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陀极乐净土日修略轨
善意乐中如是思:
上师弥陀怙遍知
难得大义此善身 当下坏死亦或许
恶趣寒热饥渴与 愚哑役使等所逼
善趣生老病死与 命终堕落等之恼
自与六趣诸众生 解脱苦海之方便
尊外无有希求处 无诳上师胜三宝
欲持其为胜友军 是念猛生趋皈依
遍满虚空胜三宝 摄护我等作友军
皈命依止诸上师 皈命依止圆满佛
皈命依止圣正法 皈命依止诸僧伽
如是趋皈依上师三宝,尽力诵三遍等,其际:
恭敬顶礼趋皈依 胜妙上师圣三宝
祈愿速疾赐加持 我与无边众生心
如是虔诚祈请已 诸皈依境放光明
普照自身及众生 罪堕障碍净无余
观为真实皈依之 诸学处及善恶业
苦乐生理善思已 学作如理之取舍
发心
我为成就圆满佛 当令六道脱轮回
安置圆满佛果位 实行甚深菩提观(三遍)
普愿大地咸清净 无诸砂砾等杂物
平正均齐如掌心 柔软滑顺琉璃性
想地基如极乐之刹境般
胜业能赐众生福 暂念远离死主怖
恒愍有情亲如子 敬礼导师无量寿
数为牟尼所称赞 佛刹土中最殊胜
有数往生极乐愿 悲增上故随力说
无明深障取舍处 嗔恚械夺天趣命
欲爱索缚轮回狱 业河漂向有海中
众多病老苦浪荡 送入死主鲸鳄口
可厌苦担压无救 我以哀痛迫呼号
成立心愿请作证 唯一救苦无量光
观自在与大势至 及与一切眷属俱
无量劫中为我等 所发胜心誓勿忘
如金翅鸟行天衢 以神境力哀临此
前方宝座莲月上 根师怙主无量光
红莲宝石微尘山 百万日拥威容光
一面二臂平等印 托撑长寿甘露钵
顶髻相好明庄严 披着红华三法衣
身光普满十方刹 二足金刚跏趺座
无量声闻胜子众 观音大势至等绕
一切主眷于意境 明了显现性中住
献七支供养
顶礼供养忏罪障 随喜敦请祈安住
回向自他一切福 愿证弥陀佛果位
顶礼供养皈依上师薄伽梵如来应供正遍知导师无量光(诵廿一遍.猛力殷切虔祈请)
有暇广修者可诵宗喀巴大师所撰《往生极乐愿文》中由“依止集合自他三世所系二资粮海为一品力”始至文尾而祈愿一或多遍。无暇者诵以下愿文三遍:
十方胜者佛子及眷众 怙主无量光等哀垂念
为令尽虚空际诸有情 置于无上利乐之吉祥
自当速疾速疾速证成 圆满正等正觉圣果位
彼故发愿往生极乐国 蒙阿弥陀如来亲授记
是故自于无始时世中 三门所积一切福德资
三乘中之一切圣凡于 三世中所聚积善妙行
如来圣语宣说不变异 善妙真实誓愿之谛实
法界本性清净无欺诳 不可思议诸力总摄力
愿我临命终后即诣往 极乐国中怙主无量光
于彼跟前甚为庄严之 珍宝莲华苞中而化生
得往生已总持禅定等 不可计量功德现观已
无量光等十方诸如来 令喜悦已愿蒙亲授记
诸语诀义如是通达已 诸时中以无碍之神变
于诸佛之无边刹土中 诣已祈愿圆满广大行
猛力普生大悲哀怜悯 不净境中诣已诸含识
各自福缘如是教说法 愿安置于胜者所赞道 (三遍)
唵 阿弥达巴 舍 疏哈
Om Amritabha Hri Soha
如是持诵,或诵
唵 阿弥爹华 舍
Om Amrideva Hri
尽力多诵,同时作观自无量光之身降甘露流,注入自他顶门,无始所累一切罪障如烟汁、碳水、化脓及黄水、蛤蟆、蜘蛛等排出体外而清净,己身转为明澈具光之自性。思己已入上师无量光之护祐下。
即以此善普回向 愿我速成弥陀境
六道众生不余留 咸皆令入彼果位
如诸圣者之诠义集已,为饶益他人故,流丐善慧义成撰于自室中。
阿弥陀佛日修法门开示
现在衲开始讲解日修仪轨的修持方法。我们把仪轨内文一段一段地分开讲说,这样会比较清楚。
在依前面刚教过的方法,上座调整修行动机以后,我们便开始诵仪轨中禅参思维的部分。这一部分亦是为了生起皈依的因。藏人曰:“初一错,乃至十五!”这是说如果把月初的一天算错了,则后来的日期全部都会算错;同样道理,如果修持的起初没做对,后来的部分也不可能修得好。仪轨中由最初一句“上师弥陀怙遍知”至“摄护我等作友军”共十五句,是为了把我们的心准备好,以作这一段后的皈依部分。现在我们把这十五句分拆开来详细讲。
上师弥陀怙遍知
这句是指对弥陀生出至心依止的心。“上师弥陀”是指弥陀与自己之上师无二无别。不论我们修何法门,都必须视本尊与上师为同一体性,否则不易有成。在见师时,要想这便是本尊的人间化现。在观想本尊时,应想他是上师以佛像化现时的形相。这正是修任何法门的秘诀心要!
