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善果報?這是善果報。這些善的果報對于舌識來說,它所體驗的就是好吃的東西。這些好吃的東西被什麼而識知?被舌識而識知,所以這裏的舌識是屬于善果報的。
對身識也是,例如:氣候很舒適,或者有人按摩、撫摸你的身體,或者你躺在空調的環境裏,你坐的凳子很舒服,或者你有錢了坐汽車都可以買好的座位,坐火車可以買臥鋪、可買軟臥,坐飛機可以買商務艙,這樣的話你的身體感受的都是很舒服,是不是?你的身體能夠領受到這些很舒服的感受,這種舒服的感受是不是一種所緣,一種可愛的或者極可愛的所緣,是不是?由什麼去感受這些很舒服的感受呢?是由身識。由于善的果報成熟了我們能夠感受到這些很舒服的感覺。
又比如:一個窮人,他住的地方一下雨又漏雨,天冷了風就從門縫裏面吹過來,天熱了裏面蚊子又多、蒼蠅又多,而且床底下一大堆跳蚤。這樣的話,他身體經常都遭受到一些不好的、不善的果報的折磨,所以這個時候他身體感受的是屬于苦的感受。
而如果一個有錢人,他可以住很富麗、很幹淨、很清潔的房間,看的東西都是很悅目,聽的東西又很悅耳,吃的東西又很可口,而住的東西很舒適,這個是善的果報。
能夠體驗到這些善的果報的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對于身識來說,由于它是直接撞擊我們的身體,所以它的撞擊力大。因此身體如果是體驗到可愛的或者極可愛的所緣、極可愛的對象,它的感受是屬于樂受。而這裏講到身識的樂受和剛才講到身識的苦受並不是心的受,而是屬于身識、與身識俱行的受,這種受也不是屬于色法,它是基于色法直接生起的受,基于身體直接生起的受。
例如:我們講到受的時候講到五種,是不是?苦受、樂受、悅受、憂受和舍受。這裏講到的苦受和樂受是專指由于身識生起的受。
接著再講另外一個是領受心,這領受心和剛才講的領受心也是一樣。由于剛才講到領受心領受的是不好的對象,現在這個領受心是領受很好的對象,這裏的領受心和接下來的推度心也跟剛才一樣,它們並不會生起在其它地方,只是緊接著要麼是眼識、要麼是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之後生起。領受心必定跟在這五種根識的其中一種之後生起,領受心滅去之後立刻生起的是一個推度心,這是它們的定法。
例如:當眼睛看到一個很好的顔色,看到很好的顔色是由眼識執行的,眼識一執行“看”立刻就滅去,緊接著生起了一個領受(剛才由眼識所看到的顔色)這種心,這稱爲領受心。
當領受心一滅去之後緊接著生起了一個推度或者檢查剛剛由眼識和領受所識知的對象,這種心稱爲推度心。
如果所看到的對象是極可愛的所緣,例如:佛像,或者一個很豪華的宮殿或者很優美的地方,這個時候生起的推度心是悅俱的推度心。悅俱就是它的受是屬于樂受的。如果只是看到一個比較好的,但是它不是很明顯、撞擊性不是很強烈的,看到的是一個可愛的所緣,但不是極可愛的所緣,這個時候推度心生起的是舍受的,我們稱爲與舍俱行。
這些是屬于善果報和不善果報的無因心。
在這八種善果報的無因心當中,有一種無因心可以成爲一個人結生的結生心。但是如果一個人的結生心是屬于這其中的一種無因心的話,那麼即使他投生爲人都是很可憐的。爲什麼這樣說呢?能夠投生爲人是善的果報還是不善的果報?是善的果報。對,沒有錯。
