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P6

  ..续本文上一页,都愿遵奉修行。

  第九五六经注释:

  1、四月:此为暂住见习之期间。

  2、受衣而住:「衣」原作「依」,宋、元、明、圣四本均作「衣」,依此改正。下段二类句亦皆改为「衣」字。

  3、为人粗作齐限:指对人稍作时间限制,观其对佛、法、僧、戒、信、忍之程度,而决定是否允其出家,受具足戒。

  4、「我已供养世尊,具足奉事」:别译杂阿含经卷第十相对经文此处作「犊子比丘已报佛恩,为法供养,顺佛所行」。

  5、说第一记:记别为证阿罗汉果。因此果为佛弟子中最为第一之故。

  

  九五七、本经叙说郁低迦问是否一切世间皆以佛道为出离之道,阿难尊者乃以城门守为譬,言一切世间皆悉从此道而得出离。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一位外道出家人名叫郁低迦,他来到佛陀住处,与世尊见面彼此问讯慰劳后,退坐一边,问佛陀说:「瞿昙!怎样呢?瞿昙啊!世间有边际吗?」

  佛陀告诉郁低迦说:「你这问题是属无记,我不作解答。」

  郁低迦问佛陀说:「怎样呢?瞿昙啊!世间是无边的吗?是既有边也无边吗?是既非有边也非无边吗?」

  佛陀告诉郁低迦说:「这些问题也都是属无记,我不作解答。」

  郁低迦跟佛陀说「怎样呢?瞿昙啊!我问说世间有边吗?您答这是『无记』;问说世间是无边吗?世间是既有边也无边吗?世间是既非有边也非无边吗?你也答说这是『无记』。瞿昙啊!您是对什么法才肯为人记说呢?」

  佛陀告诉郁低迦说:「我善知一切法,为证道的智者,我为众弟子讲说正道,使他们正确的灭尽苦恼,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

  郁低迦问佛陀说:「怎样呢?瞿昙啊!您为众弟子讲说正道,使他们正确的灭尽苦恼,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究竟是一切世间人都能从此正道而得出离苦恼呢?还是只有少数人而已呢?」

  当时,世尊静默不答。

  郁低迦经第二次、第三次发问,佛陀第二次、第三次也还是静默不答。

  那时,阿难尊者在于佛陀后面,手拿着扇子帮佛陀搧凉。阿难尊者告诉郁低迦外道出家人说:「你先已问过这个问题,现在又以其它说法来问此问题,所以,世尊不再为你解说。郁低迦啊!我现在将为你说个譬喻,有智慧的人就能因譬喻而了解。

  譬如国王,有一座边境的城邑,四周都筑得很坚固,巷道都很平正,只设有一个门。那位守门人聪明又有智慧,善于计数分别,城外有人来了,应入城的就听许他进入;不应入城的,就不允许他入内。环繞整座城,想找第二个门,是不可能找到的,连猫狸的出入处都没有,何况是要找个第二个门?那位守门人自己也不知道入城、出城的人有多少,但是他知道一切的人只能从这一道门出入,再没有其它之处了。同样地,世尊虽不费心去知道众生:一切世间人都是从此正道出离,或者只是少数人而已。然而他知道众生能够正确灭尽苦恼,彻底地脱离生死苦海的人,一切都是从此正道而得出离的。」

  当时,郁低迦外道出家人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九五七经注释:

  1、「知者,智者,……究竟苦边」: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一第一经此处作「吾于诸法,悉善知已,为声闻弟子,分别正道,蠲除众苦,尽其边际。」

  2、「汝初已问,……世尊不为记说」: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汝后所问与前无异,是以世尊默然不答汝」。

  3、觉悟:此处作「觉知、了解」之义。后「世尊虽不用心觉悟众生」之「觉悟」亦作此解。

  4、「世尊虽不用心觉悟众生……及以少分」:佛光阿含藏注引巴利本此处作「如来没有用心:『一切世间或其半,或其三分一之当由此(道)出』。指世尊虽然不费心于了知『一切众生世间或其少部分从此道出』。」

  

  九五八、本经叙说富邻尼告众外道出家,世尊说法使众生邪见断灭,佛赞许之。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那时,有位富邻尼尊者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

  当时,有众多的外道出家人去拜访富邻尼尊者,彼此见面互相问讯慰劳后,退坐一边,问富邻尼尊者说:「我们听说沙门瞿昙持『众生应断灭破坏有(存在)』,他是这样教授的吗?现在就请问富邻尼尊者,他真的是如此教授的吗?」

  富邻尼尊者答外道出家人说:「我并不如此知解世尊的教说,如果说『众生应断灭破坏有,使都无所有』的话,这是不对的!我是这样理解:世尊说有一些众生,他们计执着说有我,心存我慢、邪慢,世尊就为他们说法,使他们把这些慢心断灭。」

  那时,众外道出家人听闻富邻尼的说法,心里感到不高兴,呵责而去!

