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叁課▪P3

  ..續本文上一頁講過,有種火鼠生活在火裏,或者有些衆生活在100度以上的開水裏,但始終燒不壞、燙不死;有些衆生藏在樹木裏,當樵夫砍伐樹木時,它們的肢體被千刀萬剮,受盡苦難;還有些轉生爲人們日常使用的杵臼、笤帚、瓦罐、門、柱子、竈石、繩子等形象,以識蘊感受這些苦楚。

  (我們平時的門、掃帚,表面上看是無情物,但也許是地獄衆生變的,被使用時就特別痛苦。當然,也並不是所有的門都是孤獨地獄衆生,不然等會兒下課後,你們回去不敢開門了——“啊,這是地獄衆生!”)

  下面用這兩個公案描述孤獨地獄的衆生:

  1、大成就者卓滾朗吉日巴(17)在雅卓耶湖中看到的魚。

  關于雅卓耶湖的來曆,據說以前益西措嘉空行母在此修行時,苯波教徒投來一枚金幣,空行母以神通將此變成一個湖。

  另有一種說法是,雅卓耶湖原本只是九個小湖,空行母益西措嘉擔心湖中許多生靈幹死,就把七兩黃金抛向空中並祈願、誦咒,將所有小湖連爲一體,變成了現在的雅卓耶湖。

  也有曆史說,在益西措嘉空行母還沒來的時候,這個湖已經形成了。相傳在很久以前,這裏只是個泉眼,附近住著一家富人,家中的傭人叫達娃。一天,達娃在泉邊救了一條小金魚,小金魚變成美麗的龍女,送給達娃一個如意寶。主人發現後,硬要達娃帶他到泉邊,把龍女叫出來。達娃不願意,主人就將其推進泉裏淹死了。此時龍女出現了,發起大水淹沒了富人,從此這裏就形成了雅卓耶湖。

  從拉薩到雅卓耶湖,大概有一百多公裏,從雅卓耶湖到尼泊爾邊界有八百多公裏。這個湖是四大名湖(18)之一,面積爲678平方公裏。它的源頭起自得龍剛親(地名),盡頭流入賊瑪格熱(地名),中間湖岸線有250公裏,要曆經數日的路程。

  以前法王如意寶去印度時路經此湖,我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覺得特別美,趕緊拿出照相機左拍右拍。法王見後訓斥道:“你們這些人,天天拿個照相機拍什麼?到一個聖地的時候,首先應該要發願!”從此我再也不敢拍了。後來,法王在那裏念一些經,並講了《前行》的這個公案:

  一次,大成就者卓滾朗吉日巴,向湖中觀望,隨後竟然悲泣著說:“哎喲喲,千萬不要享用信財(19)!千萬不要享用信財!”

  弟子迷惑不解地問:“上師,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尊者悲哀地說:“在這條湖泊中,一位享用信財的上師神識轉生爲孤獨地獄的一條大魚(有些旁生看起來是旁生,實則爲孤獨地獄的衆生),它正在感受衆多痛苦。”

  弟子請上師示現給他們看。于是尊者大顯神變,頃刻間使此湖幹無一滴。這時,眼前出現一條巨鯨,龐大的軀體遍及整個湖泊,身上密密麻麻布滿了數不勝數的含生在爭相蝕食,只見它痛苦難忍而滿地翻滾。

  弟子問:“承受此惡報者,是誰的轉世?”

  上師開始講述:“這是後藏黑馬喇嘛的轉世。後藏那位黑馬喇嘛,咒力和加持力非同小可,對于鬼迷心竅的人,只需看上一眼就會立竿見影見效,成了前後藏四翼(20)地區衆所周知的供養處。他超度亡人只念一聲“啪的”,便開始收取大量牛馬等牲畜,他死後轉生爲這條大魚。”(這個人肯定很出名!不像有些大德,在拉薩一帶比較出名,但康區、安多沒聽說過;有些在青海一帶很出名,但是康區不知道。過去交通、信息不發達,就更不容易被發現了。但這個黑馬喇嘛,整個西藏四翼無所不知,可見是非常出名了。)

  因此,有些上師接受亡財之後,不好好超度的話,下場肯定很悲慘,因爲死者的財富很難以消受。而我們作爲普通的出家人,這方面更值得注意了,該超度的要好好超度,如果你接受了亡財,就應盡量用于叁寶所依或有意義的方面,千萬不要用來做非法之事,否則果報很可怕!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1)《瑜伽師地論記》:又名《瑜伽論記》,二十四卷,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二冊。乃糅錄諸師有關瑜伽師地論之釋文。

  (2)《瑜伽師地論記》雲:“八寒地獄高廣各十千。從此入地過叁萬二千量有初寒獄。向下複隔二千由旬有七寒獄周圍傍住。”

  (3)《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又名《顯宗論》,印度衆賢造,唐玄奘譯。四十卷,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九冊。

  (4)《阿毗達磨藏顯宗論》雲:“此寒地獄在繞四洲輪圍山外極冥暗所。”

  (5)《光明童子因緣經》雲:“疱地獄。疱裂地獄。阿咤咤地獄。呵呵鑁地獄。虎虎鑁地獄。青蓮華地獄。紅蓮華地獄。大紅蓮華地獄。如是等八寒地獄。”

  (6)緊牙地獄:也叫安嘶咤地獄、呵羅羅(寒顫聲)地獄。

  (7)阿啾啾地獄:也叫虎虎婆地獄、阿婆婆(患寒聲)地獄。

  (8)矐矐婆地獄:也叫睺睺(亦是患寒聲)地獄。

  (9)如《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迹義記》雲:“若人劫剝衆生衣服。令他寒凍。受如是報在此獄中。”《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迹義記》,唐代法崇撰,收于《大正藏》第叁十九冊。

  (10)《本生論》:由聖勇菩薩所造,另有說前四卷由聖勇菩薩造,後十二卷由寂變、聖天造,現收錄于《大正藏》第叁冊。屬于《噶當六論》之一,其余的則是《莊嚴經論》、《菩薩地》、《學集論》、《入菩薩行論》、《集法句論》。博朵瓦尊者生前對《噶當六論》相當重視,修學這幾部論後,必會樹立起堅定的因果正見,法王如意寶對他們這一傳統極爲贊歎。

  (11)波頭摩獄:即大蓮花地獄。

  (12)《經律異相》:五十卷,梁代釋寶唱等集。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叁冊。

  (13)《經律異相》雲:“極寒風吹,受苦呻吟。以謗賢聖故墮彼四種地獄。于一切時受無量苦。是一切大寒地獄。”

  (14)佛子就是聖者,在藏文中,二者是一個詞。

  (15)藏升:爲革薩拉城市所用容量單位。

  (16)《心性休息大車疏》雲:“經中記載:晝辛吉尊者去往一處時,見到在一經堂內擊犍槌後,有五百聲聞相衆生集中便互相爭吵、以兵器殘殺,死盡無余。午齋時過又恢複如初。”

  (17)卓滾朗吉日巴(1128-1188):修持七年七月七日證悟法相,並創立了拉樸寺。

  (18)四大名湖:馬法木湖、納木湖、青海湖、雅卓耶湖。關于這四大名湖,佛教有佛教的講法,民間有民間的精彩故事。

  (19)信財:信衆供養的財物,此中也有亡財之義。

  (20)前後藏四翼:古代藏文典籍中,藏地爲上中下叁區。上區阿裏,中區衛藏,下區青康。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叁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