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 大本經▪P11

  ..續本文上一頁,說教門之多,也以八萬四千法門充之,說須彌山之高時,就說八萬四千由旬。說非想天與劫初之人的壽命時,也說八萬四千歲。也許毘婆屍佛降生在世時,正值劫初,故說其時人類的壽數是八萬四千歲。依佛經記載,即每部經典,如關于劫初時,都一致的說劫初之人的壽命爲八萬四千!

  八萬四千之數,以「八萬細行」來說明,比較容易了解:行、住、坐、臥之四威儀,各有二百五十戒,計爲一千。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等叁聚淨戒,各有一千,計爲叁千。配合殺、盜、媱(身叁)、惡口、妄言、绮語、兩舌(口四)之身口七支。計爲二萬一千。又配于貪、瞋、癡,以及貪瞋癡「叁毒之等分」等四煩惱,合計而爲八萬四千,也就是八萬四千律儀(戒、細分)。其它如在佛陀叁百五十功德門裏,各乘布施筝六度,就成爲二千一百度門,再乘四大、六衰(六塵)等十能治,而成爲二萬一千,再乘對治各心的四病(多貪、多瞋、多癡、叁毒之等分)之用,就成爲八萬四千的諸度門。其它還有幾種算法,其舉出的名目雖有不同,但都是說明八萬四千之數。

  毘婆屍佛時代之人的壽命,是因劫初之故,正好是八萬四千歲。其它如屍棄佛時,人壽是七萬歲,毘舍婆佛時的人壽爲六萬歲,拘樓孫佛時的人壽爲四萬歲,拘那含佛時的人壽,是叁萬歲,迦葉佛時的人壽,是二萬歲,釋迦佛時的人壽,很少有人超過百歲等,均和長文裏所指出的一模一樣,令人一讀就會了解,故不多贅。

  毘婆屍佛,出剎利種,姓拘利若。屍棄佛、毘舍婆佛,種姓亦爾。拘樓孫佛,出婆羅門種,姓迦葉。拘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我今如來至真,出剎利種,姓名曰瞿昙

  毘婆屍佛的出身,出自剎帝利種族(王種族),其姓爲拘利若(憍陳若,火器)。屍棄佛與毘舍婆佛的出身種族、姓氏,均和毘婆屍佛同。拘樓孫佛即出自婆羅門種族(淨裔),其姓爲迦葉(飲光)。拘那含佛和迦葉佛也和拘棲孫佛同。現在的如來至真佛陀我,是剎帝利種所出,姓爲瞿昙。

  以上爲有關于過去七佛的種族、姓氏的敘明。「毘婆屍佛,出剎利種」。剎利(剎帝利)直譯爲田主,是擁有國土的主人之意。所謂王族、武士階級是。這些人爲治理國家,維護國民的安全,一旦國家有事,即親自執持幹戈,以保疆界,是印度四姓,也就是四種階級的第二類人物。「姓拘利若」。拘利若(拘鄰若、憍陳那)譯爲火器,是毘婆屍佛之姓。佛陀在世時,曾有此種姓,如佛弟子--五比丘當中的阿若(解了,名)之姓,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憍陳如(憍陳那)。

  「屍棄佛、毘舍婆佛,種、姓亦爾」。種就是種族,姓爲姓氏。屍棄佛和毘舍婆佛,都同樣的降生在王種族裏,也同樣都是姓拘利若(憍陳那、火器)。連同上面之毘婆屍佛等叁佛之出身與姓氏,都同爲一系。下面叁佛,才有了異樣,才有了種族與姓氏的不同。雖然如是,但下面叁佛的種族、姓氏仍然是同一體系,都是婆羅門種,姓氏均爲迦葉。由此以推,即知諸佛降生在人間時,如不是婆羅門種族,就