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请两个人同作闭关,一个人视弥陀为弥陀而已,另一人视弥陀与上师无别。二人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视上师与本尊为一体的那个人,不论在修持果境或心的转变提升方面,都会比另一个来得高,甚至连梦境内容都会更为吉祥。
“怙”字是指“怙主”,亦即我们的“守护者”之意。“遍知”是佛的另一种尊称。
难得大义此善身
衲先讲什么是“善身”?在六道轮回中,人身转世算是极难得的。人身却分为普通的人身和宝贵的人身两种。要讲这两种转生的分别,就要谈到八种“有暇”及十种“圆满”了。
这个人身,本质是苦。我们在一生中,历经的烦恼不断,即便偶尔也会得到少许快乐,这也是并不能持久的,一走到街头上让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我们的忿怒心便马上生起,取代了快乐的情绪,甚至还会动手打人。所以说,世间之乐是短暂、不恒久、变幻不定及相对间歇性的,而且只会令我们作更多的不善因,从而引致更大的烦恼与痛苦。我们只需遇上少许逆缘,便会感到极大的痛苦,譬如说别人以不屑的目光看我们一眼,我们心中便会生气;凶汉凶狠地瞪一眼,我们便会担心自己的安危;这些是内心的痛苦。肉体上的痛苦,衲就不用多作解释了,即使小小的一根木刺插入了指头,已足以令我们痛不欲生。故此,我们可以理解到,人身及人生本质便是痛苦。然而,这人身亦是十分难得的修行工具,尤其是具足了八种“有暇”及十种“圆满”的“善身”。
八种有暇是指免于八种无暇修持的不利情况。这八种有暇是:
1.不生于地狱;
2.不生于饿鬼道;
3.不生于畜牲道;
4.不生于天界;
5.不生于边地;
6.不生为愚痴;
7.不生具邪见;及
8.佛已示现。
人身转世,肯定就具备了前四种有暇:
第一至第三种很容易理解。如果我们生于三恶道中,将会痛苦不堪,根本不可能修持。
生于天界,虽然并不太痛苦,但却不利于修持。
生在人间之边地、生为愚痴或生具邪见,便抹杀了修持之机会,所以此三者也是令我们无法修持之情况。
至于第八点,是指遇上佛法,否则我们也就无从修持了。具足八有暇,再加上十圆满的人身才可算是宝贵的人身或“善身”。
十种圆满,是指:
1.生为人道;
2.诸根具足;
3.生于有佛法之地方;
4.未曾造下五无间罪;
5.具恒信念;
6.佛已出世;
7.佛已说法;
8.法仍住世;
9.世上仍有修法者;及
10.有修持之各种顺缘。
这十圆满及八有暇,在座的各位都具足了,所以我们所拥有的是善身,亦即最佳、最有利的修持条件。大家可能以为这善身并不希罕,但如果我们想一想,在六道中,能生于人间的众生看似很多,其实相比三恶道,这只是极少极少的数目;在人间,能凑足以上十八种条件的,则更少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不一定能遇上佛法及导师,所以他们无从修持。
我们这人身,虽然如上述所说,会带来极多痛苦,但它却能令我们藉以成就解脱、净土乃至佛境。我们想在下一生当宇宙中的领袖的话,只需利用人身广积功德等,便能如愿;如果想达至净土,可以以此人身好好修持净土五力;欲在下辈子再次在人间转生者,可经由今生利用人身好好持戒及布施而达到此愿;欲成罗汉者,可利用此人身修小乘五道,即可达成解脱;欲成无上佛境者,一样可以利用此人身修持大乘五道三主要道等,而达成大愿。我们的未来是好是坏,都由今生抉择。所以,此人身虽不完美,但它的意义极大,而且极有利用价值,又极为难得,故此仪轨中称它为“难得大义此善身”。
诵此句时,我们应好好在心中禅思人身难得之有关教法(注:参考祈竹仁宝哲著作《甘露法洋》及《甘露心华》),培养出觉受,生出欲好好地善用此人身机会的决心。
当下坏死亦或许
这一句是有关生死无常的教法。它是说“我们的宝贵善身,随时都可能失去,甚至可能在这一刹那就死去。”
“难得大义此善身”一句,是策励我们要好好修持。随后的“当下坏死亦或许”这一句,是策励我们必须马上修持,而不要把它拖延至无穷无尽的“明天”。这两句话的有关教法,我们必须深入地禅思,因为它们是我们修持的原动力。
佛经中云:“兽的足印中以大象足印为最大,证悟之中以“生死无常”之证悟最有力量!”作为佛教徒,我们必须证悟生死无常,而并非像世俗人般避开或忌讳这个令人不快的话题。这个话题,事实上也没有什么好忌讳的。想及死亡,不会令我们加速死亡;一辈子避而不谈,也不见得就会长生不死。我们的善身是极有利的修持条件,固然要越长寿越好,但我们却应同时有心理准备面对随时可以来临的死亡。念死不但并非消极,反而是令修行人积极的一种念头。过往诸佛,皆曾利用念死无常这种方法,策发…
《弥陀极乐净土日修略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