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阿含經卷第十六▪P4

  ..續本文上一頁永恒的抱持其見解)。然而這回,他卻被那位鸠摩羅迦葉,之所降伏,之所伏治,而斷舍其見解。迦葉!因此之故,我此見解,乃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不能把它舍棄的。」

  尊者鸠摩羅迦葉告訴他說:「蜱肆!請再聽我說喻,有智慧的人,聽喻就會了解其義的。蜱肆!猶如有二位朋友,都舍家去治生(去工作)。他們在行道時,初見有好多的麻,而沒有主人。其中的一人看見後,便對其同伴說:『你當知道!現在這裏有好多的麻,並沒有主人,我欲和你同取,各人重擔其麻,回皈時,可得爲資用。』便各人取而重重的挑擔而去。他們在于道路時,又看見有好多的劫貝(木綿)的紗縷,以及劫具之衣,有許多而沒有主人,又看見很多的白銀,也是沒有主人。其中的一人見後,便舍棄麻擔,而取符于自己的重量的白銀。又在于道路看見許多的金聚(黃金之塊),卻沒有主人。在于這時候,擔銀的人,對擔麻的人說:『你今當知!這裏有許

  多的黃金,而沒有主人,你可以舍棄麻,我乃舍銀擔,我欲和你共同取此黃金,重擔而回去,可得供用。』那位擔麻的人對擔銀的人說:『我這麻擔已很好,裝治縛束的非常的堅固,乃從遠途擔過來,我實不能舍棄它,你且自知好了,不可來攪擾我啊!」于是,擔銀的人,乃強奪其麻擔,撲放在于地上,而挽壞它。那位擔麻的人就對擔銀的人說:『你已這樣的把我的麻擔挽壞。我這麻擔縛束的已非常的堅固,所來之處很遠,我要自欲擔此麻回去,終不舍棄它,你且自知,不可以來攪擾我!』

  那位擔銀的人,就舍棄其銀擔,便自取黃金,重擔而回去。擔金的人回來,父母首先遙見其子擔金回來,見後,感歎而說:『善來!賢子!快來!賢子!你由于有了這些黃金,就能快樂的過著生活,能供養父母,能供給妻子,以及奴婢、使人等。又可以布施給沙門、梵志,作福而可以升上,可得善果善報,生上天界而長壽。』那位擔麻的人回皈其家,其父母遙見其擔麻回來,看見後,便罵而說:『你這罪人回來!無德的人回來!你的這些麻,並不能過著甚麼生活,不能供養父母,不能供給妻子,以及奴婢、使人,又不能得以布施沙門及梵志,不能作福升上,並沒有善果善報,不得生天長壽的。』當知!蜱肆您也是如是!如果你此見解,都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不能舍棄的話,你便當受無量之惡,也會被衆人之所憎惡啊!」

  蜱肆王又說:『沙門鸠摩羅迦葉!您雖作如是之說,但是我的此見解,乃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不能舍棄的。爲甚麼呢?因爲如果有他國的異人聞到此消息後,便會作如是之言:『蜱肆王本來有自己的見解,都長夜受持(堅執不舍)。然而他卻被那位沙門鸠摩羅迦葉之所降伏、所治,而終于斷舍了!』迦葉!因此之故,我的此見解,乃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不能舍棄的。』

  尊者鸠摩羅迦葉說:「蜱肆!再聽我說喻吧!有智慧的人,聽喻就能了解其義的。蜱肆!猶如商人,和他們同行的大衆,計有千乘的車輛,都行于饑儉之道。在此大衆當中,有二位主人(主導人),他們曾作如是之念:我們要怎樣才能脫離此災難呢?又作如是之念:我們這些大衆應該要分做兩部,一部各爲五百乘。那些商人便分做兩部,每部各爲五百乘。于是一位商人主,引率五百乘至于饑儉道,那位商人主,即常在于前導,曾看見一人從傍道出來,其所穿的衣服都盡濕,身黑而頭黃,兩眼極爲赤,著蘅(似葵而香的香莘)華之鬘,而乘驢車,泥土著在于兩輪(車輪)。那位商人主見後,便問他而說:『在饑儉道之中,有天降雨嗎?那邊有新水(雨水),滋澤樵(薪),以及草嗎?』那人回答說:『饑儉道當中,曾遇天降大雨,極有(非常多)的新水,乃饒潤樵薪,及草木。諸位賢者們!你們可以舍棄故水(舊有,所帶來的水),及樵和草,不可使車乘有所缺乏,你們不久當會得到新的水,及好的樵與草的。』

  那位商人主聽後,即還回車隊,詣諸商人,而告訴他們說:『我在前面行時,看見有一人從傍道出來,其衣服都盡濕,身黑而頭黃,兩眼非常(極)的赤,著蘅華之鬘,而乘驢車,兩邊的車輪都著泥。我就問他而說:饑儉道中,有天空降下雨水嗎?那邊有新水,饒及樵和草嗎?他回答我說:饑儉道中,乃天降大雨,極有(好多)薪水,乃饒樵薪及草木。諸位賢者!你們可以舍棄故水(舊水),及樵與草,不可使車乘有缺乏,你們不久當會得新的水,以及好的樵與草啊!諸位商人們!我們可以舍棄故水與樵及草,因爲像如是的,不久當得新水,以及樵和草,不可使車乘有所缺乏就好。』那些商人們即便舍棄故水與樵及草。而行過一天的道,都不得新水,及樵和草,行過二天、叁天……乃至七天之道,猶然如故的不得新水與樵及草。經過七天後,都被食人鬼之所殺害。