一個人走在惡道的邊緣,險險差一步就已經掉到惡道裏面去,差一步就可能投生到豬胎、或者投生到狗胎、投生到鬼胎。這一種人可能在臨終的時候,要麼就是他的不善果報和善的果報爭,他的善業和不善業爭著成熟;要麼就是他曾經造下了一種很弱的善業,這種善業帶來的果報是屬于最後一種推度心。這種推度心可以使一個人投生。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如果投生爲人,而這種投生爲人的心是屬于無因心的話,那麼它必定是這種推度心。假如一個衆生是以這種舍俱的推度心投生爲人的話,他雖然有幸生而爲人,但是他卻有種種我們說到的先天性的缺陷,例如:他可能是先天性的瞎眼、耳聾、或啞巴、或者殘廢,這表現在身體上,或者是兩性人,或者是先天性生殖器缺陷。又如果從心理方面來說,他很可能是智障,就是弱智這一類的人。
而如果這個有情以這種推度心投生爲天人的話,他都是一類很低等的天人,是一類經常要爲那些高等的天人服務的那一類的天人,就是他已經走在像鬼道的邊緣那一種天人。
而在不善的果報心當中,一切的惡道衆生,包括數量不可計算的畜生、鬼道和地獄的衆生,所有這些不善趣裏面的所有衆生的結生心只有一種心,是哪一種呢?就是屬于無因的推度心。
爲什麼呢?因爲一個衆生投生爲畜生、投生爲鬼、投生到地獄是屬于果報還是屬于業?能夠投生、使他投生是由于他的果報,是不是?由于業的成熟而使他投生到惡道,投生到惡道他的結生心還是屬于一種心。我們講到的所有的不善果報心其實只是這七種而已。
一個衆生即使他的不善果報是千變萬化的方式呈現的,但是被體驗的只是這些心而已,就是這七種心而已。如果一個衆生很不幸投生爲畜生,那麼即使它是小到好像一只蚊子或者一只小螞蟻,大到一只大象或者一只鯨魚,它的結生心還是一樣,都是屬于這一類的心。這就是屬于不善的果報心。
而善的果報心,如果是一個人能夠投生爲人,但是由于他造的善業是很弱,他的結生心就是屬于推度心。我相信我們在座的沒有一個人是屬于這種心的結生心,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在座的沒有弱智的,沒有智障的,也沒有先天性殘廢的,所以不用擔心。因爲假如一個人的結生心是無因心的話,那麼可以說無論如何修行他都不可能成功。就好像畜生。由于畜生、鬼類等等,他們的結生心都是屬于無因的不善果報心,所以無論如何修行,他們不會成功的,他們連禅那都不能夠證得。我們接著再講另外的一組:叁個無因心,它們是無因唯作心。
第一是五門轉向心。這裏講到的五門轉向心是指當一個目標呈現在有分和眼門的時候,首先生起的是五門轉向心;當一種聲音呈現在有分和耳門的時候,首先生起的還是這個五門轉向心。五門轉向心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把心流從有分裏面拉出來轉向于對象而已。等五門轉向心一滅去之後緊跟著生起的要麼是眼識、要麼是耳識、要麼是鼻識、要麼是舌識、要麼是身識。因爲擁有眼、耳、鼻、舌、身這五種識的稱爲五門心路過程。而五門轉向心就是起到導向的作用,由于有了五門轉向心這種轉向把心流拉到目標裏面去,這種心稱爲五門轉向心。等這五門轉向心滅去之後才生起了一個能夠看的眼識或者能夠聽的耳識。這種心本身並不會看、不會聽、不會嗅、不會嘗、不會觸,它純粹只是把心拉到目標,然後提供給之後産生的眼識去看、耳識去聽、鼻識去嗅、舌識去嘗、身識去觸。這種心既不是果報心,也不是善心或不善心,所以它純粹只是産生它的作用,也就是這種轉向心純粹只是把心拉到趣裏面去,結果就完成它的任務了。它不會造業,它也不是體驗的心,所以不是果報心,也不是善心或惡心。
《阿毗達摩 第叁十講 十八種無因心 五十四種欲界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