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十品 思考題

  

《量理寶藏論》思考題

  

(第十品)

  

61課

  175、比量的法相及分類是什麼?

  176、什麼是宗法的真名和假名?真名和假名的差別是什麼?安立之因是什麼?

  

62 課

  177、在因明的推理中,將有法命名爲宗法的必要是什麼?

  178、請說明宗法和有法的差別以及宗法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179、真正的所立是什麼?爲什麼單獨的法或有法是假的所立?

  

63課

  180、對于後二相的觀待事同品與異品,他宗有哪些承許?

  181、如何遮破他宗承許“斷定二品”的觀點?並舉例說明。

  182、推理過程中,對方這樣分開實體、反體建立爲何不合理?

  

64課

  183、如何遮破對方宗“反體依于自反體”的觀點?

  184、怎樣遮破“破立的要點以二品來決定”觀點?

  185、自宗如何安立同品與異品的法相以及同品遍與異品遍的概念?

  

65課

  186、分析“灰白色的實體”和“所知總反體”是否包括在同品或異品中,說明自宗如何安立第叁品法?

  

66課

  187、薩迦班智達對于因明前派四種辯論中,第一種是如何回答的?

  188、爲什麼在安立因的過程中,雖然實際中任意一種觀待事不齊全,但此因也合理?

  189、在因明的辯論中,自宗破立的方式爲何無有任何妨害?

  190、簡述他宗對真因法相如何安立及其不合理之處?

  

67課

  191、自宗如何安立真因的法相?他宗對此有何诤論?自宗如何遣除?

  192、他宗說:“在叁相沒有決定之前不是因,對它生起執著爲因的心應成將非因執爲因。”應如何遣除這種過失?

  193、對于因的事相他宗有何承許?自宗如何遮破並安立離诤之自宗?

  194、對于因的名相可以有哪些分類?而從論式角度是如何安立的?

  

68 課

  195、請分析不可得因的法相及分類?

  196、自宗在安立相違可得的論式時,有很多看似矛盾的論式,這些安立是否合理?原因何在?

  197、對方認爲:以檀香火破除四種相違法的論式沒有必要單獨安立,若有必要,則檀香的煙遮破違品也成合理,分析此觀點對錯,說明理由。

  

69課

  198、真正的論式爲什麼不能在互絕相違的本體上安立?怎樣以直接相違的差別法安立能遍相違可得因?

  199、自性因的法相是什麼?具體說明其二種分類的差別。

  200、果因的叁種分類各自遮破了外道什麼樣的觀點?

  

70課

  201、因明前派將相屬分爲九種,爲什麼又說真正能起作用的只有四種?

  202、分析因明前派對相屬的安立是否合理?說明理由。

  203、不成因的法相和分類是什麼?

  

71課

  204、詳細分析叁種不成因的各自分類?

  205、心前不成因有些是外境中成立 ,而爲何說其不成立?

  206、外境不成因和心前不成因的差別是什麼?

  207、不定因的法相是什麼?不共不定因分哪幾類?

  

72課

  208、正不定因的法相是什麼?請分別寫出四種分類的論式,並就其中一種加以說明。

  209、爲什麼將有余不定因單獨安立出來?請舉例說明。

  210、相違因的法相是什麼?在依事物而分類時爲何既可分爲兩類,又可分爲叁類?

  211、“前後世不存在,因爲我未見之故”論式中的因屬于哪一種?爲什麼?

  

73課

  212、相違因依欲說者而分時,自宗和他宗關鍵不同點在哪裏?自宗分哪四種相違?舉例說明。

  213、內道所有推理抱括在哪四種因中?這四種爲什麼能決定數目?他們各自功能是什麼?

  

74課

  214、如何安立由因所證之所立的法相?有論師說:“如果所立需要承認,那麼因也需要承認。”對此應如何回答?

  215、什麼是所立的事相?並以“聲音是常有嗎”加以說明此安立的合理性。

  216、二大理自在和薩迦班智達是如何分攝“有害宗法之相違”?現量有無必要分出承許相違和共稱相違?爲什麼?

  

75課

  217、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對承許相違和自語相違是一體還是分開宣說,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薩迦班智達是如何安立的?

  218、什麼叫叁觀察清淨聖言量?爲什麼按照《釋量論》的觀點,佛的聖教量可歸屬在比量中?

  219、建立所立有“有障無害”、“有障有害”、“無障無害”叁種情況,請舉例說明。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建立所立?

  220、與《吠陀》所說的依靠沐浴清淨罪業等相違是否成爲聖教相違?佛教也有灌頂、依心咒沐浴等,爲什麼能清淨罪業?

  

76課

  221、信許相違能否對所立構成過失?爲什麼?

  222、如何遮破“懷兔者不能稱呼爲月亮,因爲存在之故”的觀點?我們要建立什麼觀點?

  223、什麼叫可說共稱?若對未共稱者運用共稱的名詞是否有“與世間共許相違”的過失?爲什麼?

  

77課

  224、如何認清名詞已成共稱?

  225、通過學習共稱相違,你對因明的甚深含義有什麼認識?對個人修行有何幫助?

  226、請從第二種解說方法解釋〈〈集量論〉〉中:“不共之故無有比量...”的教義,並遮破聲論外道及內道有些宗派的不合理解釋。

  227、對于〈〈集量論〉〉中的這一段教義,法稱論師的究竟意趣是什麼?

  

78課

  228、以自宗的觀點解釋“不共之故無有比量,與名詞已成之共稱相違”的究竟意趣?

  229、若以信心和智慧學習佛法會有什麼作用?應該以何種方法通達因明?

  230、說說你學習本品後有什麼收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