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甯瑪巴本尊生起教授▪P14

  ..續本文上一頁悲力用所顯的降伏等四種神通事業,以此來遣除有情心中的過惡。

   當我們自身生起成本尊時,便獲得能如欲成辦一切所求的悉地。所謂自身生起本尊意指總攝有情的不壞身,無礙語及不動意等叁金剛之境界,這是一種已遠離一切垢染習氣所製的庸常自我身、語、意之境。由藉生起自身與本尊無別之佛慢,行者即能開放自身接受轉化身、語、意叁門爲不壞叁金剛的加持。

   行者應祈請取證不共悉地,此即蓮花生大師所成就的虹光身。虹光身是樂空無別大手印的境地,行者要發願證得這種圓滿究竟的身相,祈請獲得賜予這種無上大印悉地。

   虹光身有二種:第一種是稱爲大虹光身,這是蓮花生大師在離開這個世間時所證得的身相,蓮師的肉身完全化爲光蘊,沒有留下絲毫的痕迹,然其心識卻安住于原始本覺之境中。第二種僅被名爲虹光身,證得這種身相的行者其身體雖亦完全化爲光明,但卻遺下頭發及指甲。在西藏曆史上,曾有許多行者證得這種虹光身。

   至此生起堅固圓滿的明覺,觀想明顯,聞一切音聲皆爲真言,認持心念爲明覺及見外相悉如幻化等一切金剛乘生起次第修法方便皆已談及,至于圓滿次第的修持方式則是透過這些方便圓滿通達其空性來達成。憑著這些方便即能證得「大樂」,又由認知「大樂」的空性,便能證得大智慧。不共大印悉地的證悟便是樂空無別的現量證德,取得這種成就即能成辦虹光身,也就是證得世尊金剛持的境位。

   行者以專注心作猛厲啓請後,即想所觀一切諸尊眷屬會衆的頂、喉、心叁處分別放出白、紅、藍叁種光明。觀想這叁種光明分別融入自身叁處,並勝解上文所說的一切不共殊勝悉地融入自身。從諸尊處亦放出共同的悉地,加持賜予行者成辦任何希求的力量。

   在誦咒後要完成的第叁件事情便是乞求本尊忍恕,我們應至心發露忏悔一切在修法時所出現的過失錯誤;要忏悔魯莽草率觀想念誦,爲煩惱所製不如法守持正確的見、修、行,及由愚癡而違越修法的正義等一切過失。

   一念專注及明顯觀想本尊是成辦生起次第修法的最關要處,若我們缺失上文所說的尊身明顯,佛慢堅固及憶念淨相等叁種正確的觀修心要,那便要在此處的修法中發露忏悔這些疏忽過失。行者要念誦百字明將這些過失當下清除,但卻不需要立即進行另一套完整的金剛薩垛除障法觀想。

   我們還要忏悔及清淨在念誦真言時由遺漏咒音或不如法獻供而造成的過失。例如我們要忏悔確實是出于自身的貧窮,未能如法獻上適當的供品,或因懈怠而不如法陳設供物,最重要是應忏悔自身對正確修法的無知、無信及貪執,然後念誦乞請忍恕的文句,隨文入觀,細思其義。

  第六節 正行根本瑜伽修法之後分

  意光明瑜伽

   身印瑜伽及語誦瑜伽己全圓滿,現即開始第叁部分的意光明瑜伽,可分爲所淨之境、能淨之法及淨治之果而說。

   意光明瑜伽的所淨境是行者自身從結生入胎,出生成長,少年至壯年,工作事業,結婚嫁娶乃至步向老年死亡的行相,所以其所淨之境就是包括了未來的死有、中有及受生等整體的輪回流轉行相,通過意光明瑜伽的修持即能淨治整體生死輪回的流轉。

   行者收攝其觀想是從庸常世間的淨觀,即本尊淨土的外圍開始。觀外圍淨土先依次融入護輪,然後一切逐步向內收攝,直至最後諸尊心間的咒蔓亦融入種子字,而種子字終亦融入空性中。這種收攝觀是淨治死時所出現的過程,其次第首先由一系列從外向內收融的覺受開始,進而步入死有位。死時有情的究竟真實法身光明便會顯現,一切衆生皆會在身中大種收攝後達至此位,依此方法收攝觀境便是要令行者進入淨光位。

   不論死亡的顯現是快是慢,當死殁次第無間現行時,種種與根識相連的根門覺受及能所觀待皆會一一中斷,最後一切根識皆盡停滅,這時即有一圓滿的空境顯現,隨後便會有一像覺悟般的殊妙心識刹那現起,所以在收攝觀想的各階段要假想這種殊妙的心識顯現。

   這種過程又與入睡時所出現的過程相同,須知我們並非一閉上眼睛便立即入睡,反而我們的外覺受會慢慢融入內覺受,然後才會進入睡眠。此際有情的究竟真實淨光即會顯現,在此境持續一段時間後,夢境便會刹那生起,而同樣的過程亦會在死時呈現。覺受死光明的時量會因個人的業力及修持證量而有異,光明一旦結束,法性中有chos nyid bardo(甯瑪派六種中有之———譯按)的境相便開始現行。

   這種法身覺受亦會在前念已滅,後念未生之間出現,此刹那間的空隙亦具有相同于死位及醒、睡二位間所生起的光明覺受。清淨此境的修持便是由始至今所教的一切觀想次第,特別是叁叁摩地,本尊及種子字等所有觀想修法。

