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藏传佛教有些假修行人,在汉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他们心中根本没有佛法,为了名声、为了钱财贪得无厌,根本没有利益众生的念头,这样的话,即使他们打着“佛法”的幌子,但用不了多久也会被人识破。毕竟如今很多人相当聪明,分别念也很强,不要说一些邪师,就连真正的善知识,他们也常常看不惯,进而产生各种邪见。因此,大家一定要注意。否则,有些人一有了钱、有了势,就对上师三宝不恭敬,取舍因果也不注意,做什么都随心所欲,似乎不必受业力约束,这种行为完全是着魔了。
我们学院出来的人,也有这样的:有些人以前闻思很精进,各方面非常不错,但出去之后,有点钱、有点弟子,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现在一听说他们的事迹、一看到他们的行为,就觉得好可怜,明明一点修行境界都没有,还敢那样欺骗众生,一个地方看穿了他的真面目,他马上又换个地方行骗。而有些弟子也没有头脑,每天迷迷糊糊的,跟着他到处跑,真的非常悲哀。
那天有个人说:“你们藏地有些活佛不合理!如何如何……”我当即反驳:“你们汉地有些居士也不合理!因为真正的依止上师,前提必须是互相观察,不能像饿狗遇到肉块一样,马上就吞下去。”当然,有些人把佛法当成货物来买卖,过失的确也很大,希望你们千万不要这样。不过若想自己不着魔,一方面要常看这些窍诀来修加行,另一方面,也要虔诚祈祷莲花生大士、二十一度母。即使你不会念其他偈颂,但莲师心咒和度母心咒一定要念,以前很多大德的传承都是如此。
我个人而言,虽不敢说对上师们所传的法,都能一一行持,但多年来一直祈祷莲花生大士,故在邪魔如此猖狂的时代,自己的修行还算能够把握。因此,大家有时间的话,也应时常祈祷莲花生大士,若能如此,就像《赞戒论》所言(4),绝对不会被邪魔控制。
当然,如果你已获得了圣者果位,则不必担心行为有什么改变。但若尚未断除我执、没有生起无我智慧,那么贤劣的表象都是无常的,今天你想好好修行,过段时间也许像着魔一样,拼命去造恶业,诚如刚才所说,90多岁了还想还俗,这是相当可怕的。
所以,我们应恒时修习死亡无常,审察自相续的过失。作为一个修行人,不需要过大的名声、过多的财富,只要有基本的生活资具就足够了,故当常常身居低位,行为如理如法。华智仁波切说过:“如理修法,方可弘法利生。”然而有些人比较无耻,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个坏人,还在别人面前一直夸夸其谈,炫耀自己如何了不起,这是值得羞愧之处。
真正的高僧大德,或有实修实证的人,从来不会宣扬自己,而只会观察自己的过失。他们有强烈的出离心,三门寂静调柔、谨小慎微,了知一切有为法皆为无常,时时思维轮回的痛苦,恒常处于对上师三宝的信心和对轮回的厌离心之中。如米拉日巴尊者云:“无人山谷岩洞中,恒具出离厌世心,上师乃为三世佛,强烈坚信永不离。”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在无人的山洞中修行时,恒时对轮回有极大的出离心,对上师三宝有强烈的信心,并不是今天生一个信心,明天就没有了。
信心和出离心,这二者是佛法的根本。按照噶当派的观点,生起信心主要有四因:一是依止善知识,二是亲近善道友,三是修行无常,四是多看经论。我们也务必要依此而实地修行,否则,今天自己是个修行人,但由于分别念是无常的,明天会变成怎样也很难说。
从前有一个人,因为密友成仇、众叛亲离而步入佛门,后来经过一番修行,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唐巴比丘,风心获得自在,可以在虚空中飞行。有一天,他在供施食子时,集来了许多鸽子,他见此情景,不禁心想:“我有这样庞大的军队多好啊!若能如此,就足以消灭那些怨敌。”由于当时的恶念没有转为道用,导致他后来还俗成了军队首领。
可见,有时候的一念之差,结果往往很可怕。顺治皇帝在《出家偈》中也说:“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为何生在帝王家?”他以身著黄袍的帝王之躯,换去了身披紫袈裟的出家之命,这也不是无缘无故的,究其原因,完全归咎于他当初的一念之差。
还有,宣化上人在《水镜回天录》中,讲过崇祯皇帝的故事:崇祯是明朝最后一位皇帝,他前世是个沙弥,很有道心,但修行时总爱做皇帝梦,希望自己将来当皇帝。后来他很年轻就死了,寺院住持叫人把他的尸体拴在马尾上,要求把尸体拖碎了、拖没了为止,以此减轻他来世的痛苦。可他两个师兄弟不明白师父的苦心,故不忍心这样做,就把尸体偷偷埋了,致使来世崇祯落得个煤山吊死的下场。
因此,大家在修行过程中,务必要经常观察自己,尽量把心转为道用。如今依靠良师益友的助缘,我们暂时拥有了修法的时机,但凡夫的想法没什么恒常可信的,故一定要夜以继日勤奋修法,活到老,修到老。
关于“活到老,修到老”,我想起了苏东坡的一个故事: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经过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上面写到:
读遍天下书
识尽人间字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
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自己说的大话太丢脸,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
发愤读遍天下书
立志识尽人间字
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所以,我们在求学的过程中,也要记住“学无止境”这句话,万万不能骄傲自满、得少为足。对于以上道理,每个人一定要认真观想,深深思索。
综上所述,通过这几节课思维无常的各种喻义,大家理当深信:上至三有之顶、下至无间地狱,皆无有丝毫恒常稳固的,都是迁变增减的本性。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1)大译师贝若扎那流放在甲摩擦瓦绒地区期间,有一位年近八旬、老迈龙钟的老人名叫邦麦彭滚波,上师将禅带系在他的身上,禅杖靠在他的腰间,对他传讲了上师瑜伽修法。结果他生起了直断本来清净的真正密意,最后身体散为尘埃而成佛。
(2)详见《杂宝藏经》卷第十之《优陀羡王缘》。
(3)详见《来果禅师语录》。因发愿文过长,故此处不作引录。
(4)颂云:“然亦会遭恶魔之危害,恒以恭敬清净之信心,猛厉祈祷上师莲花生,决定不为违缘所转变。”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三十六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