無盡處,心量無盡,心量無盡處,即法身無盡,而善巧安住于此無盡之法身界,是即本不生界,得住此界,即得無生,而圓滿覺道,即此得證矣!”
二、轉生之方式
(一)避免生死及閉息胎門
如上導示,死者生時如極劣鈍于其所修持,或並未曾有何修持者,則仍然難勝其妄念。
岐路徘徊,蹉跎自誤,乃不覺近至生死胎門。
于是亟當予以詳細教法,此時即呼其名而導示之如下:
“善信某某:汝若仍未明了以上諸導示,至于今時,根乎汝自業力,汝必向彼或上升之道、或平道、或下降之道冉冉前行。
但汝行于任何一道時,均不可忘記,專一汝心,憶念觀想大悲聖者觀世音菩薩,是爲唯一要著。
複次,如上所述,狂風暴雨冰雹黑暗,乃至惡類追逐等情況,一時交臨。
具諸惡業不淨之人,即難禁受其恐怖,因逃避而反入于苦所;具諸善淨業行者,則得轉至安樂處。
當此之時,汝業當感何界
彼界境相,一時現前。
此爲千鈞一發之頃!有許多最極要妙教法,汝須專一心念,聽我導示。
汝縱未能明了以前諸般導示;或于聖教信奉修持、極爲薄弱,亦可認證于今此之時。
故當一心谛聽。 ”
此時所作救度導示,有其兩步:第一步爲使之避免投入生死之法,第二步爲導示其如何閉息胎門之法。
1.避免投入生死
避免投入生死之導示如下:
“善信某某:無論汝所奉修何者本尊,此時善自安止汝心,專念觀想于此本尊。
如同水中映現月輪,雖非實月,而了了分明,清淨幻現,亦如幻術人所變現之幻法相;惟汝若從未奉修有何本尊者,即觀想大悲聖者觀世音菩薩,如觀本尊;再不然,即緣觀于我導示汝者之相亦可。
惟切宜注意者,即是安止汝心,專念觀想,是爲最極重要!!觀已,次則觀汝所緣觀想者,或本尊、或聖相、或我作導示者,由外圍而中心,漸漸融化成空,即以“無念”心,善巧觀入此空中之淨光。
此最極微妙“空明”觀法成就,即可避免投入生死之胎門。 ”
2.閉息生死胎門
“依上作觀,汝若仍不克成就避免生死胎門者,則有第二步,更進而使其胎門閉息之上妙要道。
汝善谛聽之!”
(閉胎門法第一步)
“此中有要妙偈教雲:
籲彼悉罷中陰 今已現我前
一心堅念繼持 于善業串習
使彼胎門閉息 知彼爲敵對
此時猛利誠敬 及淨念最要
將彼愛憎妒妄 力除遣無馀
觀其等同尊長 淨聖之護身
此偈教,必口誦心維,反複多次,深達其義而思維之,是爲最極要妙。
其第一句所雲:“籲彼悉罷中陰今已現我前”者,即謂汝今已入于悉罷之中陰境,此中汝自可能證知諸相--謂如汝自向水中或鏡中觀之,不能自見其面及身之映現,且自顧汝身而無其影等,則因汝已脫離前此人間所具、肉血等聚之四大色身故,此等即是汝已入悉罷中陰之諸證也。
于是汝當“一心堅念”,最爲切要!譬彼馳馬,必須堅握缰繩不可少忽。
又此時汝如一念有所動于某法,彼法立即來前,故萬不可有一微塵惡法之念;一有彼念,汝之前途,立即變更。
汝宜專心系念于我今爲汝作此中陰救度導示者,或專心系念于汝昔所從而受學、灌頂傳授密法等、人間上師。
又必繼持于善業串習,此即汝當不斷淨念于一切習作之善業行,串連而不斷。
此尤爲切要!!汝或向上或向下之界分即在于此。
汝若一刹那而任心念遊移,則立入長苦之趣。
故此一刹那,誠所謂千鈞一發之機,稍縱即敗也。
念者汝已臨至、閉息胎門之極重大關頭。
如偈雲:“此時猛利誠敬及淨念最要”,即謂閉息胎門有五步。
其第一步,即是“淨念相繼”。
汝當專一心念,牢記勿失。
(閉胎門法第二步)
“善信乎!汝于此時,將見有男女兩體交合之相。
汝如見此,萬不可作男女交合之邪妄會解,而如是置汝不淨之念于其間。
惟須觀其男體類似汝根本尊長上師此非指人間上師乃指聖界之本尊上師\淨聖雙身之陽體,其女身類似其陰體。
于是至誠禮敬,端正信心作內心觀修供養等法而求加持。
汝能如是堅具淨念,即可閉息生死胎門。
但如仍不見其閉息而汝或覺幾將墜入其中者,則當進而觀其真即是汝之本尊淨聖雙身,或真即是彼大悲勝怙者及其聖母,無二無別;且修作禮敬及內心觀變供養等法,求其加持,則彼生死胎門自當閉息。 ”
(閉胎門法第叁步)
“若如上述,汝仍見胎門未閉,而汝身竟有將墜入之勢。
則第叁步,即爲除遣愛憎妒妄之要妙。
今當導示,汝善谛聽!
