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了義炬▪P24

  ..續本文上一頁說:“我給了他一個很大的恩惠,因爲我向他請求開示和聽他的話!”

   如果你不知道你只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才獻供品和服務給上師,如果你要以驕傲和自我滿足的心理呈現供品,那倒不如根本不供養來得好些!

   修持成功的征象:

   在噶舉傳統的權威論著中,詳細說明了修持四加行成功的種種征象的性質,例如有真實的悟證、觀想的經驗和夢境等,這些都表示,因爲你已經發展了真實的忠心和恭敬心,所以你已經獲得了上師的加持。尤其是,“八世法”不再那麼吸引你,你的心已經離開了今生[凡俗]的事務。

   最好的征兆是在你的覺知剝盡虛飾,而清明畢露完全敞開之後,你對證悟的瞥見。

   因爲你將來修行做爲實際根本觀想的大手印的能力,就決定于你是否受到上師的加持,所以說:

   “你先不要傾注全力于禅定止觀的修習。首先,你要在你的心中,耕耘出一片能培養[你的佛法]“正”品性的肥沃土地。”

   卷末語

   本書是應傑遜喇嘛噶瑪歐賽舉梅(Jetsun Lama Karma Odsal Gyurme)之請而寫的,他希望對大手印四加行的觀想和解釋,有一個易讀,完整而清晰的描述。這是第九世Gmb“了義海”(Ocean of Certainty)一書的補充著作。

   我本人並未悟證,也不敢妄稱有何創意,而是以聖人的話爲基礎寫成本書的。

   噶瑪噶旺圓頓嘉措寫于八邦寺昆桑德欽閉關中心,時年叁十一。願以此書宏揚正法!願以此功德回向諸有情!

  

   注 釋

   1.像修曼達供時一樣地念“嗡 索巴哇 蓄達薩爾哇 達爾瑪 索巴哇 蓄朵 杭,然後觀想萬法已化解爲空。

   2.金剛亥母(多傑巴莫)是噶舉派女性本尊之首。

   3.秘密本尊是不向別人透漏身份的本尊,因而可以增加觀想者所收到的加持。

   4.特指噶舉和甯瑪派。

   5.大圓滿法、六瑜伽法、道和果法叁者,分別是甯瑪、噶舉和薩迦叁派的主要修持。“西傑覺幽”法(Shijay Chodyul or"chod")(簡譯爲“覺”法,意譯爲[斷除我執的]“施身法”)是由帕膽巴于十一世紀從印度傳入西藏,變成喜傑巴派(Shijaypa)的中心修持。這種修持法門被其他主要教派采用之後,喜傑巴派也就消失了。

   6.強調發展菩提心的傳統。這種心理訓練是由阿提俠尊者(Atisha)發展出來的,他所創立的噶膽巴派及其後身格魯巴派特別重視菩提心的發展。

   7.在每次修上師相應法時,最好長和短的祈禱文都念。不過,因爲二者具有同樣的功能,觀想者每天只念一次長祈禱文就夠了,隨後的修持可以改念短祈禱文。

   8、長祈禱文包括二十七首四行偈語。在每一首偈語中,都會提到一位或多位上師。其次是以高層次的宗教語言揭述該上師的品性或成就。每一首偈的最後一行都是:“我向你祈禱,請賜給我俱生智慧!”

   9.像咒一樣地重複念[即“Gmb遷洛,其義爲:]“Gmb,了解我,看到我的苦難。”同時在念時要觀想或想念到一位或所有Gmb。如果你曾經見過Gmb,就要想到他。

   10.一共要念一一一、一一一遍。每節修持時,念完你所能念的次數之後,就開始念下一祈請文。

   11.這個祈請文的六首偈,在康著仁波切的評注裏,有詳細的說明。

   灌頂通常是指上師授權和加持弟子使用金剛乘修持的公開儀軌。修上師相應法時,上師並不親身在場,四灌頂是在個人觀想時得到的。不過,依迦慮仁波切的說法,四灌頂必須是從前曾在公開儀式中接受過,此時才能于觀想中獲得。任何金剛乘灌頂儀式,實際上都可以達到這個目的。因此,觀音或度母灌頂也可以使人能修持上師相應法。

   迦慮仁波切說,每一灌頂都有叁面:

