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師徒關系會變成怎樣也不好說。假如沒有打好基礎,弟子相續中的證悟大廈,很容易逐漸倒塌,最後一點也不剩。這種現象如今是比較普遍的。
所以,大家不要把前行留在口頭上,而應像華智仁波切和上師如意寶那樣,發自內心地把它看作重要修法。只有這個基礎打好了,以後學五部大論、顯密深法,或出去弘法利生,才不會被各種外境束縛。比如說你無常觀得好,到城市裏遇到許多誘惑時,可輕而易舉就看穿其本質,作爲凡夫人,即使偶爾因前世習氣而産生煩惱,也不可能長期留存,就像勇士倒地會一躍而起一樣,在任何違緣面前,都會立即用正知正念來守護,而且這種力量很強。但如果前行的境界比較脆弱,這種力量沒有提升,那遇到違緣就會手忙腳亂,覺得魔衆的邪惡力量勢不可擋,很難以對抗違緣的怨敵。
話說回來,器世界最終必定會毀滅。而毀滅的因緣,一方面是因爲萬法無常,因緣滅盡時自會消散;另一方面,也是衆生造業比較嚴重,如《大樓炭經》雲:“遭火災變時,天下人皆行非法、邪見,不見正,犯十惡事……”不管怎麼樣,外面的世界終有一天會示現無常。跟浩瀚的宇宙世界比起來,我們每個人實在是微不足道,但在這個地球村中,畢竟也是一個“地球公民”。其實地球公民不僅包括人類,也包括旁生等其他衆生,我們是地球村的公民,牦牛同樣也是如此,彼此之間都是鄰居。然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肆意殺戮動物、破壞生態平衡、工業汙染嚴重……致使自己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狹窄。也許七火一水的災難還沒降臨之前,依靠人類的惡行,就已經導致了自身滅亡。針對這些現象,世界各國召開了大大小小的會議,想提出一些解決方案,但至今爲止,只能在某種程度上緩解,卻無法從根本上徹底解決。
我們活在這個地球上,對生存的環境也有責任保護,哪怕你住在一個小屋子裏,周圍也要搞好衛生,應該有種環保意識。有些人因爲素質關系,只是關心自己的衣食,除此之外,對整個大環境想也不想,這非常不好。我們每個人應當關心周邊環境,同時要以慈悲心愛護那裏生存的動物,若能如此,人與自然之間會增上和諧的氣氛,天人也會撒下吉祥的花雨,人們的生活定會和平安樂。相反,假如人類惡心遍滿、行爲粗暴,對自然界肆無忌憚地破壞,則定然感召種種災難。近年來,世界各地爲什麼頻頻出現地震、火災等不悅意的天災人禍?實際上就是跟衆生的行爲有關。
這一點不但佛教界這樣認爲,西方很多科學家也承認人與自然之間有一個謎,但要解開這個謎,他們暫時沒有“鑰匙”。而我們佛教中,用無常觀、緣起觀來進行分析,這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學過《俱舍論》的人都清楚,此大劫的毀滅需要二十個中劫,其中十九個中劫是毀壞有情世界,一個中劫是毀壞器世界。到了壞劫時,有情世界先從地獄開始空,地獄中業力深重者,若要繼續感受此果報,則轉生到他方世界的地獄中;業力稍輕者,則以法性力産生善心,逐漸向上轉生爲餓鬼。之後,餓鬼、旁生、人等也如前一樣次第滅盡,有些轉到他方世界,有些依靠法性力而向上轉生……內情衆生由下而上逐漸化爲烏有,第一禅天以下的所有衆生無一存留。(本來,人類要想轉生于色界一禅天,必須通過修行達到一緣等持。但在壞劫時,則不必通過修行,依靠法性力即可生起一種禅定,獲得一禅境界。)
在此之後,天空中依次出現七個太陽。所謂的七個太陽,有些經論說真正有七個太陽,有些經論說是具有七個太陽熱度的一個太陽,但此處華智仁波切的觀點,與無垢光尊者《如意寶藏論》(3)及《長阿含經》的觀點一致,都承認是七個太陽。對于這些內容,我也作了詳細對比,這裏的說法跟《長阿含經》的完全相同,但與《俱舍論》的略有差別。(當然,《前行》是修心法,《俱舍論》要詳細剖析,二者的風格迥然有異,對此我也不必多講。如果你們對《俱舍論》有興趣,則可參閱它的講記和注疏,下面的問題在第叁品中有敘述。)
