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十七课

  

第十七节课

  

思考题

  75、什么叫地界中土?什么叫佛法中土?你是否转生于中土?请说明理由。

  76、佛陀成道的地方,因何名为金刚座?空劫时,三千大千世界毁于一旦,为什么金刚座还能悬挂空中?既然如此,它是不是变成常法了?

  77、菩提树在历史上遭受过哪几次劫难?如今的菩提树,与佛陀成道时的菩提树有何关系?

  78、印度和藏地是否历来一直是中土?为什么?以此道理类推,请分析汉地是不是中土。

  79、佛法是如何在藏地逐渐弘扬开来的?了解这段历史,对你有哪些帮助?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这部《前行》的法义,我每天介绍的内容不是很多,讲的篇幅不大,你们可有充足的时间好好思维。它不像理论性强的法,需要通过剖析、研讨、辩论来领会,而是只要认真地思维,过后进行修持,即可体会到其中奥义。所以,我讲《前行》可能稍微久一点,以便大家有足够的时间思维,如果没有思维,想真正获得利益很困难。在听受的过程中,希望不要生厌烦心。凡夫人常常喜新厌旧,今天传个法,明天再传一个,就觉得有新鲜感,但若长期传一部法,时间久了就不愿意听了,这一定要注意!

  还有一点要注意:这个因缘很难得,希望大家把这部法尽量听完、学完。这次我传讲的方式跟以往不同,以往讲《前行》时,因为时间关系,匆匆就念过去了,像念传承一样,里面的甚深意义没有阐明。其实,不管讲法还是听法,应当多花些时间慢慢来,比如对一个教证,要反反复复阅读、反反复复思维,把它的含义印到心中,之后再做进一步串习。

  我们人身很难得,遇到这么好的法,就该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学一遍。作为讲者,我开头这样发愿,但愿也能保持到末尾。否则,开头的时候,几行字也要讲一两节课,最后的时候,又几篇几篇地念传承,这样就不负责任了。其实也不必赶什么进度,只要日日在闻思修的气氛中度过,就是人生的一种快乐。世间的快乐很多,但我认为,最大的快乐是闻法和讲法,其他世间行为都没有实义。在座的道友既然来修行,也应把闻法和学法摆在第一,要以强烈的渴望和希求心谛听。

  今天讲环境圆满——转生中土。到底什么是中土呢?下面作详细解释。

  己二、环境圆满:

  所谓的中土,可分为地界中土与佛法中土。

  (一)地界中土:

  通常而言,南赡部洲中央的印度金刚座,是贤劫千佛成佛的圣地,它远离四大损害,甚至空劫也不会毁坏,宛如空中悬挂的桶般一直存留,中央有菩提妙树作严饰。以金刚座为主的印度所有城市,被称为地界中土。

  所谓“南赡部洲”(阎浮提),在不同的传记和历史中有不同解释:有时把全世界称为南赡部洲;有时以整个亚洲来解释;还有一种说法是,只有印度是南赡部洲。这里指的就是印度。而印度金刚座的位置,历史学家有不同说法,但现在普遍认为:佛陀成道之地——菩提伽耶,为印度的中央,金刚座正位于此。

  那么,为什么名为金刚座呢?据《大唐西域记》记载(1),贤劫千佛在成佛之前,皆要坐于此处入金刚三摩地,摧毁三界的烦恼障和所知障而大彻大悟,由于入金刚定的缘故,此地称为金刚座。另外,还有一种原因是,即便在空劫时,此地也不毁坏,像悬桶般挂在空中,犹如金刚一样坚固,因而叫做金刚座。

  空劫时金刚座为何仍不坏呢?智悲光尊者于教言中说,曾在须弥山中央,有位仙人叫饮酪,他长时修善,临终时发愿:愿整具身体化为不坏金刚。因其行善与禅定之力,死后果真达成所愿。于是天人将他的尸体带到天界:脚骨被帝释天做成宝剑;肋骨被大自在天做成短矛;臀骨被遍入天做成宝轮。在制作兵器的过程中,大量金刚粉末掉入下界,落在印度中部,使该地变成桶状的金刚,“下极金轮,上侵地际,金刚所成,周百余步”。

  我以前学《前行》时也有疑惑:“空劫时,三千大千世界毁于一旦,金刚座怎么还能悬挂空中?”其实原因有二:一、因为它是金刚所成,坚硬无比。天人用之做成的兵器无坚不摧,跟非天作战时,不用则已,一用就能摧毁对方的一切兵器,而不为一切兵器所毁。二、是仙人不可思议的发愿力所致。大家知道,中阴法门里说(2),中阴身在云游各方时,除了不能穿行母胎与金刚座,山河大地乃至器世间万物皆能穿行无碍。究其原因,不能穿行母胎,是因众生的业力所系,一经入胎就无法出去;不能穿行金刚座,则与仙人的发愿力有关。

  或许有人问:“既然金刚座不被劫坏,那它会不会变成常法?”不会。此处所说的意思,并不是它永远不毁坏,只不过是时间长久,或许数劫中不坏,而不是说一直常有。如果是常有,它最初就不可能由因缘而成,最终也将永远存留于世。当然,金刚座的坚固,确实超过世间其他的坚硬物体,不会几百年、几千年就毁坏了。像现在水泥建的经堂,只能保证五十年、一百年,任何施工队都不敢承诺两百年不坏。并且,许多材料很不牢固,只要遇到地水火风的违缘,马上可以摧毁。

