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五尘等那样的有形有对。
3、「无识」,不是意根识所能明了的。
4、「无知」,也不是杂染有漏识所能知的。
5、「无住」,不是心依根住而有所得的。
6、「无处」,也不是心在器世间而有处所的。
观察起来,心是这样的无所得,唯是如如无差别性。所以如来接着说,不是由于智力微薄,观察不到,而是心相本来如此。「是心」,连「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也是观心了不可得。过去佛,「不已见」;现在佛,「不今见」;未来佛,「不当见」。这样,「若一切佛」,也「过去」未「来」现「今」──三时观「所不」能「见」,那怎幺众生一定以为应「当有」心可得呢?
经说『云何当有』,是反问,以表显心不可得。但从下文看,也是伏一疑问。尽管胜义观中,求心了不可得,但心确是那样的现成,这到底是什幺呢?这可说是人人怀疑的问题。
从前德山禅师,挑了《金刚经》青龙疏,想到南方去难破禅宗。半路上遇到卖点心的婆子,问他:『金刚经说三心都不可得,上座点的是那一个心』?德山竟茫然不知所答。德山以为心不可得,就误会为没有心了。真俗不能无碍,解空不能达有,难怪他经不起老婆子现实门中一问,就落得哑口无言。288
三、但以颠倒想故,心生诸法种种差别。是心如幻,以忆想分别故,起种种业,受种种身。
这问题,且看如来如何解答!佛说:「但以颠倒想」,「心生诸法种种差别」。为了解说这二句,接着说:「是心如幻」,「以忆想分别」,所以心与烦恼俱起,而「起种种」善恶「业」;作了业,就「受」人天恶趣等「种种身」。289
这一解说,包含两个意义:
1、心是什幺?是本性空而如幻的有。虽现现成成的有心,有分别,心相是了不可得。心是如幻性空,并非不可得中,别有什幺微妙的,真实的心。
2、心生种种差别法生,确是《阿含经》以来的决定说。这与唯识学的依识立境,『诸识所缘,唯识(心)所现』290不同。这是说:由于无始来的妄想心,所以造业受果,生死流转。心就是那样的如幻如化,那样的虚妄颠倒。在幻化虚妄中,织成幻化虚妄的三界六道,生死不了。如以为一定有心可得,是真是实,那不妨打破沙盆问到底,心是什幺?怎幺样有的?什幺时候开始有的?一连串的推求观察,而心是了不可得。通达心无所得,就能现证真性,解脱自在!
辛二 约世俗呵心妄有
(p.181)又大迦叶!心去如风,不可捉故。心如流水,生灭不住故。心如灯焰,众缘有故。
是心如电,念念灭故。心如虚空,客尘污故。心如猕猴,贪六欲故。心如画师,能起种种业因缘故。心不一定,随逐种种诸烦恼故。心如大王,一切诸法增上主故。心常独行,无二无伴,无有二心能一时故。心如怨家,能与一切诸苦恼故。心如狂象,蹈诸土舍,能坏一切诸善根故。心如吞钩,苦中生乐想故。是心如梦,于无我中生我想故。心如苍蝇,于不净中起净想故。心如恶贼,能与种种考掠苦故。心如恶鬼,求人便故。心常高下,贪恚所坏故。心如盗贼,劫一切善根故。心常贪色,如蛾投火。心常贪声,如军久行,乐胜鼓音。心常贪香,如猪喜乐不净中卧。心常贪味,如小女人乐着美食。心常贪触,如蝇着油。
胜义观中,心是毕竟不可得的;有的是世俗如幻妄心,为作业受报的主导者。
上明从观空入证,本可以直接『无性即性』的下文。但对于世俗幻妄的心识,本不可得而众生着有,实为颠倒忆想分别的根源,所以又大加呵责,劝众生远离他。如知道心的幻妄而不惑,知道心的性空而不着,自能离妄心而现证无分别法性。
呵妄心有一大段喻说,共二十四句,可说是集「阿含」与「毗尼」中散说的大成。如来在本经中,一一的总叙出来。
如来说:「大迦叶」!如幻的妄心,是怎样的呢?
