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五十▪P6

  ..續本文上一頁

  4、度有岸:有,是苦果的別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爲有,如稱叁界爲叁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煩惱的意思。度有岸,即度過生死果報的岸邊。

  

   一叁四叁、本經敘說一比丘貪著睡眠,林中天神乃誦偈覺悟他。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比丘在拘薩羅國人間,住在一樹林中。當時,那位比丘因身體極爲疲累,便在夜裏貪著睡眠。

  那時,有位住在那樹林中的天神,爲了覺悟他,就誦偈說:

   「比丘啊!可以醒來了!可以醒來了!爲什麼還貪著睡眠呢?

   睡眠有什麼意義呢?趕快修禅不要貪著睡眠!」

   當時,那位比丘誦偈答說:

   「我不肯起來,又將如何呢?我偷懶不努力,

   是因爲精力耗盡,四肢疲累,所以夜裏就要多睡眠休息。」

   那時,那位天神又誦偈說:

   「你也應當要執守著,不要出聲大叫;

   你已經能夠修習寂靜,不要使它再退沒了!」

   這時,那位比丘誦偈答說:

   「我應當聽你的教誨,努力精勤修習,

   不被那睡眠,常常蓋覆著心。」

   當時,那位天神就如此這樣地覺悟那位比丘。那時,那位比丘便專心努力,終于斷除一切煩惱,證得阿羅漢果。這時,那位天神又誦偈說:

   「你哪裏已能自己起來,專心勤勉努力,

   不被衆魔軍控製,而使你疲困貪著睡眠了呢?」

   那時,那位比丘誦偈答說:

   「我從現在起將連續七個夜晚,常坐著正確思惟,

   使身心生起喜樂,沒有一處不滿足的。

   在初夜時,即能觀察宿命;中夜時,得到清淨的天眼;

   後夜時,便除去無明,徹見衆生的苦樂。

   衆生上等、中等、下等的形類,是善色或惡色等事,

   都能知道是由于造了什麼業的因緣,而受到這樣的果報。

   像一個人他造了什麼業,那麼他所造作的業,定會自己看見果報,

   爲善的話,就看見善報;爲惡的話,自己就會看見惡報。」

   當時,那位天神又誦偈說:

   「我能知道過去的一切事,有比丘十四個人,

   都是證得須陀洹,全都得到禅定正受。

   來到這樹林中修行,當會證得阿羅漢果。

   然而卻看見你一人怠惰偷懶,貪著睡眠仰臥著;

   爲了不使你做個凡夫,所以才方便覺悟你。」

   那時,比丘又誦偈說:

   「真好啊!你這位天神!以真義來安慰我,

   以至誠來開悟我,使我能滅盡一切煩惱。」

   這時,那位天神又誦偈說:

   「比丘應該要這樣,正信佛法,不執著于家而出家,

   抱愚而出家學道,以獲得正見清淨。

   我現在攝受正法,應當盡己壽命之期作思惟。

   如果你生病的時候,我當會給與你良藥。」

   當時,那位天神誦完這首詩偈後,便隱沒不見。

  

   一叁四四、本經敘說狂醉尼揵子盛贊酒味,而舍利弗則贊歎空叁昧法味。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舍利弗尊者在拘薩羅國人間,依止于一聚落,居住在田邊。當時,舍利弗尊者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著缽盂,進入村中乞食。

  這時,有一尼揵子(裸形外道門徒),飲酒狂醉,從聚落裏走出來,遇見舍利弗尊者,就誦偈說:

   「米酒醉熏著我的身體,我拿著一瓶米酒;

   山地雜草樹木,看起來全都是金色。」

   那時,舍利弗尊者這樣想著:會說出這樣的惡聲,是這惡邪的米酒而使他唱誦這首偈,我難道就不能誦偈回答他嗎?這時,舍利弗尊者就誦偈說:

   「我被無想之味所熏習,執持空叁昧的法瓶;

   山地雜草樹木,看起來都如涕唾一樣的輕賤!」

  第一叁四四經注釋:

  1、米膏:用米釀造的酒,即米酒。

  2、空叁味:爲叁叁昧之一。乃觀察世間一切法都是緣生,虛妄不實,畢竟是空的叁昧。

  3、涕唾:喻輕賤之物。

  

   一叁四五、本經敘說有一比丘雖得他心智,但煩惱未盡,後見一被罐鈎鈎頸野幹,知其急于求脫,心念而大悟。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比丘在拘薩羅國人間,住在一樹林中,已得到他心智,但是還有一些煩惱未盡。在距樹林不遠的地方有一口井,有一只飲水的野幹被罐子的鈎子鈎到了脖子。

  當時,那只野幹運用各種方法求脫,而自己這樣想著說:天色快要明亮了,農夫如果出來,當會使我心生恐怖。你這汲水罐已經恐怖我很久了,可讓我脫離了吧!

