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淨障
有時,我們也把惡或不善的行爲稱做罪行或業障。我們要思考的重點是:哪些是這樣的行爲?如何産生的?一旦産生後,會造成什麼樣的害處?最後,我們要如何消除這些不善的行爲呢?
首先,不善之行爲的意思是什麼?大體而言,是指身、語、意所犯的錯誤,將導致今生和來世的痛苦。業行的一個法則是,造業也只是刹那間的事,其痛苦卻是無窮的;就像樹是從一粒小種子長出來的一樣,它雖是種子的果實,卻可活很久。至於惡行,不僅造惡的人受苦,別人也會深受其害。怎麼會這樣呢?
據說,在我們所住的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本尊,他們都隨喜善行,並且保護幫助行善的人;但同時,也有成千上萬的惡神邪靈都隨喜惡行。因此,有人行惡時,較惡的力量就會增加,而隨喜善行的本尊力量就會減弱,導致傳染病、饑荒、戰爭和沖突如雨般降臨世上。
從小範圍來看,我們如果做惡,很容易就把家人和親友一起拖下水。如果有一個人開始吸毒,就會影響到他的朋友們做相同的事,別人看到了也會參與,吸毒便從一個人傳到另一個人身上。任何惡行都可能像這樣傳染開來。另外再舉個例子:愛釣魚的人,他們的親朋好友參與這種殺魚的活動,因此,惡的行爲就此加倍擴大。
業障
業障特別是指:無法回想過去、透視未來,不能用視聽的能力去感覺出遠方的事情,或無法了解別人的想法;業障也指對自己的佛性一無所悉――所有這些情形都被歸類在一般性的業障中。
我們不能說有人造惡,也有人沒有。或是說,有人有業障,而有人沒有。事實上,所有世上的人都有同樣的惡業和障礙,這是由於我們還未覺悟成佛、我們不是佛的緣故。「我們不是佛」本身這個事實,就代表非善和業障。我們今生以及過去無數生,都造作了不少惡業,並形成障礙。雖然最後我們受盡苦難,把過去惡行的苦果都消了,但是一轉身,我們又再次造了業,形成障礙,産生更多的痛苦。從無始以來,我們一直都是這樣的。
淨業
一般來說,業障和惡行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只除了一項特點——那就是它們可經由忏悔來清淨。如果我們想要洗淨木炭,是沒有用的――它永遠是黑色的。如果障礙和惡行像木炭一樣,就無法經由忏悔來清淨了;但是它們比較像塊布,可以把它們洗淨,可以由忏悔來清淨,這是唯一的好處。
大部分的衆生都生在六道裏,而他們根本不知道如何清淨惡行。一般來說,只有修行佛法的人道衆生才知道怎麼去做。但我們要不要應用現有的淨業方法,則要看個人了。無論如何,我們可以說我們是有很好的條件,可以實際去這樣做。
苦因
惡行便是引起自己和他人受苦的原因,我們也許不知道它是從何而來。它是國王或什麼大人物弄來的?抑或是什麼神降下來的?答案是否定的。各種痛苦的産生,乃是由於我們的心識有善與非善的兩種特質,而那些是來自心識裏非善的力量。
痛苦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無明愚癡。這意思是說,我們不明了自心所具之特質,也不知道惡行將導致受苦,而善行則會帶來快樂。由於如此愚昧,痛苦才會産生。因此,痛苦的根本就是愚癡。
由於愚癡,我們便造作身、語、意的惡業。之所以會有這些錯誤的行爲,是因爲我們不了解自心的善性,沒能好好地培養它們;我們沒有好好培養,而且由於無明,我們有害的缺失繼續增加,導致更多的錯誤的行爲。
叁毒
可以說,每一個人都由身、口、意叁種特質組成的。除此外,我們還執著於一個「我」或「自我」的觀念。但事實上,「我」並不存在。因爲執「我」,便生起了「他」,在人、我之間起分別,其實這些都是自心所造作的。
另外,苦樂、愛欲和貪著的覺受,都和「自我」有關,而嗔恨則是對「他人」的。在這一點上,經由無明愚癡的作用,貪、嗔、癡就此生起
貪著和嗔恨依序産生別人比我好的想法,接著嫉妒心便生起。有時候,我們認爲別人比自己差,而産生了驕傲自大的心態。自己唯恐所擁有的金錢財物會失去或被偷,便産生了貪著。基本上,經由根本之因的愚癡作用,貪、嗔、癡、慢、疑五毒就這樣産生了。
六道與六苦
我們有六種基本的心靈痛苦狀態,也有六道。事實上,這兩組都屬「六」的東西,關系十分密切。
一、 地獄道
在六種痛苦的心靈狀態中,如果一個人的嗔恨心最強,便會投生到地獄道裏。地獄道不是外在人爲所造的,而是由根植於我們心識中的嗔業所感召的果報。由于嗔恨的力量,便産生了在地獄的痛苦。在六道之中,地獄道的痛苦最強烈、也最持久。
二、餓鬼道
我們由于愚癡而生起了自、他的分別。執著於有「他」(衆生相)時,就會産生嗔恨;執著於有「我」(我相)時,就會産生貪婪。基本上來說,貪的涵義,就是自己不想分亨或布施好的東西給他人,也害怕會失去或有耗盡的一天。這是一種吝啬的行爲,也包括不願將佛法傅授給別人。由於貪力的趨使,便會投生到餓鬼道。餓鬼的數目非常龐大,都是由不同的悭貪習氣所化現的。
