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十五▪P2

  ..續本文上一頁智慧高殿爲自觀自己之心,是周正柔軟,歡喜而

  遠離。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無上的智慧高殿爲自觀自己之心,是周正柔軟,歡喜遠離的話,便能舍棄惡業,而修習于善。

  (26)四聖種。舍梨子!猶如國王及大臣,有宗正卿(掌其親族等事之官),能谙練其宗族那樣。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四聖種(1.衣服喜足聖種。2.飲食喜足聖種。3.臥具喜足聖種。4.樂斷樂修聖種。所謂對于衣服、飲食、臥具等隨所得而喜足,並樂于斷惡修善等能生聖者之行)爲宗正卿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四聖種爲宗正卿的話,便能舍棄惡業,而修習于善。

  (27)正念4.。舍梨子!猶如國王及大臣,有名良醫,能治療衆病那樣。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正念爲良醫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正念爲良醫的話,便能舍棄惡業,而修習于善。

  (28)無礙定。舍梨子!猶如國王及大臣之有正禦床,所敷的爲氍氀、毾,所覆的是以錦绮羅縠,有襯體被,有兩頭安枕,都是以加陵伽波惒羅波遮悉多羅那(毛織品)。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無礙定爲正禦床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無礙定爲正禦床的話,便能舍棄惡業,而修習于善。

  (29)不動心解脫。舍梨子!猶如國王及大臣之有名珠寶那樣。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不動心解脫爲其名珠寶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不動心解脫爲名珠寶的話,便能舍棄惡業,而修習于善。

  (30)觀己心。舍梨子!猶如國王及大臣,沐浴爲極潔淨,以好香塗身,其身便爲極清淨那樣。舍梨子!像如是的,比丘、比丘尼,是以自觀自己之心爲身的極清淨的。舍梨子!如果比丘、比丘尼,成就自觀己心爲身的清淨的話,便能敬重奉事世尊、法,和比丘衆(叁

  寶)、戒。不放逸、布施,以及定。」

  佛陀所說的就是如是,尊者舍梨子,及諸比丘們,聽佛所說,都歡喜奉行!

  七十、轉輪王經第六(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佛說如以轉輪王相繼之法統治天下的話,人民定會富強。如一朝誤法,則殺生、妄語、邪淫相繼而生,人壽會轉減,形色會轉惡。相繼法就是:設法齋、布施聞法,作爲治國法則。佛又說:應以四念處爲自境界,如意足爲壽,戒爲色,禅爲樂,自作證成就遊爲力。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佛陀遊行于摩兜麗剎利(摩揭陀國摩偷羅),住在于捺林駛河岸。

  那時,世尊告訴諸比丘們說:「諸比丘們!應當要自己點燃法燈,自歸自己之法(自己爲皈依處,以法爲皈依處),不可點燃其余之燈,不可歸依于其它之法。諸比丘們!如果自燃法燈,自歸已法,不點燃余燈,不歸依于余法的話,便能求學而得利,便能獲福無量。爲甚麼呢?比丘們!往昔之時,有一位國王,名叫堅念,爲一位轉輪王,爲非常的聰明有智慧,有四種軍隊,以整禦天下,都能由于自己自由自在去統治,是如法的法王,成就七寶,得人的四種如意之德。甚麼叫做成就七寶,得人四種如意之德呢?都如前面所述那樣的成就

  七寶,而得四種如意之德。

  于是,這位堅念王,在于後來之時,其天的輪寶(七寶之一),轉移他處,忽然離開其本處(轉輪王供奉之原處)。有人看到其事,就詣堅念王,而仰白王說:『天王!當知!天的輪寶已移開其本處了。』堅念王聽後,告訴太子說:『太子!我的天輪寶已經移離其本處了。太子!我曾經親自從古人聽過,他們說:如果轉輪王的天輪寶移離本處的話,那位國王必定已不久住于世,其壽命已不久存。太子!我已經享得人間之欲,現在應該再求于天上之欲。太子!我現在欲去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太子!我現在將此四天下付授給你,你就應當如法去治化,不可以非法去治人,不可使國內有諸惡業,有非梵行之人。太子!你以後,如果同樣的看到天輪寶移離其本處的話,你就應該再將此國政授與你的太子,而善于教敕他。授與國政給太子後,你也就應當和我一樣的去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去出家學道。』于是,堅念王授與太子以國家,善于教敕後,便去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

  這時,堅念王出家學道,經過七日之後,那個天輪寶就實時隱沒不現。失去了天的輪寶後,剎利頂生王(堅念王之王子。由剎帝利族出身,已經受灌頂的儀式,就位爲王者),便大憂惱,都愁戚不樂。剎利頂生王就詣其父堅念王仙人之處(已出家被尊爲仙人),到達後,開口說:『天王!(指堅念王在家時之稱),當知!天王您去學道七天之後,那個天輪寶便隱沒不現了。』其父堅念王仙人告訴其子剎帝利頂生王說:『你不可因失去了天輪寶之故,就懷憂戚。爲甚麼呢?因爲你並不是從父得此天輪寶之故。』(天輪寶並不是相繼承之

