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六課▪P3

  ..續本文上一頁在,藏傳佛教有些假修行人,在漢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他們心中根本沒有佛法,爲了名聲、爲了錢財貪得無厭,根本沒有利益衆生的念頭,這樣的話,即使他們打著“佛法”的幌子,但用不了多久也會被人識破。畢竟如今很多人相當聰明,分別念也很強,不要說一些邪師,就連真正的善知識,他們也常常看不慣,進而産生各種邪見。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否則,有些人一有了錢、有了勢,就對上師叁寶不恭敬,取舍因果也不注意,做什麼都隨心所欲,似乎不必受業力約束,這種行爲完全是著魔了。

  我們學院出來的人,也有這樣的:有些人以前聞思很精進,各方面非常不錯,但出去之後,有點錢、有點弟子,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現在一聽說他們的事迹、一看到他們的行爲,就覺得好可憐,明明一點修行境界都沒有,還敢那樣欺騙衆生,一個地方看穿了他的真面目,他馬上又換個地方行騙。而有些弟子也沒有頭腦,每天迷迷糊糊的,跟著他到處跑,真的非常悲哀。

  那天有個人說:“你們藏地有些活佛不合理!如何如何……”我當即反駁:“你們漢地有些居士也不合理!因爲真正的依止上師,前提必須是互相觀察,不能像餓狗遇到肉塊一樣,馬上就吞下去。”當然,有些人把佛法當成貨物來買賣,過失的確也很大,希望你們千萬不要這樣。不過若想自己不著魔,一方面要常看這些竅訣來修加行,另一方面,也要虔誠祈禱蓮花生大士、二十一度母。即使你不會念其他偈頌,但蓮師心咒和度母心咒一定要念,以前很多大德的傳承都是如此。

  我個人而言,雖不敢說對上師們所傳的法,都能一一行持,但多年來一直祈禱蓮花生大士,故在邪魔如此猖狂的時代,自己的修行還算能夠把握。因此,大家有時間的話,也應時常祈禱蓮花生大士,若能如此,就像《贊戒論》所言(4),絕對不會被邪魔控製。

  當然,如果你已獲得了聖者果位,則不必擔心行爲有什麼改變。但若尚未斷除我執、沒有生起無我智慧,那麼賢劣的表象都是無常的,今天你想好好修行,過段時間也許像著魔一樣,拼命去造惡業,誠如剛才所說,90多歲了還想還俗,這是相當可怕的。

  所以,我們應恒時修習死亡無常,審察自相續的過失。作爲一個修行人,不需要過大的名聲、過多的財富,只要有基本的生活資具就足夠了,故當常常身居低位,行爲如理如法。華智仁波切說過:“如理修法,方可弘法利生。”然而有些人比較無恥,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個壞人,還在別人面前一直誇誇其談,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這是值得羞愧之處。

  真正的高僧大德,或有實修實證的人,從來不會宣揚自己,而只會觀察自己的過失。他們有強烈的出離心,叁門寂靜調柔、謹小慎微,了知一切有爲法皆爲無常,時時思維輪回的痛苦,恒常處于對上師叁寶的信心和對輪回的厭離心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雲:“無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離厭世心,上師乃爲叁世佛,強烈堅信永不離。”一個真正的修行人,在無人的山洞中修行時,恒時對輪回有極大的出離心,對上師叁寶有強烈的信心,並不是今天生一個信心,明天就沒有了。

  信心和出離心,這二者是佛法的根本。按照噶當派的觀點,生起信心主要有四因:一是依止善知識,二是親近善道友,叁是修行無常,四是多看經論。我們也務必要依此而實地修行,否則,今天自己是個修行人,但由于分別念是無常的,明天會變成怎樣也很難說。

  從前有一個人,因爲密友成仇、衆叛親離而步入佛門,後來經過一番修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唐巴比丘,風心獲得自在,可以在虛空中飛行。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時,集來了許多鴿子,他見此情景,不禁心想:“我有這樣龐大的軍隊多好啊!若能如此,就足以消滅那些怨敵。”由于當時的惡念沒有轉爲道用,導致他後來還俗成了軍隊首領。

  可見,有時候的一念之差,結果往往很可怕。順治皇帝在《出家偈》中也說:“黃袍換得紫袈裟,只爲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爲何生在帝王家?”他以身著黃袍的帝王之軀,換去了身披紫袈裟的出家之命,這也不是無緣無故的,究其原因,完全歸咎于他當初的一念之差。

  還有,宣化上人在《水鏡回天錄》中,講過崇祯皇帝的故事:崇祯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他前世是個沙彌,很有道心,但修行時總愛做皇帝夢,希望自己將來當皇帝。後來他很年輕就死了,寺院住持叫人把他的屍體拴在馬尾上,要求把屍體拖碎了、拖沒了爲止,以此減輕他來世的痛苦。可他兩個師兄弟不明白師父的苦心,故不忍心這樣做,就把屍體偷偷埋了,致使來世崇祯落得個煤山吊死的下場。

  因此,大家在修行過程中,務必要經常觀察自己,盡量把心轉爲道用。如今依靠良師益友的助緣,我們暫時擁有了修法的時機,但凡夫的想法沒什麼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繼日勤奮修法,活到老,修到老。

  關于“活到老,修到老”,我想起了蘇東坡的一個故事:蘇東坡從小就喜歡讀書,他天資聰明、過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來。經過幾年苦讀,他已是飽學之士。一天,他乘著酒興,揮筆寫了一副對聯,命家人貼在大門口。上面寫到:

  

讀遍天下書

  

識盡人間字

  過了幾天,蘇東坡正在家看書,忽聽仆人通報門外有人求見。他出來一看,是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老太太指著門上的對聯,問他:“你真已讀遍天下書,識盡人間字了嗎?”

  蘇東坡一聽,心裏很不高興,傲慢地說:“難道我能騙人嗎?”

  老太太從口袋裏摸出一本書,遞上前說:“我這裏有本書,請幫我看看,上面寫的是什麼?”

  蘇東坡接過書,從頭翻到尾,又從尾翻到頭,書上的字竟一個也不認得。他不禁羞愧萬分,覺得自己說的大話太丟臉,伸手想把門上的對聯撕掉。

  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這副對聯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兩個字,改成:

  

發憤讀遍天下書

  

立志識盡人間字

  並諄諄告誡:“年輕人,學無止境啊!”

  所以,我們在求學的過程中,也要記住“學無止境”這句話,萬萬不能驕傲自滿、得少爲足。對于以上道理,每個人一定要認真觀想,深深思索。

  綜上所述,通過這幾節課思維無常的各種喻義,大家理當深信:上至叁有之頂、下至無間地獄,皆無有絲毫恒常穩固的,都是遷變增減的本性。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大譯師貝若紮那流放在甲摩擦瓦絨地區期間,有一位年近八旬、老邁龍鍾的老人名叫邦麥彭滾波,上師將禅帶系在他的身上,禅杖靠在他的腰間,對他傳講了上師瑜伽修法。結果他生起了直斷本來清淨的真正密意,最後身體散爲塵埃而成佛。

  (2)詳見《雜寶藏經》卷第十之《優陀羨王緣》。

  (3)詳見《來果禅師語錄》。因發願文過長,故此處不作引錄。

  (4)頌雲:“然亦會遭惡魔之危害,恒以恭敬清淨之信心,猛厲祈禱上師蓮花生,決定不爲違緣所轉變。”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叁十六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