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遙呼上師祈請文》開示
時間:2004年11月26—27日 遙呼上師祈請文教授緣起
今天在此,是受到鹿野苑噶舉護持委員會主席堪布梭南康參的邀請。主要是如果可以來講授蔣貢仁波切之《遙呼上師祈請文》的傳承教授,將會有非常好的緣起。然而因我本人在講授《遙呼上師祈請文》的經驗以及證量功德尚未具備,在講解此祈請文上也並沒有很多實例,所以我覺得無法很圓滿的解說。但是因爲有鹿野苑噶舉護持委員會的邀請和對我的期望,如果讓大家失望也將不圓滿。故在此,我就由自己的一些經驗及傳承上師的口訣教授,盡量的來爲大家解說。如果有錯誤或遺漏的部分,我們以後可以好好的觀察及辨別,相信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是這樣,而認爲只要是我說的,就全部都是真實的話,將會有導致誤解及顛倒的可能。
蔣貢仁波切所著的《遙呼上師祈請文》,在康區是所有年長及年輕的弟子們每天必修的課誦。就像在我的家裏,爸爸和媽媽也會念誦《遙呼上師祈請文》。我從小因爲耳濡目染的關系,也會念誦一些偈頌,但對于內容可能不了解。《遙呼上師祈請文》在僧團當中不單單是珍貴且重要,不僅此文容易理解、對于修心上也是極有幫助的。
在《遙呼上師祈請文》的上部中,一開始有祈請藏傳佛教中不同教派的上師以及成就者的名字。在這方面,我不多做解釋。接下來的部份是轉心向法四思維及有關下、中、上士的祈請文,對于這個部份我將做簡短的介紹。相信對于我們心上的修持會有很大的幫助。
虔心悲切遙呼上師祈請文
《遙呼上師祈請文》一般在雪域西藏中,無論舊派或是新派,許多偉大的成就者也都著有論述。《遙呼上師祈請文》顧名思義,行者需要在出離心上,從自己內心深處,以最虔誠恭敬之心來呼喚上師、祈請上師,這也是行者是否獲得加持的關鍵所在。遙呼上師的目的,主要是希望能夠促使自己的心與上師相應,使自心得到加持。爲了能獲得上師加持,獲得上師的慈悲眷顧,行者就要對上師生起無造作的虔敬,而爲了能生起無造作的虔敬之心,行者就要不斷的去做祈請,並意念思惟上師的功德。這樣的話就容易生起覺受,對上師生起無上的信心,或是無故的流淚、毛孔豎立等,諸如此類生起虔敬心的征兆。因此,“祈請”可以說就是獲得上師加持的因,生起對上師敬信、愛戴最殊勝的緣,這是非常重要的。
平時我也對外國弟子說:”祈請文只是在嘴巴上念念,是無法調伏自己內心的,一定要串習﹝實修﹞,而能出自內心的法喜、喜樂。如果可以身心合一的修持,自己一定會生起很強的覺受。“
在祈請的當下,害羞、退縮或是念誦時聲音沒有音揚頓挫,這樣也是不行的。在上師傳承常規(儀軌)當中說,如可以用緩慢、美妙的音韻來念誦,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然而我們用各種音調來唱誦上師祈請文,其目的並不像唱世間的流行音樂,載歌載舞一樣,最主要是要能使自己的內心真實地生起對上師的虔敬心。大多數的人因爲有貪著世間的習氣,如果一聽到悅耳的音樂,一般都會感到舒服,所以對大多數人而言,如能配合曲調來唱“遙呼上師祈請文”于內心也較容易生起感動。但對于已經是證悟很高的行者而言,只要想到文字的意義,即能馬上引導出虔敬心來,那麼不需大聲持誦祈請文也是可以的。
總括來說,如果能好好地如法修持、念誦祈請文,持誦幾次之後就能生起對上師及對佛法的敬慕之意。這也是曆代上師一再給予教導祈請文的原因。
另外我們對上師的敬慕需要能夠持久,有些時候因爲能親見上師,看見上師所做的佛行事業,受到上師的德行感召,這樣的敬慕通常不會持久,很容易會改變,因爲這只是由一些不俱全的因緣所生起的。如果能夠經由衆多正量的經典、邏輯推理等而生起確定的信念,則不論時間長短,都能生起堅定的敬慕之心。不會有時候對上師有敬慕心,有時候沒有敬慕心等等混亂的思想,而是能徹底由心中生起對上師、對佛法的敬慕心,這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的根本是皈依,《聖雄尊者經》中雲:“隨念佛陀而皈依佛、隨念法而皈依法、隨念僧而皈依僧。” 只是隨念叁寶功德,發誓皈依叁寶,就可以算是皈依,但是沒辦法得到圓滿和持久,要能有堅定的皈依心,應該了解要皈依的原因、皈依境的認定以及皈依境功德,如能依實的了解而生起確定的堅定信心,那麼就算遇見其他的因緣,堅定的信心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或退轉的。
一時興起的信心,譬如跟隨父母的意見,或是隨著周遭環境而起的信心。如果只是因爲這樣,那麼當遇見其他違緣、惡因時,之前善良的敬慕心,就會有變成邪見和信心退轉的危機。舉例來說,在文革期間,楚布寺裏有一位第十六世**法王的廚師,在大衆面前訴苦說:”連一顆小小的糖果,第十六世**法王都沒有讓我吃過...”極力地想撇清與法王的關系,像他這樣擁有使用**法王廚房裏任何一樣東西權力的廚師,竟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真是令人驚訝。以前這個人,口口聲聲都是說最尊貴的**法王什麼的……,表現的是那麼地虔誠,但是一碰到境界來時就變了心,這就是信心不夠堅定的例子。就是沒有生起確定的認識。另外也有一種愚癡的信仰情況,也是一碰到困難和違緣便很容易就失去了自己的主張。
具恩根本上師鑒知我!