  物)。剎帝利頂生王又白其父說:『天王!我現在應該要如何去作呢?』

  其父堅念王仙人告訴其子說:「你應當要學相繼之法!你如果學相繼之法的話,在于月之十五日,說從解脫(布薩講戒,講別解脫之戒)時,沐浴澡洗,升上正殿後,那個天輪寶必定會從東方而來。寶輪有千輻,一切都具足,清淨而自然,並不是人類所造的。其色有如火焰,而光明昱爍。」剎帝利頂生王又白其父說:『天王!到底甚麼叫做相繼之法,欲我去學呢?而教我學習後,在于月之十五日布薩之日講說從解脫(別解脫,戒本)時,沐浴澡洗,而升上正殿後,那個天輪寶就會自東方而來。輪寶有千輻,一切都具足,清淨而自然,並不是人所造的。其色有如火焰,光明昱爍呢?』

  其父堅念王仙人又告訴其子說:『你應當要觀法如法,行法如法。應該爲了太子、後妃、彩女,以及諸臣民、沙門、梵志,乃至蜫蟲,而奉持法齋。于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修行布施,布施那些窮乏的沙門、梵志,和那些貧窮、孤獨,以及遠來的乞者。應布施他們的飲食、衣被、車乘、華鬘、散華、塗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給使、明燈等,他們所需之物。如果你的國中有上尊、名德、沙門、梵志的話,你就應當隨時往詣他們所住的地方,去問法受法而說:諸位尊者們!那些爲之善法?那些爲之不善之法?甚麼爲之罪?甚麼爲之福?甚麼爲之妙?甚麼爲之不妙?甚麼爲之黑?甚麼爲之白?黑白之法,是從何而生的?甚麼是現世之義?甚麼是後世之義?怎樣去作才能受善,而不受惡呢?你從他們之教訓後,就應行他們所說的。如果你的國中有貧窮的人的話,就應出財物,去給恤他們。孩子啊!這就是所謂相繼之法,你應該要好好的學習!你如善爲學習後,在于片的十五日,說從解脫時(布薩講戒時),沐浴澡洗,升上

  正殿後,那個天轎寶必定會從東方而來。寶輪有千輻,一切都具足,爲清淨自然,並不是人類所造的。其色有如火焰,會光明昱爍。』

  剎帝利頂生王便在于後來之時,觀法如法,行法如法,而爲其太子、後妃、彩女,及諸臣民、沙門、梵志,乃至蜫蟲,奉持法齋。于月之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修行布施,布施給那些窮乏的沙門、梵志,以及貧窮、孤獨,和遠來的乞者。布施他們以飲食、衣被、車乘、華鬘、散華、塗香、屋舍、床褥、氍氀、綩綖、給使,和照明的燈火。如果在其國內,有上尊、名德、沙門、梵志的話,便自隨時往詣他們所住之處,去問法受法,去向他們請教說:『諸位尊者!甚麼爲之善法?甚席爲之不善之法?甚麼爲之罪?甚麼爲之福?甚麼爲之妙?甚麼爲之非妙?甚麼爲之黑?甚麼爲之白?黑白之法,從甚麼而生的?甚麼爲之現世之義?甚麼爲之後世之義?怎樣去作就會受善而不受惡呢?』如從諸大德處聽其教訓後,就去實行他們所教示的。假如其國內有貧窮的人的話,就應撥出財物,隨時給恤他們。剎帝利頂生王,在于後來,于月之十五日,說從解脫(布薩講戒)時,沐浴澡洗,而升上正殿後,那個天輪寶,乃從東方而來,寶輪有千輻,一切都具足,而清淨自然,並不是人所造的,其色有如火焰,光明昱爍。頂生王也于此時得成爲一轉輪王,也成就七寶,也得人的四種如意之德。甚麼叫做成就七寶,以及得人的四種如意之德呢?都如前述那樣。

  那位轉輪王在于後來之時,其擁有的天輪寶也轉移別處,也已離開其本來奉安之處。有人發見其事,就詣轉輪王而白王說:『天王!當知!天輪寶已移離其本處了。』轉輪王聽此消息後,也同樣的告訴其太子而說:『太子!我的天輪寶已移離其本處了。太子!我曾經從父王堅念王仙人聽過,他說:如果轉輪王寶移離本處的話,那位轉輪王

  必定不能久住,其壽命已不久存了。太子!我已經得享人間之欲,現在又當求于天上之欲。太子!我欲去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田家人,而去學道。太子!我現在將此四天下付授給你,你應當如法去治化,不可以用非法。不可使國內有諸惡業,有非梵行的人。太子!你到了後來,如果發見天輪寶移離其本處的話,你就應該同樣的又將此國政授與你的太子,而善于教敕他。你如將國政授與太子後,你也應當去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去出家學道。』于是,轉輪王授與國政給太子,而善于教敕後,便剃除須發,著袈裟衣,由于至信而舍家,而爲無家庭牽累的出家人,而去學道。

  那位轉輪王出家學道七日之後,那個天輪寶就實時隱沒不現。天輪寶失去之後,那位剎帝利頂生王,並沒有甚麼憂戚,每天都唯染于欲,著執于欲,都貪欲無厭,都被欲所縛,被欲所觸,被欲所使,而不見其是否會有甚麼災患,不知道出要,便自出自己之意去治其國家。由于自出其意治其國之故,其國就遂于衰減,不再有增…

《中阿含經卷第十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