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點,使魔女不能站起來,故佛法可于藏地永存不滅。後來國王又建了大大小小、數量可觀的寺院,自此正式開創了正法的軌道。
我經常想:緣起真的不可思議!高僧大德的慧眼也不可思議!並非我是藏族人才這樣贊歎,而是事實證明了一切。雖然經過多年的風風雨雨,但藏地佛法始終曆劫不衰,僧人們的聞思修行、老百姓內心的虔誠、寺院的宗教生活、藏區的全民信教,乃至藏傳佛法爲全世界帶來的巨大利益,都足以印證當時觀察的准確性。
不僅如此,那時修的許多建築也非同小可,尤其是布達拉宮,實在很奇妙。現在我們修的東西,幾十年就不行了,就算鋼筋水泥也沒用,而古人用土石壘成的那麼高的建築,不僅宏偉壯觀,而且始終不曾傾斜、毀壞,不可謂不是奇迹。相比之下,我們在這裏修個房子,木匠信誓旦旦說沒問題,但再過兩年還是會成危房,住在裏面都怕被壓死,開春後又要翻修。所以,諸佛菩薩的發願、加持不可思議,這方面要值得深思。
總之,在國王松贊幹布時期,藏地有了佛像和寺院,但是沒有出家人。盡管那時的佛法比拉托托日年贊時代興盛,但高僧大德講經說法、人們行持善法的氣氛還不濃厚。
又過了五個朝代,是天子赤松德贊執政,這一時期,與漢地唐朝基本相同。雖然從時間而言,二者並不同時(16),但從佛教興盛的角度看,可以說不相上下。在唐朝,好多皇帝都信佛,因此,相當一部分百姓受其影響,對佛教也有虔誠的信心,這段曆史很值得隨喜。同樣,在藏地,佛教最興盛的年代,就是國王赤松德贊時期。
當時,國王派人到印度迎請了叁地無與倫比的密咒大持明者——邬金蓮花生大士等108位班智達入藏。(那時候國與國之間還沒開放,通訊、交通也不方便,此舉算是國際性的大交流了。若換成別的國家,很難從印度迎請這麼多智者,所以,用現在話來說,赤松德贊在文化交流方面,很有開放的眼光。)
並建造了藏地第一座寺院(17)——桑耶不變自成大殿,以作爲身所依,就像漢地的洛陽白馬寺一樣。(桑耶寺的壁畫很特殊,栩栩如生地描繪了蓮花生大士、菩提薩埵入藏的過程,及國王赤松德贊如何弘法、執政等經曆。它以漢地、印度、藏地叁種不同風格建造而成,此過程在《蓮花生大士傳記》中有記載。去過桑耶寺的人都知道,它的規模不是很大,但加持與曆史意義卻非比尋常。法王如意寶也曾于此回憶前世,昔日在蓮師座下爲降魔金剛的情景曆曆再現(18)。)
又教授貝若紮那等108位大譯師翻譯風格,譯出了印度聖地十分興盛的經典、續部、論典爲主的語所依。後來阿底峽尊者來藏地時,都贊歎道:“藏地有這麼多經續,連我們印度也比不上。”的確,當時的譯經場面空前絕後,《大藏經》的經典全部譯出來了,論著也譯出相當一部分。同時,君臣經再叁商量決定:《大藏經》論著218函中,因擔心有假,故不准放藏人的著作。(這與漢文《大藏經》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在藏文《大藏經》中,經典是佛親口所宣,論著全是印度智者解釋佛密意的教典。要知道,印度對造論要求極嚴,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有資格。所以,當時譯經工程雖說很辛苦,但對佛教與衆生的利益不可思議。
還有,爲了測試藏人的根基能否守出家戒,國王特命貝若紮那等七人出家觀察,史稱“預試七人(19)”,結果——“試驗成功啦!”于是開始建立意所依的僧團。自此,佛教宛若太陽升起般繁榮昌盛。
迄今爲止,盡管藏地佛教幾經沈浮,經曆了魔王朗達瑪滅佛、乃至更爲嚴峻的考驗,但如來的教法和證法可以說經久未衰、方興未艾。所以,藏地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佛法中土。
有些道友雖沒有轉生藏地,但來藏地求學,也跟生于藏地沒什麼差別;或者,原本你家裏不信佛教,後來你信佛後常去寺院,也可以算是轉生中土——環境圓滿。否則,如果說家裏不信佛教、排斥佛法就是邊地,大多數人可能都不具足十圓滿了。
有些人雖然出家多年,卻始終瞞著家人,一旦被發現,家人甚至寫信給有關部門,舉報他是個“壞人”。有時候看,這些家人很悲哀,自己不信佛,還通過各種方式毀壞兒女,毀壞一些佛教團體。今天我看到某位道友的家人寫的信,寄到有些部門裏去了——這種人真的很可憐,但也沒辦法,因爲他們爲業力所縛,身不由己。
綜上所述,大家應當反複觀察,自己到底是居于邊地還是中土。要知道,永遠住在佛法興盛的地方很重要。有些人雖然暫時出了家、受了居士戒,但以家庭環境、文化背景的影響,在種種違緣潛移默化的侵染下,很可能慢慢變成非佛教徒。因此,我們務必要選擇好環境和道友,這一點十分關鍵。學院有些人經常請假回去,雖然這也無可厚非,但我非常擔心你回去以後,永遠回不來了。因爲你居住的地方全是不信佛教、甚至毀謗佛教的,再加上自己修行的定力很差,雖然以叁寶加持生起了出離心,但這種善念只是暫時的,很容易被“烏雲”遮住。我們這裏生活雖說苦一點,有時身體也不太好,但畢竟是佛法興盛的地方,如果你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呆的時間應該越長越好!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大唐西域記》雲:“賢劫千佛坐之而入金剛定,故曰金剛座焉。”
