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九▪P5

  ..續本文上一頁r thee is this , that thou

   Should”st teach another . Have a care , lest thou

   In such a practice art not left to hang

   Strung” twixt supporters” zeal , opposers” ire .

  (大意是:教化他人這件事,對你來說是不適當的,要小心謹慎,恐怕你如此的行作,無法遠離支持者的熱誠,以及反對者的憤怒結縛。)

  

   一○八六、本經敘說惡魔波旬欲教唆世尊作王,但世尊不爲所動。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釋氏的石主釋氏聚落裏。

   那時,世尊獨自在于僻靜之處,禅思思惟,這樣想著:可有做爲君王的人,能夠不殺生,也不教人殺生,一向都如法而行,不造作非法之事呢?

   當時,魔王波旬這樣想著:現在沙門瞿昙住在石主釋氏聚落裏,獨自禅思,如此想著:可有做爲君王的人,能夠不殺生,也不教人殺生,一向都如法而行,不造作非法之事呢?我現在應當前往那兒,爲他說法。于是就化作一位少年人,去到佛前,這樣講說:「是的,世尊!是的,善逝!是有做君王的人,他不殺生,也不教人殺生,一向依法而行,不造作非法之事。世尊啊!您現在就可去做君王,善逝啊!您現在就可去做君王,一定會如您心願的。」

   那時,世尊這樣想著:這是惡魔波旬想來擾亂我。于是就告訴惡魔說:「你這位惡魔波旬!爲什麼這樣說:『您去做君王,世尊!您去做君王,善逝!一定可以如您心願的。』呢?」

   惡魔告訴佛陀說:「因爲我曾于佛陀面前聞說:『如果四如意足(四神足)修習又多修習後,想要使大雪山王變爲真金,便立即會化作真金而不異。』世尊您現在已對四如意足修習又多修習過了,可使雪山王如意變爲真金而不異。所以,我才告訴世尊說:『去做君王,世尊!去做君王,善逝!一定可以如意的。』」

   佛陀告訴波旬說:「我已無心去做國王,爲什麼要我去做呢?我也無意于使大雪山王變爲真金,爲什麼因由而要使它變化呢?」

   這時,世尊即唱誦詩偈說:

   「即使有真金,如大雪山王這麼高大,

   有一人得到此塊大黃金,他也是不會知足的;

   所以有智慧的人,把金塊與石頭二者等量齊觀。」

   當時,惡魔波旬這樣想著:沙門瞿昙已知道我的意圖。于是內心憂悲,便即隱沒不見了。

  

   一○八七、本經敘說惡魔波旬欲阻礙比丘修道而不可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釋氏的石主釋氏聚落裏。那時,有衆多的比丘爲了裁作衣服,而集聚于供養堂裏。

   當時,惡魔波旬這樣想著:現在沙門瞿昙住于釋氏的石主釋氏聚落裏,有衆多的比丘爲了裁作衣服的緣故,聚集在供養堂裏。我現在應當前往那兒擾亂他們。于是便化作一位少壯婆羅門的模樣,頭頂結個大發髻,穿著獸皮衣服,手拿著曲杖,來到供養堂,就在衆多比丘之前靜默地坐著。一會兒,他告訴衆比丘說:「你們年輕出家,膚白發黑,正當青春的年華,應去享受色聲等五欲,打扮漂亮而使自己娛樂才對。爲什麼要違親背族,悲泣別離,相信俗家爲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呢?爲什麼要舍棄現世的快樂,而去追求他世非及時的快樂呢?」

   衆比丘告訴婆羅門說:「我們並不是舍棄了現世的快樂,而去追求他世非及時的快樂,乃是舍棄了非及時的快樂而求取現世的快樂。」

   惡魔波旬又問說:「怎樣叫做舍棄非及時的快樂,而求取現世的快樂呢?」

   比丘答說:「就如世尊所說,他世的快樂少趣味而多苦惱,少利益而多憂患;世尊所說現世的快樂,是遠離各種熾盛的煩惱,不需很久時間,自己就能通達;只要由此世去做觀察,就能由自己而覺知。婆羅門啊!這就是現世的快樂。」