   (1)根:儀式本身。

   (2)道:觀想。

   (3)果:有效地修持和達成修持終極目標的能力。

   四灌頂的立即效果,是接受大手印“直接”(Pointing-out)開示的能力。在此開示中,上師直接展示心性。

   最後的結果是悟證心性和成就四佛身。分述如下:

   (1)悟證心的空性,可以獲得法身。

   (2)悟證心的明性,可以獲得報身。

   (3)悟證心的無疑性,可以獲得化身。

   (4)悟證心的空性、明性和無礙性,可以獲得自性身 (Svabhavikakaya)。

   灌頂可以産生弟子和上師之間,以及弟子和灌頂時主要觀想的本尊或其他覺者之間的親密關系。排斥或忽視二者之一,是一種嚴重的罪過。

   12.瓶灌頂可以淨化和提升一個人,使他在生起次第的觀想中,清晰地觀想到本尊的純淨形相。

   13“生起次第”是金剛乘觀想中的“概念階段”。隨之而來的是“非概念”的“圓滿次第”。

   在生起次第中,首先要觀想你所觀想的對象(上師、本尊等)出現在眼前,然後觀想他在“活動”中。在上師本尊出現的觀想中,所謂的“活動”就是四灌頂的授予——其象征是各種有顔色的光從上師的形體流出,然後進入觀想者的體內。

   在圓滿次第中,觀想者化解觀想,歇息于非概念狀態——觀想化解時所産生的空的經驗。

   迦慮仁波切說,在生起次第中,我們以純淨、善良的外貌和概念來取代散亂或不良的外貌和概念,因而建立了善良的思想形態。因爲觀想是我們自己所“製造”出來的,所以我們不會誤以它是有實質或究竟真實的東西。在遇到娑婆世界的各種景象時,我們也要保持這種觀點。在圓滿次第中,我們把這種觀想化解爲空無一物,這可以直接導致空

  和大手印的悟證。

   14.“氣脈觀想”是一種在體內觀想“脈”和“氣”的瑜伽修持法門。

   15.迦慮仁波切解釋“雙融道”(the blending of equals)觀想如下:

   真正雙融道觀想的灌頂,是指一個人已經被授權了,而且可以完全控製脈、氣和點(thig—le),也可以修雙身觀想 (yab-ymn)。後者包括觀想雙修中的二位本尊,如上樂金剛 (象征善巧方便或慈悲)和金剛亥母(象征智或空(Openness)。不然,也可以觀想單一的本尊,如上樂金剛。在這種情形下,就要想像本尊的心的明(代表善巧方便)和空(代表智慧),二面結合爲一。

   這樣修持的結果,包括可以獲得智樂的經驗,其極致爲完全開悟——法身。

   16.叁門是身、口、意。

   17.心障(Mental Obscurations)就是無明或惑,情障 (Emotional Obscurations)就是煩惱,禅定執著障(Meditation- clinging obscurations)就是執著于叁摩地的極樂和甯靜。這將障礙修行的終極目標(一切衆生之解脫),並導致轉生爲天道。圓滿叁摩地的羅漢,被大乘行人認爲最容易産生禅定執著障,也因此使他們陷入小乘的心態。

   18.大手印是噶舉派的最高目標和修行。藏文原本有詳細的說明,但英文本並未譯出,[中文本也因此從略]。

   19.如果你對你的上師有大信心,你現在就可看到他的形象化解爲光。否則,他只是以金剛持的形相出現。

   20.要想完全避免過去惡業的痛苦果報,是不可能的。但上師可以讓惡業提前成熟,使我們現在就可以經驗到這種惡果,而不必等到將來。因爲我們幸得人身,可以聽佛法,親近上師,現在對付橫逆,遠較日後不幸淪入下叁途時爲有利。因爲到那時要想出頭之日就遙遙無期了。因此,痛苦的經驗可以說是上師慈悲心的征象。

   21.在你修上師相應法時,最好是把上師當作一切修持的中心。

   22.金剛(乘)上師是自己已經接受過灌頂、研習過佛法、獲得某些悟證,而且有能力傳授金剛乘的導師。

   23.“念竹”(Nyendrub)是念咒的次數和修本尊儀軌的次數。西藏傳統很重視這種修持,次數愈多愈好。

   24.本章所謂的“非深道”(Non—profoundpath)就是“上師相應法”(Profoundpath of Guru-Yoga)的反面。後者可使行者自然獲得世俗成就和最高成就。