具體而言,第一個太陽出現時,燒盡一切樹木園林(4);第二個太陽出現,使得一切溪流池沼無余幹涸(包括喇榮溝裏,覺姆洗衣服的潺潺小河,也全部化爲烏有)(5);第叁個太陽出現,使一切大江大河,如印度的恒河、尼連禅河,漢地的長江、金沙江、黃河等,全部幹涸(6);第四個太陽出現,使得無熱惱大海也滴水不剩(7);第五個太陽出現,深達一百由旬的大海之水蕩然無存,隨後逐漸幹涸到兩百由旬、七百由旬、一千由旬、一萬由旬直至八萬由旬深度,剩下的水,又從由旬、聞距開始,到最後,連牛蹄迹許的水也幹涸無余(8)(現在科學家認爲,太陽漸漸會變成一顆紅巨星,在高溫燒烤下,10億年後,地球上已無生物幸存,與此處只是說法不同而已);第六個太陽出現,焚毀大地、雪山(9);第七個太陽出現,須彌山、四大洲、八小洲、七金山(10)及鐵圍山全部燒成一片火焰,連一個微塵都不剩(11),如《德施請問經》雲:“滿一劫之時,此世必毀滅,諸山被火焚,不見剩一塵。”
火焰熾熱到極點,盤旋向下焚盡一切地獄(地獄裏的衆生早就空了,此時只是將地獄的器世界一燒而光),火舌又直沖上方,燒毀梵天所有空空蕩蕩的無量宮殿(梵天衆生也依靠業力或法性力,轉生到他方去了,所有宮殿全是空的,大火只是將這些殿堂燒盡)。此時此刻,光明天的小天子們從第二禅天往下看,發現地獄以上的火往上沖,就驚惶失措地大呼小叫:“哇,大火燃起來了!”老天子們比較有經驗,因昔日火都只燒到一禅,對二禅的天宮沒有威脅,于是安慰他們說:“這樣的大火以前燒到梵天以後就無影無蹤了,不要驚惶,莫要害怕!”(12)
就這樣,經過七次大火之後,一禅以下的世界全部變成空無。此時,二禅天形成水雲層,轭木、箭矢般的傾盆大雨從天而降,光明天以下猶如鹽溶入水般毀滅消失。(二禅天接近毀滅時,裏面的有情也都遷移到他方去了,以水毀滅的只是器世界。)經過了七火一水之後,此時沒有大地,只有一個風輪(13),下基的十字杵金剛風向上翻滾,叁禅天以下猶如風卷塵埃般滅絕一空。
那麼,一禅、二禅、叁禅爲何分別以火、水、風而毀滅呢?《俱舍論》等經論中說,一禅、二禅、叁禅各有不同的分別念過患,比如一禅有尋伺,如火,故用火來滅盡;二禅有喜樂,如水,故用水來滅盡;叁禅有呼吸,如風,故用風來滅盡。四禅因爲已遠離了禅定的八種過患(14),故而不被水火風所壞。(四禅既然在一大劫中不被毀壞,那會不會變成常有呢?並不會。無垢光尊者在《如意寶藏論》中說,四禅的衆生,最終要麼以法性力遷移到他方世界去,要麼會示現死殁。)到了最後,容納在一個叁千大千世界中一百俱胝數的四大洲、須彌山及天界會全部滅亡,萬事萬物變成一大虛空。所以佛在《無常經》中雲:“大地及日月,時至皆歸盡,未曾有一事,不被無常吞。”
其實,萬法無常的道理相當深奧,覺囊多羅那他在《印度佛教史》中就有一個故事說:阿育王最初造過一些惡業,後爲忏悔而建了八萬四千佛塔,供養如來舍利。佛塔竣工之後,爲了慶祝並回向善根,他准備供養僧衆叁個月。他迎請了很多僧人,在林苑中作大供養,尤其對坐在首座的一位老比丘特別有信心,對他的供養尤爲豐厚。
這個老比丘寡聞,而且極笨,一個偈頌也不能念誦,他吃完以後,坐在下座的人問:“你知道國王爲什麼對你特別敬事嗎?”老比丘答:“不知道。”他們說:“國王打算供齋後就來聽法,你需要講經說法。”這話正中老比丘要害,他想:“我受具足戒雖已有六十年,但一個頌詞也不懂。剛才若知道這個,就應把好食物讓給其他比丘吃,請他說法。但現在我都吃完了,吐又吐不出來,怎麼辦呢?”他想來想去,極爲痛苦。
當時,林苑中有一位樹神,知道了老比丘的想法,他思忖到:“若是老比丘不講法,國王做了這麼大功德,最後可能會生起邪見、退失信心。”于是變化身形來到老比丘面前說:“假如國王前來聽法,你就說:“大地山嶽也要歸于無有,何況是你的王位了?大王好好想一想吧!””