   這時,婆羅門聽後叁次反轉著頭,啞口無言,把手杖插在地上,便即隱沒不見。

   當時,衆比丘都心生恐怖,嚇得連身毛都豎起來,想著:這是什麼樣的婆羅門,來到這裏做神變呢?于是就去到佛陀住處,頂禮佛陀後,退坐一邊,向佛陀問說:「世尊啊!我們衆多比丘爲了裁作衣服,所以聚集在供養堂裏。有一位盛壯的婆羅門,編結頭發成個大髻,來到我們住處,這樣說著:『你們年少出家,……。』就如上文所詳述一樣,乃至叁次反轉頭來,啞口無言,把手杖插在地上,便即隱沒不見。我們都心生恐怖,嚇得身毛都豎起來。這是什麼樣的婆羅門,來到這裏做神變呢?」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這位並非婆羅門,是惡魔波旬來到你們住處,他是想要來擾亂你們修行。」當時,世尊就又唱誦詩偈說:

   「凡生起的各種苦惱,都是由于愛欲而來;

    如果知道世間的一切都如劍刺,還有什麼人會樂于愛欲呢?

    覺悟世間一切都是非究竟的有余法,都是有如劍刺,

    所以有智慧的人,知道要常精勤地調伏自己。

    積聚巨大的真金堆,就如大雪山王一樣,

    由一人去受用,他的心還是不會滿足的,

    所以有智慧的人,應當要修習平等觀。」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一○八七經注釋:

  1、「何爲舍現世樂,而求他世非時之樂」:漢譯南傳大藏經相對經文此處作「勿放棄現前以追隔時者」。佛光阿含藏引巴利本注雲:「意爲勿舍自見(現前)的(樂),而追求屬時(待時)的(樂)」。可見「非時」,即南傳之「隔時」、「待時」,依其意故作「非及時」解。

  2、有余:即非究竟之意。

  

  一○八八、本經敘說惡魔波旬欲擾亂善覺尊者修禅,佛乃教其續修禅定以對付惡魔,終于將其製伏。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釋氏的石主釋氏聚落裏。

   那時,有位名叫善覺的尊者,于早晨穿著法衣,拿著缽盂,進入石主釋氏聚落中乞食。食畢,回到精舍,收好衣缽,洗完了腳,便拿著坐具,置于右肩上,進入森林中,坐于一棵樹下,修習白天的禅定,他這樣想著:我已得到了善利!能在于正法、戒律中出家學道;我已得到了善利!能遭遇大師如來、等正覺;我已得到了善利!能在梵行、持戒具足而又備德、賢善的真實大衆中。我于現世應當可成爲賢善的人而命終,在未來世也當是一個賢善的人。

   當時,惡魔波旬這樣想著:現在沙門瞿昙住在石主釋氏聚落裏,他有位名叫善覺的聲聞弟子,穿著法衣,拿著缽盂,……就如上文所詳述的一樣,乃至可成爲賢善的人而命終,後世也應當是個賢善的人。我現在應當前往那兒擾亂他。于是就化作一位身體高大的巨人,強壯多力,看到的人都會害怕,因爲他的力氣能翻覆發動大地,就這樣來到善覺比丘的住處。

   善覺比丘遙見這位身體高大勇健的壯士,心裏就生起了恐怖。便從座席起來,去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禀告佛陀說:「世尊啊!我今天早晨穿著法衣,拿著缽盂,……詳說如上文一樣,乃至可成爲賢善的人而命終,後世也是個賢善的人。忽然看見有一位身體高大的巨人,極爲強壯勇健,力氣足能翻動大地,令人見了生起恐怖,心驚毛豎。」

   佛陀告訴善覺說:「這位並不是什麼身體高大的巨人,而是惡魔波旬想來擾亂你。你且回去,仍依住在那棵樹下,修習原來的禅定,對付那惡魔,由此禅定的功行,就能脫離惡魔擾亂的苦惱了。」

   那時,善覺尊者便即回到原來的地方。到了早晨,穿著法衣,拿著缽盂,進入石主釋氏聚落裏乞食。乞食畢。回到精舍,……就如前文所詳說的一樣,乃至成爲賢善的人而命終,後世也是個賢善的人。

   這時,惡魔波旬又這樣想著:這沙門瞿昙住于石主釋氏聚落中,他有位名叫善覺的弟子,……就如前文所述的一樣,乃至成爲賢善的人而命終,後世也是個賢善的人。我現在應當前往那兒擾亂他。于是便又化作一位身體高大的巨人,極爲勇健強壯,力氣足可翻動大地,然後去到善覺比丘之前。

   善覺比丘又遠遠地看見了他,便即唱誦詩偈說:

   「我正信佛法,以俗家爲非究竟歸處而出家學道,

    對于這無價的佛寶,正念系心依住。

    隨便你惡魔如何變化形體相狀,我心裏都不會動搖;

