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màdhàna。
我們看看《清淨道論》怎麼來定義定的。《清淨道論》第一冊的第38節這樣說到:以何義爲定?(就是以什麼樣的意義而爲定呢?)以等持之義爲定(samàdhàna hena sam hapananti
除此之外,定還有其它的名稱,例如我們講到的samàpatti,samàpatti古代依音譯也翻譯成叁摩缽地。Samàpatti,或者古代也翻譯成等至,我們再看它的詞源,它是saü(完全的、正確的)再加àpatti,àpatti就是apajjati的過去分詞。apajjati是到達或者進行,但是做爲它的過去分詞,就是說這種動作已經完成了,就是已經到達、已經進入。
例如我們講到sotàpatti,是什麼意思?sotà是流,河流,在這裏是指聖流,再加上àpatti,已經進入聖流叫作什麼?叫作入流。在這裏講到的àpatti就是已經完成了、已經到達了。完全的進入、完全的到達了,就是心已經完全進入定的狀態,專注在所緣的這種狀態我們稱爲等至,也稱爲定。例如講到定,安止定、近行定。近行定是 upacàra-samàpatti;安止定是appanà- samàpatti。
有時候定也可以叫作samàhita,古代翻譯成叁摩呬多,它是samàdahati的過去分詞。也就是心已經集中了,已經安定了稱爲samàhita。samàhita也表示入定的或者說擁有定力的。
我們知道了如果要培育定力,最根本、最基本的一點是什麼?心只專注在一個對象上。如果心漂浮不定,或者說心取很多的目標,這個叫什麼?這叫散亂。散亂和定力是相對的、是敵對的。既然講到心對于對象專一、專注、平靜的狀態稱爲定。那應該如何來培育定力呢?
我們再看,有時候培育定力的方法也叫什麼?也叫修止。止是什麼意思呢?止是samatha。samatha的意思就是paccan kadhamme samet ”ti samatho( kadhamme
有時候,定力在達到某一種程度、某一種高度我們又稱爲什麼?我們稱爲禅那。禅那是什麼意思呢?禅那是巴利語jhàna的音譯。爲什麼稱爲jhàna呢?在《清淨道論》裏講到,àramma是對象、所緣; panijjh kajjh 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