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二十八課

  

第二十八節課

  

思考題

  124、在觀修每一個引導時,如何觀察修和安住修?你平時是怎麼做的?

  124、怎樣思維外器世界而修無常?請大致說明。

  125、器世界最終毀滅的因是什麼?你對此有哪些感觸?

  126、一禅、二禅、叁禅,爲什麼分別以火、水、風而毀滅?懂得這個道理,對你有何啓發?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衆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大圓滿前行》中,首先是學習四個共同加行。其中暇滿難得已介紹完了,(雖然文字上給大家介紹了,但你們實地修行得如何?這要靠自己。)現在講第二個——壽命無常。

  

  

二、壽命無常

  

  在每一引導文前面,作者都有個頂禮句,以贊頌根本上師的修證和功德:

  

現見叁有無常幻化相,舍棄今世瑣事如唾涎,

  

苦行修習追隨先輩迹,無等上師足下我敬禮。

  這是華智仁波切向根本上師如來芽尊者作頂禮。我們修行的過程中,也要經常祈禱上師,祈禱時可用這一偈頌,藏傳佛教的很多修行人都有這個傳統。比如你修壽命無常,最初要修上師瑜伽,接著正式觀修無常之前,還要再次合掌祈禱根本上師,願依靠上師的加持,令自相續真正生起無常的觀念。以誠摯的信心進行祈禱、頂禮,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麼,如來芽尊者到底有什麼功德呢?

  “現見叁有無常幻化相”:他以智慧現見到叁界輪回(欲界、色界、無色界)皆爲無常幻化,全是空性、無我、無常的體性,沒有絲毫實質可言。

  “舍棄今世瑣事如唾涎”:因此對現世中的一切瑣事,如榮華富貴、地位名聲,不但不耽著、不希求,反而像唾液一樣抛棄。

  前不久我看了如來芽尊者的傳記,內容非常精彩。傳記中也說,他對世間美如天人、富如龍王的種種顯現,一瞬間的羨慕之心、希求之心也沒有,從小到圓寂之間,對佛法具有無比信心,一生中希求正法,舍棄世間八法,一心一意地依止上師。那種行爲,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苦行修習追隨先輩迹”:修學佛法方面,他追隨前輩大德的足迹,一直堅持苦行。

  從許多上師的傳記中也看得出來,他們修法離不開苦行,不像現在有些人,什麼苦都不願吃,順順利利、舒舒服服、快快樂樂就想獲得正法境界。雖說條件具足時,這也沒什麼不可以的,但極個別人好像有點過分,不想花時間、不想花精力,甚至把法都送到家門口了,他還不願意接受。如果讀了高僧大德的傳記,了解他們在求學中是如何精進,我們後學者確實值得汗顔。前輩大德們在希求佛法、看破世間、通達萬法勝義空性與世俗無常方面,的確十分超勝,如果我們說是這些上師的弟子,實在愧不敢當。

  我經常想,以這個偈頌來對照,上師如意寶完全具足這些功德:智慧照見叁界一切,視世間欲妙如唾液一般,對人們羨慕的對境沒有絲毫貪執,一輩子就是爲了佛法苦行,其精進跟得上前輩大德的足迹。所以,不管從加持、智慧、證悟哪方面來講,我們的上師都無與倫比,即生中遇到這樣的上師,確實非常榮幸、極其難得。

  “無等上師足下我敬禮”:在具有如此超勝功德的根本上師足下,叁門恭恭敬敬地頂禮,發自內心地祈禱:願上師相續中前行與正行所攝的一切境界,盡快融入我的相續,令我也獲得大恩上師的果位。

  我曾提過很多次,在修行的時候,不能離開祈禱和發願。最近大家也在學《前行備忘錄》,有些比喻雖然有點難懂,但它是開悟者的智慧流露,其意義遠遠超過世間尋伺者所寫的文章,如果你有誠摯的信心和清淨的智慧,肯定能獲得相應的證悟境界。其實我們看一本書,作者的境界非常重要,假如作者有大悲心、無常觀,對萬法本性有所證悟,那麼讀者一定會有受益,得到不同程度的境界。所以,這次修加行的同時,我要求大家共同學習《前行備忘錄》,這樣一來,相信很多人的相續能變得更加充實完善:以前剛強難化的性格,逐漸會變得柔和、調柔,對佛法的信心越來越增上,對世間萬物沒有太大貪執,即使人與人之間發生沖突矛盾,自己也很容易化解。

  其實,修行融入內心與否,關鍵要靠自己。如果法義沒有貫徹于心,表面上的學習,就會像世間人讀大學一樣,只是在文字上打轉轉,從來沒想過調伏內心。這次我傳《前行》的方式,完全是一種實修引導,給大家宣說得也非常廣。其實裏面還有很多甚深寶藏,但自己“工具”有限,沒辦法再深入下去,只是盡可能地挖出來一部分(我自己覺得很珍貴),與有緣的道友分享。我實在無能爲力的那一部分,待你們通過自己的信心和智慧去了解。

