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成佛捷徑▪P2

  ..續本文上一頁說:“將心來與汝安。”答:“覓心了不可得。”師言:“我與汝安心竟。”言下開悟,即傳心法,爲中國禅宗二祖,改名慧可。

  慧可傳法于僧燦,僧燦傳法于道信。僧燦爲禅宗叁祖時,因遇周武滅佛之亂,隱居深山,後遇十四歲沙彌道信,信說:“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叁祖說:“誰縛汝?”答:“無人縛。”祖說:“更何求解脫乎?”于是開悟,嗣僧燦法,爲第四祖。後傳法于弘忍,弘忍授法于慧能。慧能之後,衣缽不傳,應達摩傳法偈所說:“吾本來東土,傳法度群迷,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五祖座下,分有慧能、神秀南北兩宗;慧能座下又分南嶽,青原兩派,展轉相傳,又有沩仰、曹洞,臨濟、雲門、法眼等宗派。今出家人取名,其派系不是曹洞,便是臨濟,但能修禅悟道者,實寥寥無幾。

  叁、密宗:又名真言宗,又名密教,是對顯教而言。學密宗的人,認爲此宗所傳教法,是法身如來所說境界,深密秘奧,故名爲密。密教以毗盧遮那佛經,金剛頂經等爲依據,立十位心,統攝諸教,建立曼荼羅,修持叁密,所謂“口持真言,手結印契,意作觀想”,使身口意叁業相應,便可與本尊之清淨叁密互相融會涉入,自力他力配合,使行者叁業入不思議境界,能迅速轉變八識田中有漏業種,發無漏智慧,開佛知見,便可轉凡入聖,覺悟成佛,其功力不可議,唯佛能知,非因中行人所能測度,因名密宗。

  目前世界各地,所弘傳的密宗,派系甚多。例如:中國派系、印度派系、日本派系,以及西藏派系。而西藏派系中,又有紅教、黃教、白教、黑教之分,各尊其師,各傳其法。不過,無論修習任何派系,任何法門,都要一門深入,既要信師尊師,更要始終不二,精勤修學,方得感應,始可進入不思議境界,而發神通妙用。

  四、淨土宗:此宗以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爲主。其始祖該是普賢菩薩。因爲釋尊最初成道,于叁七日中,爲法身大士宣說華嚴大法,普賢菩薩已于華嚴會上,提倡念佛,以十大願王導歸淨土。如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中說:“是人臨終時,最後刹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眷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複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衆生心而爲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

  又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我既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衆生界,彼佛衆會鹹清淨,我時于勝蓮花生,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恒無盡。”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自行化他,廣作佛事,使凡能受持十大願王的人,臨命終時,一刹那中,即可往生極樂國土,見佛聞法,並蒙佛授記,不久即坐道場,成等正覺。所以我說,普賢菩薩是提倡淨土法門的第一人。

  其實,文殊菩薩又何嘗不是提倡念佛法門者?觀佛叁昧經中,文殊菩薩說偈:“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彌陀佛,往生安樂利。”此外,法華經,楞嚴經,楞伽經,大集經,以及龍樹菩薩所造的大智度論,馬鳴菩薩的大乘起信論,世親菩薩的淨土往生論,無不推崇及倡導念佛法門。

  及佛教傳入中國,有關專弘淨土的經典,亦先後譯出,如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二卷,大阿彌陀經二卷,無量壽經二卷,觀無量壽佛經一卷,阿彌陀經一卷,稱贊淨土佛攝授經一卷,鼓音王陀羅尼經一卷,皆是贊頌淨土、弘揚念佛法門的經典,因名淨土七經。

  中國東晉時慧遠法師,專弘淨土,于廬山結蓮社,集一百二十叁人專修淨業,同願往生極樂。是爲中國淨土宗之始,而慧遠大師亦被稱爲蓮宗初祖。其後有善導和尚,承遠大師,法照國師,少康大師,永明延壽禅師,省常和尚,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截流大師,省庵大師,徹悟大師,及近代的印光法師等,皆精進念佛,力弘淨土,人稱爲蓮宗十叁祖。

  (叁)各宗的比較

  以上四宗,若論教義,各有所長;若論修持,則難易不一。例如:天臺宗的教義,廣博精深,止觀細致微妙,且概括如來一代時教。若想精通教典,解行並進的人,最好研習天臺教觀。但其教義的精深奧妙,又非鈍根小智人,或初學佛法或因事忙之人,所能精通及修證。必須善根深厚,智力超人,又有學問基礎,時間充分,經濟雄厚,環境幽靜,如是刻意學習,十年八載,即使未能精通叁藏,亦能明白天臺教觀,成爲弘宗演教的法師。至于解行並進,修習一心叁觀,甚至反妄歸真,覺悟成佛,就不是普通人一生一世可能成辦了。

