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暗劫。雖然明劫出世的佛比較多,但有那麼多的暗劫,連一尊佛都不出世,倘若轉生于此,又有多少時日根本遇不到佛法?因此,我們現在的人身委實難得。
(二)現在:
一千四百個暗劫結束之後,第六個明劫——現在的賢劫便出現了。在此劫形成之前,整個叁千大千世界變成一大海洋,海中生出千朵千瓣蓮花。淨居天的衆天人以神通觀察其原因,得知在此劫中將有一千尊佛出世,他們不禁感歎說:“如今此劫可謂是賢妙之劫。”于是便將此劫取名爲“賢劫”。對此,《大悲經》中也有說明(2)。
從人壽八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直到最後人壽無量歲時勝解佛出世,在此期間,有一千尊佛來到娑婆世界南贍部洲中央的金剛座,現前成就圓滿正等覺果位,隨即轉妙*輪,所以此劫是光明劫。
按照《俱舍論》觀點(3),從人壽無量歲減至十歲,又從十歲增至八萬歲之間,算爲一中劫。住劫共有二十中劫。通常而言,佛是在住劫人壽下減時才出世的。
那麼,賢劫千佛是如何依次現世的呢?
第一至第八中劫:無佛出世。
第九中劫:
人壽八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爲賢劫第一尊佛。
人壽四萬歲時:拘那含牟尼佛出世,爲賢劫第二尊佛。
人壽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爲賢劫第叁尊佛。
人壽一百歲時:釋迦牟尼佛出世,爲賢劫第四尊佛。
第十中劫:
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彌勒佛出世,爲賢劫第五尊佛。
第十一至第十四中劫:無佛出世。
第十五中劫:有九百九十四尊佛相繼出世。
第十六至第十九中劫:無佛出世。
第二十中劫:勝解佛(樓至佛)出世,爲賢劫最後一尊佛。
至此,賢劫千佛已圓滿出世。關于這方面的道理,可參閱《賢劫千佛名經》及《賢劫經》。
如今,我們正處于第九中劫人壽百歲之時,剛好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沒有隱沒,此時來到這個世間,值遇如此殊勝的正法,你是怎麼想的?應當扪心自問。我經常想:我們前世的確造了很好的善緣,不然,那麼多衆生都沒有趨入佛門,我們卻有這樣的福報,實在是不容易的事!
(叁)未來:
賢劫之後,又是何種情景呢?這一劫過後,有六十惡種邊鄙劫。再後于具數劫中,有一萬佛出世,其後又有一萬惡種劫……
以上全部加起來,暗劫有一萬一千多個,明劫只有六七個,想想這之間的差別,簡直太懸殊了。所以,遇到佛陀出世容不容易?你自己應該好好琢磨。這次講《前行》不趕進度,不要求大家馬上聽完,只要將每天講的內容貫穿于心,在心裏再叁地思維,定會對修行有非常大的利益。
總之,暗劫和明劫就這樣輪番交替出現,如果遇到了暗劫,連叁寶的名號也聽不到,更不要說行持佛法、轉繞、合掌、頂禮了。有些道友常抱怨自己太笨、太懈怠,其實你再怎麼懈怠,每天還是能行持一些善法;再怎麼笨,念“嗡嘛呢巴美吽”、“南無阿彌陀佛”應該沒問題,與廣大漫長的時日裏身處暗劫的衆生比起來,你的因緣已經相當殊勝了。
尤其是密咒金剛乘的佛法,只是偶爾出現于世,我們現在遇到了,的確福報非淺。這次傳講的《前行》,其實就是密法。有些人問:“您什麼時候傳密法啊?”真是有點笨哪,現在傳的就是密法,難道你認爲《大圓滿前行》不是密法嗎?還有些人一直祈請:“您今年可不可以傳個密法?”《前行》涵攝了顯宗和密宗一切法的精要,它既是顯法又是密法,既是理論又是修行,上師如意寶爲主的大德都交口贊歎,這樣殊勝的如意寶,在整個人類曆史上相當罕見。當然,如果你問:“什麼時候傳密法正行啊?”我會有另一種回答方法,不然你問何時傳密法,這種說法有待商榷。
