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P4

  ..续本文上一页不知是否有空为我解答?」

  佛陀告诉婆蹉族出家人说:「请提出你的问题,我将为你解说。」

  婆蹉族出家人就问佛陀说:「瞿昙啊!是什么缘故,当有人来向您请问『如来死后还有存在、死后就不存在、死后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等问题时,您都不愿为人记说呢?」

  佛陀告诉婆蹉族出家人的话,就如前经诜陀迦旃延所详述的一样,……乃至如来死后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不为记说)。

  婆蹉种出家人告诉佛陀说:「真是奇妙!瞿昙啊!您这位大师与您的弟子,所说的每一法义都相同,每一法句都相同,每一法味都相同,所说的道理也都相吻合,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句说。瞿昙啊!我曾因有小事而到那利伽聚落,办完事后,暂过沙门迦旃延住处,就拿如此的法义、如此的法句、如此的法味去问沙门迦旃延,而他也以如此的法义、如此的法句、如此的法味来回答我的问题,就如现在沙门瞿昙您所说的一样。所以当知:实在是很奇特!大师和他的弟子所说的法义、法句、法味,而这些法义、法句、法味竟然全都相同。」

  当时,这位婆蹉族的外道出家人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九五三、本经叙说佛陀不答婆蹉种出家「有我」之问,阿难不解,佛乃告其所以,并言如来乃离于二边,是处中而说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婆蹉族的外道出家人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恭敬合掌问讯,问讯之后,退坐一边,问佛陀说:「怎样呢?瞿昙啊!您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吗?」

  当时,世尊静默不答。

  同样再三请问。当时,世尊也是再三地不愿回答。

  这时,婆蹉族出家人这样想着:我已经三次请问沙门瞿昙,然而他都不愿回答,我是应该回去了。

  那时,阿难尊者就在佛陀后面,手拿着扇子帮佛陀搧凉。此时,阿难问佛陀说:「世尊啊!那位婆蹉族的外道出家人三次向您请问,世尊为何不予回答呢?这样难道不会增长那位婆蹉族出家人邪恶的见解,让他笑说沙门不能回答他的问题吗?」

  佛陀告诉阿难说:「我如果答说是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那么就会增长他原来的邪见;如来答说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那么对于他原先的痴惑,岂不就会更增加痴惑!而说原来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从现在以后就断灭了。像他原来那样,认为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这就是一种常见;而现在他断灭这真实之我的存在,这就是一种断见。如来是离于常、断二边,处于中道而说法的。所谓有此事存在的因缘,所以就有此事的存在;有此事生起的因缘,所以就有此事的生起。所谓由于愚痴无明,所以有身、口、意的妄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息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九五四、本经叙说佛告婆蹉种出家何以不记说十四种邪见的原因,并言如来已彻见四圣谛,断除一切烦恼,到达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婆蹉族的外道出家人来到佛陀住处,与世尊见面互相问讯,问讯之后,退坐一边,向佛陀问说:「瞿昙啊!为什么您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恒常不变,这是真实正确的说法,其它则是虚妄不实的呢?」

  佛陀告诉婆蹉族出家人说:「我并不持这样的见解、作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恒常不变,这是真实正确的说法,其它则是虚妄不实。」

  「为什么瞿昙您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无常、是既有常也有无常、是既非常也非无常,世间是有边、是无边、是既有边也有无边、是既非有边也非无边,生命就是身体、生命与身体彼此相异,如来死后还存在、死后就不存在、死后是有存在也有不存在、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呢?』」

  佛陀告诉婆蹉族出家人说:「我并不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乃至如来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这时,婆蹉族出家人问佛陀说:「瞿昙啊!对于这些见解,您是看见了什么过患,所以对于这些见解,一切都不予记说呢?」

  佛陀告诉婆蹉族出家人说:「如果持这样的见解││世间是恒常不变,这就是真实正确的说法,其他则是虚妄不实││的话,这是颠倒之见、这是观察(观想)之见、这是动摇之见、这是垢污之见、这是有所结缚之见,是痛苦、是障碍、是苦恼、是热烦,为邪见的烦恼所系缚。如此愚痴无闻凡夫于未来世,就会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的生起。婆蹉族出家人啊!如果持这样的见解││世间是无常、是既有常也无常、是既非常也非无常,世界是有边、是无边、是既有边也无边、是既非有边也非无边,生命就是身体、生命与身体各相异,如来死后还存在、死后就不存在、死后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这些都是颠倒之见,……乃至会有忧、悲、恼苦的生起。」

