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己精進修持,最終才成就了無上佛境。故此,卡當派祖師常雲:“晨不念死,早上就浪費了;午不念死,下午就浪費了;夕不念死,晚上就浪費了;一天不念死,那一天就沒有真正的修持可言了!”
在誦“當下壞死亦或許”此句時,我們必須盡力在心中培養出無常的覺受,而不是一誦即過。誦此句時,我們應配合菩提道次第中的“叁根九支禅參死無常法”(注:參考《普提道次第廣論》或祈竹仁寶哲著作《甘露法洋》及《甘露心華》等)。
叁根九支禅參生死無常的方法,是指在心中參思各有叁點的叁根,以期生出叁種決心或覺受。
第一根是“死亡必定會來臨”。誰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我們卻並無這個覺受,而只是日複一日地假裝不知道自己將會死亡似的。我們思維:
不論我逃去哪裏,不論我多麼健壯,最終必定難逃一死。羅馬、印度、埃及與中國曆史上,出現過多位權傾天下的帝皇,但他們今天在哪裏呢?他們全埋在黃土裏!就算是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之人間肉身,最後也示現死亡了。世上出現過不死長生的人嗎?我現在就正在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壽命一秒一秒、一分一分、一天一天地減少,每一呼吸都等于又向死亡邁近了一步。
假設我自己有六十歲。年青的最初二十年,大多人不會想及修行;正值壯年之第二個二十年,大家忙于謀生、養家活兒等俗事;最後的二十年卻已年老了,想精進也做不來。在座中自以爲已在“修行”的人,我們算一算,一天中的叁分之一時間睡覺,叁分之一時間上班,剩下的叁分之一時間再扣除休息、做飯、吃飯、洗澡、上廁所等等,能有多少時間修持呢?問題是:今生只是短短的幾十年,未來生卻無窮無盡,爲什麼我們要用絕大部分精力來爭取這幾十年的快樂,而對未來無窮盡的轉生之禍福命運毫不關注呢?
透過認真地參思以上的叁支,我們會生出“我遲早必定會死”的強力覺受,然後我們再禅思第二根的叁點。
第二根是“死期不定”,要思維的叁支如下:
沒人可以預知死期,許多比我年青的人都早已死去了。在醫院中,今天就有許多年青人死去。這些死人,昨天或許還是在准備做這做那的事,今天卻已斷氣了。今天在座的有好幾十人,明年的今日或許在座中的有些人已不在人世了。在一萬個死人當中,有多少個是早已准備好面對死亡的呢?可能只有一兩個。死神並不會等待著、讓你准備好了才來臨。死神總是突然地來到自己面前的,絕不會預先打個招呼預約。我們明晚早已預訂好了與別人的約會,但死神有可能今晚就會來敲我們的門!
有可能奪命的因素比比皆是,隨便一個天災、地震,或者是車禍,甚至一個像傷風感冒等小病,都可能置我們于死地。
我們的肉身實在很脆弱,十分微不足道,只要一口氣轉不過來,馬上就會死亡。
一般修行人的通病是,我們往往也有少許欲修持的動機,但卻不精進,總會把它拖延至“明天”。透過禅思以上的第二根之叁支,我們致力于生出“我必須抓緊時間,馬上做最重要的事!”的迫切感,一切世俗瑣事便會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第叁根是“死時除佛法外,無一有助于自己”,我們要思維的叁支如下:
我用了大半生的精力,爲著積累金錢、房屋、汽車或珠寶等。在死時,哪一件物品能帶走呢?哪一顆珠寶能救我呢?
在死時,親朋戚友中,誰能陪我上路?誰可以救助我呢?
在生時,我千方百計保養這個肉身,但在死時,它又是否能救我呢?
好好地禅思以上叁支後,我們會生出“在死時,只有佛法才能救助我!”的覺受。
我們應努力禅參這叁根九支。同時,我們亦可禅思死亡及中陰的過程,例如依據柏繃喀大師之《心匙•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注:見附錄)而禅參。我們可以在修日修儀軌前,先以一邊誦念、一邊思維文義的方法修持柏繃喀大師的這篇短著,亦可以在修儀軌時,誦至“當下壞死亦或許”此句時加插修誦。
在修至人身難得、生死無常、輪回之苦等教法時,我們必須把手指指向自己,而不是指向別人。這就是說,例如我們禅思第一根時,不應想“人人都始終會死”,而應想““我”必定會死”,這樣想才會令修持有力量。
我們在誦至“當下壞死亦或許”此句時,應盡力禅參生死無常,例如插入叁根九支禅參法及加誦《心匙•策勵自他一切人等痛念無常歌》,絕不可一誦即過,否則就不會有效果。我們千萬不要輕視“念死”之作用。在傳統上,師父教授生死無常時,會十分詳盡地講說。衲在年青時,老師單單講一個“死”字,已講了叁天!本師釋迦牟尼在世時,他在初轉*輪時便教導無常之道理,他最後的教法也是無常的教法,由此可見這概念的重要性。初學法的人,透過對生死無常的認識,便會生出欲好好修持之念頭。在修持的中期及後期,一旦有懶散的心態出現時,行者亦需依賴念死法門而提起精神。我們試想想:如果明天就要死了,今天還不狠狠地修持嗎?
