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節課
思考題
75、什麼叫地界中土?什麼叫佛法中土?你是否轉生于中土?請說明理由。
76、佛陀成道的地方,因何名爲金剛座?空劫時,叁千大千世界毀于一旦,爲什麼金剛座還能懸挂空中?既然如此,它是不是變成常法了?
77、菩提樹在曆史上遭受過哪幾次劫難?如今的菩提樹,與佛陀成道時的菩提樹有何關系?
78、印度和藏地是否曆來一直是中土?爲什麼?以此道理類推,請分析漢地是不是中土。
79、佛法是如何在藏地逐漸弘揚開來的?了解這段曆史,對你有哪些幫助?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這部《前行》的法義,我每天介紹的內容不是很多,講的篇幅不大,你們可有充足的時間好好思維。它不像理論性強的法,需要通過剖析、研討、辯論來領會,而是只要認真地思維,過後進行修持,即可體會到其中奧義。所以,我講《前行》可能稍微久一點,以便大家有足夠的時間思維,如果沒有思維,想真正獲得利益很困難。在聽受的過程中,希望不要生厭煩心。凡夫人常常喜新厭舊,今天傳個法,明天再傳一個,就覺得有新鮮感,但若長期傳一部法,時間久了就不願意聽了,這一定要注意!
還有一點要注意:這個因緣很難得,希望大家把這部法盡量聽完、學完。這次我傳講的方式跟以往不同,以往講《前行》時,因爲時間關系,匆匆就念過去了,像念傳承一樣,裏面的甚深意義沒有闡明。其實,不管講法還是聽法,應當多花些時間慢慢來,比如對一個教證,要反反複複閱讀、反反複複思維,把它的含義印到心中,之後再做進一步串習。
我們人身很難得,遇到這麼好的法,就該從頭到尾認認真真學一遍。作爲講者,我開頭這樣發願,但願也能保持到末尾。否則,開頭的時候,幾行字也要講一兩節課,最後的時候,又幾篇幾篇地念傳承,這樣就不負責任了。其實也不必趕什麼進度,只要日日在聞思修的氣氛中度過,就是人生的一種快樂。世間的快樂很多,但我認爲,最大的快樂是聞法和講法,其他世間行爲都沒有實義。在座的道友既然來修行,也應把聞法和學法擺在第一,要以強烈的渴望和希求心谛聽。
今天講環境圓滿——轉生中土。到底什麼是中土呢?下面作詳細解釋。
己二、環境圓滿:
所謂的中土,可分爲地界中土與佛法中土。
(一)地界中土:
通常而言,南贍部洲中央的印度金剛座,是賢劫千佛成佛的聖地,它遠離四大損害,甚至空劫也不會毀壞,宛如空中懸挂的桶般一直存留,中央有菩提妙樹作嚴飾。以金剛座爲主的印度所有城市,被稱爲地界中土。
所謂“南贍部洲”(閻浮提),在不同的傳記和曆史中有不同解釋:有時把全世界稱爲南贍部洲;有時以整個亞洲來解釋;還有一種說法是,只有印度是南贍部洲。這裏指的就是印度。而印度金剛座的位置,曆史學家有不同說法,但現在普遍認爲:佛陀成道之地——菩提伽耶,爲印度的中央,金剛座正位于此。
那麼,爲什麼名爲金剛座呢?據《大唐西域記》記載(1),賢劫千佛在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處入金剛叁摩地,摧毀叁界的煩惱障和所知障而大徹大悟,由于入金剛定的緣故,此地稱爲金剛座。另外,還有一種原因是,即便在空劫時,此地也不毀壞,像懸桶般挂在空中,猶如金剛一樣堅固,因而叫做金剛座。
空劫時金剛座爲何仍不壞呢?智悲光尊者于教言中說,曾在須彌山中央,有位仙人叫飲酪,他長時修善,臨終時發願:願整具身體化爲不壞金剛。因其行善與禅定之力,死後果真達成所願。于是天人將他的屍體帶到天界:腳骨被帝釋天做成寶劍;肋骨被大自在天做成短矛;臀骨被遍入天做成寶輪。在製作兵器的過程中,大量金剛粉末掉入下界,落在印度中部,使該地變成桶狀的金剛,“下極金輪,上侵地際,金剛所成,周百余步”。
我以前學《前行》時也有疑惑:“空劫時,叁千大千世界毀于一旦,金剛座怎麼還能懸挂空中?”其實原因有二:一、因爲它是金剛所成,堅硬無比。天人用之做成的兵器無堅不摧,跟非天作戰時,不用則已,一用就能摧毀對方的一切兵器,而不爲一切兵器所毀。二、是仙人不可思議的發願力所致。大家知道,中陰法門裏說(2),中陰身在雲遊各方時,除了不能穿行母胎與金剛座,山河大地乃至器世間萬物皆能穿行無礙。究其原因,不能穿行母胎,是因衆生的業力所系,一經入胎就無法出去;不能穿行金剛座,則與仙人的發願力有關。
或許有人問:“既然金剛座不被劫壞,那它會不會變成常法?”不會。此處所說的意思,並不是它永遠不毀壞,只不過是時間長久,或許數劫中不壞,而不是說一直常有。如果是常有,它最初就不可能由因緣而成,最終也將永遠存留于世。當然,金剛座的堅固,確實超過世間其他的堅硬物體,不會幾百年、幾千年就毀壞了。像現在水泥建的經堂,只能保證五十年、一百年,任何施工隊都不敢承諾兩百年不壞。並且,許多材料很不牢固,只要遇到地水火風的違緣,馬上可以摧毀。
