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積經講記》講義▪P19

  ..續本文上一頁如五塵等那樣的有形有對。

  3、「無識」,不是意根識所能明了的。

  4、「無知」,也不是雜染有漏識所能知的。

  5、「無住」,不是心依根住而有所得的。

  6、「無處」,也不是心在器世間而有處所的。

  觀察起來,心是這樣的無所得,唯是如如無差別性。所以如來接著說,不是由于智力微薄,觀察不到,而是心相本來如此。「是心」,連「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也是觀心了不可得。過去佛,「不已見」;現在佛,「不今見」;未來佛,「不當見」。這樣,「若一切佛」,也「過去」未「來」現「今」──叁時觀「所不」能「見」,那怎幺衆生一定以爲應「當有」心可得呢?

  經說『雲何當有』,是反問,以表顯心不可得。但從下文看,也是伏一疑問。盡管勝義觀中,求心了不可得,但心確是那樣的現成,這到底是什幺呢?這可說是人人懷疑的問題。

  從前德山禅師,挑了《金剛經》青龍疏,想到南方去難破禅宗。半路上遇到賣點心的婆子,問他:『金剛經說叁心都不可得,上座點的是那一個心』?德山竟茫然不知所答。德山以爲心不可得,就誤會爲沒有心了。真俗不能無礙,解空不能達有,難怪他經不起老婆子現實門中一問,就落得啞口無言。288

  叁、但以顛倒想故,心生諸法種種差別。是心如幻,以憶想分別故,起種種業,受種種身。

  這問題,且看如來如何解答!佛說:「但以顛倒想」,「心生諸法種種差別」。爲了解說這二句,接著說:「是心如幻」,「以憶想分別」,所以心與煩惱俱起,而「起種種」善惡「業」;作了業,就「受」人天惡趣等「種種身」。289

  這一解說,包含兩個意義:

  1、心是什幺?是本性空而如幻的有。雖現現成成的有心,有分別,心相是了不可得。心是如幻性空,並非不可得中,別有什幺微妙的,真實的心。

  2、心生種種差別法生,確是《阿含經》以來的決定說。這與唯識學的依識立境,『諸識所緣,唯識(心)所現』290不同。這是說:由于無始來的妄想心,所以造業受果,生死流轉。心就是那樣的如幻如化,那樣的虛妄顛倒。在幻化虛妄中,織成幻化虛妄的叁界六道,生死不了。如以爲一定有心可得,是真是實,那不妨打破沙盆問到底,心是什幺?怎幺樣有的?什幺時候開始有的?一連串的推求觀察,而心是了不可得。通達心無所得,就能現證真性,解脫自在!

  辛二 約世俗呵心妄有

  (p.181)又大迦葉!心去如風,不可捉故。心如流水,生滅不住故。心如燈焰,衆緣有故。

  是心如電,念念滅故。心如虛空,客塵汙故。心如猕猴,貪六欲故。心如畫師,能起種種業因緣故。心不一定,隨逐種種諸煩惱故。心如大王,一切諸法增上主故。心常獨行,無二無伴,無有二心能一時故。心如怨家,能與一切諸苦惱故。心如狂象,蹈諸土舍,能壞一切諸善根故。心如吞鈎,苦中生樂想故。是心如夢,于無我中生我想故。心如蒼蠅,于不淨中起淨想故。心如惡賊,能與種種考掠苦故。心如惡鬼,求人便故。心常高下,貪恚所壞故。心如盜賊,劫一切善根故。心常貪色,如蛾投火。心常貪聲,如軍久行,樂勝鼓音。心常貪香,如豬喜樂不淨中臥。心常貪味,如小女人樂著美食。心常貪觸,如蠅著油。

  勝義觀中,心是畢竟不可得的;有的是世俗如幻妄心,爲作業受報的主導者。

  上明從觀空入證,本可以直接『無性即性』的下文。但對于世俗幻妄的心識,本不可得而衆生著有,實爲顛倒憶想分別的根源,所以又大加呵責,勸衆生遠離他。如知道心的幻妄而不惑,知道心的性空而不著,自能離妄心而現證無分別法性。

  呵妄心有一大段喻說,共二十四句,可說是集「阿含」與「毗尼」中散說的大成。如來在本經中,一一的總敘出來。

  如來說:「大迦葉」!如幻的妄心,是怎樣的呢?

  一、「心去如風,不可捉故。」

  「心」是似有而不可得的。剎那生起,就滅入過「去,如風」一樣的迅速,風一樣的「不可捉」摸,沒有一些痕迹可得。

  二、「心如流水,生滅不住故。」

  「心如流水」,俗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剎那「生滅不住」。291所以纔覺得此心,早就不是此心了。

  叁、「心如燈焰,衆緣有故。」

  「心如燈焰」,從「衆緣有」。燈焰是依緣而有的,所以看起來燈焰長明,而其實是由于衆緣──油及燈芯等的被燒,前後的燈焰相續,並不一樣。292

  四、「是心如電,念念滅故。」

  「是心如」閃「電」一般,一霎293間過去,所以說「念念滅」。294

  五、「心如虛空,客塵汙故。」

  「心如虛空」那樣,本來清淨(淨是空的異名),什幺也不可得。但由于外來的「客塵」──雲、霧、沙塵等,而現出虛空昏暗的「汙」染相。經上說:『心性本淨,客塵所染』295。『是心非心,本性淨故』296。如以爲衆生有一清淨真心,那就不是如來虛空喻的本意了。

