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课
思考题
124、在观修每一个引导时,如何观察修和安住修?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124、怎样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请大致说明。
125、器世界最终毁灭的因是什么?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126、一禅、二禅、三禅,为什么分别以火、水、风而毁灭?懂得这个道理,对你有何启发?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大圆满前行》中,首先是学习四个共同加行。其中暇满难得已介绍完了,(虽然文字上给大家介绍了,但你们实地修行得如何?这要靠自己。)现在讲第二个——寿命无常。
二、寿命无常
在每一引导文前面,作者都有个顶礼句,以赞颂根本上师的修证和功德: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
这是华智仁波切向根本上师如来芽尊者作顶礼。我们修行的过程中,也要经常祈祷上师,祈祷时可用这一偈颂,藏传佛教的很多修行人都有这个传统。比如你修寿命无常,最初要修上师瑜伽,接着正式观修无常之前,还要再次合掌祈祷根本上师,愿依靠上师的加持,令自相续真正生起无常的观念。以诚挚的信心进行祈祷、顶礼,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么,如来芽尊者到底有什么功德呢?
“现见三有无常幻化相”:他以智慧现见到三界轮回(欲界、色界、无色界)皆为无常幻化,全是空性、无我、无常的体性,没有丝毫实质可言。
“舍弃今世琐事如唾涎”:因此对现世中的一切琐事,如荣华富贵、地位名声,不但不耽著、不希求,反而像唾液一样抛弃。
前不久我看了如来芽尊者的传记,内容非常精彩。传记中也说,他对世间美如天人、富如龙王的种种显现,一瞬间的羡慕之心、希求之心也没有,从小到圆寂之间,对佛法具有无比信心,一生中希求正法,舍弃世间八法,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师。那种行为,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
“苦行修习追随先辈迹”:修学佛法方面,他追随前辈大德的足迹,一直坚持苦行。
从许多上师的传记中也看得出来,他们修法离不开苦行,不像现在有些人,什么苦都不愿吃,顺顺利利、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就想获得正法境界。虽说条件具足时,这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但极个别人好像有点过分,不想花时间、不想花精力,甚至把法都送到家门口了,他还不愿意接受。如果读了高僧大德的传记,了解他们在求学中是如何精进,我们后学者确实值得汗颜。前辈大德们在希求佛法、看破世间、通达万法胜义空性与世俗无常方面,的确十分超胜,如果我们说是这些上师的弟子,实在愧不敢当。
我经常想,以这个偈颂来对照,上师如意宝完全具足这些功德:智慧照见三界一切,视世间欲妙如唾液一般,对人们羡慕的对境没有丝毫贪执,一辈子就是为了佛法苦行,其精进跟得上前辈大德的足迹。所以,不管从加持、智慧、证悟哪方面来讲,我们的上师都无与伦比,即生中遇到这样的上师,确实非常荣幸、极其难得。
“无等上师足下我敬礼”:在具有如此超胜功德的根本上师足下,三门恭恭敬敬地顶礼,发自内心地祈祷:愿上师相续中前行与正行所摄的一切境界,尽快融入我的相续,令我也获得大恩上师的果位。
我曾提过很多次,在修行的时候,不能离开祈祷和发愿。最近大家也在学《前行备忘录》,有些比喻虽然有点难懂,但它是开悟者的智慧流露,其意义远远超过世间寻伺者所写的文章,如果你有诚挚的信心和清净的智慧,肯定能获得相应的证悟境界。其实我们看一本书,作者的境界非常重要,假如作者有大悲心、无常观,对万法本性有所证悟,那么读者一定会有受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境界。所以,这次修加行的同时,我要求大家共同学习《前行备忘录》,这样一来,相信很多人的相续能变得更加充实完善:以前刚强难化的性格,逐渐会变得柔和、调柔,对佛法的信心越来越增上,对世间万物没有太大贪执,即使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矛盾,自己也很容易化解。
其实,修行融入内心与否,关键要靠自己。如果法义没有贯彻于心,表面上的学习,就会像世间人读大学一样,只是在文字上打转转,从来没想过调伏内心。这次我传《前行》的方式,完全是一种实修引导,给大家宣说得也非常广。其实里面还有很多甚深宝藏,但自己“工具”有限,没办法再深入下去,只是尽可能地挖出来一部分(我自己觉得很珍贵),与有缘的道友分享。我实在无能为力的那一部分,待你们通过自己的信心和智慧去了解。
