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四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四

  九叁二、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衆生無始生死以來,所依生之父母多于大地草木以四指量斬以爲籌之數。故當勤精進,出離生死。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衆比丘啊!你們意見怎樣呢?如果將這大地上的一切草木,以四指的長度爲量,斬斷作爲算籌,用來計數你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所依生的父母;這算籌都已算完了,然而所依生的所有父母數卻還是算不完。衆比丘啊!就像這樣,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這樣修學:要勤勉精進,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九叁二經注釋:

  1、籌:古代用來作爲計數之具,形細長而扁,與矢類似。

  2、諸有:指「叁有」而言,是叁界之異名。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謂之有。叁有者,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生死也。

  

  九叁叁、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衆生無始生死以來,所依生之父母多于大地泥土悉以爲丸之數。故當勤精進,出離生死。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怎樣呢?比丘啊!把這大地的泥土全部拿來做像婆羅果那麼大的土丸,用來計數你們長夜生死以來所依生的父母;這土丸都已經算完了,然而你們所依生的父母數卻還是算不完。比丘啊!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其數量就像這樣。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運用方法精勤修習,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應該這樣去修學!」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叁四、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見衆生喜樂,當思生死輪回無窮,應力求脫離。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衆比丘啊!當你們看見一切衆生享受安穩快樂時,應該這樣想著:我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也是曾經享受過這樣的快樂,所經曆的次數是無限量的。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這樣修習: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自已應要勤勉精進,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叁五、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若見衆生受諸苦惱,當思生死輪回無窮,力求脫離。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衆比丘啊!如果你們看見衆生遭受各種的苦惱,應當這樣想著:我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以來,也曾遭受過這樣的苦惱,那次數是無限量的,自己應該運用方法勤勉努力,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叁六、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若見衆生而生恐怖,當思自己無始罪業,力求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在長夜中輪回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衆比丘啊!當你們看見各種衆生而心生恐怖,身毛爲之豎起時,應當這樣想著:我在過去世一定曾經殺生,做一位傷害他人的人,是個惡知識,在無始的生死長夜裏輪回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衆比丘啊!你們應該這樣修習: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叁七、本經敘說佛陀告諸比丘,若見衆生愛念歡喜者,當思彼等無始以來曾爲父母等,應力求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衆比丘啊!如果你們看見衆生而對他愛念歡喜的話,應當這樣想著:這些衆生在過去世時,一定曾經做過我的父母、兄弟、妻子、親屬、師友、認識的人。就像這樣,長夜在生死中輪回流轉,被無明所覆障,愛縛系住脖子,所以長夜地輪回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因此,衆比丘啊!你們應當這樣修習:運用方法精勤努力,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叁八、本經敘說有一婆羅門雖聞佛說過去、未來佛如恒河沙數,但覺悟佛世難遇,遂歸佛出家,終得阿羅漢。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有一位婆羅門來到佛陀住處,向佛陀恭敬問訊,問訊後,退坐一邊,問佛陀說:「瞿昙啊!未來世將有幾位佛陀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未來佛就如無量恒河沙數之多。」

  此時,婆羅門這樣想著:未來將有如無量恒河沙數之多的佛陀出現,我當跟隨那些未來佛修習各種梵行。

  當時,婆羅門聽聞佛陀的說法,內心歡喜不已,就從座席起來離去。

  那時,婆羅門一路思考著:我今天只問沙門瞿昙未來諸佛,卻沒有請問過去諸佛有多少。便即原路而回,又問世尊說:「怎樣呢?瞿昙啊!在過去世時,有幾位佛陀呢?」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過去世的佛陀也是如無量恒河沙數之多。」

  此時,婆羅門便這樣想著:在過去世中雖有無量恒河沙數的諸佛世尊出現,但我卻不曾習近他們;假使未來又有如無量恒河沙數的佛陀出現,我也可能將不會和他習近娛樂,所以我現在就應當在沙門瞿昙處修習梵行。于是就恭敬合掌告訴佛陀說:「願您聽許我在正法、戒律中出家修習梵行。」

  佛陀告訴婆羅門說:「我聽許你在于正法、戒律中出家修習梵行,得到比丘的身分。」

  當時,婆羅門立即出家受具足戒。他出家後,獨自在僻靜處思惟:一個善男子之所以要正信佛法,以俗家爲非究竟歸處,而出家隨道,……乃至得到阿羅漢果。

  

  九叁九、本經敘說一人于一劫中生死輪轉,所積累白骨,如毗富羅山。若能如實知四聖谛,則可斷生死,究竟苦邊。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毗富羅山中。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一個人在一劫之中生死輪轉,所積累的白骨要是不腐壞的話,就會如毗富羅山那麼高。如果多聞的聖弟子能如實知道這苦的真理,如實知道這苦生起的真理,如實知道這苦息滅的真理,如實知道這息滅苦的方法的真理,他有這樣的認知,這樣的觀察後,就能斷除身見、戒取、疑等叁種結惑,斷除這叁種結惑,就能得到須陀洹果(初果),不會墮于惡道中,決定會正向于正覺,最多只在天上、人間往返受生七次,就能徹底地脫離生死的苦海。」

  當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一個人在一劫之中,積聚他的身骨,

  要能常積存不腐壞的話,就會堆積得如毗富羅山那 樣高。

  如果聖弟子們,能以正智觀察真理,

  了解這苦的真理與苦的起因,就能脫離苦惱而得寂滅。

  要修習八正道,正確地趨向于般涅槃,

  最多只在天上、人間往來受生七次,

  就能盡除一切的結縛煩惱,徹底地脫離生死的苦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九叁九經注釋:

  1、毗富羅山:爲圍繞王舍城五山之一。

  

  九四○、本經敘說佛陀爲一位比丘解說劫的長久,而衆生于其中長夜輪回生死,當力求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于無始生死的長夜中輪回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

  當時,有一位比丘從座席起來,整理好衣服,偏露著右肩,向佛陀行禮,右膝跪地,恭敬合掌問佛陀說:「世尊啊!劫的長久如何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我能爲你講說,然而你卻很難理解它。」

  比丘跟佛陀說:「您是否可用譬喻來解說呢?」

  佛陀說:「我可用譬喻來解說。比丘啊!譬如有一座鐵城,它的四周各一由旬,高度也是這樣,把芥子置滿城中,有一個人每百年去拿取一粒芥子,如此把城中的芥子都拿完了,然而劫卻還未完。同樣地,比丘啊!劫的時間,就像這樣的長久。在如此長劫之中,衆生有百千萬億大苦接相連續著,白骨成丘,膿血成流,乃至流轉于地獄、畜生、餓鬼諸惡道中。比丘啊!這就叫做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所以,比丘啊!應當這樣地修習:斷除叁界生死的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四一、本經敘說佛以大石山爲譬,爲一比丘說劫之長久,並勸其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

  當時,有一位比丘從座席起來,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禮,右膝跪地,恭敬合掌問佛陀說:「世尊啊!劫的長久如何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我能爲你講說,然而你卻很難理解它。…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