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脫莊嚴寶論概說▪P5

  ..續本文上一頁巧方便波羅蜜多。

   第八是「力波羅蜜多」,這是指你利益衆生的能力變得更強大了,並因此能完全淨除所有的煩惱毒,煩惱對你來說已毫無影響了,你的菩薩行因此而更廣大了。

   第九是「願波羅蜜多」,在成就願波羅蜜多的境界,你能完全實現這樣的心願,因爲你已具有利益衆生的能力,能確實地令衆生離苦得樂,舉例來說,若一個圓滿願波羅蜜多的菩薩祈求一切大地皆成珍寶莊嚴,那麽大地便立即成爲珍寶莊嚴之地,如果他祈求天降諸珍寶雨,珍寶便立刻如雨地由天而降,這即是願波羅蜜多的成就。

   第十是「智波羅蜜多」,智波羅蜜多不是指知識,而是能遍知叁世的智慧,這種智慧十分敏銳、明朗,正如同一面鏡子,任何物體在鏡前能立刻反映出來一樣。

   談到「五道」的次第,當我們發心要利益一切衆生時,屬于五道之中的「資糧道」;而後持守菩薩戒,修各種禅定法門時,則是「加行道」;而藉著修行的功夫,你能在定中親見空性,即是「見道」,但此時對空性的體驗只有在定中才有,出了定便消失了,接下來便是要將此體悟更明朗化,使它更純熟,這就需經由「修道」之階段來達成,在修道的階段中,煩惱障、所知障和習氣皆已淨除。

   何謂煩惱障呢?現在我們所感受的嗔怒、貪愛、傲慢、嫉妒……等等,都是煩惱障,而爲何稱之爲煩惱障呢?因爲只要我們有這些雜亂迷妄的精神作用,便會在生活中帶來煩惱、緊張、困擾和不順,這些心態決不會給我們帶來祥和、快樂和松弛,故稱爲煩惱障。而所知障則是指推理、判斷和分別的意識作用,對于事物我們總是分別這個那個,這些推理和分別對空性的了悟是非常有害的。

   若以「十地」來說,在第七地以前,行者能將煩惱障和粗略的所知障淨除,而在第八、九、十地,行者則能將細微的所知障和習氣淨除,習氣是什麽呢?譬如將一瓶香水放在衣服裏,當香水拿掉之後,仍有香味,這就是習氣。

   當一切該清除的都清淨時,便進入了「無學道」,此時已沒有什麽要修或要學的了,行者此刻已完全開悟,能依他們的菩薩大願,化身千百億到輪回中救度衆生,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他們亦同樣有生有死,但他們卻一點也不感覺苦,他們乘願再來,完全是爲利益一切衆生。

  五、圓滿佛果

   成佛是一切法門之波羅蜜多,是波羅蜜多之波羅蜜多,是究竟圓滿的果位,一切煩惱業障淨除,一切智慧慈悲亦圓滿無礙。

   佛位可分爲法身、報身和化身,佛之叁身是對衆生來說的,對佛本身而言,是沒有分別的。

   法身是佛之「意」的圓滿覺悟,藉著智慧的發展,行者了悟空性,這對空性了悟的智慧到達圓滿即是法身。

   而大乘法中,行者修持諸慈悲法門,因爲不斷修習慈悲的結果,便有報身和化身的顯現,爲了依據衆生不同的根性而利益他們,所以圓滿的覺悟不但在智慧方面發展,了悟空性,並且從善巧方便方面,發展慈悲,化現無邊來救度有情。

   法身境界(佛智)有二方面:即「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如所有智是全知的境界,能了解一切萬象萬物的究竟本質,而盡所有智則意謂了悟一切世俗谛、衆生無明迷惑的狀況。法身亦可因善巧方便不同,而分爲五智:

   法界體性智--遍布一切法界。

   大圓鏡智--能立即覺知、反映一切現象。

   平等性智--能視一切現象皆平等無分別。

   妙觀察智--十分精准,肯定的智慧,不是模糊概略的。

   成所作智--能圓滿一切作爲、一切事業。

   報身是佛爲了具有相當證量的菩薩而化現的,這些菩薩都是登地以上的果位,能夠依止報身佛領受教法。

   報身佛有五種圓滿:

   一、上師圓滿--說法的上師是由完全證悟的法身佛所化現的圓滿報身佛。

   二、報土圓滿--其道場必是清淨的淨土,是一切境土之最上。

   叁、時間圓滿--報身佛說法是不間斷的,毫無時間的限製。

   四、說法圓滿--報身佛所傳之教法皆爲大乘教法。

   五、眷屬圓滿--報身佛的弟子都是菩薩,沒有辟支佛或阿羅漢。

   平凡的衆生因根性未足,無法依止報身佛,而爲了能利益這些未具相當證量,但積聚許多功德的衆生,于是便有了化身佛的化現,化身佛有許多種型態:

   一、人身的化身佛--這是指以人身化現世間,現十二相成道的佛,如釋迦牟尼佛。

   二、佛像的化身佛--雖然許多衆生無法遇佛出世,直接從佛陀那兒領受教法,但經由佛的畫像、塑像、雕像……等,衆生亦能從佛那裏得到加持,譬如有許多修行人十分虔誠地對一尊佛像祈求、禮拜,突然間佛像開口說話,並給他許多開示,雖然佛像並非真正的佛,因爲弟子發出堅強的大信心,佛智慧圓滿,遍布法界,所以如來經由弟子經常禮拜的塑像,向弟子作一種示現或感應。

   化身佛並不一定指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佛陀,化身佛的化現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有時佛會化現爲畜生,此畜生亦就是化身佛,故只要是對衆生有益處的,佛便能化現,並沒有固定的形式。

   叁、各種物品的化身佛--這是指醫藥、財物、珠寶……等,能夠去除衆生的痛苦,爲衆生帶來益處的物品。

   在經典中曾提到,在佛滅度後五百年,佛會化現爲普通衆生的善知識,而在佛滅度五百年後更久,佛會化現爲文字經典,衆生將能從這些文字中獲得覺悟。

   爲能利益一般無法見得報身佛的衆生,故有各種形式的化身佛,如佛像、舍利塔、畫像……等,供修行人作禮拜、祈禱,若一個人能在佛像前作祈禱或禮拜,便能感受到佛的加持,好像真正的佛在前面一樣,即使沒有佛像,而只是觀想一尊佛,亦足夠使我們和佛相應,佛陀曾開示道:只要能對佛具足大信心,佛便隨時隨地護衛此人,佛的智慧是遍滿十方法界的,因此我們可以十分確定,無論我們身在何處,不管是不是在佛堂裏,或是否在佛像前,佛亦都在身旁加持我們,保護我們,在經典上甚至提到,就算你對佛沒有什麽信心,但只要能歡喜地供養一朵花,亦必定能夠開悟成佛。

   然而佛如果遍滿一切法界,那麽爲什麽衆生仍然有許多的痛苦、災難呢?這是因爲衆生的各種妄想執著,惡行惡業所致,衆生由于業障深重,不但無法感覺到佛的存在,還招致了不斷的障礙和痛苦,這正像瞎子看不到太陽一樣,佛就好比太陽,能照遍一切萬物,但如果你眼睛失明的話,那也就感受不到太陽的光亮了,你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而雖然看不到太陽,你也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如果有一位醫師,能夠醫治你的眼疾,你的視力漸漸地恢複,起初雖然仍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看東西,但已能見到一些光亮,這就如同我們一開始接觸佛書、佛像一樣,而當你視力康複的更完全,能看到更多的事物時,則便如同我們經由信心的增長,而能依止善知識一樣,接著由于善知識的教導,使我們業障淨除,智慧功德增長,使我們能見得諸佛如來,便是視力完全康複的時候了。