   要圓滿修持儀軌,就必須調練收攝次第。收攝是在壇城的最外部份,即行者認知情器二界爲淨土處開始,先觀此外淨土光融入護輪中;然後護輪融入在地基最下層互相堆疊的地、水、火、風四大種之中,四大種又各別化光融入其上方的大種中,所有大種完全融攝後又融入內護輪,內護輪融入屍林,屍林融入越量宮殿,宮殿融入諸眷屬天衆,諸天衆融入主尊及其明妃中,明妃又融入主尊身中,主尊融入心間智尊,智尊融入其心間種字叁摩地尊,種子字則由下向上消融,直至一切皆全融入空性中。于此位中,已沒有所觀之事留下,應以遠離造作計度的心境覺受此境,要離開思惟分別隨力住于這種圓滿的空境中,此即淨除“常邊”的定境。

   將觀想收攝而進入光明定後,行者即要再次生起本尊及圓滿現起中圍壇城,以此來淨治生處中有sridpabardo(甯瑪派六種中有之一——譯按)。當我們在無分別定中出定時,首先即要持誦本尊真言,並要像魚躍深淵般刹那間起圓滿本尊天身,自身爲圓滿中圍眷屬天衆所繞,其相就如在收攝前所觀想的一般。行者要將自身的正知猶如流水般平穩地與.中圍壇城結合一起,一切衆生皆視爲本尊,一切所聞的音聲皆爲真言,自心與一切有情的心念皆認持爲明覺之境。這種重起本尊中圍的修法能淨除斷邊。

   淨治之果便是證得佛果化身,其爲法身事業的展現。有說此身既是報身幻身亦是化身變化身。本尊便是由本初智慧藉報身及化身的顯現而出生。

   到現時爲止,我們所學得有關生起次第的內義、修持及果位等法門皆爲空慧所印定,此即表诠顯空無別及生、圓次第無別。當成辦種種觀想次第後,便要把其融入光明,然後再從光明中現起如幻本尊天身,所以這種修持是雙遣常、斷二邊之法。

  第七節 正行後得瑜伽修法

   行者將一切顯境收入光明後,即盡力安住于無分別定中,當造作分別心現行之際,便開始後得位瑜伽的修持。此時行者應刹那現起圓具一切眷屬、宮殿及一切細相的如幻本尊天身,先前生起的一切觀想皆于一刹那間重現。隨後行者在後得位中要認知一切顯境爲本尊,一切音聲爲真言,一切起心動念的自性爲明覺。

   在日常生活中要任持本尊、真言及本智明覺的展現,一切行、住、坐、臥的行業皆認知爲本尊的印契,在飲食時應將食物作內護摩火供以自身將其燒盡,一切我們所樂之境皆爲能觀、所觀、及觀事叁輪體空的示現,此即名爲持後得位爲道。

   行者應精勤串習收顯境入光明及重現本尊之法。這種修法亦可以在睡時成辦,于入睡時即作收攝,于夢境中有(甯瑪派六種中有之一—譯按)生起時或從睡中醒來時則修重現本尊之法,要盡力精進修習後得瑜伽。這裏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是否唯有行者自身才可視爲本尊,只有自己所聽聞的一切聲音才是真言,自己的心念才是智慧?”須知此證境是無分別的,我們自身與一切諸法及一切覺受皆無異別,本智自性的證境是全離一切煩惱,故切勿以爲五毒會存在于此境中。

  第八節 結行

   此教法的第叁部分是結行,我們已完成前行及正行的修法。結行的內容包括回向功德,發願及吉祥頌。

   回向功德是應憶念在修法之初所發起的菩提心,應回想你誓願修此甚深瑜伽的理由是要解脫一切有情的痛苦並將他們安置于恒常喜樂之境。就是爲了這個理由你才要修持生、圓次第。所以在行者結束修法時,最重要的是依自身所承諾一般,爲利益一切有情而將功德善根普皆回向,並以這種方法來印封自身的修持。

   不論行者的功德善根是大或小,也絕不可以忘記回向一切如母有情證得無上菩提。如《海慧請問經》Blogros rgya mtso shus pa I mdo所說:

   “猶如滴水進入大海,海未涸前水終不盡,如是菩薩回向善根功德,乃至衆生未得菩提之間,其善根福德亦終不盡。若未回向善根功德,後由嗔恚諸毒熾盛故,一念嗔心即能盡摧一切功德資糧。”

   未作回向的善根功德猶如幹草,一念嗔心生起就如引火于草中,刹那間即將幹草燒毀無余。若已回向的善根便永難摧毀,蓋因其已跟一切諸佛的覺悟心意結合,故行者應以這種方法常作回向。

   回向功德的最勝方法是觀能回向者,所回向境及回向之事叁輪自性空寂,並住于此定中。若行者無力作此修法,應思惟:

   “猶如往昔一切佛,及諸菩薩佛子衆,

   發起無上菩提心,祈願回向諸善德,

   我亦如是作回向。”

   行者並要念誦所修儀軌中的頌文。

   結行的第二部份是由緊隨回向之後的願文組成。行者應如蓮花生大師所說,以淨信及悲心爲一切如母有情得成菩提及解脫而發願。行者要以先前修法中生起的廣大菩提心爲有情的利益真誠祈願,任何一切真誠的發願大菩提心爲有情的利益真誠祈願,任何一切真誠的發願皆可在此時啓請,行者可念誦儀軌…

《甯瑪巴本尊生起教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