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口稱說著善向,他的心就會引發正念、直見,全都趨入于善向之中。就像這樣,摩诃男啊!如果聖弟子對于佛一向有清淨的信仰,對于法、僧一向有清淨的信仰,對于諸法有明利的智慧、出離的智慧、決定的智慧,具足八解脫(八背舍)禅定,能以身做證,以智慧之見,斷除一切煩惱,了知一切煩惱。像這樣的聖弟子就不會趨向于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不會墮入惡道中,就可稱說爲俱解脫的阿羅漢了。
其次,摩诃男啊!如果聖弟子一向對于佛有清淨的信仰,……乃至有決定的智慧,但還未得到八解脫的禅定,具足以身做證,然而他能知見斷除了煩惱。像這樣的聖弟子不會墮于惡道,乃至可成爲慧解脫的聖者。
其次,摩诃男啊!如果聖弟子一向對于佛有清淨的信仰,……乃至有決定的智慧,得到八解脫的禅定,具足以身做證,然而卻不見斷除煩惱,像這樣的聖弟子不會墮于惡道,乃至可成爲身證阿那含的聖者。
其次,摩诃男啊!如果聖弟子一向對于佛有清淨的信仰,……乃至有決定的智慧,卻還未得到八解脫的禅定,具足以身做證,然而對于正法、戒律尚能如實知見,像這樣的聖弟子不會墮于惡道,乃至可成爲見到的聖者。
其次,摩诃男啊!如果聖弟子一向對于佛有清淨的信仰,……乃至有決定的智慧,能如實知見正法、戒律,雖還未得到見到的境地,但像這樣的聖弟子不會墮于惡道,乃至可成爲信解脫的聖者。
其次,摩诃男啊!如果聖弟子深信佛陀清淨的言說,深信法、僧清淨的言說,對于信、精進、念、定、慧五法,能以增上的智慧去詳細了解且加以接受,像這樣的聖弟子不會墮于惡道,乃至可成爲隨法行的聖者。
其次,摩诃男啊!如果聖弟子深信佛的言說清淨,也深信法、僧的言說清淨,然而對于信、精進、念、定、慧五法,卻欠缺智慧去了解接受,像這樣的聖弟子也不會墮于惡道,乃至可成爲隨信行的聖者。
摩诃男啊!像這棵堅固樹,如果說它對于我的說法都能夠了解其中的意義,那是不可能的事!如果它真能了解的話,我也會爲它記說未來的果報,更何況是釋氏百手,能不記說他得到須陀洹果嗎?摩诃男啊!釋氏百手在他臨命終時,已能受持淨戒,舍離了飲酒,然後再逝世,所以記說他得到了須陀洹果,乃至能徹底地脫離生死的苦海。」
釋氏摩诃男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向佛陀行禮後離去。
第九二八經注釋:
1、阿羅漢俱解脫:據別譯雜阿含經卷八第二十九經,此處作「俱解脫阿羅漢」。佛光大辭典謂若得滅盡定,而于心、智慧兩方面皆得解脫之阿羅漢,即爲俱解脫阿羅漢。
2、「是名聖弟子不墮惡趣,乃至慧解脫」:「是名」根據前文宜作「如是」,文意較順,其後五類句亦同。慧解脫,遠離煩惱之障,謂之慧解脫。
3、身證:據別譯雜阿含經卷八第二十九經,此身證乃指身證阿那含而言。
4、見到:據別譯雜阿含經雲:「如來教法,彼隨順不逆,是名見到」。
5、信解脫:據別譯雜阿含經雲:「佛所教法,彼隨順解脫,是名信解脫」。
6、隨法行:見道位中利根之聖者,自思惟法而成行之人。
7、隨信行:見道位中鈍根之聖者,依信而成行之人。
8、堅固樹:別譯雜阿含經作「婆羅樹林」。婆羅,即堅固之義。
九二九、本經敘說佛陀爲波梨耶聚落四十比丘說法,言衆生無明所蓋,長夜生死輪轉,其身破所流之血,多于恒河及四大海水。應觀察五蘊無常苦、空、非我,厭離五蘊,以得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毗舍離猕猴池側的重閣講堂裏。
那時,有四十位比丘住在波梨耶聚落中,他們都是持阿練若行,著糞掃衣,乞食過活,但仍是還未離欲的學人。他們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頂禮後,退坐一邊。
當時,世尊這樣想著:這四十位住在波梨耶聚落的比丘,他們都是修持阿練若行,著糞掃衣,乞食過活,但仍是還未離欲的學道之人,我現在應該爲他們說法,使他們在此世就能不再生起煩惱,心靈得到解脫。
這時,世尊就問波梨耶聚落的四十位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生死以來,便被愚癡無明所覆障,被貪愛的繩縛系住脖子,長夜在生死的輪回中流轉,而不知道苦的本際。衆比丘啊!你們意見怎樣呢?譬如恒河的水流向大海,是此中的恒河流水爲多呢?還是你們自初始以來,長夜地在生死中輪回流轉,破壞身體所流的血較多呢?」
衆比丘答佛陀說:「依我了解世尊所說的法義,我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這身體破壞所流的血極多,比恒河的流水還多百千萬倍。」
佛陀又問衆比丘說:「且置此恒河水不談,乃至是四大海的水爲多呢?還是你們長夜地在生死中輪回流轉,這身體所流的血較多呢?」
衆比丘答佛陀說:「依我了解世尊所說的法義,我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這身體破壞所流的血極多,超過這四大海的水。」
佛陀告訴衆比丘說:「說得好啊!說得真好!你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所流出的身血極多無量,超過了恒河水及四大海水。爲什麼呢?因爲你們長夜以來,曾生于象群中,或被砍斷耳、鼻、頭、尾、四足,流血無量。或曾受生爲馬,以及駝、驢、牛、犬各種禽獸之類,被砍斷耳、鼻、頭、足四體,流血無量。你們在長夜裏,或曾爲盜賊,被人殺害,砍斷頭、足、耳、鼻,四體分離,流血無量。你們長夜以來身壞命終,被棄于墳冢之間,腐壞流血,其數無量。或者墮于地獄、畜生、餓鬼道中,身壞命終後,所流出的血,也是無量無數的。」
佛陀問比丘說:「物質現象是恒常不變的呢?還是變化無常的呢?」
比丘答佛陀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問比丘說:「如果變化無常的話,應是會令人苦惱的麼?」
比丘答佛陀說:「是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問比丘說:「如果變化無常、會令人苦惱的話,那就是變易之法,聖弟子還可在這物質現象中察見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質現象中、或物質現象在我之中的情況嗎?」