  第二隊的商人主。便作如是之念:前隊的商人主已過崄難(已經過災難),我們現在應當要用甚麼方便才能脫離呢?第二隊的商人主作如是之念後,和五百車乘,就便俱進而至于饑儉道。第二商人主人自己在前面引導,曾看見有一人從傍道出來,其衣服都盡濕,身黑而頭黃,兩眼極爲赤,著蘅華之廣,而乘驢車,兩車輪都著泥。第二商人主看見此人後便問而說:『饑儉道中,有天空降雨嗎?那邊有新水、樵,及草嗎?』那人回答說:『饑儉道中,天降大雨,極有(很多)新水,乃饒樵及草。諸位賢者!你們可以舍棄故水,及樵和草,不可使車乘有所缺乏,你們在不久之後,當得新水,及好的樵薪和草的。』

  第二商人主聽後,就回去告訴諸位商人說:『我在前面導引時,看見有一人從傍道出來,其衣服都盡濕,身黑而頭黃,兩眼極爲赤色,著蘅華之鬘而乘驢車,兩輪(車輪)都著泥土。我問他而說:饑儉道的中間,天空是否降雨嗎?那邊有新水和樵,及草嗎?他回答我說:饑儉道中,天空適降大雨,極有新的水,乃饒益樵和草啊!諸位賢者!你們可以舍棄故水,以及樵和草,不可使車乘有所缺乏,你們不久之後,當會得新水及好的樵薪和草的。諸位商人們!他雖然這樣說,但是仍須小心,因此,我們現在不可舍棄故水(舊的水),以及舊的樵和舊的草。假如能得新的水,以及樵,和草時,然後當舍棄舊的,以防萬一。』他們就這樣的不舍棄故水和樵及草,而繼續行道,經過一天,並不得新水、新樵、新草,經過二天、叁天,……乃至七天繼續行道,猶然如故,並不能得到新水、新樵、新草。第二商人主,在前面行道時,看見作前的第一商人主以及諸位商人都被食人鬼之所殺害。第二商人主看見後,就對諸商人說:『你們看看!前商人

  主,因爲愚癡而不達理(一時胡塗),不善于曉解,並沒有智慧,既自殺身,又殺諸人(指不智而誤人誤己)。你們諸商人們,如欲取前的諸商人之物的話,可以自由去取它。』當知!蜱肆!您也是如是!如你的這種見解,而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究都不肯舍棄的話,你便會受算不盡的罪惡,也會被衆人之所憎惡,猶如前第一商人之主,以及諸商人那樣的。」

  蜱肆王又說:「沙門鸠摩羅迦葉您雖然作如是之說,但是我的此見解,而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不能舍棄的。爲甚麼呢?因爲如有他國的異人聽到後,便會作如是之說:『蜱肆王有他自己的見解,都長夜受持。然而他卻被沙門鸠摩羅迦葉之所降伏、所治。而斷舍了。」迦葉!因此之故,我的此見解,乃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究不能舍棄的。」

  尊者鸠摩羅迦葉告訴他說:「蜱肆!再聽我說喻吧!有智慧的人聽喻後,就會了解其義的。蜱肆!猶如二人相約遊戲,而賭餅那樣,第一位戲者,並且私竊而食,食一、二、叁,或者衆多的餅。第二位的戲者便作如是之念:和此人共戲,數數(屢屢)欺騙于我,而將餅偷食掉,或者一個、二個、叁個,或者至于衆多。他看見如是的情形後,就對其伴(同遊戲者)說:『我現在欲休息,以後當會再和你遊戲。』于是,第二位遊戲者,就離開那個地方,便用毒藥塗用在其餅上面,塗好後,即回去,而對其同遊戲者說:『可以再來遊戲!即來共同遊戲吧!」第一位戲者,又將餅偷竊而食,或者一個、二個、叁個,或者至于衆多。即把餅食後,就便戴眼(眼睛往上吊,不貶動)、吐沫,欲死(將死亡的樣相)。于是,第二位的戲者就向第一位的戲人說偈而說:

  此餅毒藥塗汝貪食不覺坐爲餅欺我後必致苦患

  (這些餅裏面,乃塗有了毒藥。然而你卻爲了貪食而不知覺,坐享(不勞而獲)而爲了餅,而欺騙了我,最後必定苦患會臨頭!)

  當知!蜱肆!您也是如是的!如您的這種見解,而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究不舍棄的話,您就會受著無量的罪惡,也會被衆人所憎惡,猶如遊戲的人,爲了餅,而欺騙對方,到頭來,還是自己得著災殃。」

  蜱肆王又說:「沙門鸠摩羅迦葉!您雖然作如是之說,但是我的此見解,乃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究還是不能舍棄的。爲甚麼呢?因爲如果有他國的異人聽到後,便會作如是之說:『蜱肆王本有自己的見解,都長夜受持(堅持),然而他卻被沙門鸠摩羅迦葉之所降伏、所治,而斷舍其自己的見解了。』迦葉!因此之故,我的此見解,乃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究不能舍棄的。」

  尊者鸠摩羅迦葉告訴他說:「蜱肆!請再聽我說喻,有智慧的人聽喻就會了解其義的。蜱肆!猶如養豬的人,在他行路之時,看見有好多的熇糞(熱的樣子的糞),並沒有主人,便作如是之念:此糞可以養飽很多的豬,我甯可取自己擔得起的重量而去吧!就這樣的取後負荷而去。然而在中途時,卻遇大雨,糞液即滿處流漫,而澆汙其身。但是猶故負持而去,終究不肯舍棄。他就這樣的自受算不盡之惡,也會被衆人之所憎惡。當知:蜱肆!您也是如是!如你的此見解,欲取、恚取、怖取、癡取,終不舍棄的話,你便當受無量之惡,也爲衆人之所憎惡,猶如養豬之…

《中阿含經卷第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