  婆蹉族出家人问佛陀说:「瞿昙啊!您是看见了什么呢?」

  佛陀告诉婆蹉族出家人说:「如来所见都已究竟。婆蹉族出家人啊!如来所看见的,就是看见到这世间是苦的真理、这苦生起的真理、这苦息灭的真理、这灭苦方法的真理;有这样的认知、这样的观察后,那么对于一切的妄见、一切的感受、一切的产生,一切的我见、我所见、我慢、系着、结使等烦恼,便会断灭、寂静、清凉、真实。如此地得到解脱的比丘,说他有所生,实在不合适;说他无所生,也一样不合适。」

  婆蹉问佛陀说:「瞿昙啊!为什么『说他有所生是不合适的』呢?」

  佛陀告诉婆蹉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己意回答我。婆蹉啊!就好比有人在你面前燃火,你是否可看见火在烧燃呢?如果就在你面前使这火息灭了,你是否可看见火息灭了呢?」

  婆蹉答佛陀说:「是的,瞿昙!」

  佛陀告诉婆蹉说:「如果有人问你:『刚才燃烧的火,现在在那里呢?是向东方去了吗?还是向西方、南方、北方去了呢?』这样问你的话,你要如何回答呢?」

  婆蹉告诉佛陀说:「瞿昙啊!如果有人这样发问的话,我将会这样地回答:『如果有人在我面前燃火,那是因为有薪草的缘故,所以能够烧燃;如果不予添加薪草,火就会永灭,不再燃起了。这时说火是向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去了,这是不合适的。』」

  佛陀告诉婆蹉说:「我也是这样地说法,对于物质的色蕴,已断除、已了知;对于精神的受、想、行、识蕴,也都已断除、已了知,断除了它的根本,就如截断多罗树头一样,不再有生起的成分,在未来世永远不再生起。此时如果说这五蕴是到东方,或南、西、北方去了。这是不合适的,因为此乃极为深远广大,无量无数,是永远的寂灭。」

  婆蹉告诉佛陀说:「我将说个譬喻。」

  佛陀告诉婆蹉说:「应知现在恰是时候了。」

  婆蹉告诉佛陀说:「瞿昙啊!譬如靠近城市的村落里,有一块美好清净之地,生长着一片的坚固林(娑罗树林),有一棵很大的坚固树,生长到现在已历经千岁了。时间既久,枝叶逐渐零落,树枝也枯朽了,只有树干仍独立着。就像这样,瞿昙啊!如来的正法、戒律也是离弃了所有的枝条叶子,只有空干坚固地独立着。」

  当时,这位婆蹉族的外道出家人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九五四经注释:

  1、见结:九结之一,谓邪见之烦恼也。

  2、生者不然: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谓往生实不合适」。

  

  九五五、本经叙说佛陀告诉婆蹉种出家,众生之所以执持十四种邪见,乃因不如实知五蕴之故。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婆蹉族的外道出家人来到佛陀住处,和世尊见面相问讯慰劳后,退坐一边,问佛陀说:「瞿昙啊!那些人是由于不知道什么的缘故,所以会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恒常的,这是真实的说法,其余则是虚妄不实;或者世间是无常、世间是既有常也有无常、世间是既非常也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是既有边也有无边、世间是既非有边也非无边,生命即是身体、生命与身体各自相异,如来死后还存在、死后就不存在、死后是既存在也不存在、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呢?」

  佛陀告诉婆蹉说:「那是由于对物质的色蕴不能了知的缘故,所以才会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恒常的,这是真实的说法,其余则是虚妄不实,……乃至说如来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对于精神的受、想、行、识等蕴也不能了知的缘故,所以才会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恒常的,这是真实的说法,其余则是虚妄不实,……乃至说如来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婆蹉问佛陀说:「瞿昙啊!您是认知何种真理,所以不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恒常的,这是真实的说法,其余则是虚妄不实,……乃至说如来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呢?」

  佛陀告诉婆蹉说:「是由于能了知物质色蕴的缘故,所以不会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恒常的,这是真实的说法,其余则是虚妄,……乃至说如来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能了知精神的受、想、行、识等蕴的缘故,所以不会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世间是恒常的,这是真实的说法,其余则是虚妄不实,……乃至说如来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就如本经「不知、知」的叙述,像这不见、见,不识、识,不断、断,不观、观,不察、察,不觉、觉等经文,也是同样的说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这位婆蹉族外道出家人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九五五经注释:

  1、「如是不知、知,……不觉、觉」:…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