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十六課▪P4

  ..續本文上一頁像你自己啊?你一個人怎麼比較啊?”

  

相同不容一實法

  執著一個法相同是不合理的。

  爲什麼呢?如果說相同,最少兩個法才可以,根本不可能一個法與自己相同,這種自己跟自己相同的說法是誰也不可能承認的,所以一個法相同是不可能的。

  

非一不具總之聲,

  如果不是一個法,那總的名稱、概念也不會有。因爲總顯現上只能是一個法,如金瓶、銀瓶、銅瓶皆是瓶子,雖然它們各自都不相同,但遍于它們的就是一個瓶子,所以概念的總法是一個東西。也就是說,心中浮現的總法概念只能有一個,根本不可能出現兩個,比如我說瓶子的時候,就是指遍于金瓶、銀瓶等別法的一個總相概念,在我的腦海中,絕不可能由此引發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概念同時出現。

  總而言之,所謂的總只是一個法,而所謂的相同應該是兩個或兩個法以上,這樣才可以說有相同之處。

  

一總若未現心中,執同亦非堪當總。

  如果在的心中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一個總,那麼即使執著相同,也根本不能代表總法。

  衆生無始以來都有一種共同的習氣,現在的人類也同樣。那是什麼樣的習氣呢?只要是在懂得名言的人面前,不管是哪一個工廠生産的瓶子,大家都認爲這個就是瓶子;不管是白色、黑色還是其他顔色的牦牛,全部都是牦牛,比如說“給我牽一頭牦牛過來”不管是黑色、白色的牦牛,大家都知道,會牽過來一頭牦牛來。如果在心裏沒有出現這樣一個“總”的概念,那麼只能說“把與牦牛相同的一個動物牽過來”,此時別人會認爲:“與牦牛相同的是不是其他的黃牛、大象等動物啊,是不是要把它帶過來啊?”(在印度,黃牛、牦牛的法相是不相同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所以按照因明前派的說法,相同的東西叫做總法是根本不合理的。

  本來在世間的名言當中,我們取舍一個事物時,只用一個總的概念就可以了。比如說“給我燒開水”,不管是哪個山溝裏面的水,告訴他水的總稱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按對方觀點,總法是一個相同的東西,那就得用與水相同的東西來代替總法,此時只能說:“給我把與水相同的東西燒開。”那與水相同的物體,是牛奶、膿血還是其他什麼東西,根本搞不清楚,所以總法的功能、作用已經失去了,這樣是不合理的。

  有些人可能會這樣想:“不會吧?總法相同應該成立;如果相同成立,那麼在進行取舍時相同作爲總法也能成立。”對此,薩迦班智達說,在世間上完全相同的東西是根本找不到的;若是部分相同,則每一個法都有。

  

部分相似普皆有,一切相同悉不具,

  部分相似,比如說牦牛與人,在有生命、有爲法、世間中存在、所知等這些方面是相同的。完全相同,不要說牦牛跟人,就是平常我們認爲非常相同的雙胞胎,實際上真正觀察起來也是不相同的,比如兩個人在胎中的位置是一左一右;有一個說話,一個不說話;一個呼氣,一個吸氣;乃至形象、大小、位置等很多方面不相同。所以在時間、地點、形像等方方面面完全相同的兩個法,在世間是根本沒有的。

  去年,我在杭州看見一對雙胞胎,乍一接觸,不管是說話,還是其他方面的確是很相似。在吃飯的時候,我就放下筷子仔細地觀察了一會兒,終于發現他們有很多不同之處:如一個鼻子稍微高一點,一個鼻子稍微矮一點;一個臉型胖一點,一個瘦一點;一個白一點,一個黑一點……當時,我就想起了這一句頌詞“一切相同悉不具”,我們認爲相同的,但實際上並不相同。因此,如果部分相同,那任何一個法都具備;若全部相同,則任何一個法都沒有。

  如是你們說的相同到底指的是什麼呢?如果把相同作爲總法來判斷,那麼與法稱論師及其傳承弟子所承許的一切因明規則,就全部相違了。

  

亦明顯違正理王,所說一切之真理。

  正理王是指在世間當中成了真理的國王,就像現在世間當中經常把一些明星稱爲歌王、影帝等一樣,在用因明正理抉擇世間名言方面,陳那論師和法稱論師是當之無愧的名言理自在王。

  如果你們因明前派承認存在一個相同的總法,那麼這種觀點與二位正理王所說的有關總法的正理明顯相違;而且,法稱論師和陳那論師在有關的因明論典中,已經明確遮破過此種論調。所以作爲二位正理王的後學者,千萬不能承認實有的總法遍于一切別法,也不能承認衆多的總法遍于衆多的別法,更不應承認有一個相同的總法遍于所有的別法,因爲這些說法都是極其荒唐可笑的。

  因此我們應該按照法稱論師的觀點,承許總法是無實法,它不是現量的對境,而是分別念的對境。當然在判斷名言的時候,它有其作用與能力,這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沒有總法,那麼世間將會變成如大海一樣的“平等一味”,什麼取舍都沒有,人可以叫牦牛,牦牛叫瓶子……那這樣一來,整個世間就混亂了,跟旁生的世界沒有什麼差別。爲什麼我們人類可以經常開會、聽課等,這些都是因爲有這樣的名言安立。比如說今天下午叁點鍾,所有的人在這裏集中,到時候人全部都來了,一個牦牛也沒有來,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人類中有一個名言的總法,大家都知道這個名言,如果沒有這樣的名言,那誰也不會知道怎樣取舍。所以法稱論師的這種名言安立,對我們人類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如果再進一步分析,這種名言就無法成立了。

  好,今天就講到這裏,謝謝大家!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劄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第十六課》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第十七課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