善信乎!生門總有四種:一胎生 二卵生 叁濕生四化生,此四生中,胎卵二生最相類近。
上雲汝將見有男女兩體交合者,汝若生不淨心,一有貪愛此性憎嫌彼性之邪妄妒念,汝當立即投入其胎--或爲馬或爲雞或爲犬或爲人。
汝之將受男性身者,則因于當時,邪念妄動,貪愛彼交合兩體之母身,而憎惡妒嫉其父身;反之,汝之邪念妄動,乃爲貪愛其父身,而憎惡妒嫉其母身,汝則將受生女性身。
有此邪念之一妄動于汝之識中,則恰于彼之種子與種子容納體,兩相接觸吻合頃,汝之俱生妄識,忽感一刹那之欲樂,瞬即昏迷而失其知覺。
過此汝則已入其胎或卵之中,經曆若幹時後,待汝開目始忽自見或已受生一犬子身,于是就犬窩而長大;或爲一豕子,就豕圈而長大;或爲一蟻,就蟻穴而長大;或爲一蟲、或爲一蛆、或爲犢、或爲羔,各必經其相當之時日月年、若幹不同之壽命。
既受如彼彼生身之色形,汝縱欲脫換亦不可能,且有盲聾暗啞愚癡穢惡任人宰割等等、言莫能盡之劇大苦痛;乃至尚有生入餓鬼地獄、二者更爲下劣苦痛之惡道;即或較上幸得人阿修羅天之叁善道者,但皆是輪回生死大苦,廣如經說。
嗟乎!可堪悲痛言之心悸者,則世間尚多若彼、執迷不悟、妄貪生死、毫不知懼、未受上師要妙教法之人者,幾何其不同樣,墮入絕崖之下、深坑之中、同上所述者乎
汝若不願如斯墮落,則汝亟宜、一心谛聽于我之導示,將此中要妙,牢記于心,永勿忘失。
善信乎!此要妙者,即遣除一念邪妄之貪愛與憎嫌,閉息彼胎門,憶其爲敵對通常中陰之境相、皆爲嗾使死者靈識亟欲有生、此亦根乎其無始之結習使然、故謂此爲“敵對”、因其障礙阻撓于圓滿菩提覺道之證得故、,一心堅誠,淨念相繼;以及敬謹奉持如上偈教中,所謂:“將彼愛憎妒妄,力除遣無馀;觀其等同尊長,淨聖之雙身。”者是矣!
上來不已雲乎:將受生男性者,則貪愛其母,而憎惡其父;反之,將受生女性者,則貪愛其父,而憎惡其母。
與此憎惡之情妄同時共生起者,又有其妒嫉之邪妄生。
故此時之惟一要妙,即在猛利自覺,鏟除此種愛憎妒嫉之大妄。
鏟除之法,汝須痛自呵斥,如下自責自曰:
…
《中陰救度密法 西藏度亡經 下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