叁、畜生道
一般來說,所有的衆生多少都有些迷惑和愚癡,不過,當愚癡變成一個淩越一切的特點時,就會造成投生到畜生道的主要原因。動物們沒有倫理道德,也沒有什麽不該做的觀念。
到現在爲止,已經談論了叁種投生的類別――地獄道、餓鬼道和畜生道――此即爲下叁道。在此叁道的苦是最劇烈的。
四、人道
上叁道在藏語稱爲叁「樂道」,能投生到此叁道,主要是修行善業緣故。如果善業帶著強烈的我執,便會投生到人道。
在人道是有二種生活方式。其一是修持佛法,從輪回中解脫,並且利益他人;另一是處於貪嗔等痛苦的心靈狀態中,結果做了很多不善之行。畜生由於極端愚癡而這樣做,但人是具有聰明才智的,如果他們致力於行善,便會是非常善良的;但如果造惡,便會變得極端邪惡。
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口,但是真正善用人身的人很少。大多數人只會爲自己打算,卻一點也不關心衆生的利益。舉例來說,大部分人都像商人一樣,只對謀利一事感到興趣,但是謀利這事通常是建築在他人的損失之上的。在這個例子裏,商人只要能營利,根本不在乎別人如何?他們也只關切自己的福利,僅僅是爲了自己利益,便殺了其他成千上百的衆生。獅子爲了充饑,通常只殺一只動物來吃;人類卻非絕對必要地殺了成千上百的魚,還有數不清的昆蟲,都在耕種時被撲滅了。因此,人類的惡行是非常巨大的。如果我們來看看那些善用人身學習和修持佛法的,便知道其數目是非常、非常少的。我們要牢牢記住,人類所造的惡業是遠遠超過其所積聚的善業。
五、阿修羅道
會生爲阿修羅(或半神)的主要因素,是由于其善業和強烈嫉妒心混合的結果。爲何嫉妒會和善業成雙呢?舉個例來說,爲了修完一個法,我們必須完成固定數目的大禮拜,有一個人做了幾個大禮拜後,看到別人做得比他快,而且遠遠超前,結果就産生了嫉妒心。因此,這種嫉妒的心靈痛苦狀態,就和頂禮佛、法、僧的善業混合在一起。
阿修羅有二種嫉妒的心理。第一:他們嫉妒天神。即便他們自己所擁有的很多,也不會喪失,但還是覺得天神比他們享樂,財富和資源比他們多。第二:有一種很特別的樹木,根生于阿修羅道;雖然此樹長在阿修羅道這邊,但是花和果都結在天道那邊.阿修羅對此感到非常嫉妒,因爲他們必須照料樹木,卻無法從中得到任何好處.就是這兩種嫉妒心理,使他們困於輪回之中。
六、天道
最後,我們談到天道(或神道)投生天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累積了很多的善業,但卻伴隨著驕慢之心。由於其善行摻雜了自大,所以不能從輪回中解脫。嫉妒、驕慢和善行,可以用許多方式混合。再以做大禮拜爲例,有人做完了一千遍大禮拜的時間,別的人只做了五百遍,這個人便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這樣的想法便生出驕傲自大的心理,和大禮拜的善行摻混在一起。
天道的生活是非常快樂的,直到死前才會感到痛苦。他們的享受和財富都這麼大,以致完全分了心;就像兒童一樣,玩得太高興了,把時間都忘了,直到將死的七天以前,天神一直都耽於享樂之中。他們死前的征兆是:衣服和身體開始變臭,莊嚴的花冠也開始凋萎腐爛。以前和他們一起玩樂的天神和女神,看到這種情況,便遠遠走避。這將死的天神(或女神)有天眼,可以看到他們未來要投生的地方。比起天道的享樂,通常他們會投生到較低的其他道中。由于可以預見自己未來將受的苦,因此心中倍感難受。六道輪回之中,肉體受最劇烈痛苦的地方,是在地獄最底層的阿鼻地獄。然而,心靈上感受最大痛苦的,是在天神將死,要再投生的七天中。
六苦的對治
六道衆生所受的痛苦和苦難,是由六種基本的心垢所引起的,它們是在此六種狀態下産生的。我們要如何消除這種痛苦的情境呢?主要是以忏悔一切不善來清淨它們,並以不斷的善行代之。
一、慈悲
嗔恨的對治方法是慈悲。慈心是希望衆生能幸福快樂,而悲心則是願衆生能免於苦痛。慈悲心一生起,嗔恨便會自動消失。當我們以慈悲心來對待衆生時,便無法容下憤怒和嗔恨了。
二、布施
導致投生于餓鬼道的貪吝,其對治的方法是布施,在修持布施度時,我們專注在兩種接受的對象上:叁寶(佛、法、僧)和比我們情況差的衆生。經由布施的修持,我們關閉了投生於餓鬼道之門。
叁、智慧
我們要以智慧,來對治使我們投生於畜生道的愚癡。智慧來自聽聞法教並依教奉行,它讓我們了知投生六道乃由心垢而起。智慧意指清楚的了解並辨知善與不善、以及其果報。
四、發展對身體的覺觀以及培養知足的心理
對治執著的方法,依所提到的執著而施。如前所述,在人道有兩種主要不同生活之道的人:修持佛法,朝向解脫,以及被貪執和愛…
《忏悔淨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