叁世諸佛之自性, 教證正法之根源,
聖衆僧伽之主體. 根本上師鑒知我!
慈悲加持之钜藏, 二種成就之生處,
事業所願悉賜予. 根本上師鑒知我!
根本上師和上師的分別,在以前噶舉上師們的語錄中提到教授五明經典之師爲上師,而同樣地介紹內心的動、靜、明覺的知識也是位上師,而非根本上師。所謂的根本上師即是能指引我們領悟心性法身的上師。(注: 當行者領悟到自心本性是法身的刹那時,那麼這位指引者與行者便建立了根本上師與弟子的關系。) 如此根本上師,並不需要一定是現在住世的,以前噶舉派很多聖者說:“將來我的追隨者,能用功祈請,我就會給予加持。” 這等等親口答應的事例有許多,現階段要尋找一位具德、具證量的上師,不單是非常希有、難得,況且要找到一位可以祈請的上師則更加困難。但是,不用因爲現階段找不到而傷心難過。總之,從金剛總持到曆代傳承的聖者們,不只是達波噶舉,若能對他們生起無造作的虔敬信心的話,並且弟子本身若真的具有宿世因緣善根,再加上無造作的虔敬,那麼無盡的加持即能進入弟子的自身,而讓弟子之心性法身獲得指引。
上師無量光佛鑒知我!祈自離戲法身界垂顧,
我等流轉輪回惡業衆,得接引至大樂清淨土。
民間常有一些年老的長輩,發願求生極樂淨土,普遍來說:要能投生極樂淨土,需要具備有投生極樂淨土的四個因,如光是發願應該是不行的。但是我們面對臨命終的當下卻是非常重要。就如“敦都丹巴甯瑪”的文集中雲:“在世時如不能用功修行佛法,通過占蔔、算命,怎樣做都已經確定即將死亡的人,能將今生一切的財富資産及近親等等的束縛徹底斷除,然後好好憶念無量光佛的淨土,又持誦其聖號。總之能夠專心一意的向著極樂淨土,緣著這種善念而死亡的話,就很有可能可以往生極樂淨土。”
自己的意識和身體分開的時候,就如出母胎一樣。今生所積蓄的財富,近親眷屬乃至于自己最珍惜的身體,也是要放棄而獨自離開。貪著愛戀完全是沒有意義的,當自己了解這些是不真實時,把貪著的束縛斷除是非常重要的。
當憶念極樂淨土時,極樂淨土意指:“是沒有貪著、善願所成,從此地到太陽西下的彼方,再經過無量大千世界。”祖師大德曾說,“若是覺得非常遙遠的話,少許的人會因爲這個緣起的關系,而難以往生。如確定得生無色界的人,當他臨死之時,所住之地會形成如他所要投生之無色界一樣。所以自己死亡之住所、一切用具等周圍環境,變成爲極樂淨土的用具和環境,就容易得以往生淨土。”
因爲緣起法則的關系,若觀想淨土非常遙遠的話,少許的人在往生淨土時會比較困難,就算目的地不用二、叁步的路程,但是走二步的路程總是比走叁步來的近。
上師觀音菩薩鑒知我!祈自淨光報身界垂顧,
徹底平息六道之痛苦,拔濟叁界輪回出樊籠。
上師蓮花生處鑒知我!祈自北瞻蓮光境垂顧,
濁世失怙弱小之衆生,願以悲心迅丞爲怙佑。
上師智慧勝海鑒知我!祈自大樂空行域垂顧,
我等惡業衆出叁有海,度脫至大解脫之境域。
教藏傳承祖師鑒知我!祈自雙運智慧界垂顧,
穿越自心迷妄之暗室,願令生起證悟之慧日。
遍智無垢光尊鑒知我!祈從任運五光境垂顧,
圓滿本淨密意之大力,願令達到四相之究竟。
無等至尊父子鑒知我!祈自兜率天衆中垂顧,
具足空性慈悲之體性,願令自心生起菩提心。
勝成就叁祖師鑒知我!祈自大樂金剛界垂顧,
成就殊勝空樂大手印,願令覺悟心中妙法身。
世自在噶mba鑒知我!祈自調禦衆生界垂顧,
了知一切法非真如幻,願令外境心識顯叁身。
噶舉四大八小鑒知我!祈從聖觀清淨土垂顧,
淨除四位之迷妄幻惑,願令達到證悟之彼岸。
尊者薩迦五祖鑒知我!祈自輪涅無別界垂顧,
圓融清淨見修行叁者,願令步上殊勝秘密道。
無等香巴噶舉鑒知我!祈自清淨之佛土垂顧,
如理修習方便解脫法,願令獲致無學之雙運。
大成就者勝原鑒知我!祈自無爲大悲界垂顧,
成就證悟虛幻之禁行,願令和合心氣得自在。
唯一勝妙佛父鑒知我!祈自成勝事業界垂顧,
傳承加持得入于心中,願令生起無方之緣起。
唯一語燈佛母鑒知我!祈自智慧彼岸界垂顧,
徹底斷除我執之驕魔,願令親見無我離戲谛。
遍智多波桑傑鑒知我!祈自完全淨妙界垂顧,
得引一切氣止息中脈,願令證得無死金剛…
《教授《遙呼上師祈請文》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