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它對于顔色、聲音、香、味的撞擊比較弱,所以它的受屬于舍受。而對于身識來說往往身識是直接撞擊的,它的受會比較強。在這裏眼、耳、鼻、舌、身這五種識都是屬于不善的果報。不善的果報表現在眼識看到的是不好的東西、醜陋的東西;耳朵聽到的是難聽的、不好聽的聲音;鼻識嗅到的是很臭的味道、惡心的味道;而舌識吃到的是很難吃的東西;身識就表現爲身體遭受到地、或火、或風的撞擊。
例如:地,好像身體感覺很疼痛,這裏痛那裏痛。或者感覺到撞擊、被人打、被刀割傷等等;而火,例如身體感到很熱或者很冷、皮膚給凍裂了或者給燒傷了等等這些;而風界,就是例如:肚子的絞痛,或者給人打了一拳,有地界也有風界的撞擊。由于不善的果報作爲所緣,它能夠直接地撞擊身識,而身識接受外在觸所緣的撞擊力強,因此它的受屬于苦受。我們講到的身受屬于苦受這一類。
因此,要了解這五種識就要和平時聯系起來,如果我們看到不好的那些東西、看到不好的人,我們能夠看是因爲有眼識,由于我們所接觸的這些是不好的所緣,因此這是屬于不善果報的眼識。對于耳、鼻、舌、身也是這麼樣。例如:身體痛、或者感覺到氣候變化無常,一會很熱、一會很冷、各種各樣的病痛等等都是屬于身識在起作用。假如沒有身識的話,任何的身體的疾病對我們來說沒有作用了。
另外一種心是領受心sampa icchana
我們以眼識爲例子,眼識能夠執行的是看顔色,當眼識看到這種顔色之後,它只是維持一個心識刹那立刻就滅去了,緊接著生起的是領受(剛剛由眼識看到的顔色)這種心,這種心稱爲領受心,就等于說接過剛剛由眼識傳遞給它的顔色的信息,之後,當領受心滅去之後生起了一個推度心sant ra a ra a
當眼睛看到不好的目標,例如:看到不好的顔色,那麼領受心領受的也是屬于不好的,推度它推度的也是不好的,推度就類似我們說到的推度或者檢查的意思。而這兩種心由于它們還是屬于五門心路過程,因此它們的受還是屬于舍受,稱爲與舍俱行的。
我們再看有八種善果報的無因心。這八種善果報的無因心和剛才所說到的七種不善果報的無因心也很相似、很相像,只不過是多了一個而已。它們分別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領受心和兩個推度心。剛才講到的是不善果報心,不善果報心都是屬于無因心。我們昨天也講到了八種善果報心,是不是?那個是有因的果報心,現在這裏講到的是無因的果報心。昨天晚上我們講到的有因果報心是因爲那些心都是屬于美心,既然是美心,它有沒有美心所啊?有。有哪些美心所呢?要麼會有無貪和無瞋,如果是智相應的果報心的話會有無癡心所,因此它們都是屬于有因的。
這裏講到的是無因的果報心。
無因的果報心一共有八種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領受和兩個推度心。
講到果報,我們可以說果報都是由心來體驗的,身體只是一種承受,但是真正能夠體驗到果報的是心。我們又再回到講“阿毗達摩”最根本的那一點、我們經常強調的,一旦講到心必定會有心所對應的目標,是不是?也就是心和所緣的關系。
從所緣上來說,所緣可以分爲叁種所緣:一種是不可愛的所緣;一種是可愛的所緣;一種是極可愛的所緣(目標)。如果我們體驗到的目標一般人都認爲這個是醜陋的、這個是不好的,例如:死屍、看到了蛇、老虎,這些一般人都認爲是不好的,這種稱爲不可愛的所緣。例如:看到很醜陋的蟲、蜈蚣、蠍子或者蒼蠅,這些是稱爲不可愛所緣。
還有另外一種是可愛所緣,例如:一般的這些房屋或者是一些很普通的建築物,這個稱爲可愛所緣。極可愛所緣就是一般人看到它都會很喜歡的,例如:很優美的風景,或者很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佛陀的像,類似于這些都是屬于極可愛的所緣。
根據“阿毗達摩”,一個人體驗到不可愛的所緣往往是由于他的不善果報心成熟,如果一個人體驗到可愛所緣和極可愛所緣是由于他的善果報成熟。我們說到的這些所緣就是外在的目標,目標本身只是目標而已。但如果有了心的作用,就是我們心能夠去識知它,然後我們知道這種能夠帶來舒服體驗,這個給人帶來不舒服的體驗。例如:噪音,一般人都不喜歡噪音,是不是?這個就是不可愛的聲所緣。好像死屍的臭味、腐臭味、廁所的臭味等等,這些誰喜歡?除非糞蟲才喜歡。對一般人來說這些都是不好的,被人體驗爲不好的。能體驗的是什麼?是心。哪些心去體驗呢?就是我們講到的這些果報心去體驗。
由于這些所緣是我們平時每天都接觸的,例如:我們每天都會看、都會聽、都會嗅、都會嘗、都會觸,是不是?我們在接觸這些的時候,不可能說我想要每天都看到好看的東西、聽到好聽的東西、嘗到好吃的東西、觸到很舒服的感覺,是不可能的,都會有不好的和好的。不好的這些給我們體驗的,是屬于不可愛所緣;體驗到不好的,是屬于不善果報心;而體驗到這些好的外緣(目標)、好的對象,是屬于善的果報心。看到了一個很漂亮的東西,例如:很優美的風景或很漂亮的人,這個時候能夠看的是什麼?能夠看的是眼識。由于看到好的,所以它是屬于善的果報,這種眼識稱爲善果報心,明白嗎?理解嗎?
例如:聽到一些音樂或者大自然的聲音、很美妙動聽的樂曲,或者別人在贊歎、稱贊你,當然不是在那邊拍馬屁,是在贊歎你,這個時候你聽到的是用什麼聽?用耳識來聽。我們平時說的耳朵聽到是用耳識來聽。能夠聽到的是耳識,但是聽到的是什麼?是屬于好的、動聽的聲音,動聽的聲音,屬于什麼?是屬于可愛的所緣或者極可愛的所緣。因此能夠聽到好的聲音,是屬于善的果報。
鼻識能嗅到香味,例如:栴檀香的味道或者樹木的清香這些。因爲這些樹木的清香等等都是屬于好聞的氣味。能夠聞的是我們的鼻識,由于能夠聞到這些好的氣味,它是屬于善的果報,所以這種心能夠聞到好聞的味道,稱爲善果報的鼻識。
又例如:我們經常都能夠吃到很好吃的美味佳肴,我們說到的一飽口福,一飽口福是什麼去飽?舌頭去飽,我們的舌頭嘗到味道。如果一旦食物吞到肚子裏面還能不能夠嘗到味道呢?如果我們的胃、我們的肚子能夠嘗到味道的話,我們會作嘔,因爲食物一吃進去就變成酸的、臭了,是不是?有句話叫“舌過叁寸成何物”,嘗什麼?就是這麼樣,能夠嘗到味道的只是這麼短短的一個舌淨色密布在舌頭這個區域裏面。而舌識就是依這上面的舌淨色生起的,所以我們能夠吃到好吃的東西。今天有人請客或經常有好吃的東西,這個是善果報還是不… 《阿毗達摩 第叁十講 十八種無因心 五十四種欲界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