    我已覺知你是個幻化的人,你可從此隱沒了吧!」

   當時,惡魔波旬這樣想著:這沙門已經知道了我的意圖。于是內心憂悲,便即隱沒不見了。

  第一○八八經注釋:

  1、「汝且還去……因斯脫苦」:佛光阿含藏注引巴利文此處作「叁彌提!你去吧!在那兒不放逸,熱心地精進吧!」

  

  一○八九、本經敘說惡魔波旬欲擾亂世尊說法而不可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波羅捺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如來對聲聞弟子們如獅子作吼般地高聲唱說:『已知道了!已知道了!』不知如來告訴聲聞弟子們是已知道了什麼法,由于已知道了的緣故,所以才如獅子作吼一樣地高聲唱說的呢?就是知道了人世是苦的真理,苦惱生起的真理,苦惱息滅的真理,息滅苦惱方法的真理。」

   當時,天魔波旬這樣想著:沙門瞿昙住在波羅捺國仙人住處的鹿野苑中,爲衆聲聞弟子說法,……乃至已知道了四聖谛。我現在應當前往那兒擾亂他。于是便化作一位年輕人,就在佛前唱誦詩偈說:

   「你爲何在于大衆之中,毫無畏懼地作獅子吼?

   是以爲再沒有了敵人,而希望調伏一切衆生嗎?」

   這時,世尊這樣想著:這是惡魔波旬想來擾亂我。便唱誦詩偈說:

   「如來于一切甚深的正法、戒律中,

    以方便作獅子吼,對于諸法已能無所畏懼;

   如果已具足智慧的話,自己爲什麼要憂怖呢?」

   當時,惡魔波旬這樣想著:沙門瞿昙已經知道了我的意圖。于是內心憂悲,便即隱沒不見了。

  

  一○九○、本經敘說惡魔波旬欲來擾亂世尊爲五百比丘講說五受陰生滅之法而不可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一處多衆踐踏的曠野中,和五百比丘衆在一起,並爲他們說法,將五百個缽,放置于中庭。

   那時,世尊爲五百比丘衆講說五受陰是生滅之法。

   當時,惡魔波旬這樣想著:沙門瞿昙住在王舍城一處多衆踐踏的曠野中,和五百比丘在一起,……乃至講說五受陰是生滅之法。我現在應當前往那兒擾亂他們。于是就化作一條大牛,去到佛陀住處,走進那五百個缽盂間。衆比丘見了就來驅趕,以免踏壞了缽盂。

   這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這並非是牛,而是惡魔波旬想來擾亂我們。」便即唱誦詩偈說:

   「色、受、想、行、識五蘊,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

    如果能知道它的真實內容,就不會貪著它。

   內心沒有所執著之法,便超出了色等五蘊的結縛,

    了達一切處,不住于惡魔的境界。」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一○九一、本經敘說世尊爲六百比丘講說六觸入處之法,惡魔波旬欲來擾亂而不可得。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一處多衆踐踏的曠野中,和六百位比丘衆在一起,爲衆比丘講說六觸入處,有關六觸的集起與六觸息滅之法。

   當時,惡魔波旬這樣想著:現在沙門瞿昙住在王舍城一處多衆踐踏的曠野中,爲六百比丘講說六觸入處是集法、是滅法。我現在應當前往那兒擾亂他們。于是便化作一位強壯的人,身體高大而勇猛,力氣足能翻動大地,就來到佛陀住處。

   那些比丘們遙見這一位強壯的人,身體高大而勇猛,看了之後都生起怖畏,身毛爲之豎起,彼此議論著說:「他是什麼人?形狀這麼可怕!」

   這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這是惡魔想來擾亂我們。」

   當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色、聲、香、味、觸,以及第六諸法境,

   會使人心意愛念喜歡的,在世間就只有這六種了。

   這些都是最惡的貪欲,能系著凡夫不得解脫;

   能夠超越遠離這些的人,就是佛陀的聖弟子,

    他已度越了惡魔的境界,就如太陽不被雲霧遮蓋一樣地光明。」

   當時,惡魔波旬這樣想著:沙門瞿昙已知道了我的意圖。于是內心憂悲,便即隱沒不見了。

  第一○九一經注釋:

  1、爲諸比丘說六觸入處集:比對南傳相對經文此處作「六觸處」,以及本經稍後作「爲六百比丘說六觸入處是集法、是滅法」,可知本句「六觸入處集」之「集」字應是衍文。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九終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