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菩薩爲諸有情應如是受持應如是住
05 (缺)
06 不處愦鬧離惡友故。深求諸法決定依于第一義故。求于智慧通達真實諸法相故。求于空法所行正故。求于遠離永寂滅故。如是善男子。是爲菩薩摩诃薩獲得速成諸佛神通。當如是學如是修行。
【157】
01 (缺)
02 于是尊者須菩提。白世尊曰。甚奇甚特此寶嚴經。饒益發起趣摩诃衍諸族姓子族
姓女。須菩提複問。世尊。諸族姓子族姓女。說此寶嚴經者。得幾所福。
03 (缺)
04 爾時尊者大迦葉聞是法已而白佛言。世尊。如是大寶積正法。爲求大乘者說昔未曾有。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寶積正法。受持解說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其義雲何
05 (缺)
06 (缺)
【158】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迦葉。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寶積正法。受持一句一偈所得福德。善男子。譬如有人以恒河沙數世界滿中七寶供養恒河沙等如來。每一一如來而各以一恒河沙數世界七寶布施。又每一一如來各造一恒河沙佛寺精舍。
05 (缺)
06 (缺)
【159】
01 (缺)
02 複次迦葉。若有恒沙國土滿中七寶。供養如恒沙等諸佛如來等正覺及弟子衆。如恒沙劫一切施安。至般泥洹後起七寶塔。不如是族姓子族姓女聞此寶嚴經。受持諷誦爲他人說不誹謗也。若有女人說此經者。是女人終不墮惡趣。亦不複受女人身也。複次迦葉。若有族姓欲以一切珍妙供養此經典者。當受持讀誦書寫經卷爲他人說。是爲供養此經典已。若有受持諷誦書寫爲人說者。則爲供養諸佛如來。
03 (缺)
04 又一一如來各有無量聲聞之衆。以一切樂具經一恒河沙劫而以供養。又彼諸如來及聲聞弟子入涅槃後。複以七寶各起塔廟。善男子如是福德無量無邊。不如有人于此寶積正法受持解說一句一偈功德勝彼。若複有人爲其父母解說此經。彼人命終不墮惡趣。其母後身轉成男子
05 (缺)
06 (缺)
【160】
01 (缺)
02 世尊答曰。若族姓子族姓女。說此寶嚴經教授他人。書寫經卷在所著處。是爲天上天下最妙塔寺。若從法師聞受持讀誦。書寫經卷者。當敬法師爲如如來。若敬法師供養奉持者。我記彼人必得無上正真道。命終之時要見如來。
03 (缺)
04 佛言。所在之處。若複有人于此大寶積經典。書寫受持讀誦解說。而于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恭敬供養如佛塔廟。若有法師聞此寶積正法經典。發尊重心受持讀誦書寫供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彼法師如佛供養。尊重恭敬頂禮贊歎。彼人現世佛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臨命終時得見如來。
05 (缺)
06 爾時長老摩诃迦葉複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是寶雲微妙經典大爲利益。一切天人無量無邊。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大乘寶雲經典受持讀誦。若爲人說若稱善哉。及諸幢幡華香燈燭而供養之。乃至讀誦一四句偈。而不誹謗歡喜信受。是人得福無量無邊。所以者何。財施果報但在叁界。法施之力出于叁界。無老病死得涅槃樂。設有女人能誦此經。彼則離于四種惡趣。從今以去永不複受女人之身。轉女身已得成男身。聰明智慧生正信家。當速得成如來法身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金剛不壞真實之身
