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卷第十六
七十一、蜱肆經第七(第二小土城誦)
大意:本經敘述鸠摩羅迦葉答蜱肆王所問,爲有關于有後世與否的問題。王雖一一舉出反證,但迦葉乃巧妙的舉喻以服他,王雖服他之說,然而又恐人聞後對他輕視,故仍堅執己見。迦葉又用種種的醫喻,勸王舍棄邪見等惡法,以免受無量的惡果。王終于信服而皈依叁寶。
結集者的我們,都像如是的聽過的:有一個時候,尊者鸠摩羅迦葉(童子迦葉,八歲出家。曾現神通于波斯匿王前,使王敬信僧伽之念),曾遊行于拘薩羅國,和大比丘衆俱在一起,都往詣于斯惒提(喬薩羅國的城邑),住在于該村北的屍攝惒林(申惒林)。
那時,斯惒提城中,有一位王者,名叫蜱肆(弊宿婆羅門),極大的豐樂,其資財爲無量,畜牧産業爲不能計算得出之多,封戶、食邑,種種都具足。斯惒提邑的泉池草木等,一切的一切,均屬于王所有,爲從拘薩羅王波斯匿(和悅王,喬薩羅國王),之所封授的。
于是,斯惒提邑的梵志、居士們,都聽聞:「有一位沙門,名叫鸠摩羅迦葉,遊行于拘薩羅國,和大比丘衆,俱來到此斯惒提,都住在于該村北的屍攝想的林內。那位沙門鸠摩羅迦葉,有大的名稱,乃周聞于十方。這位鸠摩羅迦葉,爲一位才辯無礙,所說的都很微妙,他是多聞的阿羅诃(阿羅漢果)的比丘。如果有人谒見這位阿羅诃,對其恭敬禮事的話,就能快得善利,我們應該去拜見那位少門鸠摩羅迦葉吧!」斯惒提邑的諸梵志、居士,都各和他們相等類(同類)的相隨而行,都由斯惒提邑的北方出發,而將至屍攝惒林。
這時,蜱肆王在正殿上,遙見斯惒提的梵志,居士們,各和等類的人士,相隨而行,都從斯惒提的北方而出,而將至于屍攝惒林的林內。蜱肆王看見後,告訴侍從的人說:「此斯惒提的梵志、居士們,今天爲甚麼緣故,各各都和同類的人相隨而行,由斯惒提的北方而出,而將至于屍攝惒林呢?」
侍從白王說:「天王!那些斯惒提的梵志、居士們,都聽聞:『有一位沙門,名叫鸠摩羅迦葉,遊行到拘薩羅國,和大比丘衆俱在一起,都來到此斯惒提,住在于村北的屍攝惒林。天王!那位沙門鸠摩羅迦葉有很大的名稱,周聞于十方。鸠摩羅迦葉的才辯無礙,所說的都很微妙,他是一位多聞的阿羅诃!如果有人見此阿羅诃,恭敬禮事他的話,就能快得善利,我們可往見那位沙門鸠摩羅迦葉!』
蜱肆王聽後,告訴侍從說:「你到那些新惒提梵志、居士們之處,去對他們說:『蜱肆王有話要告訴斯惒提的梵志、居士們,他說:『諸位賢者!且停住下來。我要和你們共同前往看看那位沙門鸠摩羅迦葉。因爲你們愚癡(恐不明真象),你們不可被那位沙門所欺。說甚麼有後世,有衆生之後生。我乃如是而見,如是而說的:並沒有甚麼後世,並沒有衆生之再生。』」斯惒提的梵志、居士們,聽此教言後,回答侍從人說:「辄如來敕。」(就遵來人所傳來的王命吧!)侍人就回去禀告而說:「已經宣達王命了,那些斯惒提的梵志、居士
們,都停在那裏等待天王您,唯願天王宜知是時(應該要准備出發了)。」
這時,蜱肆王就命令禦者而說:「你趕快嚴飾駕車,我現在要外出!」禦者受教,就速嚴駕完畢後,還白國王說:「嚴駕已辦完,可隨天王之令。」
這時,蜱肆王即乘車而出,就往詣斯惒提梵志、居士之處,和大衆同向北方而行,而到達屍攝惒林。這時,蜱肆王遙見尊者鸠摩羅迦葉在樹林間,就下車徒步而進,而往詣尊者鸠摩羅迦葉之處,到後,共相問訊,然後,退坐在一邊。大王問說:「迦葉!我現在欲問您,甯見聽耶?」(是否聽到您的回答嗎?)