  下面所講的觀無常十分重要,大家在修學的過程中不要忘記祈禱和發願,同時要把其中內容逐字逐句記得清清楚楚,然後再進行思維和觀修,這即是所謂的觀察修和安住修。作爲初學者,剛開始肯定不能直接安住,所以在修每一個引導時,首先應該觀察修,然後觀察與安住輪番修,最後才能自然安住——修什麼樣的法都要這樣,麥彭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中講得很清楚。有些人做不到時時觀無常,這說明你還沒有達到安住的境界,此時應當再叁地看書、再叁地思維,這種字面上的分析探索,實際上也叫修行,是通過觀察的方式深入內涵,故而也必不可少。

  丙二(壽命無常)分七:一、思維外器世界而修無常;二、思維內情衆生而修無常;叁、思維殊勝正士而修無常;四、思維世間尊主而修無常;五、思維各種喻義而修無常;六、思維死緣無定而修無常;七、思維猛厲希求而修無常。

  丁一、思維外器世界而修無常:

  由衆生共同福德所形成的四大洲、須彌山、天界、鐵圍山等外器世界(1),雖被認爲是堅不可摧、牢不可破,存留的時間長達數劫,但它們也是有爲法,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最終必將因七火一水而毀于一旦。誠如《四法寶鬘論》所言:“此等一切外器世間界,七火一水風吹離散時,發尖稍許殘存亦無有,盡皆空空如也若太虛。”

  包括現在科學家,實際上也承認這種觀點。他們認爲,銀河系也好,地球、月亮、太陽也好,都是在刹那運動變化的。根據科學預測,如今地球的壽命已達46億年,太陽的壽命也有50億年,再過10億年地球就會滅亡(2)……盡管許多研究結果不盡相同,但沒有一個人認爲它會常恒不變、永遠存在。

  當然,我們對這方面不太專業,從來沒有研究過,一提起器世界,可能很多人馬上想到的,只是自己的房子。就像螞蟻和小蟲一樣,因爲心眼比較小,境界也有限,所以只關心自己的窩,除此之外的大世界,管他叁七二十一,從來也不挂在心上。我以前讀中學時就是如此,一上地理課,便不好好聽講,臨近考試時,把書上的問題一個一個裁下來,一條一條藏在袖子裏,准備到時候偷看——我不是想教壞小孩子啊,你們可不要學我!現在是21世紀,我原來讀書時是20世紀,完全跟你們不相同。

  外在器世界確實是無常的。有一個道友跟我說,他在學《如意寶藏論》時,第六品專門講器世界的毀滅,那時他生起了很強的無常觀,看著對面的山就覺得:“整個器世界都是無常的,這座山雖然看起來非常壯觀,但到一定時候也必定現前無常。”我們見到一些高樓大廈時,也應該這樣想:“這個建築物由鋼筋水泥支撐,看似非常結實,好像幾百年、幾十年不壞,但有爲法畢竟是無常的,最終也會毀壞無余。”

  大家對無常一定要有明確的見解,不要像有些世間人,根本沒有無常觀,修法一直拖拖拖,最後什麼都不成功。噶當派的很多修行人,爲何將精力主要放在觀修無常上?就是因爲一個人如果無常修得好,他肯定會精進,絕不可能睡懶覺,也不可能忙于世間無義瑣事,經常找借口不修行。反之,如果無常觀沒有修好,即使得了多少灌頂、獲得多少竅訣,也不過是書本上的文字、以後的希望,除此之外不可能實地修持。鑒于此,前輩大德們對無常教言非常重視。

  有些人認爲:“身體是無常的,這我倒承認,但外面的世界那麼廣大,不可能一下子就毀滅吧?”確實,我們也沒說它一兩天就毀滅了,但其本體並非恒常,最終定然難逃無常的命運。明白這一點後,通過對比也可進一步了知,不管是所依的器世界,還是能依的身體和心識,最後都要示現無常,如此一來,自己對幻化般的世界會生起極大厭離心,而這種厭離心,就是修行的最好助緣。

  希望你們能生起《前行》每一個引導的境界,一旦生起這些境界,修行肯定圓滿,不會半途夭折。今天我跟一個道友交談時,對此就深有感觸,我說:“有時候我感覺自己很幸運,剛來喇榮時,就是從《前行》開始修學的。雖然辯論研討也很重要,但對初學者而言,必須要從《前行》、《入行論》下手!在我的心目中,《前行》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修法。倘若沒有打好基礎,就像在松土上建造豪華宮殿,裏面裝修得再富麗堂皇,使用的材料、勾勒的花紋再講究,但由于基礎不牢固,遲早有一天也會倒塌。”

  現在有些上師不注重前行——當然我不是說哪個上師不對,畢竟每個上師都有自己攝受弟子的方法。但我個人覺得,若沒有打好前行基礎,即使給弟子灌了很多頂,講了很多大圓滿或禅宗的竅訣,正講授時弟子好像完全懂了,上師欣喜萬分,認爲自己後繼有人,弟子也是千恩萬謝,把上師視爲再生父母,可是再過一段時間…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二十八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