  當今之世,有人自己落發,名爲出家,不求師承,不習經典,便自稱法師。其實此人,能否以佛法爲師,修持以自利,尚且成問題,莫論能以佛法爲他人之師。可是當今之世,又偏多的是這種法師。

  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非上根利智,宿植德本的人,不易修證,何況禅並非一門從語言文字可以研究的學問,而是由實踐修證所領悟的工夫。修行過程,全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借助他力,所以修禅之人,非根基深厚,智慧銳利,加以持戒僅嚴不可。否則,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淫,必落魔道。楞嚴經說:“汝以淫身,求佛妙果,縱得妙悟,皆是淫根,根本成淫,輪轉叁塗,必不能出,如來涅槃,何路修證?”

  又說:“殺心不除,魔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殺,必落神道。”又:“偷心不除,魔不可出,縱有多智禅定現前,如不斷偷,必落邪道。”又“若則身心,無殺盜淫,叁行已圓,若大妄語,則叁摩地不得清淨,成愛見魔,失如來種。”可知修習禅定,既要斷淫,還要戒殺,戒盜,戒妄語,實行諸佛如來四種清淨明誨,不令魔鬼得其方便,乃論修證。近代學人,特別是西方國家,對禅的研究,甚感興趣。因此各國禅學會之成立,彼彼皆然。而法師們,亦喜歡談禅,或教人修禅。可惜修禅之人,大都殺心未除,淫心熾盛,貪求享受,好大喜功,遂爲招魔之由。有人竟淪爲魔眷,實在可悲。

  我認爲際茲末法,衆生障深慧淺,加以魔力強大,習禅的人,未能悟道事小,著魔事大。所以,最好禅淨兼修,憑借佛力加被,既可卻魔,又可往生,一到極樂,便可以一生成辦佛事,何樂而不爲?

  密宗,種類繁多,修法不一,但其基本原則,不外是口持真言,手結印契,心作觀想,以謀叁密相應,淨化身心,消除宿業,自可深入叁昧,轉識成智,即生作佛。但修學密法,必須莊嚴道場,供品具足,更要上師傳法加持,誠非限于經濟、時間,或缺乏師承的人,可能做到。何況凡夫俗子,特別是在家修行,要修到叁密相應,實在不易。更何況所謂即生成佛,僅明白佛之理,非具足佛之行,只是理即佛、或觀行、分證即佛而已,並非究竟即佛。若證究竟即佛,除修禅定,斷煩惱,顯佛性外,還要叁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福足慧足,方名究竟。

  現代人每急功好利,貪多務遠,往往接受一座法,尚未修得感應,又想接受第二座法。今日來一金剛上師,前去皈依,明日來仁波切,又去求法,結果,一無所得。還有,修習密教,雖有神通,不過是從微妙本心幻妄而生,切勿貪著,否則,貪求執著,或喜說神通,不但淆惑觀聽,且爲招魔之由,不可不慎。

  淨土宗,念佛法門,叁根普彼,利鈍兼收,上智下愚,皆可修持。印光大師說:“吾人心性與佛同俦,只因迷背,輪回不休,如來慈憫,隨機說法,普令含識,就路還家,法門雖多,其要唯二,曰禅曰淨,了脫最易,禅唯自力,淨兼佛力,二法相校,淨最契機,末世衆生,唯此堪行,否則違機,勞而難成。”

  徹悟禅師亦說:“一切法門,以明心爲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爲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乎?後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放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授于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一句佛號,俱攝悟修兩門之要,舉悟則信在其中,舉修則證在其中,信解修證俱攝大小諸乘一切諸經之要,罄無不盡,然則一句彌陀,非至道乎?”讀此,可知念佛法門之殊勝,爲六方諸佛所共贊,爲文殊,普賢,馬鳴,龍樹諸大菩薩所共修,我輩不幸,生逢末法,魔強法弱,如修他宗,欲了生死,誠恐不易,毋甯老實念佛,來得直捷妥當。只要資糧具足,一心不亂,臨終決定往生極樂,揖別生死,超出六道輪回。所以佛說之八萬四千法門,雖然依教奉行,皆可離苦得樂,趣向菩提,但論難易,如此比較,當選念佛法門,因爲念佛法門,何止簡便易修,事半功倍,簡直是橫出叁界、一生成佛的捷徑。