尊者鸠摩羅迦葉說:「蜱肆!如欲問的,便可以問,我聽後當會審思回答您。」這時,蜱肆王就問而說:「迦葉!我乃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的:我乃認爲沒有後世,沒有衆生之會再生。沙門鸠摩羅迦葉!您的見解如何呢?」
尊者鸠摩羅迦葉告訴他說:「蜱肆!我現在問王您,你就隨你的意見解答吧。大王您的意見如何呢?現在所看到的此日與月,到底是爲今世呢?(此世間的呢?)或者爲後世呢?(是他世間的呢?)」蜱肆王回答說:「沙門鸠摩羅迦葉!您雖作如是之說(也就是日月不是此世間的,是天上的),但是我乃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的:並沒有後世,也沒有衆生之再生。」
尊者鸠摩羅迦葉說:「蜱肆!又更有惡,有比這還要過(利害)嗎?」蜱肆回答說:「如是,迦葉!又更有惡的。迦葉!我有親親(至爲親人),其疾病很困笃,我曾到他之處,到後,對他說:『你們當知!我乃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的:並沒有後世,沒有衆生之再生。親親啊!有一種沙門、梵志,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而說:有
後世,有衆生之再生。然而我乃常恒的不信他們之所說的。他們曾經又作如是之語而說:如果有男女作惡行,不精進,而懶惰、懈怠,又嫉妬、悭貪,不舒手(不伸援手),不庶幾(不將及與人),而極爲執著財物。這種人就由于此惡業的因緣,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在于地獄中。假若那些沙門、梵志所說的爲真實的話,那麼你們是我的親親(至爲親的親屬),曾經作過惡行(如殺生等),也不精進,都懶惰、懈怠、嫉妬、悭貪,不舒手(不伸救濟之手),不庶幾(不惠施),都極爲著于財物。如果你們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至于惡處,會生在地獄之中的話,則應回來對我說:蜱肆!那個地獄裏面,是如是如是的苦痛。假若是這樣的話,我便現在可以見到其真象。』然而他們聽我吩咐之語,受我的教言後,卻並沒有人來對我說:『蜱肆!那個地獄中,是如是如是的痛苦』等語。迦葉!由于此事之故,我乃作如是之念:沒有後世,沒有衆生之再生。」
尊者鸠摩羅迦葉告訴他說:「蜱肆!我再問大王您,你就隨您所知的解答于我。如果有王的使人,將那犯罪的人,把他送到王所,而向王說:『天王!此人犯有罪惡,天王當應懲治他。』王會對他說:『你們去將他的兩手反縛起來,使他騎在驢馬,然後,打破敗之鼓,其聲有如驢馬之鳴聲。遍宣王的命令後,由城的南門而出,使他坐在高標之下,將他的頭斬斷。』使人受教後,就去反縛罪人,使他騎在驢馬之上,而打破敗之鼓,其聲有如驢馬的鳴聲。遍宣王令後,由城的南門出去,使其坐在高標之下,欲斬斷其頭,而此人將臨死之時,對那位牢卒說:『你且小停!我欲得見我的父母、妻子、奴婢、使人。你就允許我暫時回家去吧!』大王!您的意見如何呢?那位牢卒是否當應釋放該罪人,允許他暫時回去嗎?」蜱肆回答說:「弗也!迦葉!」
