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改善自己的命運

  改善自己的命運

  文珠法師講述

  一、命運的意義

  二、命運的主宰

  叁、命運的改善

  我們皈叁寶,堅定信仰,盡形壽修學佛法,一定可以改善自己的命運。但何謂命運,是誰主宰人的命運,又應該如何去改善命運,現在讓我們站在佛教的立場,作深入的探討。

  一、命運的意義

  命是生命,指自然趨勢的生活機能,是人力不可能左右的謂之命。運是運動、運行,是一種自動轉移,運行不息的力量。合言之,凡有生命的事物,無不從自然運行的動態中生長,也在自然的動態中消逝,謂之命運。例如,春天百花開,秋天黃葉落,寒暑遷流,四季交替,是物的生命運行;生老病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死生生,輪回不息,是衆生生命的運行。

  例如:人由幼年而童年,而少年,青年,壯年,老年,不斷推進,歲月不停,就是生命運行的旅程。人在生命自然運行的旅程中,有的一生坎坷,滿途荊棘;有的平步青雲,一帆風順。有人富可敵國;有人貧無立錐。有人儀表端莊,美麗可愛;有人容貌醜陋,五官殘缺。有人健康長壽,百病不侵;有人惡疾纏身,或英年早喪。有人聰明伶俐,才智驚人;有人呆頭呆腦,笨拙可憐。有人自小生在富貴家,享受如意;有人自出娘胎,飽受饑寒折磨。同是生命,一般運行,但其際遇苦樂不等,禍福懸殊,是誰的主使?又是誰在安排?因此,有人以爲冥冥中有一主宰人間禍福的神靈,操縱人生的命運,其實,安排命運、主宰禍福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

  二、命運的主宰

  因爲衆生心念,飄忽不定,時而思善,時而思惡,策動身口的語言行動,便形成一種或善或惡的慣性,貯藏在自己八識心田中,作爲一種引生未來生命的力量,佛教名之爲業力種子。當因緣聚會時,此業力種子自然引生或苦或樂的果報體,同時也注定一生或苦或樂的運程,此即是俗語所謂:命中注定。

  譬喻大地,含藏花草樹木的種子,春天來了,自然萌芽,開花,結果一樣。又等如電腦,能貯藏一切資料;電腦依靠資料,用一定方式操作;衆生憑借業力種子,依據一定的因果法則,營造衆生的命運。由于業力種子有善惡,故人的命運有好醜。又業種子有共業與不共業的分別,故人的遭遇,運程各異。不共業是指人個別單獨行動的結果;共業是由社會群衆共同操作而形成。我們的世界,是否美好,社會是否幸福,皆由衆生共業使然。至于同在一國,或在同一製度的社會生存,甚至同一家庭環境長大的兄弟姊妹,各人的成就與感受都不一樣,這完全是由人個別所作或善或惡的業種子決定。

  業報差別經言:一切衆生系于業,隨業自轉,以是因緣,有上中下差別不同。法華經說:善惡業緣,受報好醜。所以衆生的生命,是高貴或下賤,衆生的享受,是上等或低級,皆是由自己的業力安排。業力能將各人身心活動的善惡行爲所應得的代價,很公平分配給各人自己享受。故古人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人可能是自己最大的恩人,也可能成爲自己最大的敵人。人間貧富貴賤,福祿壽夭,智愚得失,皆由自己一手做成,甚至上天堂,落地獄,六道升沈,生死輪回,皆唯心所現。

  華嚴經言:“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五陰,一切世間中,無法而不造。”正法念處經:“心能造一切業,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種種諸心行,能生種種果報。”可知心念是支配人間禍福的主要力量,亦是人行爲的決策者,我們欲想改善命運,首先要改善自己的心念。

  叁、命運的改善

  欲想改善自巳的命運,可從叁方面進行:

  (一)改善心念

  人的心念,喜怒無常,愛惡不一,喜愛時,良善如天使;憎惡心生,則惡毒如魔鬼。天使令人幸福,魔鬼給人製造惡運。故改善命運,第一秘訣,就是要注意自己心念,時刻檢討自己,每天有多少善念,又有多少惡念,知其善而精進,知其惡而不爲,努力止惡,積極行善,自然轉禍爲福,變苦爲樂。

  古人言:心好命又好,富貴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變成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成福報;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好存仁道;命實造于心,吉凶惟人召;信命不好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一聽命,天地自相保。

  所謂修心,即修改心中貪嗔癡種種心理毛病。因爲衆生自從無始時來,迷失真心,愚癡闇蔽,貪嗔熾盛,順境則貪,逆境則嗔,作諸惡業,流轉生死,六道升沈,苦多于樂。若能修學佛法,以布施對治悭貪,以慈悲對治嗔恨,以智慧對治愚癡,徹底取消心理毛病,轉移貪心、嗔心、癡心成爲不貪、不嗔、不癡叁種善根,自然可以改善自己的運程。

  人因貪心,往往不滿現實,時刻追求財富,貪不得時必爭,爭必亂,小則製造社會混亂,大則策動世界戰爭;結果,給自己製造多災多難的命運。若能學佛,以布施心對治悭貪,遠離五欲過患,不致因貪名、貪利、貪財、貪色而互相鬥爭,互相殘殺,反而從善如流,熱心公益,愛人如己,願意與人分享自己所有,用自己的財力,物力,智力,體力幫助別人,隨時隨地,以平等心,恭敬心,歡喜心而行布施,解救民生艱苦,促進社會福利,隨喜他人功德,改善人際關系,自己的命運,亦隨之而改善。

