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直都是吃素的。而在我們佛教徒中,有些人特別高壽,弘法利生也非常順利,多是因爲兩種緣起:一是心懷慈悲,不會爲自己殺害任何衆生,甚至不損害衆生一根汗毛;二是不食衆生肉,所享用的食品非常清淨,以此不會沾染上各種疾病。
吃素的功德和食肉的過失,在《入楞伽經》(3)中有大量宣說。我們作爲後學者,如果真看過、學過這些經典,那麼不說爲了衆生,就算是爲了自己,也會堅持吃素的。以前我寫《藏密素食觀》時,引用過《涅槃經》、《入楞伽經》等經論的教證,還引用了藏地許多大德的教言,記得其中有一段很感人:昔日,某集市上聚集著許多賣肉的商販,正巧米拉日巴師徒二人前往該地化緣。當時,一位屠夫剖開一只山羊的胸部,那只羊竟拖著露出體外的腸子跑掉了。它戰戰兢兢地來到米拉日巴面前尋求庇護,尊者爲它念經加持,它後來還是死去了。尊者悲傷地唱了一首道歌。惹瓊巴聽後,極爲反感殺生吃肉之舉,並深深生起了強烈的厭離心。
高僧大德遇到一件事情,往往能改變他的一生。而世間上的凡夫人,卻對貪嗔癡的場面興致勃勃,很容易深入內心,別人唱一首流行歌曲,他馬上就唱得來;別人說些情感方面的故事,他馬上記得清清楚楚,而佛教方面卻正好相反,對自己生生世世有利的教言,記完就忘光了,猶如水過無痕。
所以,末法時代的衆生,確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好的善根或習氣一般很少。但不管怎樣,我們都向往解脫,想趣入涅槃之道,不能因爲煩惱重就隨業緣而去,一定要維護自己、保護自己,盡量去行持善法。雖然我們不能像聖者那樣不造一點罪業,但每天至少也要抽出部分時間,盡心盡力地修行。若能如此,心逐漸就會變得堪能,應付外境的誘惑也不再有困難。所以,學習佛法之後,調伏身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華智仁波切在世的那個時代,藏地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喇嘛吃肉的現象隨處可見。關于吃素方面,我在《藏密素食觀》裏也寫過,藏傳佛教確實不如漢傳佛教做得好,正因爲如此,至今仍飽受衆多毀謗和指責,讓藏地大德去澄清這些不理解,也頗爲艱難。因此,在座入藏求法的道友,對此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爲來了藏地,就非要學會吃肉。在我們學院,凡是來求法的漢族四衆弟子,必須要長期吃素,這是多年以來的規定。如今,大家做得非常好,希望今後這不僅僅是我們學院的傳統,而且也能爲整個藏地的高僧大德漸漸接受。
當然,任何事情在剛開始時,都會有一定困難,但這畢竟對衆生和佛法有利,希望大家還是要再叁斟酌。尤其是藏地上師的漢族弟子們,對此也應該深深思維:假如你上師常常享用血肉,那對整個佛法、對你上師的事業、對你的修行有利還是有害?以前總有人說:“上師開許了,就不會有過失,上師加持了的肉可以隨便吃。”不過,現在這種說法比較少了,雖然有些上師顯現上還在繼續享用血肉,但也沒有特別公開,這應該算是一個進步。
對藏地很多上師和僧人而言,要像漢地寺院一樣完全吃素,暫時恐怕比較困難。但近年來,因爲學院及各地大德的影響,如今已不像十年前那樣,當藏地大德去漢地弘法時,居士們公開說些特別難聽的話了。所以,對衆生、對修行有利的事情,我們就應該發揚光大。
以前,華智仁波切對吃肉極力反對,他曾生動刻畫過有些喇嘛接受血肉供養的形象:“每當施主們宰殺膘肥體胖的羊只,在咽喉或脾髒等內髒裏裝上血肉,放在脊椎骨的精肉上來供養這些喇嘛時,他們則拉起披單甩到頭後,接著便像嬰兒咂奶一樣,津津有味地吮吸著裏面的東西,又從懷中掏出小刀,慢慢悠悠地吃著外面的肉。當飽餐完畢的時候,嘴上油膩膩的,頭頂也是熱氣騰騰,簡直與餐前判若兩人,已成了紅光滿面、昂首闊步的形象……”
漢地在飯館吃肉的人,其實也跟這一樣,只是身份稍微改變一下就可以了。倘若今生這樣肆無忌憚地享用血肉,那後世定要用自己的身體來償還血債,到那時,孤獨地獄中不堪設想的痛苦也會“恭候”著他們。
既然吃肉有如此大的過患,那麼各方面因緣具足的話,作爲居士,哪怕能斷一年的肉食,也有非常大的功德。即使實在不能吃長素,但一年一年逐漸減少吃肉,對你的身體也有好處,對肉味的貪婪也會慢慢減少。
而作爲出家人,不但不能接受血肉供養,就算是享用太多信財,也需用自己的血肉償還。《釋門自鏡錄》(4)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以前有位禅師,他修行不好,卻在一施主家接受供養多年。後來他死了,死後不久,那位施主院子裏的枯木上,忽然長了一種軟菌,味道與肉無別。他們每天都割來吃,割了以後又會長,很長時間一直如此,全家大大小小都欣喜萬分。
日子久了,周圍的鄰居知道了此事。有個鄰居就生了貪心,一天晚上,他翻牆過來,以刀割取軟菌。忽聽枯木以人聲說:“誰在割我的肉?我並不欠你什麼。”鄰居聽了很吃驚,問道:“你是誰?”答曰:“我是以前的某某禅師,因道行淺薄卻享用了此間主人太多供養,自己無法消受,只有用身肉來償還。你能否幫我還他一些財物,以減輕我的痛苦?”鄰居聽了很驚訝,將此事告訴那個施主,並送來一百碩米。從此之後,院裏的軟菌就不再生長了。
這是很值得現在修行人借鑒的!所以,我們接受財物供養時,一定要看享用它是否合理,不合理的話,哪怕自己再窮、再苦,也不能以詐現威儀的方式,或各種非理手段去欺騙別人。但現在有些出家人,根本不是聖者,也不是大成就者,卻偏偏給自己戴上“聖者”的帽子,到處去蒙騙信衆,從中謀取很多財物。這樣的人,縱然即生中過得很寬裕、很快樂,但命終之後,正如華智仁波切所說,孤獨地獄的大苦頭會在前面等著他。
因此,真正想維護自己的人,一定要觀察:“我是怎麼樣活著的?是否如理如法?”當然,過于害怕而不敢享用基本的生活資具,也沒有必要。但是過于貪婪,靠欺騙別人來過活,打著各種旗號騙信衆,說自己是大成就者的化現,“我有神通神變,知道你的前世”、“你的病我了解,你身上有個附體,只要我一加持、一瞪眼,它就被嚇跑了”……以諸如此類的語言騙人,也是一種邪命養活,實在很不好!
