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十六課▪P2

  ..續本文上一頁很多人念觀音心咒都特別害怕,但曲恰堪布每天至少看經書二十篇左右,一直沒有間斷過。而法王如意寶不但看經書,還冒著生命危險弘揚佛法。當時法王去放牧,弟子們也跟著到山頂去,找一些山洞偷偷聽法,派人輪流在洞口放哨。我們附近的很多小山洞,都留下了法王當年最危險時傳法的足迹。所以,即使在那種年代,這些大德對佛法的聞思也從沒有停止,就這樣從小一直到離開人間,以學習佛法、思維佛法、弘揚佛法的方式,完成了偉大的一生。”而金旺堪布自己,雖不敢說像他們一樣,但在那個危險的年代中,也從來沒有舍棄佛法。

  可是現在學佛的人,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怕得不得了,派出所來登個記,從此再也不學佛了。聽說去年有些居士在學習,突然有人來敲門,他們一個個驚慌失措,好多人都跑了,結果一開門——是來收水費的。其實,登個記又有什麼?沒什麼可怕的!

  我們這些人,學佛的因緣真的很順,處在這麼好的時代中,每天可以心無雜念,無憂無慮地聞思佛法。從學《入行論》到現在,大家共同學習那麼長時間,其實也沒有出任何違緣。只是有些膽小的人,稍有一點什麼,就提心吊膽、草木皆兵,這種人不要說經曆十年動亂,就算遇到一點點障礙,也會讓他退轉的。所以,我們有了圓滿環境的同時,也要靠自己,要觀察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根基?一旦時代變了,或社會風氣變了,會以何種方式對待佛法?這是值得考慮的。

  我特別喜歡看老修行人的故事,因爲他們心裏全是佛法,不雜世間八法,也不受政治、經濟等社會因素的沖擊,一心只想利益衆生、維護佛法。藏地和漢地的有些老居士也很虔誠,在他們的世界裏,除了佛法,並沒有太多其他想法。可是現在新一代的修行人,整天爲了錢財等奔波,雖說已經皈依了佛門,但學得不虔誠、不紮實、不深入。

  因此,大家要再叁觀察:“佛法在我心裏到底占什麼樣的地位?”以前的高僧大德爲求法而曆經千辛萬苦,看到他們的行爲,我們很感動、很慚愧,現在擁有如此良機,只要自己肯修行,外在的環境算很不錯了。

  (叁)根德圓滿:

  倘若諸根殘缺不全,便會成爲修法的障礙,如今無有此類過患,這就是根德圓滿。

  在世間,有些人成了植物人,有些是殘疾人,有些耳朵聽不到、眼睛看不見、喉嚨說不出話……由于諸根不全,他們想聽法都很困難,無法全面、完整地接受佛法。就漢地而言,現在殘疾人比較多,全中國大概就有八千多萬(8),我們沒有轉生其中,應該說很有福報。

  對于這一點,不知你們思維過沒有?但我經常這樣想:佛法中說要諸根齊全,確實如此,否則,接受佛法的根若不具足,縱有一顆想信佛的善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許多方面無法堪能。我們如今以前世的福報,可謂諸根齊全,盡管有些人耳根聽不清、眼根看不清,但基本上都有接受佛法的能力,不像極其可憐的殘疾人,善根很難被開發出來。所以,大家理應懂得珍惜。

  (四)意樂圓滿:

  如果業際顛倒,就會爲非作歹、無惡不作,從而背離正法,如今已對善法生起信解,因此意樂圓滿。

  有些人昔日是個好修行人,但因爲惡知識挑唆,自相續被邪見染汙,之後開始惡事做盡;有些人以前是精進的出家人,得過灌頂,守持出世間戒律,也當過一段時間的苦行僧,但後來因相續中惡業萌發,無力對治而還俗成家,爲了生計而殺生、偷盜,造下的罪業罄竹難書……這些就是業際顛倒。對于這種人,我們只有深深歎惜:“他這輩子,恐怕佛陀來到面前也沒辦法了,因爲連忏悔心都沒有。”也有些居士,剛開始對上師叁寶信心極大,後來卻全部舍棄,甚至聲稱:“墮落就墮落吧,反正我從此不學佛了,要把所有法本燒掉!”讓人聽後膽戰心驚。這些人由于太過愚癡,對因果取舍聽都不想聽,就像強盜不敢聽法律一樣。

  因此,大家要常常祈禱上師叁寶,千萬不要産生這種邪分別念,如果生起了,甯可提前離開人間。我經常想:只要自相續不被可怕的魔控製,在正常情況下,相信即生中不會對叁寶退失信心。爲什麼呢?因爲我對叁寶的信心不是口頭上的,而是發自肺腑,就像深深明白火是熱性的一樣,對佛陀的正確無謬、佛法的無與倫比,我心中也有非常強烈的感受,因此,這種信心一般不會變。

  有些道友學佛時間不長,雖然已經出家,但出家也不見得有用。假如你見解不紮實,盡管剃個光頭,可頭發還是會長起來的。如果還俗了,只要叁個月,頭發就能跟在家人沒什麼差別。即便像漢傳佛教中那樣,頭上有明顯的戒疤,現在科技這麼發達,肯定也有辦法祛除,這些並不能限製你的一生,關鍵要看你有沒有堅定的信心,有了堅定的信心,一生的修行才有把握。居士也是同樣,現在有些人信也容易、退也容易,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佛法沒有深入自心。

