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四品 思考題

  

《量理寶藏論》思考題

  

(第四品)

  

18課

  48、無分別識緣取的方式以及其對境的實相是什麼?請舉例說明。

  49、“識境互相無錯亂”是如何體現的?

  50、現量既然是無決定性的,那它如何能斷除增益,安立爲正量?它是通過什麼方式進行破立的?

  

19課

  51、個別論師認爲執藍色反體的識既非現量,也非比量,也不可能是遣余,這種觀點合理嗎?

  52、爲什麼無分別有決定性不合理?二位理自在的究竟意趣是什麼?

  53、分別取顯現境有哪叁大過失?

  

20課

  54、如何安立遣余的自性?《釋量論》中所謂遣余有哪叁種特點?

  55、通過遣余可將他體執爲一體和一體執爲他體,請分別說明二者執著的原因、執著的方式和執著的必要性。

  

21課

  56、對于外境是否存在遣余的問題,印藏論師有哪些不同的觀點?自宗全知麥彭仁波切也承認自相遣余,是否會成爲薩迦班智達在此論中所遮破的對境,爲什麼?

  57、薩迦班智達承許事物的自相上不具遣余的理由是什麼?

  58、有實的名言遣余、心識遣余,以及無實的名言遣余、心識遣余的法相和分類是什麼?

  

22課

  59、若無爲法不存在,則是否與世間理論及法稱論師的教典相違?

  60、比喻說明根識、分別念、自證的差別和關系。

  

23課

  61、如何依靠世間的四種正量對佛陀和佛法産生不共的見解?

  62、如果所诠共相在外境上不存在,是否會有它的能诠詞語成爲無因的過失,以及“說法”和“說有法”的詞語無有意義的過失?爲什麼?

  63、請說明因明自宗對遣余的真實觀點。一切語言若依靠遣余來宣說,是否必須運用“別有否定詞”才能成立?

  

24課

  64、“所知”等詞沒有遣余的觀點是否正確?爲什麼?

  65、對于“有實反體爲有實”的觀點如何遮破?

  66、自宗對反體法是如何承許的?如果承許是否會有“無實則無必要力”的過失?爲什麼?

  

25課

  67、按有部宗等論師的觀點,如果一切異體的“別”上不存在一個共同的總,金瓶和黃色的同體是否成了子虛烏有?

  68、爲什麼說通達遣余的智者與佛陀無別?並說明學習第四品的重要性。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