(2)中陰法門雲:“嗟,善男子!所謂“具足無礙之力”,是謂汝身之功德。而今汝已消盡質礙之身,故可任意穿越山河大地、房屋木石、岩壁洞穴。汝今已完備此種無礙穿行之力,唯除母胎、金剛座無法穿行而過,除此之外,穿山越洞之力汝亦任運具足。此乃進入轉世中陰之征兆。”
(3)漢譯:未來導師九百九十六,于此刹中示現成佛時,恒時隨行願成勝弟子,願獲廣弘事業威猛力。
(4)考慮到菩提樹在佛教中的神聖地位,印度政府對其進行了最嚴密的安全保護措施,包括設置圍欄隔離、任何人不得采摘樹葉,砍折樹枝再到別處種植更是被嚴格禁止。菩提伽耶所在的官員表示,菩提樹上一次被砍伐至少在30年前,當時是在宗教界人士以及植物專家的監督下進行修剪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修剪阻止其不正常生長。
(5)印模:刻有小佛塔或小佛像的模板。
(6)如《青史》也記載:“倫巴班智達說:由于當時苯波(苯教徒)意樂天空,遂說爲從天而降,實際是由班智達洛生措(慧心護)及譯師裏梯生(李提斯)將這些法典帶到西藏的。藏王不識經文,複不知其義,因此班智達和譯師也回印度。這些說法比較爲正。”
(7)拉托托日年贊的王宮,至今在拉薩一帶仍有遺址。
(8)《印度佛教史》:印度佛教史籍。藏傳佛教覺囊派學者多羅那他(又名慶喜藏)著于1608年。全書以王朝的更疊爲經,以佛教著名大師的傳承爲緯,記述自釋迦牟尼去世後,直到印度波羅、斯那兩王朝覆滅時,佛教在印度流傳及盛衰演變情況。
(9)拉托托日年贊,是公元4世紀的人;松贊幹布,是公元7世紀的人。
(10) 他以梵文50個根本字母爲樣本,結合藏語言特點,創製了藏文30個根本字母;從梵文的16個元音中,造出4個藏文元音字母。還從梵文34個子音字中,去掉了5個反體字、5個重疊字;又在元音中補充了元音啊字,補充了梵語迦、洽、稼、夏、啥、阿(音譯)等6個字,製定出4個母音字及30個子音字的藏文。
(11)玄秘神物:在第二十八代藏王拉托托日年贊時,有物從天降,內有《寶箧經》、《六字真言》、《諸佛菩薩名稱經》和一座金塔,人無識者,因名之爲玄秘神物。
(12)相傳唐太宗曾經“五難婚使”。五件難事之一,就是要使者認出百匹母馬與百匹駒馬的母子關系。據說嘎爾東贊運用藏人豐富的牧畜經驗,將母馬和駒馬分別圈起來,並暫時斷絕駒馬的飲水和草料,過了一兩天之後,把母馬與駒馬同時放出馬廄,頓時出現了母覓子、子尋母、母子偎倚一起的動人景象。嘎爾東贊就這樣地一一解決了五個難題,唐太宗十分高興,允許他迎娶文成公主入藏。
(13)赤尊公主帶的是佛陀8歲等身像,今在拉薩小昭寺中供奉;文成公主帶的是佛陀12歲等身像,又稱爲“覺沃佛”,在拉薩大昭寺供奉。而印度菩提伽耶,佛陀成道菩提樹下金剛座處的正覺大塔內,供奉著佛陀35歲等身像。世上只有這叁尊釋迦牟尼佛等身像。這叁尊像是佛陀在世時,按照佛本人形象塑造,並由佛親自開光加持,見此像與親見佛陀沒有區別。
(14)鎮肢寺:西藏地形爲魔女仰臥狀,松贊幹布時建四座寺廟,以鎮壓魔女肩部和臀部。即運如昌珠寺、也如藏章寺、布如噶采寺、如拉准巴江寺。
(15)鎮節寺:西藏地形爲魔女仰臥狀,松贊幹布時建四座寺廟,以鎮壓魔女肘部和膝蓋。即工布布楚寺、洛劄孔遷寺、绛真格傑寺、绛劄凍則寺。
(16)松贊幹布時期與唐朝同時。
(17)指佛、法、僧叁寶俱全的寺院。
(18)《法王晉美彭措傳》中雲:在拉薩期間,桑耶寺住持誠懇地邀請法王光臨其寺講經說法。法王應邀來到了這座著名寺院……在爲該寺諸僧衆傳授法要之時,昔日君臣二十五尊等在這裏聚集一堂,于蓮師座下聆聽甚深秘密心滴等妙法的場面曆曆再現。法王猛厲祈禱蓮花生大士說:“昔日,您在這裏爲宛如群星般的弟衆傳授甚深法要,對空行母益西措嘉、降魔金剛我等是多麼的慈愛;可如今您在清淨刹土,只留下我在這充滿五濁的世間中救度剛強難化的衆生,祈願您加持我和一切衆生。”接著又懷著無限傷感的心情說:“一切有爲法都是無常的,往昔蓮師爲我們衆弟子傳密法時,桑耶寺是何等的輝煌壯觀,可是如今已面目皆非了。”
(19)預試七人:巴·色朗、巴·赤協、貝若紮那、傑瓦卻陽、款·魯益旺波、馬·仁欽卻、藏勒竹。藏傳佛教史籍中,對預試七人名字的不同說法頗多。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十七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