  是剎帝利種族,也就是統爲上流階級,都是望族!也許將成佛陀之人,並不是一位平凡之人,定有其來曆,也就是所謂累積功行而來的人。這種人的出身,如果是在平凡的家庭裏。就不能算爲最完美的人。雖然「英雄不論出身底」,但如果是英雄,出身又是高貴,總比出身平凡之人來的圓滿些,故既稱爲宇宙真理的證悟者,又爲叁界的大導師,其一切的一切,總應無缺無漏才對。如佛成道後,被認爲所有開教者中,出身最好的一位,只這一點,就值得人們的敬仰,莫怪諸佛降世時,其出身總是在于上流的家中。雖然佛陀因成道的緣故,這些事情並不是最爲緊要的一件事,可是以未得度的世人來說,仍然會重視這一點,是千真萬確之事。因爲這是任何代價都不能換得來的!

  「拘樓孫佛,出婆羅門種,姓迦葉」。婆羅門譯爲淨裔,是印度四階級中的第一位。自稱爲梵天之裔,讀誦吠陀聖典,專司祭祀,是職業性的道家。通常都過著如下之四期生活:幼年(七歲)時學吠陀,長而居家結婚(叁十歲),也從事于祭祀的工作。五十歲時隱遁修苦行,老年後到處遊行。迦葉(迦葉波)譯爲飲光、龜氏,是拘棲孫佛之姓,是古代的姓氏之一。如釋尊的弟子中,曾, 有好多姓迦葉之人。

  「拘那含佛、迦葉佛,種姓亦爾」。拘那含佛與迦葉佛同樣都是出身于婆羅門種族,其姓均爲迦葉。裏面的迦葉,其姓和名好像有類同之感,因爲既和拘樓孫佛之姓同一,即其姓氏既爲迦葉,其佛名也是迦葉佛似的了。惟這是以其種族爲佛名。如同釋迦牟尼佛一樣,釋迦牟尼佛是釋迦族裏所出的聖者(牟尼),迦葉佛應該也是迦葉族裏所出的聖者(牟尼),故仍然不足爲怪!

  「我今如來至真,出剎利種,姓名曰瞿昙」。釋尊說他的出身是利帝利(王、武士)種。其姓名爲瞿昙。瞿昙(喬答摩)譯爲地最勝、地種。一般所謂日種、甘蔗種等,是其異稱。釋迦的幼名爲悉達多(一切義成),成道後爲釋迦牟尼佛,也就是釋迦族中出身的聖者。至于瞿昙,即爲印度剎帝利種族中的一姓。據說是瞿昙仙人的後裔,釋尊的本姓即屬于此。剎帝利雖被列爲四階級中之第二,但依實際情形來說,剎帝利種之人才是直接間接的參與國家之大事的人,也就是真正國家的統治者。婆羅門族不過是一種顧問,或導師的身份而已。不管如何,婆羅門或剎帝利,均屬于家世清白,血統精純的望族,故諸佛降世時,不是選擇婆羅門,就是剎帝利那種最爲優秀的家庭,以免日後被認爲是出身低微的人。也許釋尊降世時,因人心已不同于初創四姓時那種婆羅門至尊的時代,已到剎帝利將擡頭的時候,也就是人們在國家四分五裂時,都渴望有位轉輪聖王的出現,以便統一全印,以便安定民心,故同時的剎帝利很可能比婆羅門來得吃香。不過因婆羅門至上的思想已侵沁人心太久之故,婆羅門與剎帝利同爲人們最仰慕的種族。這是證明諸佛的降世,是取自身家清白高貴,而不一定是婆羅門或刊帝利,也就是說,婆羅門與剎帝利,均爲家世清白的望族的代表耳。

  佛時頌曰:

  毘婆屍如來,屍棄毘舍婆,此叁等正覺,出拘利若姓。

  自余叁如來,出幹迦葉姓。我今無上尊,導禦諸衆生。

  天人中第一,勇猛姓瞿昙。前叁等正覺,出于剎利種。

  其後叁如來,出婆羅門種。我今無上尊,勇猛出剎利。

  毘婆屍佛、屍棄佛、毘舍婆佛等,此叁位正覺佛陀,均都出自拘利若(憍陳如、火器)之姓。其余叁位如來佛陀,都是出自迦葉之姓。現在無上尊佛陀我,善能引導調禦諸位衆生。是天人中的第一人,是勇猛之姓,是瞿昙氏。前面的叁位正覺者,出身于剎帝利種,其次的叁位如來,出自于婆羅門種,現在無上尊的我,是出自勇猛的剎帝利種。