  ──上來五喻爲一段。風喻無常故空;流水、燈焰、電,喻無常;虛空喻不淨。

  六、「心如猕猴,貪六欲故。」

  「心如猕猴」一樣,跳躍不停;不是拉著這個,就是捉住那個。心的「貪」愛「六欲」──微妙的色欲、聲欲、香欲、味欲、觸欲、法欲,也是貪這貪那而不息的。297

  七、「心如畫師,能起種種業因緣故。」

  「心如畫師」:畫師能在白紙上,畫出山水、人物、鳥獸,形形式式。心在一切本空中,以憶想分別,「能起種種」善惡「業因緣」。有了業因緣,就會招感叁界六趣的種種報身。298

  八、「心不一定,隨逐種種諸煩惱故。」

  「心」如生性「不一定」的人,自己毫無定見,一切隨環境轉。心沒有定性,所以也就「隨逐種種諸煩惱」,或時成貪心,或時成瞋心,或成憍慢心等。

  九、「心如大王,一切諸法增上主故。」

  「心如大王」,大王是一國的主,有權力,能統攝。心在「一切諸法」中,也是「增上」──最有力的「主」導者。這約第六意識說;如約心與心所相應,六識都名爲心王。

  十、「心常獨行,無二無伴,無有二心能一時故。」

  「心常」如「獨行」而「無二無伴」的人;這以旅程中的獨行者爲喻。心在生滅過程中,也是「無有二心能一時」中有的。但這不妨多識並生,也不妨心與心所同時相應,不過說在一念心中,沒有二眼識……二意識,可以同時生起而已(但一心論者,心所無體論者,就依據這一比喻而成立他的理論)。299

  十一、「心如怨家,能與一切諸苦惱故。」

  「心如怨家」,怨家是時常想害你,使你受苦。心的認識不全,煩惱相應,所以心也「能」給「與」衆生以「一切諸苦惱」。

  十二、「心如狂象,蹈諸土舍,能壞一切諸善根故。」

  「心如狂象」,象一旦發起狂來,土地也被踐踏,房舍也會被撞倒,所以說「蹈諸土舍」。這如心顛倒起來,「能壞一切諸善根」;特別邪見起重惡業,能斷善根。

  ──上來七喻爲一段,廣明心的作用。其中心如大王,心如畫師,心常獨行,尤爲佛法所常說。300

  十叁、「心如吞鈎,苦中生樂想故。」

  「心如」魚的「吞鈎」,被釣住而有喪生的危險,卻顛倒的以爲美味當前,在「苦中生」起「樂」的覺「想」。

  十四、「是心如夢,于無我中生我想故。」

  「是心如夢」一樣,顛顛倒倒,好象別人就是自己,以爲我在做什幺,而不知是「于無我中生」起自「我」的覺「想」。

  十五、「心如蒼蠅,于不淨中起淨想故。」

  「心如蒼蠅」,在糞便等臭穢物上亂飛,「于不淨中」,顛倒的生「起淨想」。

  ──上來叁喻爲一段,明顛倒心。

  十六、「心如惡賊,能與種種考掠苦故。」

  「心如惡賊」,爲了劫奪物品,追求寶物的所在,「能」以殘酷手法,「與」人以「種種考掠」的「苦」痛。

  十七、「心如惡鬼,求人便故。」

  「心如惡鬼」一樣,常「求人便」──伺301人以可乘的機會。如人的福盡了;或起了邪心,作了惡業,惡鬼就乘虛而入,作怪害人。

  十八、「心常高下,貪恚所壞故。」

  「心常高下」不平,如惡神一樣。沒有平等心,因你的信他不信他而或愛或恨,給人以幸福或災禍。心也就是這樣的,常爲不平等的「貪恚所壞」──變異。

  十九、「心如盜賊,劫一切善根故。」

  「心如盜賊」,如不加防備,會「劫」奪你所有的「一切善根」。

  ──上來四喻爲一段,形容心的邪惡。

  二十、「心常貪色,如蛾投火。」

  「心常貪色」,色是顯色302、形色303,特別是(男)女色。如貪欲心盛起來,就「如」飛「蛾」的自「投火」中一樣,死活都不顧的。

  二十一、「心常貪聲,如軍久行,樂勝鼓音。」

  「心常貪聲」,如歌唱、音樂。貪聲的,聽見了就心裏舒暢,「如」從「軍」的「久」在「行」伍,習慣了,就愛「樂」戰「勝」的凱旋304「鼓音」。

  二十二、「心常貪香,如豬喜樂不淨中臥。」

  「心常貪香」,香是好香、惡香、平等香的總稱。俗語說:『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305。心如貪香(臭)成習,那會越臭越過瘾。「如豬喜樂」在糞穢「不淨中臥」,你要拉豬到清淨所在,豬是死命都不肯走的。

  二十叁、「心常貪味,如小女人樂著美食。」

  「心常貪味,如小女人樂著美食」,這有一故事在內。國王有一幼女,宮人抱著到王園中去玩。經過大樹,忽然落下一顆不曾見過的果實,宮人撿來給王女吃。王女吃了,非常好吃,一定還要吃。這到那裏去找呢?宮人研究起來,大樹上有鳥巢,這一定是老鳥從深山中銜來喂小鳥,不慎而落下來的。于是宮人伏在樹上,等老鳥銜果回來時,就奪下給王女吃。久了,老鳥生了氣,銜一顆看來一樣的毒果回來。宮人照樣的伏在樹上,搶果來給王女吃,這可吃得腸斷而死。306俗語說:『拼死吃河豚307』,也正是貪美味而不惜一死的明證。

  二十四、「心常貪觸,如蠅著油。」

  「心常貪觸」──輕、軟等合意的觸覺。「如」蒼「蠅」的貪「著油」的潤滑,而終于…

《《寶積經講記》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