  所以,在目前,不論出家人還是在家人,當務之急是應將佛法傳播于世。現在有些寺院很可惜——來旅遊的人特別多,但法師從不提倡講經說法。信衆除了燒香拜佛,也不求學佛法的道理,只是結一個善緣而已,如此一來,佛法不可能融入心底。因此,寺院應該多造一些講堂,用于講經說法。當然,光有個特別好的講堂,卻始終沒人講法,或一個月只講一次,也有點可惜。如果我有能力住持寺院,就先蓋一座講經樓,讓它每天都有講經說法。我能講的話,就自己講;自己不能講的話,就請有佛教水平的人天天講,令來自各地的人都能懂得佛法。

  否則,現在很多人連基本的佛理都不懂,甚深的道理更不用說了。昨天我看了一張光碟,是位非常出名的法師講經。他講的過程中,遇到一個破四邊生(9)的教證,解釋了十多分鍾,結果我笑了十多分鍾,就沒有再看了。現在真的非常稀有,包括法師都不懂佛法,當然這也是個別現象,並不是所有法師都不懂。他自己說:“這個太深了,很難懂。”其實這並不是那麼難,只要自己交代清楚,有點文化的居士和大學生,都能弄清楚怎樣破自生、他生、共生、無因生。可惜他完全解釋反了,這樣一來,很多道理就說不過去了。

  假如沒有受過佛法教育,有些人認爲自己的說法很對,但實際上並沒有觸及佛教的真意。所以,對空性也好、因果不虛也好,請“專業人士”來講很重要。當然,不是穿了出家衣服就成了專業人士,而必須要在正規的佛教團體中受過培訓。否則,有些法師對佛理一知半解,卻以偶爾的因緣出了名,于是人人慕名而來,覺得哪怕跟他拍個照也叁生有幸,他講的話肯定百分之百正確,大家都專心致志地谛聽,可是——有一個感覺,不說了!

  以上講了意樂圓滿。這種意樂,要完全明白佛法的道理才不易退轉。

  (五)信心圓滿:

  若于信心的對境——佛法生不起誠信,那內心也不能轉向佛法,而如今自心能夠轉入正法,所以信心圓滿。

  若對佛法至高無上的功德有所了解,必定會生起恭敬心。世間人也是如此,譬如有兩個大學生,一個品學兼優、德高望重,另一個人自愧不如,就不得不恭敬,除非他蠻不講理。同樣,在所有的萬法真理中,佛法的教義無與倫比,如果我們內心中深有感觸,那時就會對它起信心。

  當然,起信心的前提也要前世與佛法有緣。倘若沒有緣,即使它千真萬確,無法用任何道理駁斥,他還是不起信心。就像有些大學生、知識分子,人品和素質都很不錯,可是一提及佛法,他就一句:“我不信這一套!”問他爲什麼,回答是:“因爲我不信。”這種心態如今比比皆是。所以,要起信心的話,前世的因緣不可缺少。

  佛法雖然殊勝,但沒有信心也無法趨入。而在座的各位肯定有信心,否則,不可能來這裏學法。有時候我想:我們這邊這麼多出家人,緣分還是很好,不然,從你們小時候受的教育,以及父母、家庭、鄰居、朋友的周圍環境來看,的確很難學佛。不像藏地,大家都信佛、念佛,生在這樣的環境中,學佛也容易。而你們沒有這種環境,善根仍能蘇醒過來,有出家的,也有受居士戒的,確實是有因緣、有信心,否則,也不可能進入這個門。

  當然,光有信心還不夠,一定要依靠信心把人身用在佛法上。藏地非常偉大的大成就者榮敦秋吉,臨圓寂時給弟子留了兩個教言:“希望大家從此之後,白天認真地聞思,晚上精進地修行。”說完便安詳示寂了。上師如意寶對此經常引用,說:“在白天,你們要認認真真地辯論、討論、聽課、講課,跟道友共同研討佛法,在有智慧的人面前,掏出自己的邪分別念進行剖析,以遣除一切惡念和疑惑;晚上比較清淨時,要對聞思的內容進行觀想。”這是傳承上師的教言,我們也應以這種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

  概而言之,上述的五種圓滿——轉生中土、諸根具足、獲得人身、業際無倒、以信心趨入佛法,是觀待自身方面要具足的,因此稱爲五種自圓滿。你們也觀察一下自己,看具不具足這五個條件。在座的道友應該說都具足,爲什麼呢?因爲假如一者不具足,就很難坐在這裏。例如,你若沒有信心,則沒有趨入佛法的緣分;若轉生于邊鄙地方,一生遇不到佛法,則無緣懂得佛法。

  特別是環境,誠如剛才所言,當今最適合學佛法。就拿我來說,六七十年代結束之後,那時有佛法可學,我也比較年輕,二十多年來,學佛的政策、氣候比較平穩,沒有發生大動亂,所以,學習佛法一直很正常、很圓滿。盡管有時也會遇到違緣——今天心裏不舒服,明天身體生病,後天感冒咳嗽、拉肚子……但這些是小問題,總體上一切都很好。要知道,學習佛法不要說這麼長時間,哪怕一輩子只有五年十年,也相當難得。遺憾的是,現在世人追求的不是這個!

  以上總述了五種自圓滿,下面再進一步廣講:

  己一、所依圓滿:

  要想如理如法地修行正法,轉生爲人是必備的先決條件。如果沒有得人身,那叁惡趣中最好的要算旁生了,可是居于人間的那些旁生,無論被認爲形色美妙、價值昂貴等有…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十六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