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告訴佛陀說:「您是否可用譬喻來解說呢?」
佛陀說:「我可用譬喻來解說。比丘啊!譬如有一座大石山,沒有斷裂也不崩壞,它的高低寬廣各一由旬。如果有人每百年就拿迦屍國所産的白氈來拂拭它一次,如此拂拭不止,大石山終被拂平了,可是劫的時間卻仍未盡。比丘啊!在如此長久的劫中,有百千萬億劫遭受各種的苦惱,……乃至衆比丘啊!應當這樣修習:斷除叁界生死的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九四一經注釋:
1、迦屍劫貝:迦屍,佛世十六大國之一。都城婆羅 斯,即今之瓦拉那西市。劫貝,白氈名。即以劫貝樹之絮織之者。
九四二、本經敘說佛以士夫百年命終,猶不能憶念劫數邊際爲喻,勸比丘當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
當時,有位比丘從座席起來,整理好衣服,向佛陀行禮,右膝跪地,恭敬合掌問佛陀說:「世尊啊!過去有幾劫呢?」
佛陀告訴比丘說:「我全部都能把它說出來,然而你要理解卻很難。」
比丘告訴佛陀說:「您是否可用譬喻來解說呢?」
佛陀說:「我可用譬喻來解說。比丘啊!譬如有一個人壽命百歲,他每天早上憶念叁百千劫,中午憶念叁百千劫,傍晚也憶念叁百千劫,天天這樣地憶念劫數,到他百年命終之後,他還是不能把劫數憶念得完。比丘應知:過去的劫數就如此的無量。衆生在過去無量的劫數裏,長夜受苦,積骨成山,髓血成流,乃至流轉于地獄、畜生、餓鬼惡道中。就像這樣,比丘啊!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所以,比丘啊!你們應這樣修習:斷除叁界生死的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四叁、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叁界無有一處不生不死者,故應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叁界沒有一處是不生不死的地方。衆生就在如此長夜的無始生死裏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所以,比丘啊!你們應這樣修習: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四四、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叁界無有一處無曆劫父母親友者,故應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叁界沒有一處是無曆劫父母、兄弟、妻子、眷屬、宗親、師長。就像這樣,比丘啊!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這樣修習:斷除叁界生死的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四五、本經敘說佛以大雨渧泡,一生一滅爲喻,衆生生、死亦複如是,故應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譬如下大雨時生起的水泡,一生起便又消滅一樣。同樣地,衆生被愚癡無明所覆障,被愛縛系住了脖子,從無始的生死以來,出生與死亡就在長夜中不斷地輪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這樣修習: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四六、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衆生長夜輪轉,如普天大雨,無斷絕處,故應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譬如普天下大雨,東西南北四方都無斷絕之處。同樣地,東方、南方、西方、北方,有無量的國土劫成、劫壞,就如天下大雨,普雨天下一樣,毫無斷絕之處。就像這樣,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譬如擲杖于空中,或者頭部先落地,或者尾端先落地,或者中段先落地;同樣地,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或者墮于地獄道,或者墮于畜生道,或者墮于餓鬼道中。就像這樣,從無始的生死以來,在長夜中輪回流轉。所以,比丘啊!應當這樣修習: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第九四六經注釋:
1、洪澍:澍,雨水。洪澍,即大雨。