修淨土的人,如果未有對暇滿人身難得及生死無常生出覺受,就不可能生起真正的出離心,又如何能依願往生呢?許多人修持佛法,爲的是求名、求利、求健康、求長壽等等。如果以這樣的心態去修,絕不可能到達淨土,亦不能說是真正在修持佛法。
我們雖然幸運地得到了暇滿人身,但卻並未好好地修行善業,而只是一天一天地虛度人生。如果我們在今晚便死去,我們會去哪裏轉生呢?有關來生去處,並非由我們自己的喜好所決定,也不需要以神通、天眼等才能得知。我們只需觀察自己在今生所做過的事,便自然知道來生定會掉入叁惡道中。在今生中,我們殺過多少條蟲類呢?我們年青未信佛時,是否曾釣魚、打獵及常常去海鮮飯店點殺海産呢?衲相信大家所殺害過的生命,數也數不出來。在此之上,我們曾多少次對父母或師長不孝,令他們傷心呢?我們曾多少次在行動上或言語上傷害別的衆生呢?如果我們這樣地去計算,恐怕自己的身、語、意惡業是數也數不清楚之多,殺害過的生命也是數不盡之多,在善因方面,我們的“業績”就並不一樣了。我們今生中救過多少條生命呢?幫過多少衆生呢?在這樣地撫心自問後,我們的結論是:今生中除惡業因外,我們幾乎沒有做過太多別的事了。以此推論,依據因果的定律,我們的下一生只有一種可能的下場:直掉入叁惡道中!
惡趣寒熱饑渴與 愚啞役使等所逼
誦至儀軌中的此二句時,我們應把手指指向自己。這兩句是形容叁惡道之苦,亦即自己死後極可能會轉生之處的情況。
“惡趣”二字是指叁惡道。“寒”字是指八大冰冷地獄。“熱”字是指八大熱獄。“饑渴”二字是指餓鬼道。“愚啞役使”是指畜生道。
衲剛才在談六道輪回狀況時,已述及叁惡道的景況,在此就不再重複說了。大家在誦至此段時,應仔細地觀想叁惡道之苦況,猶如親身經曆一般。在誦至“寒”字時,要想想:在冬天,即使裸體在戶外站一陣子,我也吃不消,何況處于把人凍至皮破肉裂的寒地獄之苦呢!在寒地獄中轉生的衆生,肉身十分巨大,所以感受的苦也倍增。在那裏不似人間情況,即便是離體滴出之血液,也有心識感覺,所以所受之苦更會加倍。
在誦至“熱”字時,我們也應停下來想:在人間,在大暑天即使只在戶外站一陣子,又或以火柴的小小火焰略爲靠近手臂,這樣的小熱我也受不了,如何能抵受熱地獄之猛厲大火呢!
在誦至“饑渴”二字時,我們要禅參餓鬼道之苦。在人間,即使少吃了一頓晚飯,我們也會餓得睡不著覺。在餓鬼道中,可是幾十年乃至幾百年沒得吃、沒得喝,這樣的苦我如何能忍受!
有關畜生之苦,我們也一樣要如上述般仔細觀想自己身受其苦。
學藏傳佛教的人,大多追崇自觀爲佛或本尊的修持。但其實,觀想自己是佛並不一定有最大的作用,而觀想自己身處地獄等地,則肯定能生出動力,令自己不敢不趕快好好地修持善業。由此角度來說,自觀爲地獄衆生身,或可說是比自觀爲佛陀更有利益。
今天所教的是一個簡略的儀軌,例如單單“寒熱”二字已包括了所有地獄之苦在內。大家在修誦時,卻不可以省略地修持,而應好好地幻想自己身受惡道之苦。我們要致力于生出一種覺受:雖然我現時並不在受這些大苦,但如果我不努力地作善因的話,難保我下個月不會掉入惡道中受此大苦。這種想法,必須是與自己有關聯,而不是像在遊動物園時,看著別的生物,猶如事不關己似的;也不是如背書般想著某某地獄有某某苦…而是要確切地覺得:“只要一口氣轉不過來,我當下便會面臨這種苦難。”
善趣生老病死與 命終墮落等之惱
這兩句是說叁善道之苦。“生老病死”指人間痛苦。“命終墮落”統說天道及修羅道之苦。
叁善道中的轉生,痛苦雖比叁惡道爲少,但卻仍離不開苦。
人間的苦有生苦、老苦、痛苦、死苦等等;天界與修羅界的衆生,也一樣逃不出痛苦的折磨。
修至此段時,我們應停下來,好好思維叁善道之各苦,這些痛苦衲剛才在描述六道輪回時已談過了。
自與六趣諸衆生 解脫苦海之方便
尊外無有希求處 無诳上師勝叁寶
欲持其爲勝友軍 是念猛生趨皈依
遍滿虛空勝叁寶 攝護我等作友軍
前面的段落,已思及六道個別之苦。我們應知道,六道之本質根本就是苦。不論生在六道中的何處,始終躲不開受苦的命運。六道之中,上至最高的天界,下至最深的地獄,都找不到恒久的安樂。六道中任何的事物,都是不恒久、不可倚靠的。
在深切地看透了六道之苦後,我們便要想,有誰能引領我們離開六道輪回呢?答案是:唯獨彌陀及上師等叁寶,尤其是主要的皈依對象——法寶。除叁寶外,別無其它堪能引領我們的依怙了。故此,在誦至以上這八句時,我們要生出一心依止之心…
《彌陀極樂淨土日修略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