   25.因爲最高真理是無法以語文表達的,所謂言語道斷,一落言诠便屬曲解。

   26.八世法又稱八風,因爲它們能動人心:利、衰、毀、譽、稱、譏、苦、樂。

   27.殺、盜、淫、妄。

   28.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的表弟,嫉妒心很重,在佛陀的傳記裏,是一位惡棍。

   29.指相當于菩薩的在家居士,如維摩诘。

   30.還沒有悟證的上師,只能提供有限的幫助給弟子,他不能引導弟子走向完全的悟證。

   31.口傳(lung)是上師授權閱讀、研究和修持某一經典教義的儀軌。在儀式當中,上師很快地大聲念出儀軌內容,接受者則在下面靜聽。在大多數情況下,上師這種儀式的讀念是無法理解的。“口傳”儀式之後,是否加以解釋都可以,上師必須自己先已在同樣儀式中接受過授權。

   “口傳”儀式也許可以追溯到經典寫成文字之前,純粹以口授傳遞佛語的方式。因此,我們可以把“口傳”看成是認可某一經典爲佛語的方法。

   32.把你的根本上師當成甘波巴本人或他所屬的大手印傳承中的任何其他上師。

   33. 這是因爲他的根本上師將擁有甘波巴和大手印傳承的特質。

   34.“廣布吉祥口授”是覺智(Buddhjnanapada)所作的印度文經典。

   德松仁波切說,覺智勤修文殊觀想,因此文殊菩薩在觀境中把這個經本傳給他。

   35。在此二首偈中,金剛持是指說話的人。“未來金剛持”指上師。

   36。你的金剛乘上師,在你的一生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任何你所做與他有關的事,將有很大的影響力,不管是好是壞。與大小乘師父有關的行爲,就不這麼強有力。

   37.密乘共有十四條根本罪。任何一罪,都會摧毀你和金剛乘上師之間的神聖誓約。這十四種根本罪是:

   (1)侮辱或輕視你的上師。

   (2)犯佛戒。

   (3)對你的金剛道友生瞋恨心。

   (4)放棄仁慈心。

   (5)放棄菩提心。

   (6)誹謗別宗的教義。

   (7)公開秘密的開示。

   (8)藐視你的根本佛性。

   (9)侮辱“空”的道理。

   (10)與壞人狠狽爲奸。

   (11)不觀想“空”。

   (12)與別人爭吵。

   (13)忽視你的神聖誓約。

   (14)誹謗女人,因爲女人是智慧的來源。

   38.任何人只要開始修行佛法,就是已登上開往覺悟的“船”。在面對一切險境時,互助合作,同舟共濟的精神,將有助于旅程的平安。

   39.此處的“菩薩”指“上師”。

   40.號叫地獄是八熟地獄之一,因其中衆生異常痛苦,哀號不停,故名“號叫地獄”。

   41.法身是裸體的,因爲被觀見的法身沒有報身和化身的飾物和華麗的衣服。這說明了法身是完全超越輪回的,不能夠以輪回界中的名詞來形容。

   42.許多延壽的儀式,都以阿彌陀佛或本尊度母爲中心。

   43.藥師佛爲醫療儀式中所祈請的佛。

   在本節中,作者康著仁波切要求我們把上師看成佛,並從佛的許多象征中選擇最具個人意義者。道行較高者會把上師看成法身;凡夫則把他看成最接近他們興趣(如長壽、財富)的佛之象征。

   44.上師被稱爲“壇城之主”,因爲;1.上師領導弟子通過壇城修持,讓他熟識壇城的所有開悟象征;2.上師被認爲與“主體”不可分離,所謂“主體”就是壇城的中心開悟象征,他代表四周人物的整合。

   45.雅尤巴是一位十一世紀的噶膽巴教師。

   46.作者康著仁波切要求我們掃除叁種煩惱:貪(期望報酬)、瞋(恐懼處罰或失望)、癡(不開心)。他要求我們把癡轉化爲忠心和恭敬心,而不受貪或瞋的影響。

   47.純淨知見是正確地看清事物,而不下價值評斷。純淨知見被稱爲是“審美的現量,純淨而不受汙染。”

  

  

《了義炬》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