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心(色界心、无色界心)昨天晚上一起学习完了54种欲界心,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心的部分。心可以依其界而分为4类:第一是欲界心,第二是色界心,第三是无色界心,这三类心称为世间心;还有另外一类是出世间心。这里讲到的欲界心是指主要活动于欲界的心,或者说欲界的众生最常出现的心。欲界心一共有54种,欲界心并不等于说只是欲界的众生,例如:畜牲、人类、欲界的天人才能产生的,即使连色界的梵天人,无色界的梵天人也可以产生,也可以生起的。
接着是色界心,色界心一共有15种,无色界心一共有12种,还有出世间心是8种。出世间心惟有圣者才能够体验到,凡夫是不可能会生起出世间心的。在这4类心当中,欲界、色界、无色界心称为世间心,这些世间心依其界(依其主要活动的界)来分。
我们在前几天晚上学习了欲界心。欲界心可以分为不善心、可以分为善心、可以分为无因心、还可以分为美心、果报心、唯作心等。在欲界心当中可以分为4类的心:即不善心、善心、果报心、唯作心。又可以分为3类:即不善心、无因心、美心。在欲界心当中,除了不善心和无因心之外,有24种美心。这24种美心,所有的色界心、无色界心、出世间心统称为美心。因此美心的数量是最多的。
今天晚上我们将来学习色界心和无色界心。什么是色界心呢?r p pa
为什么称为禅那呢?禅那是巴利语 jhàna 的音译,在《清净道论》里面这么样定义禅那:aramma ”upanijjh kajjh ka
什么是禅那应该烧尽的敌对法呢?即五盖。所以我们可以用两种意思来解释禅那。第一是专注,透过专注由色法产生的概念,而心达到很强的一境性的时候,这个状态称为禅那。另外就是透过一个人专注之后,他把所有的五盖都烧尽了,也就是镇伏了五盖,以镇伏了五盖称为禅那。这两种是禅那的意义。
讲到色界心,欲界的众生可不可以生起禅那心呢?可以吗?可以。所以色界心是指主要活动于色界有情的或者属于色界的,但并不等于欲界的有情就不能够生起这种心,欲界的有情还是可以生起这种心的。是哪些心可以生起呢?就是善心和唯作心可以生起。对于凡夫或有学圣者来说只能生起善心,而对于梵天人来说,三类十五种心都可以生起。
我们先来讲五种色界的善心。一般我们讲到色界的禅那有四种,在这里会提到有五种,是哪五种呢?它为什么跟经教法不同呢?我们先讲完了这五种色界的禅心之后,再来分析一下。
首先第一种是寻、伺、喜、乐、一境性俱的初禅善心。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初禅的心是拥有寻、伺、喜、乐、一境性的。这里的俱,就是拥有、同时具备、具足寻、伺、喜、乐、一境性这五种禅支的,这一类的善心称为初禅的善心。
如何生起这一类的善心呢?如果一个人平时都是处于一种散乱心的状态,那这一类的心不可能生起。或者由于他专注的是错误的所缘,例如:他专注究竟法,或者他专注无常生灭之法,这样的话也不可能会有初禅心的生起。应当如何才能够有禅那心的生起呢?我们必须得透过专注特定的对象、特定的所缘才能够生起。在佛陀的教导当中,经常强调应当要修习定力、要培养定力,佛陀把八支圣道里的正定解释为四种禅那。在戒定慧三学当中,佛陀把增上心学(定学)也是解释为四种禅那,也就是说禅那的心就是定的心。
应当如何培育定力呢?因为佛陀经常强调修定,所以佛陀必定也教导定。在佛陀教导的修定的方法当中,透过培育心的一境性可以达到两类的定,即近行定和安止定。在这两类的定当中,近行定属于欲界的… 《阿毗达摩 第三十一讲 广大心(色界心、无色界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