  「等五覺」是叁藐叁菩提之譯。諸佛的覺知都是平筝,並沒有差別,都符于真理,故曰等。諸佛的覺知,均契于真理,故曰正。也就是有中心,有正真的覺知。叁藐叁菩提就是叁藐叁佛陀,是佛陀十號之第叁,是正徧知(等正覺者)。所謂知,就是覺,所謂覺,也正是知。覺知遍于一切,爲之徧,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覺知得盡透徹,覺知契于真理,即是正,是有中心,有統一,有皈趣,不是只知很多而無中心那種散逸可言。所以說,佛陀的覺知,是遍, 正覺知一切法!「拘利若」如上述,是憍陳若、憍陳如(火器)。釋尊說「毘婆屍如來」與「屍棄」佛,, 以及「毘舍婆」佛等,「此叁」位「等正覺」,也就是這叁位正等正覺--佛陀降生在世時,均「出」自「拘利若」之「姓」氏家系。

  「自余叁如來,出于迦葉姓」。「自」此過去佛之前叁位佛陀之「余」後的「叁」位「如來」,都是「出于迦葉」的「姓」氏家族。也就是自過去七佛的第四位佛陀起,至第六位佛陀(拘樓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計叁位佛陀降生在世時,都是托胎在迦葉的姓氏家族裏,然後出家去修行而成道。偈頌之敘述,大抵和長文一樣,並沒有甚麼變化,唯有排法的次序有些不同,以及尊稱佛陀的不同耳。如長文裏,是將種族與姓氏,都一口氣的把它記敘下來,而偈頌即先將姓氏敘述,種族即另列在後面。

  「我今無上尊;導禦諸衆生,天人中第一,勇猛姓瞿昙」。釋尊說他現在的我--無上至尊的佛陀,我這位能善引「導」調「禦」諸衆生的佛陀,是天神人類當中無與倫匹的第一人。佛陀是欲界、色界、無色界等叁界的大導師,也是一位調禦丈夫。調禦丈夫也是佛陀十種美稱之一。一切衆生譬喻狂象凶馬,佛陀喻爲調卸象爲之師,在調禦師之前,任爾是怎樣難調難伏的猛獸,也沒有不被調伏的,有的是時間的問題耳。如假以時日,就會使那些猛獸馴伏,是一定的。也許佛陀已能調伏自己,能使自己的身心自由自在,故能使一切衆生被其化度。天人中第一就是天人師,勇猛姓瞿昙的勇猛,是最勝之意。因爲瞿昙雖譯爲日種、甘蔗種、泥土種等義,但是也可以說是最勝之意,如慧苑之說等是。釋迦是瞿昙種族的後裔,故以祖先是族種名。如那些不解佛理的外道,常稱釋迦爲瞿昙(喬答摩)是也。由上面的記載裏,吾人已發覺佛陀十種美德的大部份。後人說佛有十號,尤其是大乘經典,莫不都是將原始經典裏面零粹的佛號集在一起,而一口氣的把它綴出來耳!

  「前叁等正覺,出于剎利種」。上面已說過,長行的記載。是將種族與姓氏連敘在一起,而偈頌則分開舉出,尤其是先談姓氏,後示種族,其它並沒有甚麼變化,唯有不同的佛號之再予出現耳。釋尊說過去七佛的前面叁佛,是出自剎帝利種,也,就是降生在世時,都托胎在王者的家庭裏。「其後叁如來,出婆羅門種」。自第四位佛陀,至第六位佛陀等叁位如來降生在世時,都是選擇婆羅門,爲他們投胎出生之處。「我今無上尊,勇猛出剎利」。釋尊說他自己降生在世時,是在剎帝利族,也就是王者武士階級的種族…

《一 大本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二 遊行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