尊者鸠摩羅迦葉又告訴大王說:「蜱肆!大王您的親親的人也是如是。他曾作惡行、不精進、懶惰、懈怠、嫉妬、悭貪,而不舒手,不庶幾,而極爲執著于財物。他乃由此因緣,在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會至于惡處,會轉生于地獄之中。地獄的獄卒執捉他而極爲苦治他時,那位罪人對獄卒說:『諸位地獄的獄卒們!你們小停,不可苦治于我!我欲暫時去詣蜱肆王。要向他說明而說:那個地獄中,是如是如是的苦痛。要使大王現在能見其情形。』大王您的意見如何呢?那些地獄的獄卒們是否當會釋放王的親親,使他暫時回來嗎?」蜱肆回答說:「弗也!迦葉!」
尊者鸠摩羅迦葉告訴他說:「蜱肆!你應該像如是的觀察于後世,並不是像肉眼之所能見到的啊!蜱肆!如果有沙門、梵志斷絕而離欲,而趣向于離欲;斷絕而離恚,而趣向于離恚;,斷絕離癡,而趣向于離癡。他乃用清淨的天眼超出過于人間之眼,見此衆生的死時、生時,好色、惡色,或者是妙,是不妙,往來于善處,以及不善之處,隨著此衆生之所作之業,都能夠見其如真。」(如實而知見)。蜱肆王又說:「沙門鸠羅迦葉!您雖然作如是之說,但是我還是不相信。我乃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的:並沒有甚麼後世,也沒有甚麼衆生之再轉生。」
尊者鸠摩羅迦葉告訴他說:「蜱肆!是否更有惡,而超過于此嗎?」蜱肆回答說:「如是,迦葉!又更有惡的。迦葉!我有親親(親屬),因爲疾病困笃,我則到他所住的地方去,到達後,對他說:『你們當知!我乃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的:並沒有甚麼後世,也沒有甚麼衆生之再生。親親啊!有一種沙門、梵志,曾作如是之見,如是之說,而說:確實有後世,有衆生之轉生輪回。然而我乃不
信他們所說之說。他們曾經又作此言:如有男女,都行妙行而精進,都精勤而不懈。並沒有嫉妬之心,也不會起悭貪之念。都舒援手,庶幾救濟,開意(發心)而放舍,而布施給諸孤窮,都常樂施與,並不執著于財物。他就因爲是如是的因緣之故,其身壞命終之後,必定升上善處,乃往生到天上。假若那些沙門、梵志所說的爲真實的話,則你們是我的親親,你們都行妙行而精進,都精勤不懈,並沒有嫉妬心,也不會有悭貪之念,都舒援手,庶幾救濟,開意(發心)而放舍,都布施給諸孤窮,常樂施與,並不著于財物。假若你們身壞命終之時,必定會升上于善處,會往生于天上界的。如果真的生在天上的話,就還來對我說:蜱肆!天上乃如是如是的快樂。假若是這樣的話,我便能現在見到。』他們聽我的話,受我的教言後,並沒有人來對我說:『蜱肆!天上界是如是的快樂啊!』迦葉!由于此事之故,我乃作如是之念:並沒有後世,也沒有衆生之再生。」
尊者鸠摩羅迦葉告訴他說:「蜱肆!聽我說喻吧!有智慧的人,聽人所說之譬喻,就會了解其義。蜱肆!猶如村邑之外,都有圊廁(均爲廁所),其深度可以掩沒人頭,糞便都充滿在裏面,而有一人墮沒在那廁所之底下。假若又有人,爲了慈愍他,而求其義(見義勇爲),及想饒益他,想求其安隱快樂,就從廁上徐徐(慢慢)的把他挽引出來。然後用竹片刮他的身,用樹葉拭他的體,用暖湯沖洗其身軀。他在于後時,淨澡浴後,就用香塗身,而…
《中阿含經卷第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