  而印度金刚座,贤劫千佛都要在那里成就。千佛中的前四尊(包括释迦牟尼佛),已经在那里成佛了,未来从弥勒佛开始,还有九百九十六尊佛也将在那里成佛。法王在金刚座造的《愿海精髓》中发愿道:“玛嗡南珍格嘉格杰哲,央德温仓嘉沃策敦才,达德雅庄涅内巧德杰,拉钦春利贝沃特托效(3)。”意即未来九百九十六尊佛来此刹土成佛时,愿我变成他们的侍者,广弘他们的伟大事业。所以我们每天发愿时,也应发愿将来在那里成佛,即使以后得了圣者果位,也要发愿在其他佛面前闻法,做他们的侍者。

  在印度金刚座,藏地尤其是宁玛派的高僧大德,每年12月会举办一个隆重的祈愿大法会。你们以后去印度的话,千万别忘了朝拜金刚座。个别人以前也去过,回来后就给我带菩提树叶,一个人还说:“这叶子是从那边偷来的,供养给您!”因为印度政府规定:菩提树叶受保护,不能随便摘采(4)——不知他是怎么“偷”来的?有时候好多人在下面等一天,尤其是秋天,风一吹过,大家就在树底下抢落叶。

  这棵菩提树非常大,枝繁叶茂,但并非当年佛陀成道时的那棵。据历史记载,菩提树曾有几次被毁:

  1、阿育王尚未信佛时,信受外道毁佛遗迹,派人砍伐此树,令婆罗门焚烧用以祭天。谁知烧到半途,出现了奇迹——烈火中突然出生两棵菩提树,树叶茂盛青绿。阿育王目睹奇事,深自悔过,当即用牛奶灌溉菩提树根。第二天,菩提树竟完好如初。此后阿育王常亲自供养,乐而忘归。

  2、阿育王的王妃素来信仰外道,问大臣阿育王天天去哪里,大臣据实以告。王妃迁怒于菩提树,就派人半夜砍了树。第二天阿育王去,见到树被伐,内心非常悲伤,又再祈请,以牛奶灌溉,不日又长回原状。

  3、后来有个国王,也破坏佛法,砍掉菩提树,一直掘到见泉水。阿育王的后裔又用牛奶浇灌,经过一晚,树又复生。

  至于今日我们看到的菩提树,是阿育王的女儿(也有说妹妹,即僧伽密多比丘尼)在原树上分了一枝,移植到斯里兰卡。长成之后,正逢印度被回教侵犯,毁坏了原先的菩提树,他们又从斯里兰卡的树上取下树枝,于印度金刚座种植成活,直到今天。菩提树虽然饱经沧桑,但它的“血脉”仍不断生长。这棵菩提树,经论中讲了它的许多功德,比如见到后生起菩提心,接触后生起大慈大悲,等等数不胜数。

  总之,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印度金刚座是地界中土,因为千佛在那里成佛。同时,以金刚座为主印度圣地的所有城市,如《毗奈耶经》中提到的鹿野苑、广严城、王舍城等,也被称为地界中土。从这个角度而言,藏地、汉地全是边地。

  (二)佛法中土:

  所谓的佛法中土,是指佛陀教法、证法的所在地,尤其要有讲经说法、闻思修行,以续佛慧命。

  当然,这个问题有各种说法:有人认为《无量寿经》的所在地是佛法中土;有人说凡有寺院就叫佛法存在……但实际上,真正的佛教是闻思修行,光凭一部经典就说是佛法中土,恐怕无法成立。假设一个城市里谁都不信佛,即使信也是表面上的,但那里有几本《无量寿经》,这算不算是佛法中土呢?我觉得很困难。只有教法、证法兴盛不衰,才是佛法中土,而无有此二者的地方,只能是边地。

  拿印度来讲,自佛陀出世以来,直到佛法住世期间,它既是地界中土也是佛法中土,因为那里是佛陀成道之地,也是佛教存在之地。但是,在华智仁波切住世的年代(1808—1889年),印度金刚座被外道所占,佛教似乎销声匿迹,几乎变成了边地,不再是佛法中土。

  以前我们去印度时,当地人说50年前佛教的确被回教毁坏,金刚座被英国占据50年之久,才交还印度政府。虽然这种说法在可靠的历史中没有看到,但印度曾被回教占领,倒是事实。根登群佩在《游国记》里说,有位居士叫达玛巴拉,他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金刚座周围的佛殿、佛像、佛塔,包括菩提大塔,逃过一劫,同时也苦心维护鹿野苑等圣迹。回教毁灭了印度整个佛教,当时佛教的受迫害程度,鹿野苑佛教博物馆里面目全非、残缺不全的佛像,都足以见证。

  回教军队在印度灭佛的严重,堪比藏地、汉地的文化大革命。“文革”期间,佛教遭受的毁坏触目惊心,现在有些人说那时如何好,其实到底好不好,老人们应该心里有数。像藏地,几千座寺院基本消失了,佛像扔到河里,经书统统烧毁,包括在我家乡,出家人全部还俗了,寺…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十七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