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很容易誤入歧途。有些人上半生修行非常好,但因爲沒有打好前行基礎,到了下半生,很可能對佛法生起邪見,自己尚且無法解脫,更不要說以大悲心去利益衆生了。反之,若一開始就把人身難得、壽命無常等修得非常圓滿,那麼上上的功德——對叁寶的信心、利益衆生的菩提心、積累資糧、忏悔業障等,自然而然可以顯現出來。

  我們長期在法王如意寶前聽法的老弟子,一方面自己修行很慚愧,但另一方面,可以驕傲地說,許多人有比較紮實的基礎,今後一個個必定會獲得不共的特殊修證。當然,修證的境界越高,越不會說“我今天看見什麼”、“我現在證悟了什麼”,把大圓滿頓超或直斷的境界輕易顯露出來。通常他們會表現得很謙虛,說自己只不過修了一點加行、觀了一點無常,但實際上他們內心的修證深不可測,不但打好了加行的基礎,正行的境界也全部證得了。

  因此,修持正行之前,很多上師十分注重讓弟子修加行,甚至不惜以各種方式進行調化。昔日意科喇嘛就是如此,對不重視加行、修不好加行的弟子,他會施以極爲嚴厲的批評。凡是受過他批評的弟子,據說後來都有不同成就——畢竟若沒有一定的根器,他老人家也不太管,特別嚴厲地批評過很多次的人,可以遣除其違緣,最終證悟境界比較高。我依止上師的過程中,法王如意寶雖然不會經常批評,但在修加行或發心的過程中,上師偶爾也有這種示現。後來可以看出,誠如《事師五十頌講義》中所言,這確實是一種不共加持。甚至上師離開人間以後,在夢境等其他境界中,有時候也會批評或者以不歡喜的姿態調伏弟子,這些都是上師的加持以不同方式融入自己的心。

  前行基礎對每個人都非常重要,但有些上師顯現上不是特別重視。其實,除了個別利根者依靠上師加持可速得成就以外,對大多數人來講,還是需要修前行。法王如意寶的弟子那麼多,弘法利生的能力如是強,卻不會讓世人産生邪見、毀謗,究其原因,就是因爲上師合格的傳承弟子很謙虛,不會到處宣揚自己證悟了、能看到他人的前世後世。而這一切如法的言行舉止,歸根結底來源于前行的修持。

  對我自己來講,一生的轉變就是依靠這部《前行》,你們很多人可能也是同樣。這次共同學習時,每個人的收獲肯定不同,但應該要把握大致方向:一方面以聞思通達逐字逐句的內容,一方面要以虔誠的信心祈禱本傳上師。一旦各方面因緣成熟,縱然你是普通的凡夫人,也可以證悟最高深的究竟境界。當然我講得不太好,只是起個抛磚引玉的作用,但以前講過好幾次,很多老道友對裏面的詞句比較熟悉,假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提問、探討。

  又名:普賢上師言教

  普賢上師:華智仁波切對自己的根本上師如來芽尊者有極大信心,認爲上師與普賢王如來無二無別。

  言教:此引導文是依如來芽尊者口傳教言,不增不減記錄下來並彙集成文,是前行教言的一個備忘錄。華智仁波切在結文中也說,他把上師言教不折不扣地記了下來,對此當時健在的金剛道友可以作證(6)。其實在我們後人眼裏,就算華智仁波切加自己的語言,也跟如來芽尊者沒什麼差別,他們二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而且在藏地,華智仁波切的名氣比如來芽尊者還大。但華智仁波切很謙虛地說,他對上師言教一個字也舍不得忘,一定要把它全部記錄下來,以令後人真正與上師相應。

  對我們甯提派而言,要想獲得證悟,根本不必費心鑽研經教,或者依靠其他苦行,只要將傳承上師的加持與自己的祈禱相結合,就可以輕而易舉地開悟。大多數修行人一邊念《龍欽甯提前行儀軌》(7)一邊修加行,通過這種方式即能得以開悟。而按照法王如意寶的傳統,則是一邊念《開顯解脫道》一邊修加行,這樣便可認識心的本性。所以,你們用不著天天背論典、學因明,只要好好地修加行,舒舒服服地坐在那裏,一下子就豁然開悟了——開玩笑,“聞思班”快失去信心了,你們要聞思啊!

  作者:華智仁波切

  華智仁波切的傳記,附在了《前行》前面。他是寂天菩薩、觀世音菩薩、夏瓦熱大成就者叁者無二無別的化身,是一位有修證、有智慧、有慈悲的傳承上師。他一生中《入行論》與《真實名經》始終未離身,通過《入行論》來弘揚顯宗,通過甯提教法來弘揚密宗。他的生平介紹在曆史上比較廣,我在這裏不贅述。

  敬禮一切叁根本!

  這是譯禮。是譯者在翻譯之初,爲了遣除一切違緣、增上一切順緣而作的頂禮句。

  《大圓滿前行》的漢文譯本比較多。最早是郭元興居士的譯本,我依之在學院講過一次。不過它文字比較古,接近于文言文,我們後人讀起來有點似懂非懂。

  隨後,貢嘎上師的一位弟子根桑慈誠,也把本文的大概要義作過翻譯,並整理成《大圓滿心滴前行》。1987年,我爲部分道友傳授過一次,但裏面的內容不太齊全,只有“共同前行”

  與“不共前行”的大體敘述。

  之後,由于因緣成熟,1999年我把《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譯出來了。後來,也有些人以種種方式“翻譯”過這部論典(8)。但不管怎麼樣,依靠叁根本的加持,我翻譯的過程順利圓滿,沒有出現任何違緣。

  頂禮一切具無緣大悲之至尊上師!