過一會兒,國王果然來了,給老比丘供養一套金色法衣,坐而聽法。(藏地也有這種傳統,供養僧衆時,對老修行人要特別供養。比如有二十位僧人一起念經,對其他人供養二十塊錢的話,那麼對上座要供養四十塊錢。當時印度可能也是這樣。)老比丘如上所述說了。國王由于具有信心,聽得毛發直豎,深深思維其義,依此而獲得一定境界。
隨後,樹神又對老比丘說:“你作爲一個出家人,也不要白白耗費信徒的財物!”老比丘覺得言之有理,于是向阿阇黎請求教授,專心修行,叁個月以後,證得阿羅漢果位。
可見,無常法真的很殊勝。你們出去時,如果有大老板作大供養,之後請你傳法,你一點都不會的話,也可以說:“大地山嶽皆要歸于無有,何況是你的財富了?你好好想一想吧!(衆笑)”這也是一個大法,倘若他真有信心,肯定會得利益。
既然大千世界最後也會變得空無一物,我們如秋蠅一樣的人身,又有什麼恒常穩固的呢?《佛所行贊》中也說:“劫火镕須彌,海水悉枯竭,況身如泡沫,而望久存世?”劫末火能镕銷須彌山王、枯竭四大海水,我們這如水泡般的身體要想永遠存留,簡直是可笑之事。
所以大家要明白,大山會毀滅的,大海會毀滅的,整個世界也會毀滅的,沒有必要特別執著。現在有些人對無常修得不好,總認爲房子是實有的、轎車是實有的、身體是實有的……什麼都是實有的,爲了實有的東西而産生實有的執著,最後修行絕不會成功。如果我們觀修過無常,就不會有這些困擾了。
總之,對上述的道理,大家要認真思維,誠心實修。漢地有一個偈頌說:“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我們也應該這樣來觀想,現在務必要精進,不能明日複明日,把修行一直拖拖拖,而應像美女的頭發著火了,要以最快的速度撲滅一樣,我們也要用最快的速度憶念無常、精進修持,切莫在放逸中度日。我們這個人身難得易失,什麼時候會離開世間也不好說,所以,何時想起來行持善法,何時就要馬上行持,不要一拖再拖。造惡業、幹壞事可以緩一緩,明天再說,而行持善法的話,最好是現在就做——現在就要出家,現在就要精進修行!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 外器世界是由衆生共業形成的。比如,地獄衆生的共業形成了地獄,南贍部洲衆生的共業形成了南贍部洲。用現在話來說,中國衆生的共業形成了中國,美國衆生的共業形成了美國。包括我們這個喇榮山溝,也是學院四衆弟子的共業和福德形成的。
(2) 英國《自然》雜志刊出一份科學布告說:“從事研究的科學家推定,地球在未來9億年內,仍然適宜生物存在。到了10億年後,太陽漸漸膨脹,爲一顆紅巨星,其外層火焰,將燒烤地球。至10億年後,地球上已全無生物存在。”
(3)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車疏》中說:“出現了一個具有百俱胝太陽熱量的太陽而焚毀一切。”同一位大德之所以有兩種不同觀點,可能是根據不同經典所致。
(4)《長阿含經》雲:“人盡無余已。此世敗壞。乃成爲災。其後天不降雨。百谷草木自然枯死。”
(5)《長阿含經》雲:“二日出已。令此世間所有小河.汱浍.渠流皆悉幹竭。”
(6)《長阿含經》雲:“叁日出已。此諸大水。恒河.耶婆那河.婆羅河.阿夷羅婆提河.阿摩怯河.辛陀河.故舍河皆悉幹竭。無有遺余。”
(7)《長阿含經》雲:“四日出已。此諸世間所有泉源.淵池。善見大池.阿耨大池.四方陀延池.優缽羅池.拘物頭池.分陀利池.離池。縱廣五十由旬皆盡幹竭。”
(8)《長阿含經》雲:“五日出已。大海水稍減百由旬。隨後逐漸幹涸到七百由旬.六百由旬.五百由旬.四百由旬乃至百由旬……時大海水稍稍減盡。至七由旬.六由旬.五由旬。乃至一由旬在……其後海水稍盡。至七多羅樹.六多羅樹。乃至一多羅樹……其後海水轉淺七人.六人.五人.四人.叁人.二人.一人。至腰.至膝。至于[跳-兆+尃].踝……其後海水猶如春雨後。亦如牛迹中水。遂至涸盡。不漬人指。”
(9)《長阿含經》雲:“六日出已。其四天下及八萬天下諸山.大山.須彌山王皆煙起燋燃。猶如陶家初然陶時。”
(10)七金山:《阿毗達磨論》中說,是自內而外逐層環繞須彌山周圍的七重大山,即擔木山、持軸山、持雙山、善見山、馬耳山、持邊山、象鼻山。
(11)《長阿含經》雲:“七日出已。此四天下及八萬天下諸山.大山.須彌山王皆悉洞然。猶如陶家然窖焰起。”
(12)《長阿含經》雲:“風吹火焰至光音天。其彼初生天子見此火焰。皆生怖畏言。咄。此何物。先生諸天語後生天言。勿怖畏也。彼火曾來。齊此而止。”
(13)風輪:乃器世界的最底部,《菩薩藏經》雲:“風輪量高六萬八千俱胝。”大地最初形成就是依靠風輪。
(14)禅定的八種過患:欲界的憂、苦,一禅的尋、伺,二禅的喜、樂,叁禅的呼、吸。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二十八課》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