  這時,那位比丘已知那只野幹心裏的想法,就誦偈說:

   「如來的智慧就如晨出的太陽,離開叢林說空法;

   此心長久地恐怖著我,現在可放舍而使它離去!」

   當時,那位比丘教授自己後,便滅盡一切結縛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第一叁四五經注釋:

  1、他心智:能知他人心想的神通智慧。

  2、野幹:似狐而小,形色青黃,如狗群行,夜鳴如狼。

  

   一叁四六、本經敘說有一林中天神見佛足迹而修念佛法門。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拘薩羅國的人間遊行教化,住在一樹林中。

  那時,有位依住于那座樹林的天神,看見了佛陀行走的腳印,就低頭仔細觀察,並修習念佛之法。當時,有一只優樓鳥(枭)在于道路中,想要踐踏佛陀的腳印。

  這時,天神就誦偈說:

   「現在你這只優樓鳥啊!你應該張大眼睛棲息在樹上,

   不可亂毀如來的腳印,破壞我念佛的心境!」

   當時,那位天神唱誦這首詩偈後,便靜默的憶念佛陀。

  第一叁四六經注釋:

  1、團目:團,圓也。圓睜著眼睛。

  

   一叁四七、本經敘說一天神因林中落花而誦偈贊佛。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在拘薩羅國人間,住在一樹林中,依止于波咤利樹下。

  當時,有位依住于那座樹林的天神誦偈說:

   「今天忽然起了一陣風,吹向波咤利樹來,

   將波咤利花吹落,供養于如來!」

   當時那位天神唱誦詩偈後,便靜默不語。

  第一叁四七經注釋:

  1、波咤利樹:又作波咤羅樹、波羅羅樹、波羅利樹、波羅樹。意譯作重葉樹、重生華、青桐。類似楸樹、紫葳之喬木,春季開紫花,富有香氣。

  

   一叁四八、本經敘說山神誦偈謂修諸頭陀行比丘,應隨時以孔雀妙聲而得開悟。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很多的比丘住在支提山邊,他們都是修習頭陀行(苦行)的阿練若比丘,穿著糞掃衣,常行乞食之法。

   當時,依住于那座山的山神,唱誦詩偈說:

   「身體羽毛絢麗的孔雀鳥,棲息在鞞提醯山,

   隨時叫出美妙的聲音,覺悟那些乞食的比丘。

  身體羽毛絢麗的孔雀鳥,棲息在鞞提醯山,

   隨時叫出美妙的聲音,覺悟那些穿著糞掃衣的比丘。

   身體羽毛絢麗的孔雀鳥,棲息在鞞提醯山,

   隨時叫出美妙的聲音,覺悟那些依樹下而坐的比丘。」

   當時,那位天神唱誦詩偈後,便靜默不語。

  第一叁四八經注釋:

  1、鞞提醯山:山名,位于王舍城東方。

  

  一叁四九、本經敘說那娑佉多河岸崩,壓殺叁個營事比丘,天神乃誦偈勸誡諸頭陀行比丘,莫營事造立。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衆多比丘住在支提山,他們都在修持阿練若行,穿著糞掃衣,常行乞食。當時,那娑佉多河岸崩毀了,因而壓死了叁個正在做事的比丘。

  這時,住在支提山的天神就誦偈說:

   「行乞食、住阿蘭若的比丘們,千萬不要營造事業,

   難道沒有看見那娑佉多河的旁岸忽然崩倒了,

   因而壓死那叁個正在營造事業的比丘嗎?

   穿著糞掃衣的比丘們,千萬不要營造事業,

   難道沒有看見那娑佉多河的堤岸忽然崩倒了,

   因而壓死那叁個正在營造事業的比丘嗎?

   依止于樹下而修行的比丘們,千萬不要營造事業,

   難道沒有看見那娑佉多河的旁岸忽然崩倒了,

   因而壓死那叁個正在營造事業的比丘嗎?」

   當時,那位天神誦完這首詩偈後,便靜默不語。

  

   一叁五○、本經敘說火燒頻陀山,一俗人見後誦偈感歎火燒竹林;一比丘則誦偈說:如爲燒滅諸受欲,則此焚燒不爲苦。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裏。

  那時,有一位比丘住在頻陀山中。

  當時,山林忽然燒起了大火,火焰照徹全山。這時,有位俗人見了誦偈說:

   「現在這座頻陀山,大火熾烈,光焰照徹全山,

   焚燒著那片竹林,也燒毀那竹子的花實。」

   那時,那位比丘這樣想著:現在那位俗人能誦出這詩偈,我現在爲何不也誦…

《雜阿含經卷第五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