  這是總頂禮。華智仁波切在造論之初,先頂禮所有的上師。

  這些上師具足通達一切萬法的智慧與利益一切衆生的大悲,而智慧與大悲又是一切功德之根本,所以,這些上師該有的功德都具有了,作者在他們足下恭敬頂禮。

  或者說,“無緣大悲”代表觀世音菩薩,這些上師與觀世音菩薩無二無別,作者對他們恭敬作禮。

  以下的頌詞,先是依次頂禮叁大傳承上師、無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如來芽尊者;之後宣講全論概要;最後是立誓句。

  (一)頂禮叁大傳承上師:

  如來密意持明表示傳,補特伽羅人中成善緣,

  循勝士迹究竟二利者,叁大傳承上師前敬禮。

  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補特伽羅耳傳這叁大傳承的上師,在人間具有殊勝的善緣,他們跟上了前輩大德的足迹,同時究竟了自利和他利兩大事業。在叁大傳承上師面前,作者畢恭畢敬地頂禮。

  所謂的“叁大傳承”,即是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補特伽羅耳傳。

  如來密意傳:佛陀以無言語、無表示的方式傳授諸法,使如海眷屬現前了實相密意,斷證功德與本師成爲無別。就像密宗各大曆史書中所說的一樣,大圓滿的十二大本師(最後是釋迦牟尼佛、嘎繞多吉)對眷屬進行意傳加持,最終令其完全開悟。這種傳承在顯宗中也有,比如在佛陀時代,佛陀相續中的戒體,極個別特殊弟子自然而然得到,這也是佛陀以意智慧而傳授的。如來密意傳的佛陀亦是傳承上師之一,倘若沒有這個最初的傳承,我們在釋迦牟尼佛前頂禮無法安立。現在有些人認爲密宗傳承比較特殊,其實也並不特殊,普賢王如來與釋迦牟尼佛全部都在密宗的傳承上師裏面。

  持明表示傳:持明上師不通過語言、文字來傳法,僅僅以身體的表示,比如直指虛空等,就能使弟子證悟法性,上師的境界全部融入弟子心中。禅宗的表達方式(9)類似于此。這一傳承的上師幾乎都在印度,依次是:嘎繞多吉(喜金剛)——蔣華西甯(文殊友)——西日桑哈——嘉納思劄——蓮花生大士、布瑪莫紮。

  補特伽羅耳傳:蓮花生大士來到藏地之後,依靠語言、文字來口耳相傳(10),令弟子領受法義,依此實修而成就。這是從蓮花生大士傳給空行益西措嘉、國王赤松德贊開始,之後一直傳到釀萬登珍桑波——列單蕩瑪甯吉降村——傑珍桑給旺修——嘉瓦揚敦——……——革瑪燃匝——無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如來芽尊者——華智仁波切——麥彭仁波切——堪布根華——托嘎如意寶——大恩上師晉美彭措。如此一脈相傳,與漢地淨土宗一代代的傳授方式比較相似,但也有不同之處。

  關于這叁大傳承,許多人可能沒有聽過,但對我而言,在上師面前聽過很多次了。如今我們很多法的傳承非常圓滿,尤其是《大圓滿前行》,是上師臨圓寂前傳得最完整的兩部法之一(11),相信很多道友都有圓滿傳承,希望你們把這些教言銘記于心。

  以前如來芽尊者曾說:“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傳承上師全部都是佛和菩薩的真實化現。”法王如意寶講《前行》時也說過:“除了我之外,我以上的傳承上師都是住于持明果位的大成就者。”盡管這些是自謙之詞,但也足以體現這個法的殊勝性。現在這個法傳到了我們這裏,大家務必要重視——這方面我本想說很多話,但今天不多說了。

  希望大家對叁大傳承的上師始終要有信心,沒有信心的話,開悟根本談不上。有些年輕人對佛法的信心比較缺乏,理論上讓他講的話,講得非常好聽,就像高級教授講課一樣,可內心中沒有對上師叁寶的信心,也沒有對衆生的悲心、對整個輪回的出離心,這樣的話,即使講得再漂亮,臨死時也不一定起作用,只不過是種下解脫種子而已。

  所以,學習佛法不但要有理解法義的智慧,更要有對傳承上師的信心。如果你看上師傳記時,始終熱淚盈眶,對上師有無比的感恩之情,很多時候感激得流眼淚,那說明法的加持入于你心中,這樣繼續下去有一定希望。相反,如果上師的傳記、傳承上師的事迹在你耳邊聽了一兩百遍,仍是一點感覺都沒有,那你的修行前景堪憂。我們學習佛法,改變自己的心很重要。以前你在社會上混的時候,行爲特別亂,而現在通過上師加持,心入了法,改頭換面是非常需要的。

  當然,飲水思源,我們一切的改變和證悟,其加持的來源無非包括在叁大傳承中,因此,對叁大傳承上師一定要以虔誠信心恭敬頂禮。最近很多人每天都在磕頭,磕頭時應該把上師觀爲叁大傳承上師的總集來頂禮。同時也要想到:“傳承上師給我們傳下如此珍貴的法寶,真的非常感激。科學家發明一件只利于今生的東西,後人在使用的過程中,常會隨念他們恩德,而傳承上師…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