【161】
01 (缺)
02 是人當得十種身清淨。雲何爲十。一者死時歡喜無厭。二者眼目不亂。叁者手不擾亂。四者心不擾亂。五者身不煩擾。六者不失大小不淨。七者心不汙穢。八者心不錯亂。九者手不摸空。十者隨其坐命終。是謂十種身清淨也
03 (缺)
04 又彼法師複得十種身業清淨。何等爲十。一者臨命終時不受衆苦。二者眼識明朗不
睹惡相。叁者手臂安定不摸虛空。四者腳足安隱而不蹴踏。五者大小便利而不漏失。六者身體諸根而不臭穢。七者腹腸宛然而不[舽-舟+月]脹。八者舌相舒展而不彎縮。九者眼目俨然而不醜惡。十者身雖入滅形色如生。如是得此十種身業清淨。
05 (缺)
06 (缺)
【162】
01 (缺)
02 複次迦葉。當得十種口清淨。雲何爲十。一者善音。二者軟音。叁者樂音。四者愛音。五者柔和音。六者無礙音。七者敬音。八者受音。九者天所受音。十者佛所受音。是謂十種口清淨也
03 (缺)
04 複有十種口業清淨。何等爲十。一者言音美好。二者所言慈善。叁者言說殊妙。四者言發愛語。五者其言柔軟。六者所言誠谛。七者先言問訊。八者言堪聽受。九者天人愛樂。十者如佛說言。如是十種口業清淨
05 (缺)
06 (缺)
【163】
01 (缺)
02 複次迦葉。當得十種意清淨。雲何爲十。一者無恚不怒他人。二者無恨不語。叁者不求短。四者無結縛。五者無顛倒想。六者心無懈怠。七者戒不放逸。八者意樂布施歡喜受。九者離貢高慢。十者得叁昧定。獲一切佛法。是爲十種意清淨也
03 (缺)
04 複有十種意業清淨。何等爲十。一者意無瞋恚。二者不生嫉妒。叁者不自恃怙。四者無諸冤惱。五者離其過失。六者無顛倒想。七者無下劣想。八者無犯戒想。九者正意系心思惟佛土。十者遠離我人得叁摩地成就諸佛教法。如是得十種意業清淨。
05 (缺)
06 (缺)
【164】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我今于此而說頌曰
臨終不受苦 非見諸惡相
手不摸虛空 腳足無蹴踏
便利絕漏失 身根不臭穢
腹藏無[舽-舟+月]脹 舌紅不彎縮
眼目相俨然 命終顔不改
如是身十種 福善清淨相
言音得美妙 出語而慈善
所說自殊常 發語人愛樂
複有柔軟聲 所言而誠谛
方便能問訊 堪令人聽受
天龍衆亦欽 清響如佛語
如是口十種 口業得清淨
心意雖瞋恚 嫉妒而不生
于自無恃怙 冤惱亦自除
得離衆過失 顛倒想不生
不作于下劣 禁戒勿令虧
正意而系念 遠離于我人
複得叁摩地 通達諸佛法
如是意十種 心業清淨相
05 (缺)
06 (缺)
【165】
01 (缺)
02 (缺)
03 (缺)
04 佛告大迦葉。若善男子善女人。汝等應以香花伎樂缯蓋幢幡飲食衣服一切樂具。供養此大寶積正法。志心歸命受持讀誦。所以者何。迦葉。如是一切諸佛如來應正等覺。皆從此出。應以最上供養而供養之
05 (缺)
06 (缺)
【166】
01 佛說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天世人鬼。神龍皆歡喜。前爲佛作禮而去
佛說遺日摩尼寶經
02 佛說此經時。尊者大迦葉。一切天龍鬼神世間人民。聞佛說已。歡喜奉行
佛說摩诃衍寶嚴經
03 說是經時,普明菩薩、大迦葉等,諸天、阿修羅及世間人,皆大歡喜頂戴奉行
大寶積經卷第一百一十二
04 佛說此經已。尊者大迦葉一心頂戴。菩薩摩诃薩及諸比丘天龍藥叉幹闼婆阿修羅等一切大衆。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大迦葉問大寶積正法經
05 佛說迦葉禁戒經
06 大乘寶雲經卷第七
[1] 導師《寶積經講記》p117認為「無我」二字是「衍文」,應刪。
《〈普明菩薩會〉漢譯諸本對照》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