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摩 第三十讲 十八种无因心 五十四种欲界心▪P3

  ..续本文上一页善果报?这是善果报。这些善的果报对于舌识来说,它所体验的就是好吃的东西。这些好吃的东西被什么而识知?被舌识而识知,所以这里的舌识是属于善果报的。

  

对身识也是,例如:气候很舒适,或者有人按摩、抚摸你的身体,或者你躺在空调的环境里,你坐的凳子很舒服,或者你有钱了坐汽车都可以买好的座位,坐火车可以买卧铺、可买软卧,坐飞机可以买商务舱,这样的话你的身体感受的都是很舒服,是不是?你的身体能够领受到这些很舒服的感受,这种舒服的感受是不是一种所缘,一种可爱的或者极可爱的所缘,是不是?由什么去感受这些很舒服的感受呢?是由身识。由于善的果报成熟了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很舒服的感觉。

  

又比如:一个穷人,他住的地方一下雨又漏雨,天冷了风就从门缝里面吹过来,天热了里面蚊子又多、苍蝇又多,而且床底下一大堆跳蚤。这样的话,他身体经常都遭受到一些不好的、不善的果报的折磨,所以这个时候他身体感受的是属于苦的感受。

  

而如果一个有钱人,他可以住很富丽、很干净、很清洁的房间,看的东西都是很悦目,听的东西又很悦耳,吃的东西又很可口,而住的东西很舒适,这个是善的果报。

  

能够体验到这些善的果报的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对于身识来说,由于它是直接撞击我们的身体,所以它的撞击力大。因此身体如果是体验到可爱的或者极可爱的所缘、极可爱的对象,它的感受是属于乐受。而这里讲到身识的乐受和刚才讲到身识的苦受并不是心的受,而是属于身识、与身识俱行的受,这种受也不是属于色法,它是基于色法直接生起的受,基于身体直接生起的受。

  

例如:我们讲到受的时候讲到五种,是不是?苦受、乐受、悦受、忧受和舍受。这里讲到的苦受和乐受是专指由于身识生起的受。

  

接着再讲另外一个是领受心,这领受心和刚才讲的领受心也是一样。由于刚才讲到领受心领受的是不好的对象,现在这个领受心是领受很好的对象,这里的领受心和接下来的推度心也跟刚才一样,它们并不会生起在其它地方,只是紧接着要么是眼识、要么是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之后生起。领受心必定跟在这五种根识的其中一种之后生起,领受心灭去之后立刻生起的是一个推度心,这是它们的定法。

  

例如:当眼睛看到一个很好的颜色,看到很好的颜色是由眼识执行的,眼识一执行“看”立刻就灭去,紧接着生起了一个领受(刚才由眼识所看到的颜色)这种心,这称为领受心。

  

当领受心一灭去之后紧接着生起了一个推度或者检查刚刚由眼识和领受所识知的对象,这种心称为推度心。

  

如果所看到的对象是极可爱的所缘,例如:佛像,或者一个很豪华的宫殿或者很优美的地方,这个时候生起的推度心是悦俱的推度心。悦俱就是它的受是属于乐受的。如果只是看到一个比较好的,但是它不是很明显、撞击性不是很强烈的,看到的是一个可爱的所缘,但不是极可爱的所缘,这个时候推度心生起的是舍受的,我们称为与舍俱行。

  

这些是属于善果报和不善果报的无因心。

  

在这八种善果报的无因心当中,有一种无因心可以成为一个人结生的结生心。但是如果一个人的结生心是属于这其中的一种无因心的话,那么即使他投生为人都是很可怜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能够投生为人是善的果报还是不善的果报?是善的果报。对,没有错。

  

一个人走在恶道的边缘,险险差一步就已经掉到恶道里面去,差一步就可能投生到猪胎、或者投生到狗胎、投生到鬼胎。这一种人可能在临终的时候,要么就是他的不善果报和善的果报争,他的善业和不善业争着成熟;要么就是他曾经造下了一种很弱的善业,这种善业带来的果报是属于最后一种推度心。这种推度心可以使一个人投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如果投生为人,而这种投生为人的心是属于无因心的话,那么它必定是这种推度心。假如一个众生是以这种舍俱的推度心投生为人的话,他虽然有幸生而为人,但是他却有种种我们说到的先天性的缺陷,例如:他可能是先天性的瞎眼、耳聋、或哑巴、或者残废,这表现在身体上,或者是两性人,或者是先天性生殖器缺陷。又如果从心理方面来说,他很可能是智障,就是弱智这一类的人。

  

而如果这个有情以这种推度心投生为天人的话,他都是一类很低等的天人,是一类经常要为那些高等的天人服务的那一类的天人,就是他已经走在像鬼道的边缘那一种天人。

  

而在不善的果报心当中,一切的恶道众生,包括数量不可计算的畜生、鬼道和地狱的众生,所有这些不善趣里面的所有众生的结生心只有一种心,是哪一种呢?就是属于无因的推度心。

  

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众生投生为畜生、投生为鬼、投生到地狱是属于果报还是属于业?能够投生、使他投生是由于他的果报,是不是?由于业的成熟而使他投生到恶道,投生到恶道他的结生心还是属于一种心。我们讲到的所有的不善果报心其实只是这七种而已。

  

一个众生即使他的不善果报是千变万化的方式呈现的,但是被体验的只是这些心而已,就是这七种心而已。如果一个众生很不幸投生为畜生,那么即使它是小到好像一只蚊子或者一只小蚂蚁,大到一只大象或者一只鲸鱼,它的结生心还是一样,都是属于这一类的心。这就是属于不善的果报心。

  

而善的果报心,如果是一个人能够投生为人,但是由于他造的善业是很弱,他的结生心就是属于推度心。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没有一个人是属于这种心的结生心,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座的没有弱智的,没有智障的,也没有先天性残废的,所以不用担心。因为假如一个人的结生心是无因心的话,那么可以说无论如何修行他都不可能成功。就好像畜生。由于畜生、鬼类等等,他们的结生心都是属于无因的不善果报心,所以无论如何修行,他们不会成功的,他们连禅那都不能够证得。我们接着再讲另外的一组:三个无因心,它们是无因唯作心。

  

第一是五门转向心。这里讲到的五门转向心是指当一个目标呈现在有分和眼门的时候,首先生起的是五门转向心;当一种声音呈现在有分和耳门的时候,首先生起的还是这个五门转向心。五门转向心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把心流从有分里面拉出来转向于对象而已。等五门转向心一灭去之后紧跟着生起的要么是眼识、要么是耳识、要么是鼻识、要么是舌识、要么是身识。因为拥有眼、耳、鼻、舌、身这五种识的称为五门心路过程。而五门转向心就是起到导向的作用,由于有了五门转向心这种转向把心流拉到目标里面去,这种心称为五门转向心。等这五门转向心灭去之后才生起了一个能够看的眼识或者能够听的耳识。这种心本身并不会看、不会听、不会嗅、不会尝、不会触,它纯粹只是把心拉到目标,然后提供给之后产生的眼识去看、耳识去听、鼻识去嗅、舌识去尝、身识去触。这种心既不是果报心,也不是善心或不善心,所以它纯粹只是产生它的作用,也就是这种转向心纯粹只是把心拉到趣里面去,结果就完成它的任务了。它不会造业,它也不是体验的心,所以不是果报心,也不是善心或恶心。

  

《阿毗达摩 第三十讲 十八种无因心 五十四种欲界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