下面所讲的观无常十分重要,大家在修学的过程中不要忘记祈祷和发愿,同时要把其中内容逐字逐句记得清清楚楚,然后再进行思维和观修,这即是所谓的观察修和安住修。作为初学者,刚开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个引导时,首先应该观察修,然后观察与安住轮番修,最后才能自然安住——修什么样的法都要这样,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讲得很清楚。有些人做不到时时观无常,这说明你还没有达到安住的境界,此时应当再三地看书、再三地思维,这种字面上的分析探索,实际上也叫修行,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深入内涵,故而也必不可少。
丙二(寿命无常)分七: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二、思维内情众生而修无常;三、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四、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五、思维各种喻义而修无常;六、思维死缘无定而修无常;七、思维猛厉希求而修无常。
丁一、思维外器世界而修无常:
由众生共同福德所形成的四大洲、须弥山、天界、铁围山等外器世界(1),虽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存留的时间长达数劫,但它们也是有为法,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最终必将因七火一水而毁于一旦。诚如《四法宝鬘论》所言:“此等一切外器世间界,七火一水风吹离散时,发尖稍许残存亦无有,尽皆空空如也若太虚。”
包括现在科学家,实际上也承认这种观点。他们认为,银河系也好,地球、月亮、太阳也好,都是在刹那运动变化的。根据科学预测,如今地球的寿命已达46亿年,太阳的寿命也有50亿年,再过10亿年地球就会灭亡(2)……尽管许多研究结果不尽相同,但没有一个人认为它会常恒不变、永远存在。
当然,我们对这方面不太专业,从来没有研究过,一提起器世界,可能很多人马上想到的,只是自己的房子。就像蚂蚁和小虫一样,因为心眼比较小,境界也有限,所以只关心自己的窝,除此之外的大世界,管他三七二十一,从来也不挂在心上。我以前读中学时就是如此,一上地理课,便不好好听讲,临近考试时,把书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裁下来,一条一条藏在袖子里,准备到时候偷看——我不是想教坏小孩子啊,你们可不要学我!现在是21世纪,我原来读书时是20世纪,完全跟你们不相同。
外在器世界确实是无常的。有一个道友跟我说,他在学《如意宝藏论》时,第六品专门讲器世界的毁灭,那时他生起了很强的无常观,看着对面的山就觉得:“整个器世界都是无常的,这座山虽然看起来非常壮观,但到一定时候也必定现前无常。”我们见到一些高楼大厦时,也应该这样想:“这个建筑物由钢筋水泥支撑,看似非常结实,好像几百年、几十年不坏,但有为法毕竟是无常的,最终也会毁坏无余。”
大家对无常一定要有明确的见解,不要像有些世间人,根本没有无常观,修法一直拖拖拖,最后什么都不成功。噶当派的很多修行人,为何将精力主要放在观修无常上?就是因为一个人如果无常修得好,他肯定会精进,绝不可能睡懒觉,也不可能忙于世间无义琐事,经常找借口不修行。反之,如果无常观没有修好,即使得了多少灌顶、获得多少窍诀,也不过是书本上的文字、以后的希望,除此之外不可能实地修持。鉴于此,前辈大德们对无常教言非常重视。
有些人认为:“身体是无常的,这我倒承认,但外面的世界那么广大,不可能一下子就毁灭吧?”确实,我们也没说它一两天就毁灭了,但其本体并非恒常,最终定然难逃无常的命运。明白这一点后,通过对比也可进一步了知,不管是所依的器世界,还是能依的身体和心识,最后都要示现无常,如此一来,自己对幻化般的世界会生起极大厌离心,而这种厌离心,就是修行的最好助缘。
希望你们能生起《前行》每一个引导的境界,一旦生起这些境界,修行肯定圆满,不会半途夭折。今天我跟一个道友交谈时,对此就深有感触,我说:“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很幸运,刚来喇荣时,就是从《前行》开始修学的。虽然辩论研讨也很重要,但对初学者而言,必须要从《前行》、《入行论》下手!在我的心目中,《前行》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修法。倘若没有打好基础,就像在松土上建造豪华宫殿,里面装修得再富丽堂皇,使用的材料、勾勒的花纹再讲究,但由于基础不牢固,迟早有一天也会倒塌。”
现在有些上师不注重前行——当然我不是说哪个上师不对,毕竟每个上师都有自己摄受弟子的方法。但我个人觉得,若没有打好前行基础,即使给弟子灌了很多顶,讲了很多大圆满或禅宗的窍诀,正讲授时弟子好像完全懂了,上师欣喜万分,认为自己后继有人,弟子也是千恩万谢,把上师视为再生父母,可是再过一段时间…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二十八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