而印度金剛座,賢劫千佛都要在那裏成就。千佛中的前四尊(包括釋迦牟尼佛),已經在那裏成佛了,未來從彌勒佛開始,還有九百九十六尊佛也將在那裏成佛。法王在金剛座造的《願海精髓》中發願道:“瑪嗡南珍格嘉格傑哲,央德溫倉嘉沃策敦才,達德雅莊涅內巧德傑,拉欽春利貝沃特托效(3)。”意即未來九百九十六尊佛來此刹土成佛時,願我變成他們的侍者,廣弘他們的偉大事業。所以我們每天發願時,也應發願將來在那裏成佛,即使以後得了聖者果位,也要發願在其他佛面前聞法,做他們的侍者。
在印度金剛座,藏地尤其是甯瑪派的高僧大德,每年12月會舉辦一個隆重的祈願大法會。你們以後去印度的話,千萬別忘了朝拜金剛座。個別人以前也去過,回來後就給我帶菩提樹葉,一個人還說:“這葉子是從那邊偷來的,供養給您!”因爲印度政府規定:菩提樹葉受保護,不能隨便摘采(4)——不知他是怎麼“偷”來的?有時候好多人在下面等一天,尤其是秋天,風一吹過,大家就在樹底下搶落葉。
這棵菩提樹非常大,枝繁葉茂,但並非當年佛陀成道時的那棵。據曆史記載,菩提樹曾有幾次被毀:
1、阿育王尚未信佛時,信受外道毀佛遺迹,派人砍伐此樹,令婆羅門焚燒用以祭天。誰知燒到半途,出現了奇迹——烈火中突然出生兩棵菩提樹,樹葉茂盛青綠。阿育王目睹奇事,深自悔過,當即用牛奶灌溉菩提樹根。第二天,菩提樹竟完好如初。此後阿育王常親自供養,樂而忘歸。
2、阿育王的王妃素來信仰外道,問大臣阿育王天天去哪裏,大臣據實以告。王妃遷怒于菩提樹,就派人半夜砍了樹。第二天阿育王去,見到樹被伐,內心非常悲傷,又再祈請,以牛奶灌溉,不日又長回原狀。
3、後來有個國王,也破壞佛法,砍掉菩提樹,一直掘到見泉水。阿育王的後裔又用牛奶澆灌,經過一晚,樹又複生。
至于今日我們看到的菩提樹,是阿育王的女兒(也有說妹妹,即僧伽密多比丘尼)在原樹上分了一枝,移植到斯裏蘭卡。長成之後,正逢印度被回教侵犯,毀壞了原先的菩提樹,他們又從斯裏蘭卡的樹上取下樹枝,于印度金剛座種植成活,直到今天。菩提樹雖然飽經滄桑,但它的“血脈”仍不斷生長。這棵菩提樹,經論中講了它的許多功德,比如見到後生起菩提心,接觸後生起大慈大悲,等等數不勝數。
總之,這裏主要介紹的是,印度金剛座是地界中土,因爲千佛在那裏成佛。同時,以金剛座爲主印度聖地的所有城市,如《毗奈耶經》中提到的鹿野苑、廣嚴城、王舍城等,也被稱爲地界中土。從這個角度而言,藏地、漢地全是邊地。
(二)佛法中土:
所謂的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證法的所在地,尤其要有講經說法、聞思修行,以續佛慧命。
當然,這個問題有各種說法:有人認爲《無量壽經》的所在地是佛法中土;有人說凡有寺院就叫佛法存在……但實際上,真正的佛教是聞思修行,光憑一部經典就說是佛法中土,恐怕無法成立。假設一個城市裏誰都不信佛,即使信也是表面上的,但那裏有幾本《無量壽經》,這算不算是佛法中土呢?我覺得很困難。只有教法、證法興盛不衰,才是佛法中土,而無有此二者的地方,只能是邊地。
拿印度來講,自佛陀出世以來,直到佛法住世期間,它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因爲那裏是佛陀成道之地,也是佛教存在之地。但是,在華智仁波切住世的年代(1808—1889年),印度金剛座被外道所占,佛教似乎銷聲匿迹,幾乎變成了邊地,不再是佛法中土。
以前我們去印度時,當地人說50年前佛教的確被回教毀壞,金剛座被英國占據50年之久,才交還印度政府。雖然這種說法在可靠的曆史中沒有看到,但印度曾被回教占領,倒是事實。根登群佩在《遊國記》裏說,有位居士叫達瑪巴拉,他冒著生命危險,保護金剛座周圍的佛殿、佛像、佛塔,包括菩提大塔,逃過一劫,同時也苦心維護鹿野苑等聖迹。回教毀滅了印度整個佛教,當時佛教的受迫害程度,鹿野苑佛教博物館裏面目全非、殘缺不全的佛像,都足以見證。
回教軍隊在印度滅佛的嚴重,堪比藏地、漢地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間,佛教遭受的毀壞觸目驚心,現在有些人說那時如何好,其實到底好不好,老人們應該心裏有數。像藏地,幾千座寺院基本消失了,佛像扔到河裏,經書統統燒毀,包括在我家鄉,出家人全部還俗了,寺…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十七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