比丘答佛陀說:「不可,世尊!」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如此。
佛陀告訴比丘說:「所有的物質現象,無論過去、未來或現在,無論在內或在外,無論粗糙或細致,無論美好或醜惡,無論在遠處或在近處,那一切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我不在物質現象中,物質現象也不在我之中,要如實知道這樣的情況;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像這樣。聖弟子能這樣觀察的話,就會厭離物質現象,也會厭離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厭離後,就不會愛樂它;不愛樂它後,就能得到解脫。解脫知見:我再生的因素已滅盡,清淨的梵行已建立,所應做的事都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
佛陀說這段經文的時候,這些住在波梨耶聚落的四十位比丘便能不生起煩惱,心靈得到了解脫。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九二九經注釋:
1、四十比丘:南傳巴利本作叁十比丘。
2、「阿練若行、糞掃衣、乞食」:爲頭陀行十二支之叁支。
3、學人:學道之人。
九叁○、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衆生無始生死以來,所流之淚多于四大海水,當觀五蘊無常、是苦,以出離生死。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生死以來,長夜地輪回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
佛陀又問衆比丘說:「你們意見怎樣呢?恒河的流水,乃至四大海水,這樣的水爲多呢?還是你們長夜在生死輪回中流轉,所流的淚水較多呢?」
衆比丘答佛陀說:「依我了解世尊所說的法義,我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流淚極多,超過于恒河水及四大海水。」
佛陀告訴比丘說:「說得好啊!說得真好!你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流淚很多,不只是那恒河水及四大海水之多而已。爲什麼呢?因爲你們長夜以來,喪失父母、兄弟、姐妹、宗親、認識的朋友,或喪失錢財,因此而悲傷流淚,淚水極多無量。你們長夜以來,死後被棄于墳冢間,膿血流出,或墮生于地獄、畜生、餓鬼道中。衆比丘啊!你們從無始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自身所流的血淚極多無量。」
佛陀問衆比丘說:「物質現象是恒常不變呢?還是變化無常呢?」
比丘答佛陀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佛陀問比丘說:「如果變化無常的話,應是會令人苦惱的麼?」
比丘答佛陀說:「是會令人苦惱,世尊!」
佛陀問比丘說:「如果變化無常,會令人苦惱的話,就是變易之法,聖弟子還可在這物質現象中察見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質現象中、或物質現象在我之中的情況嗎?」
比丘答佛陀說:「不可,世尊!」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也是如此。
佛陀告訴比丘說:「衆比丘啊!聖弟子能這樣認知、這樣觀察,……乃至能于物質現象中得到解脫;于感受、想象、意志行爲、心識等精神現象中得到解脫,也就能解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叁一、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衆生無始生死以來所飲母乳多于四大海水,當觀五蘊無常、非我、非我所,不執取,以出離生死。
我聽到這樣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生死以來,被愚癡無明所覆障,貪愛的繩縛系住脖子,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
佛陀問衆比丘說:「你們意見怎樣呢?恒河的流水及四大海水,這樣的水多呢?還是你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所飲的母乳較多呢?」
比丘答佛陀說:「依我了解世尊所說的法義,我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所飲的母乳,多于恒河及四大海的水。」
佛陀告訴比丘說:「說得好啊!說得真好!你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所飲的母乳,多于恒河及四大海的水。爲什麼呢?因爲你們長夜以來,或生于象群之中,所飲的母乳,無量無數。或生在駝、馬、牛、驢各種禽獸之類中,所飲的母乳,其數無量。你們長夜以來,或死而被棄于墳冢之間,膿血流出,也是無量無數。或者墮生于地獄、畜生、餓鬼道中,髓血流出,也是如此之多。比丘啊!你們從無始生死輪轉以來,便不知苦的本際。怎樣呢?比丘啊!物質現象是恒常不變呢?還是變化無常呢?」
比丘答佛陀說:「是變化無常,世尊!」
「……乃至聖弟子能于五蘊觀察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對于世間的一切都無所執取,不執取後,就能不貪著,知見:所應做的事都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後身,不再流轉于生死輪回中了。」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叁終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