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

  九三二、本经叙说佛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以来,所依生之父母多于大地草木以四指量斩以为筹之数。故当勤精进,出离生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众比丘啊!你们意见怎样呢?如果将这大地上的一切草木,以四指的长度为量,斩断作为算筹,用来计数你们长夜在生死中轮回流转所依生的父母;这算筹都已算完了,然而所依生的所有父母数却还是算不完。众比丘啊!就像这样,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所以,比丘啊!你们应当这样修学:要勤勉精进,断除三界的生死果报,不要使它增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九三二经注释:

  1、筹:古代用来作为计数之具,形细长而扁,与矢类似。

  2、诸有:指「三有」而言,是三界之异名。生死之境界,有因有果谓之有。三有者,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之生死也。

  

  九三三、本经叙说佛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以来,所依生之父母多于大地泥土悉以为丸之数。故当勤精进,出离生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怎样呢?比丘啊!把这大地的泥土全部拿来做像婆罗果那么大的土丸,用来计数你们长夜生死以来所依生的父母;这土丸都已经算完了,然而你们所依生的父母数却还是算不完。比丘啊!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其数量就像这样。所以,比丘啊!你们应当运用方法精勤修习,断除三界的生死果报,不要使它增长,应该这样去修学!」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三四、本经叙说佛告诸比丘,见众生喜乐,当思生死轮回无穷,应力求脱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众比丘啊!当你们看见一切众生享受安稳快乐时,应该这样想着:我们长夜在生死中轮回流转,也是曾经享受过这样的快乐,所经历的次数是无限量的。所以,比丘啊!你们应当这样修习: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自已应要勤勉精进,断除三界的生死果报,不要使它增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三五、本经叙说佛告诸比丘,若见众生受诸苦恼,当思生死轮回无穷,力求脱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众比丘啊!如果你们看见众生遭受各种的苦恼,应当这样想着:我长夜在生死中轮回流转以来,也曾遭受过这样的苦恼,那次数是无限量的,自己应该运用方法勤勉努力,断除三界的生死果报,不要使它增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三六、本经叙说佛告诸比丘,若见众生而生恐怖,当思自己无始罪业,力求断除诸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在长夜中轮回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众比丘啊!当你们看见各种众生而心生恐怖,身毛为之竖起时,应当这样想着:我在过去世一定曾经杀生,做一位伤害他人的人,是个恶知识,在无始的生死长夜里轮回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众比丘啊!你们应该这样修习:断除三界的生死果报,不要使它增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三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诸比丘,若见众生爱念欢喜者,当思彼等无始以来曾为父母等,应力求断除诸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众比丘啊!如果你们看见众生而对他爱念欢喜的话,应当这样想着:这些众生在过去世时,一定曾经做过我的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师友、认识的人。就像这样,长夜在生死中轮回流转,被无明所覆障,爱缚系住脖子,所以长夜地轮回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因此,众比丘啊!你们应当这样修习:运用方法精勤努力,断除三界的生死果报,不要使它增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三八、本经叙说有一婆罗门虽闻佛说过去、未来佛如恒河沙数,但觉悟佛世难遇,遂归佛出家,终得阿罗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婆罗门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恭敬问讯,问讯后,退坐一边,问佛陀说:「瞿昙啊!未来世将有几位佛陀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未来佛就如无量恒河沙数之多。」

  此时,婆罗门这样想着:未来将有如无量恒河沙数之多的佛陀出现,我当跟随那些未来佛修习各种梵行。

  当时,婆罗门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那时,婆罗门一路思考着:我今天只问沙门瞿昙未来诸佛,却没有请问过去诸佛有多少。便即原路而回,又问世尊说:「怎样呢?瞿昙啊!在过去世时,有几位佛陀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过去世的佛陀也是如无量恒河沙数之多。」

  此时,婆罗门便这样想着:在过去世中虽有无量恒河沙数的诸佛世尊出现,但我却不曾习近他们;假使未来又有如无量恒河沙数的佛陀出现,我也可能将不会和他习近娱乐,所以我现在就应当在沙门瞿昙处修习梵行。于是就恭敬合掌告诉佛陀说:「愿您听许我在正法、戒律中出家修习梵行。」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我听许你在于正法、戒律中出家修习梵行,得到比丘的身分。」

  当时,婆罗门立即出家受具足戒。他出家后,独自在僻静处思惟:一个善男子之所以要正信佛法,以俗家为非究竟归处,而出家随道,……乃至得到阿罗汉果。

  

  九三九、本经叙说一人于一劫中生死轮转,所积累白骨,如毗富罗山。若能如实知四圣谛,则可断生死,究竟苦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毗富罗山中。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一个人在一劫之中生死轮转,所积累的白骨要是不腐坏的话,就会如毗富罗山那么高。如果多闻的圣弟子能如实知道这苦的真理,如实知道这苦生起的真理,如实知道这苦息灭的真理,如实知道这息灭苦的方法的真理,他有这样的认知,这样的观察后,就能断除身见、戒取、疑等三种结惑,断除这三种结惑,就能得到须陀洹果(初果),不会堕于恶道中,决定会正向于正觉,最多只在天上、人间往返受生七次,就能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

  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一个人在一劫之中,积聚他的身骨,

  要能常积存不腐坏的话,就会堆积得如毗富罗山那 样高。

  如果圣弟子们,能以正智观察真理,

  了解这苦的真理与苦的起因,就能脱离苦恼而得寂灭。

  要修习八正道,正确地趋向于般涅槃,

  最多只在天上、人间往来受生七次,

  就能尽除一切的结缚烦恼,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九三九经注释:

  1、毗富罗山:为围绕王舍城五山之一。

  

  九四○、本经叙说佛陀为一位比丘解说劫的长久,而众生于其中长夜轮回生死,当力求断除诸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于无始生死的长夜中轮回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

  当时,有一位比丘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偏露着右肩,向佛陀行礼,右膝跪地,恭敬合掌问佛陀说:「世尊啊!劫的长久如何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我能为你讲说,然而你却很难理解它。」

  比丘跟佛陀说:「您是否可用譬喻来解说呢?」

  佛陀说:「我可用譬喻来解说。比丘啊!譬如有一座铁城,它的四周各一由旬,高度也是这样,把芥子置满城中,有一个人每百年去拿取一粒芥子,如此把城中的芥子都拿完了,然而劫却还未完。同样地,比丘啊!劫的时间,就像这样的长久。在如此长劫之中,众生有百千万亿大苦接相连续着,白骨成丘,脓血成流,乃至流转于地狱、畜生、饿鬼诸恶道中。比丘啊!这就叫做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所以,比丘啊!应当这样地修习:断除三界生死的果报,不要使它增长!」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九四一、本经叙说佛以大石山为譬,为一比丘说劫之长久,并劝其断除诸有。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众生从无始的生死以来,长夜在轮回中流转,而不知苦的本际。」

  当时,有一位比丘从座席起来,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礼,右膝跪地,恭敬合掌问佛陀说:「世尊啊!劫的长久如何呢?」

  佛陀告诉比丘说:「我能为你讲说,然而你却很难理解它。…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