九四七、本經敘說佛告諸比丘,衆生輪轉五趣,如士夫轉五節輪,常轉不息,故應斷除諸有。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裏。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比丘啊!就好比有一個人轉動著五節輪,常轉而不息;同樣地,衆生也在轉動著五趣的輪子,或墮于地獄、畜生、餓鬼,以及人道、天道之中,常轉而不息。就像這樣,衆生從無始的生死以來,長夜在輪回中流轉,而不知苦的本際。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這樣修習:斷除叁界的生死果報,不要使它增長!」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陀的說法,滿心歡喜,都願遵奉修行。
九四八、本經敘說佛以過去世毗富羅山諸名及住于此之居民,今皆滅沒爲例,證明諸行無常,故勸諸比丘,當修厭離,以得解脫。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
有一個時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毗富羅山邊。
那時,世尊告訴衆比丘說:「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一切事物都不是永恒,是不安定,是會變易之法。衆比丘啊!對于世間的一切事物,應當生起厭離,不愛樂它,以得解脫。
衆比丘啊!在過去世時,這毗富羅山名叫長竹山,有衆多的人民圍繞著山而居住,村名叫低彌羅。那時低彌羅村人壽命四萬歲,他們要爬上這山頂,往返要花四天的時間。當時,世上有佛,名叫迦羅迦孫提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于人世間,說法教化人民,從開始、中間到後段都很殊勝,有完善的法義,美好的法味,純一圓滿清淨,是梵行清白之法,將它開發顯示出來。可是那長竹山的名稱到今天消失了,低彌羅聚落的人民也都滅沒了,而那位迦羅迦孫提佛如來也已入于般涅槃。比丘啊!你們應當知道,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不是永恒,不安定,是會變易之法。所以,對于世間的一切事物,你們應當修習厭離,遠離貪欲,以得解脫。
衆比丘啊!在過去世時,這毗富羅山也曾叫做朋迦。此時,有人民圍繞著山而居住,村名叫阿毗迦。那時人民壽長叁萬歲,阿毗迦人爬上這山頂,要經叁天才能往返。當時,世上有佛,名叫拘那含牟尼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出現于世,爲人民演說經法,從開始、中間到後段都很殊勝,有完善的法義,美好的法味,純一圓滿清淨,是梵行清白之法,把它開發顯示出來。衆比丘啊!可是那朋迦山的名字長久就已消失了,阿毗迦村的人也久已亡沒,那位拘那含牟尼佛世尊也入于般涅槃了。就像這樣,比丘啊!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不是永恒,不安定,是會變易之法。所以比丘們應當修習厭離,不愛樂它,以得解脫。
衆比丘啊!在過去世時,這毘富羅山也曾叫做宿波羅首,有衆多的人民圍繞著山而居住,村名叫赤馬。此時的人壽有二萬歲,那些人民要爬上這山頂,要經過二天才能往返。當時,有佛名叫迦葉如來、應供……乃至出現于人世間,爲人民演說經法,從開始、中間到後段都很殊勝,有完善的法義,美好的法味,純一圓滿清淨,是梵行清白之法,將它開發顯示出來。比丘啊!你們應該知道,這宿波羅首山的名字久已消失,赤馬村人也久已亡沒,而那位迦葉佛世尊也已入于般涅槃。就像這樣,比丘啊!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不是永恒,不安定,是會變易之法。所以,比丘啊!你們應該修習厭離,遠離貪欲,以得解脫。
衆比丘啊!今日這座山就名叫毗富羅,也有衆多的人民圍繞著山而居住,名叫摩竭提國。這裏人民的壽命有百歲,如果自己能好好照顧調養的話,還可超過百歲。摩竭提國人要爬上這山頂,很快就能往返了。我現今在這兒得成爲如來、應供、等正覺……乃至佛、世尊,爲人民演說正法,教化他們,使他們能得到寂滅涅槃、正道、善逝、覺知。比丘啊!你們應當知道,這毗富羅山的名稱將會消失的,摩竭提人也將會亡沒的,而如來于不久後也將會入于般涅槃的。就像這樣,比丘啊!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無常,不是永恒,不安定,是會變易之法。所以,比丘啊!你們應當修習厭離,遠離貪欲,以得解脫。」
這時,世尊就唱誦詩偈說:
「古昔叫長竹山,有低彌羅村邑;
次名朋迦山,有阿毘迦聚落;
後名宿波羅首山,有聚落名赤馬;
今名毗富羅山,有國名叫摩竭陀。
這些山名都會消失,人民也都會亡沒,
諸佛也都入于般涅槃,凡是存在的事物無不滅盡!
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全都是生滅之法,
有生起的話無不又滅盡,只有寂滅才是最安樂!」
佛陀說完這段經文後,衆比丘聽聞佛…
《雜阿含經卷第叁十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