  四、成佛捷徑

  我說念佛法門,是成佛的捷徑,其理由如下:

  (一)一生成辦

  念佛的人,但能深信,切願,實行,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者,立即花開見佛,悟無生忍,于十方界,供養承事諸佛,上求下化,得不退轉,蒙佛授記,補諸佛缺,一生成辦佛事。即使下品下生,經十二大劫,蓮花方開,但住蓮花胎中,無有衆苦,但受諸樂,且常聞法音,胎教便是佛法,自然消業障,增福慧,及蓮花開敷,觀音勢至,爲說諸法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心,修菩提行,由于壽命無量,更不退墮,所以就此一生,便可以成就佛事,如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既至一生補處,當然很快成佛,比較在娑婆世界修行,要經叁大阿僧祇劫,快捷得多矣。

  (二)成佛真因

  凡是念佛求生淨土者,除信願行叁資糧外,還要發叁種心,修叁種福,作爲助行,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說:“上品上生者,若有衆生願生彼國者,發叁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爲叁?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叁者回向心,具叁心者,必生彼國。”直心正念真如是至誠心,即是發菩提心,上求佛道;積一切功德,名深心,即是廣修六度,下化衆生;宏誓無盡,名回向心,是以上求下化功德,回向發願,往生淨土。人能發菩提心上求佛道,廣修六度下化衆生,正是成佛的真因,因必感果,果證菩提,必然之理。何況發願求生淨土,一生極樂,即得不退,位補佛處,將成菩提,非成佛捷徑而何?

  (叁)即心是佛

  念佛之人,念佛之心,便即是佛。觀無量壽佛經言:“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是故衆生心想佛時,是心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大集經亦說:“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不生不滅法,便是佛性,專心念佛,至誠懇切時,我心佛心,融合爲一,既無能念之我,亦無所念之佛,能所雙亡,即念是佛,現前當來,不但見佛,且速成佛。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成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龍樹菩薩說:“若人願作佛,心念阿彌陀。”壽昌禅師說:“念佛心,即是佛。”古德每于念佛時,口放光明,或佛隨聲出。如善導和尚,念一句阿彌陀佛,則有一道光明從其口出,念十句,百句千句,其光亦然,故人皆稱之爲光明和尚。又少康大師,每念佛一聲,便有一佛從其口出,連唱十聲,則有十佛聯珠而出。此皆念佛之心與佛心相應,即心是佛所致。

  蕅益大師淨土案卷下論述中記載一段公案說:桐城有二人結伴爲客。伴死,葬之,攜資還其婦,婦疑,伴憤甚,往屍處陳祭哭訴,鬼與伴問答如生前,乃同歸作證,中途遇事,偶念阿彌陀佛,鬼大喚:何放光怖我?更速轉數念,鬼懼曰:汝一念佛,胸辄舒五色光十余丈,眩我心目,不能近汝矣,歸語我婦,令自來,當爲汝雪冤。伴因此醒悟,出家爲僧。嗟嗟,甫舉一念,光輪便舒。故壽昌大師雲:念佛心,即是佛也,豈今時念佛,他時成佛哉,惜鬼不種善根,不聞佛名,故驚怖,倘本念佛人,仗此良緣,甯不頓超樂土耶。”

  由于念佛,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位登補處,一生成辦佛事;由于念佛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是成佛的真因;更由于念佛時,即心是佛,我心佛心,互融爲一,即證實相,即念是佛。所以,我說念佛法門,是成佛的捷徑。然則,想一生成佛的人,最好就是念佛,求生淨土。當知念佛,並不是消極的行爲,更不是等死,而是以一念止妄念,以善念轉惡念,以正念轉邪念,以覺念轉迷念。使人去妄想,除執著,止惡因,從善業,若能信深願切,精進念佛,求生淨土,加上佛的願力,慈悲攝受,則一期壽終,必然往生極樂。

  不過念佛之人,臨命終時,最忌貪生怕死,或戀棧財物,或想念親人,因爲心有牽挂,則念不專誠,勢爲業力所牽,難免墮落。最怕是臨終神志不清,未能提起正念,最好是平日能夠叁業專精,系心佛號,無時或忘,則念佛純熟,臨終便能提起正念,免隨雜念惡念而去,念佛的人,應該特別注意這點。

  

  

《成佛捷徑》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我們的責任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