更有甚者還問:“我有沒有學密法的因緣?您觀察觀察。”你現在不是在修加行嗎?難道還有另一個密法可修?我曾經也說過,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只要對密宗有信心,這種人就與密法有緣,或者對般若空性有信心,也是密法的有緣者。無垢光尊者在《禅定休息》的開頭也講了,中觀般若實際上就是大圓滿。盡管二者不能完全等同,還是有不同竅訣的差別,但能遇到如此甚深之法,並對這樣的法有信心,就已具備了值遇密法的種種因緣和功德。
大家要清楚,光明劫中雖然佛法興盛,但傳密法的現象並不多見,即生中能遇到像《大圓滿前行》這樣的密法,真的非常稀有難得。正如邬金蓮花生大士所說:“往昔初劫普嚴劫時,先生王佛的聖教中已廣弘密法,現在釋迦牟尼佛的聖教中也有密法出現,(佛陀在世時,宣說過《時輪金剛》、《文殊真實名經》爲主的密法,又授記于其涅槃後,革格燃匝、國王恩紮布德等弘揚密法。如今密法就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在世界各地非常興盛,我們對密宗有信心的有緣者,務必要修一些密宗法要,尤其在末法時代,其他教法不能調伏分別念時,密法有其不共的殊勝能力。今天我跟一個堪布聊佛法的過程中,彼此也有這種感覺:密宗的直斷要訣,包括《前行》等殊勝教言,對末法衆生而言,能很直接地斬斷分別念。無垢光尊者也講過密法的許多功德,說末法衆生的分別念和煩惱難以調伏,但通過密法的竅訣和方便,就像需要漫長時日的事情一蹴而就一樣,成就會非常快速。)再經過千萬(4)劫以後,到了華嚴劫時,與現在的我姿態一致的文殊師利佛出世,他將廣泛弘揚密法。因爲只有這叁劫的衆生才堪爲密法的合格法器,其他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密法,因爲衆生不能作爲密法法器。”這句話大家要記住!
本來,顯宗的法也很難得,但密法卻更爲難得,在這麼多劫、這麼多如來中,只有叁尊佛弘揚密法。如今正逢釋迦佛聖教中的密法,擁有這樣修學的機會,我合掌誠勸大家不要舍棄密法,即使生不起很大信心,也沒有資格加以毀謗,一定要想到:“密法特別甚深,像我這樣的凡夫人,雖然修得不好,但它必定是我恭敬的對境、頂禮的對境、供養的對境!”若有這樣一分恭敬心,按照有些續部的觀點,你也有解脫的機會。
最近我在看《普作續》的講義,後面闡述了密法的許多功德,看了以後真生信心!雖然要完全通達密法中本智的涵義,可能有一定困難,但與之結上善緣的功德也非常大。裏面引用《寶積續》的教證說:如果把密法帶在身上,則此人與金剛持如來的化身無別;如果盡量念誦密法的咒語、經文,就能現前它的真正意義;如果書寫續部或密法的道理,那他有享用如來言教的善緣。
密法的見修行果極爲深奧,即使你不能徹底通達,但只要起信心,對密法的法本和儀軌,始終以恭敬心來接受,這種功德也不可思議。如《了義集續》雲:“于此生信而受持,一切諸佛皆加持,獲得無盡福德藏,今生成就來世果。”意思是說,倘若對密法起信心而受持,所有佛陀都會對你賜予加持,如此可獲得無盡的福德寶藏,即生也能成就來世之果。比如,原本你再過百千萬劫才能解脫,但依靠密法的加持力,提前便可現前聖果。
還有《虛空廣界續》中言:“何人若對了義的密法生信,通達符合教理之義,即使微塵許也沒有修,但所得果位就是佛果。”所以,有些人比較懶惰的話,只要聽到密法教義、得到密法灌頂,其功德也無法衡量。爲什麼大城市裏的人對灌頂特別希求?可能原因也在于此。