   佛的覺悟是法身之境,而由此覺悟佛化現報身和化身來利益衆生。除了「叁身」的說法之外,亦有「四身」的說法,此第四身「自性身」即代表了法報化叁身不可分的意義,爲什麽說叁身是不可分的呢?舉個例子,太陽的光是照遍十方的,當陽光照到我們屋外的時候,經由各種反射、折射,屋內也比較明亮了,事實上屋內的光並不直接來自太陽的直射,但若沒有太陽,那屋內也不會亮起來,以分別的心識來說,這些是有別的,但究竟地說,它們都是陽光。

  六、佛事業

   佛行是任運自然的,也是無終止、無分別的,佛的身語意事業是毫無意念,毫無分別的,不需要特別地專心或觀想,完全任運自然的,當然以我們這種虛幻的心識,是很難明了佛那種毫無造作、 不生不滅之佛行的。讓我們利用幾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首先第一個例子說明佛的身事業;帝釋天王所住的宮殿,名爲尊勝宮殿,是由晶亮的珍寶所成,以藍色的寶石爲地基,帝釋天王住在宮裏,而其形貌卻可從各種晶瑩的寶石反射出來,雖然天人們無法親見天王,但亦可從這些香石上顯現的影像,見到天王那莊嚴殊勝的相貌,當他們看到天王的相貌時,都會想:「爲什麽天王能有如此殊勝的相貌呢?必定是過去世中持守淨戒,廣行布施所致吧!」,由此,天人們就會斷除惡行,奉行諸善,雖然帝釋天王亦沒有執意要教化天衆,但經由他的威力,天衆們便自然地受到感化,同樣的,佛的身事業亦是毫不費力,毫無造作任運自然的。

   第二個例子說明佛的語事業:在帝釋天上有一個法鼓,能夠自然地奏出法音,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苦空,涅槃寂靜,有想是苦……等等各種道理,而諸天衆都具有大功德,能自然地聽到此法音,同樣的,佛的語事業亦是如此自然無造作,佛的法音深遠,充滿十方法界,就像法鼓自然出音一樣。

   第叁個例子說明佛的意事業:雲在天上凝結,沒有什麽意念可言,而雲能降雨,滋潤大地,使各種植物生長,同樣的佛亦沒有執著任何的念頭或想法,但能自然地利益十方法界一切衆生。

  再深入談幾個例子:

   梵天王都居住在宮殿裏面,但他具有很大的神通力,能化現于一切天界中,同樣佛的法身亦是如如不動的,而經由法身,佛能現出報化身,來利益有情。

   佛行亦如同太陽一樣,太陽自然照射大地,使萬物生長,同樣的佛的事業亦是如陽光一樣放射到每一個衆生身上,成熟每一個衆生,令其業障清淨。

   再舉一個例子:佛如如不動的法身,就如同「如意寶」一樣。在天道,有一種藍色的如意寶,天人將它供在供壇上,雖然如意寶沒有什麽思想意念,但只要向它祈求,皆能立刻如願,同樣的,佛的法身無念,但只要向佛祈請,亦皆能如願。

   我們要知道,各種功德之源,就是佛法,能夠生人天善道,能健康長壽,能富足豐饒,皆是由于過去世的佛法善業所致。佛提供了各種不同法門,如聲聞乘、緣覺乘、大乘,佛並未有意地分別這種法門給這個人,那個法門給那個人,但佛行自然任運,就像如意寶一樣,圓滿了每個衆生的願望,雖然佛陀已滅度很久了,但其善巧方便卻從未間斷,這亦像如意寶一樣,是毫無造作不費力地、永遠利益一切衆生。

   佛的無分別無間斷之佛行,就像虛空一樣,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亦存在,佛從未費心去計劃要怎樣來救度衆生,在什麽地方,什麽時間,以什麽方式……等等,一切都是自然不造作的,就像大地一樣,大地負載了一切生命萬物,無論貧富、貴賤、善惡,大地都給予支持,而佛的加持,亦是自然不費力地,廣及一切衆生,能對佛具有信心和虔誠的人,必能感受出這一份加持。

  

《解脫莊嚴寶論概說》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