  这时,众外道离去后,富邻尼尊者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就把刚才跟众外道出家人说的话详细的告诉世尊,然后问说:「世尊啊!我刚才回答众外道的说法,没有毁谤世尊您吗?是依法而说,如佛所说,如法而说,随顺正法而说,不会被论议的人所嫌恶呵责吗?」

  佛陀告诉富邻尼说:「你的说法没有毁谤如来,也不失法的次第。是如我所记说,如法而说,随顺正法而说,不会被那论议的人所嫌恶呵责。为什么呢?富邻尼啊!因为先前所说那些众生心存我慢、邪慢,被邪慢所迫,由邪慢而生烦恼,对邪慢不知觉悟,乱如狗肠,如铁锁链,也如乱草一样,往返奔驰,由此世到他世,由他世到此世,如此往返奔驰,不能远离。富邻尼啊!如果一切众生对于各种邪慢都能永灭无余的话,那一切众生就能长夜安稳快乐了。」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富邻尼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愿遵奉修行。

  第九五八经注释:

  1、我闻沙门瞿昙作断灭破坏有: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一第二经此处作「我等皆闻,沙门瞿昙说众生断更不受生」。

  2、我慢:指于五蕴之任一蕴,执我及我所,恃彼而起慢心。

  3、邪慢:指自无德且行恶行而谓自有德;人若有此慢心,恃自凌他,不从善知识之教,不行出离之道,则无由免除生死轮回。

  4、「先诸众生我慢、邪慢……邪慢不无间等」: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从本已以,一切皆为我慢所害,众生烦恼,皆因我慢而得生长,喜乐我慢,不知我慢」。

  

  九五九、本经叙说阿难于河边不答俱迦那外道出家所问如来死后有无问题,并申言对此事彼非不知不见,乃是悉知悉见,见可见处,见所断处,见缠断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阿难陀尊者于后夜时,走向 补河边,脱衣置于岸边,进入水里洗他的手足。洗好上岸,穿著一件浴衣,并擦拭着身体。当时,俱迦那外道出家人也来到了水边。阿难尊者听到了他的行步声音;听到行步声音后,他就故意以咳嗽作声。

  俱迦那外道出家人听到有人的声音,就问说:「是什么人呢?」

  阿难尊者答说:「是沙门。」

  俱迦那外道说:「是那一种沙门呢?」

  阿难尊者答说:「我是释迦的弟子。」

  俱迦那外道说:「想要向您请教,不知您是否有空回答?」

  阿难尊者答说:「就随你意发问,我知道的话当会回答。」

  俱迦那说:「怎样呢?阿难啊!如来死后还存在吗?」

  阿难答说:「依世尊的说法,你这问题是无记,我不予回答。」

  又问:「如来死后就不存在了吗?死后是既存在也不存在吗?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

  阿难答说:「依世尊的说法,这也是无记,我不予回答。」

  俱迦那外道说:「怎样呢?阿难啊!我问说如来死后还存在吗?你答说这是『无记』;问说死后就不存在了吗?死后是既存在也不存在吗?死后是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吗?你也是答说这是『无记』。怎样呢?阿难啊!对于这些事,难道你是不知不见的吗?」

  阿难答说:「我不是不知,也不是不见,我是全都知道,也全都看见。」

  又问阿难:「你是知道什么?看见了什么呢?」

  阿难答说:「我是见到可见之处所,见到众生之行所生处,见到众生结缚烦恼之断灭处。这就是我所知,这就是我所见。我是这样知道、这样看见,你如何说我是不知不见的呢?」

  俱迦那外道又问:「请问尊者叫什么名字呢?」

  阿难陀答说:「我名叫阿难陀。」

  俱迦那外道赞叹着说:「真是奇特啊!您是大师的弟子,而我今天得能跟您共相论议!我如果知道您就是阿难陀尊者的话,就不敢跟您问难了。」说完这段话后,便即离去。

  第九五九经注释:

  1、「还上岸,着一衣,摩拭身体」:别译杂阿含经卷十一第三经此处作「着一浴衣,即出于水,待自身干」。

  2、「见可见处,见所起处,见缠断处」:别译杂阿含经此处作「我所知见,见彼处所,见众生行,乃至知见彼所从生,知见结业,举动所作,见烦恼结,如墨聚集」。

  

  九六○、本经叙说给孤独长者于外道住处,以正论摧伏诸外道,得到佛陀的称许。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给孤独长者天天前往拜见世尊,礼事供养。这一天给孤独长者这样想着:我今天出发太早,世尊及众比丘还在禅思未起,我可先去拜访那些外道住处。于是就进入外道精舍,和众外道互相问讯慰劳后,退坐一边。

  当时,那些外道问说:「长者啊!依你的看法,沙门瞿昙是作何见解?知见什么呢!」

  长者答说:「我也不知道世尊作何见解,世尊是知见了什么。」

  众外道问说:「那么你就讲说对众僧的看法,众僧是作何见解?众僧是知见了什么呢?」

  长者答说:「我也不知道众僧作何见解,众僧知见了什么。」

  外道又问:「长者啊!你现在自己是作何见解呢?自己是知见了什么呢?」

  长者答说:「你们每个人先讲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我再说出我的见解,这也是不难的。」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