我們活在人間,生活一定要清淨,要對衆生和自己負責,至少應做到來世不墮入惡趣。可是大城市裏很多人,連地獄都不承認,故要製止他們的惡行,恐怕也無能爲力。但不管怎麼樣,大家還是要努力,尤其在斷肉吃素方面,應該多學習一些教言,盡心盡力地觀察其中利弊。
關于孤獨地獄,再講一則公案:大堪布具德護法在德格期間,有一天對弟子們說:“你們今天去俄達河邊,河裏出現什麼都不要放過。”許多僧人就去河邊守候,一直到午後時分,才看到有一段樹幹隨波漂來。于是他們打撈上來,禀告上師:“除了這一截樹幹,其他什麼也沒有發現。“具德護法讓弟子劈開這段圓木,衆人驚奇地看到,一分爲二的圓木中有一只大青蛙,身上有許多含生在吃著它。上師爲它做了沐浴儀軌,念經做了超度,並說這只青蛙是德格管理信財的監院——哦吉的轉世。
所以,寺院在管理財産時一定要注意,按《毗奈耶經》的觀點,供養僧衆、供養經堂、供養佛像、供養佛經的財物,都應該分清楚。聽說有些寺院接受供養後,隨便讓一個和尚做決定,這是特別可怕的事!我們在座很多道友,以後肯定有當大法師、大方丈、大知客的,到時候你一定要把信財用于叁寶方面,千萬不能私自處置,或者贈予親朋好友。戒律中一再強調,僧衆的財産,要由僧衆決定。如果你想挪用任何財物,先要經僧衆共同商量,而你個人再有權力,也不能自作主張,否則會感受因果報應。
上師如意寶在世時,對此也極爲重視,在不同場合中都再再講過:我們學院的財務科,動用任何財物時,必須先經僧衆商量,否則果報非常嚴重。但我看到現在極個別寺院,包括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的,可能是沒學過戒律吧,有些上師或方丈,把寺院的錢好像當成是自己的一樣,今天買什麼車,明天給什麼領導,後天給哪裏救災……只要一句話,就可以動用幾百萬、幾千萬。如果這是你私人的,那怎麼樣都可以,但若是集體的財産,果報就比較可怕了。《百業經》、《賢愚經》中,這方面的公案比較多。所以說,如今有權勢的法師或官員們,想到那些地獄的痛苦,舉止言行也應小心謹慎,不能因爲自己有權力,別人不敢說什麼,就隨心所欲、爲所欲爲,這在因果上是行不通的。尤其在這個世間上,還有一處肉眼看不見的地獄,這比人間最可怕的監獄,不知道要恐怖多少倍。因此,我們若有上述血肉供養和亂用信財等過失,一定要想盡辦法改掉。
聽說漢地某些地方,至今仍有血肉祭祀的傳統,這特別不好!在曆史上,商朝的祭祀最爲殘忍,祭品中不僅有動物,而且還有活人(主要是男人)。古印度也曾有這樣的陋習,但後來逐漸消失了。在孔孟時代,人祭雖然不常見,但動物卻被作爲主要祭品,比較常用的有六種:牛、羊、馬、豬、狗、雞。這些不好的傳統在有些地方還殘存著,以後一定要斷掉。我在《悲慘世界》裏引用過《中本起經》(5)的一個教證:“殺生祠祀,不得其福,天神不食,殺者得罪。”以殺生來作祭祀,絕得不到絲毫快樂、福報,因爲喜歡善法的天神不會享用這種供養,而殺者自己卻因此造下無邊罪業。如此傳統若不斷除,將會導致地水火風的自然災害,同時也會爲自身埋下許多危害和障礙。
我們這裏的道友,有些出家了,有些受了居士戒,可你們在此之前,恐怕造了不少惡業。究其原因,有的是由于傳統所致,有的是因爲無明愚癡,有的則是貪嗔煩惱太重。不說大的,單單是蚊子咬你一口,你以嗔恨心把它打死,這都是罪業。所以,每個人在臨死之前,的確要好好忏悔。
所謂的修行,並非只是外在形象,而要在內心獲得一種滋潤、柔和。這跟學術研究不一…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四十四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