當然,並非所有人都有灌頂的資格,故對上師務必要觀察。昨天有位法師跟我說,他今年傳講密法的續部,但真正得一個灌頂很難。我開玩笑說:“你學習續部這麼長時間,現在對自己得不到灌頂生起定解了是吧?”不過他說得也沒錯,得一個灌頂真的很難,因爲對上師有很多要求,弟子也要具足很多條件,隨便拿個寶瓶在你頭上灌點水,水倒是能得到,但密宗叁昧耶戒的戒體能不能得到,這還值得觀察。你們以後學了《大幻化網》等教言,就會發現——“我曾去過很多灌頂場合,可是不具備這些因緣,當時是不是得不到灌頂呀?”也許會有這種疑問。
但不管怎麼樣,對密宗有信心十分重要,千萬不要隨便诋毀,這種資格對凡夫人來講的確沒有。有些人不懂密法的殊勝教理,也不懂它的來由和曆史,隨隨便便就人雲亦雲,聽別人說有些修密法者行爲不如法,就把這個罪過加在密宗頭上,肆無忌憚地說密法的過失。假如這個人是法師,他下面有很多弟子,那人人都會對密法頗有微詞。不過現在比以前好多了,無論是漢地還是其他地方,以前說密法不好的法師們,現在通過各種因緣,自己的語氣完全改了,紛紛贊歎密法的殊勝。當然,如果你能幫我們弘揚密法,那非常感謝,但即使不能,大家也要共同對密法起恭敬心。
密法真的相當甚深,你學後自然就會明白。如果你實在不信,那可以跟我們溝通,我們已經學了二十多年了,不敢說有非常甚深的證悟,但是教理上,跟從沒有學過或者學過兩叁年的人交流,應該是沒有問題。只要你有非常可靠的依據,則可面對面地提出:“你們密法的教理不合理,儀軌不合理,修法不合理,佛像不合理,降伏雙運不合理……”不過古往今來,有多少智者曾對這些問題澄清過,也解釋過,除了極個別不講理的持邪見者以外,真正講道理的有些人,印度也好、漢地也好,最終都能對密宗生起信心。
要知道,在究竟義上,顯宗與密宗的觀點圓融無違、融會貫通,達到這樣的境界,才算是佛教各派互不相違。若能如此,無論學顯宗、學密宗,大家都開開心心的,互相不會有隔閡。如果你有緣分,對更殊勝的密法教義和竅訣,自己也可以行持。曆來很多大德都是這樣,真正有智慧、有修行、有成就的,根本不會排斥密宗。而孤陋寡聞的凡夫人,經常接受不了別人的宗派,爲了避免自己造下不可挽回的惡業,這時候一定要廣聞多學。
總之,對于上述的內容,大家要再叁思維,佛法不是口頭上說說,只有找到了感覺,給別人講、自己平時修才很容易。倘若沒有找到感覺,修起來會很累、很痛苦——上師不讓你出門,你一直呆坐在家裏,出去怕被管家逮住,在家又呆不住,坐一會兒,什麼感覺都沒有……這樣真的很受罪。但如果你一直安住于法義中,時間會過得很快,閉關兩個小時一眨眼就過了,而且自己有很大收獲,由于法真正融入心了,即使再過二十年,這些定解也不會退失。否則,你今天閉關坐坐坐,表面上的修持明天就沒了,這樣修行不好,還是要多想一想道理!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 漢文有一部《佛說叁轉*輪經》,唐朝義淨法師翻譯。該經的“叁轉*輪”與此處不同,主要是從不同角度,叁次宣說了四谛之理。
(2)《大悲經》雲:“阿難,何故名爲賢劫?阿難,此叁千大千世界,劫欲成時,盡爲一水。時淨居天,以天眼觀見此世界唯一大水,見有千枝諸妙蓮華,一一蓮華各有千葉,金色金光大明普照,香氣芬熏,甚可愛樂。彼淨居天因見此已,心生歡喜,踴躍無量,而贊歎言:奇哉奇哉!稀有稀有!如此劫中當有千佛出興于世,以是因緣,遂名此劫號之爲賢。”
(3)《俱舍論》雲:“中劫即從無量歲,直至人壽十歲間,最終上增爲一次,彼等壽即八萬間。”
(4)此處的“千萬”,指很多的意思。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十九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