  從前中國清朝,金陵雞鳴寺的雜役李慶善,少壯時,以販賣雞鴨爲業,中年妻喪子亡,悲傷之余,頓悟孤苦之報,來自殺生罪孽,立即結束營業,得銀二百兩,投向雞鳴寺當雜役,挑水坎柴、勤勞忍苦,以忏悔業障。雞鳴寺曆史悠久,正梁腐蝕,亟需重建。無奈需金頗钜,住持無力修茸。一日,當地富商周、邵二人來寺拜佛,問住持印空法師,何不重修大殿?師言:早有此意,奈欠金錢,時適李慶善奉茶至,聞言即說:師父若重修大殿,我願意捐銀二百兩。周、邵二人,礙于面子亦言:“李挑夫能捐銀二百兩,我們亦奉陪。”李隨即入宿舍,取出僅有蓄積二百兩銀,奉上住持,翌日周、邵二人,亦將銀兩奉上,住持立刻開工,重建佛殿,金碧輝煌,煥然一新。

  數日後,李慶善不慎墮溪水中溺斃,住持將其遺體火葬,骨灰存磁瓶置佛殿旁,以記其倡建之功。二十四年後,有一新任巡撫名韓瓊林,微服入寺遊覽,住持見其器宇不凡,請坐獻茶。韓言:昨夢觀音菩薩說:“此寺與我有宿緣,故特來見訪。”住持導其參觀新建樓房,所過之處,似曾相識,見寺中僧人,甚覺面善。至殿旁骨灰塔處,問是何物?住持將李慶善故事爲之詳說。李慶善死時,即巡撫生日,疑李是其前生,晚留宿寺中,再夢見觀音菩薩告其往事。醒後深信因果,努力布施修福,斷案謹慎,辦事公正廉明,用刑甚寬。結果,子孫滿堂,年享八十,無疾而終。這就是舍財布施的善因善果。

  人因嗔心,仇恨敵對,不喜他善,不耐他榮,又因利害沖突,是非蜂起,刀槍相見,非置對方于死地不可,致使人間充滿殺機,人的生命財産備受威脅。若能學佛,運用慈悲心對治人心的嗔恨,使人內心平靜,遠離忿怒、仇恨敵對種種過失,不因嗔恨而殘殺無辜,不因忿怒而虐待生物,反而慈悲、容忍、寬恕,處處爲人著想,在在勸人行善,盡己所能,拔他人苦,與他人樂,建立友誼,促進親善,使社會安甯,世界和平。自己的命運,就可以擺脫人爲災害,轉入歡樂的運程。

  人因癡心,不明真理,不尚正義,不知因果,僅憑情緒沖動,胡作非爲,導人于迷信,陷人于邪見,人間苦惱,隨之而增。若能學佛,以智慧心對治內心愚癡,不信邪教,止息邪行,進而洗刷內在無明煩惱的積垢,使內心清淨,不顛倒是非,不嫉賢妒能,不傲慢無禮,輕視他人,擡高自己;反而能夠時刻關懷別人,關懷社會,以智慧劍,斷我法二執,放下個人的利害得失,進而舍己爲人,如是積福積德,自然使自己的運程,脫離苦因苦果,長養善根,運行于永生不滅,純樂無苦,純淨無染的真理境界。

  綜上可知,學佛的智慧、學佛的慈悲,實行布施,能徹底治療人的貪嗔癡心病,改善人的心念,扭轉人的惡運,所以仁王經說:“治貪嗔癡叁不善根,起施、慈、慧叁種善根。”大智度論亦說:“一切善法,從不貪,不嗔,不癡叁善根起。”

  (二)改善行爲

  改善人行爲最好的方法,就是嚴持五戒。五戒即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

  戒殺生:即不殺害一切生物,因爲有命盡貪生,不分人與畜。人愛護自己性命,豈可任意殺害其他生命。何況六道衆生,可能是自己過去父母,六親眷屬,亦是未來諸佛,無論基于孝道,或恭敬叁寶的原則,皆應戒殺放生。更何況殺生惡業,必招多病短命之報。因果經言:“今生多病人,前身殺孽重。”我們欲想改善多病、或死于天災人禍的惡運,一定要戒殺。不可因嗔恨而殺人,不可因貪圖口腹之欲而屠殺生物。不從事與殺生有關的行業,不經營販賣刀槍劍戟釣具魚網之類的貿易。遠離一切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仁慈愛物,保護一切生命,不止愛人如己,還要舍己爲人,自然福報隨身,走向健康長壽,平安如意的運程。

  從前有一個屠夫,以殺羊爲業,姓金,人皆稱爲金屠夫。有一天,金屠夫捆著一頭肥羊,正舉刀要殺,剛巧文殊菩薩化身的戒禅師經過,待死羔羊,看見禅師,咩咩大叫,希望禅師救他。師對羊說:“兩腳不修,遭此活剝。”羊聞言:突然停止呼叫,閉目待死。金屠夫見狀,頓悟因果報應之理,立即放下屠刀,歸依佛門,乞戒師爲之剃度,出家爲僧,法名可化。自此,追隨戒師學佛,頗有心得。一天向師告假,欲往天臺山參拜石橋禅師。半途被一群強盜捆綁在樹上,正要動手活剝其皮,盜首走來,命衆人放他。可化死裏逃生,不敢前進,退回戒師處,將途中遇險事奉告。師言:“不是老僧救汝,已還他八兩。”原來及時出現之盜首,正是戒師化身。由此故事,知菩薩度生,權巧方便,更知殺生業報可畏。

  戒偷盜:即安份守己,不非份貪求,不苟取他人財物,不侵犯他人權益,不貪髒枉法,不走私漏稅,不欺騙奸詐,不假公濟私盜取公物…

《改善自己的命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