一、「心去如风,不可捉故。」
「心」是似有而不可得的。剎那生起,就灭入过「去,如风」一样的迅速,风一样的「不可捉」摸,没有一些痕迹可得。
二、「心如流水,生灭不住故。」
「心如流水」,俗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剎那「生灭不住」。291所以纔觉得此心,早就不是此心了。
三、「心如灯焰,众缘有故。」
「心如灯焰」,从「众缘有」。灯焰是依缘而有的,所以看起来灯焰长明,而其实是由于众缘──油及灯芯等的被烧,前后的灯焰相续,并不一样。292
四、「是心如电,念念灭故。」
「是心如」闪「电」一般,一霎293间过去,所以说「念念灭」。294
五、「心如虚空,客尘污故。」
「心如虚空」那样,本来清净(净是空的异名),什幺也不可得。但由于外来的「客尘」──云、雾、沙尘等,而现出虚空昏暗的「污」染相。经上说:『心性本净,客尘所染』295。『是心非心,本性净故』296。如以为众生有一清净真心,那就不是如来虚空喻的本意了。
──上来五喻为一段。风喻无常故空;流水、灯焰、电,喻无常;虚空喻不净。
六、「心如猕猴,贪六欲故。」
「心如猕猴」一样,跳跃不停;不是拉着这个,就是捉住那个。心的「贪」爱「六欲」──微妙的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法欲,也是贪这贪那而不息的。297
七、「心如画师,能起种种业因缘故。」
「心如画师」:画师能在白纸上,画出山水、人物、鸟兽,形形式式。心在一切本空中,以忆想分别,「能起种种」善恶「业因缘」。有了业因缘,就会招感三界六趣的种种报身。298
八、「心不一定,随逐种种诸烦恼故。」
「心」如生性「不一定」的人,自己毫无定见,一切随环境转。心没有定性,所以也就「随逐种种诸烦恼」,或时成贪心,或时成瞋心,或成憍慢心等。
九、「心如大王,一切诸法增上主故。」
「心如大王」,大王是一国的主,有权力,能统摄。心在「一切诸法」中,也是「增上」──最有力的「主」导者。这约第六意识说;如约心与心所相应,六识都名为心王。
十、「心常独行,无二无伴,无有二心能一时故。」
「心常」如「独行」而「无二无伴」的人;这以旅程中的独行者为喻。心在生灭过程中,也是「无有二心能一时」中有的。但这不妨多识并生,也不妨心与心所同时相应,不过说在一念心中,没有二眼识……二意识,可以同时生起而已(但一心论者,心所无体论者,就依据这一比喻而成立他的理论)。299
十一、「心如怨家,能与一切诸苦恼故。」
「心如怨家」,怨家是时常想害你,使你受苦。心的认识不全,烦恼相应,所以心也「能」给「与」众生以「一切诸苦恼」。
十二、「心如狂象,蹈诸土舍,能坏一切诸善根故。」
「心如狂象」,象一旦发起狂来,土地也被践踏,房舍也会被撞倒,所以说「蹈诸土舍」。这如心颠倒起来,「能坏一切诸善根」;特别邪见起重恶业,能断善根。
──上来七喻为一段,广明心的作用。其中心如大王,心如画师,心常独行,尤为佛法所常说。300
十三、「心如吞钩,苦中生乐想故。」
「心如」鱼的「吞钩」,被钓住而有丧生的危险,却颠倒的以为美味当前,在「苦中生」起「乐」的觉「想」。
十四、「是心如梦,于无我中生我想故。」
「是心如梦」一样,颠颠倒倒,好象别人就是自己,以为我在做什幺,而不知是「于无我中生」起自「我」的觉「想」。
十五、「心如苍蝇,于不净中起净想故。」
「心如苍蝇」,在粪便等臭秽物上乱飞,「于不净中」,颠倒的生「起净想」。
──上来三喻为一段,明颠倒心。
十六、「心如恶贼,能与种种考掠苦故。」
「心如恶贼」,为了劫夺物品,追求宝物的所在,「能」以残酷手法,「与」人以「种种考掠」的「苦」痛。
十七、「心如恶鬼,求人便故。」
「心如恶鬼」一样,常「求人便」──伺301人以可乘的机会。如人的福尽了;或起了邪心,作了恶业,恶鬼就乘虚而入,作怪害人。
十八、「心常高下,贪恚所坏故。」
「心常高下」不平,如恶神一样。没有平等心,因你的信他不信他而或爱或恨,给人以幸福或灾祸。心也就是这样的,常为不平等的「贪恚所坏」──变异。
十九、「心如盗贼,劫一切善根故。」
「心如盗贼」,如不加防备,会「劫」夺你所有的「一切善根」。
──上来四喻为一段,形容心的邪恶。
二十、「心常贪色,如蛾投火。」
「心常贪色」,色是显色302、形色303,特别是(男)女色。如贪欲心盛起来,就「如」飞「蛾」的自「投火」中一样,死活都不顾的。
二十一、「心常贪声,如军久行,乐胜鼓音。」
「心常贪声」,如歌唱、音乐。贪声的,听见了就心里舒畅,「如」从「军」的「久」在「行」伍,习惯了,就爱「乐」战「胜」的凯旋304「鼓音」。
二十二、「心常贪香,如猪喜乐不净中卧。」
「心常贪香」,香是好香、恶香、平等香的总称。俗语说:『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305。心如贪香(臭)成习,那会越臭越过瘾。「如猪喜乐」在粪秽「不净中卧」,你要拉猪到清净所在,猪是死命都不肯走的。
二十三、「心常贪味,如小女人乐着美食。」
「心常贪味,如小女人乐着美食」,这有一故事在内。国王有一幼女,宫人抱着到王园中去玩。经过大树,忽然落下一颗不曾见过的果实,宫人捡来给王女吃。王女吃了,非常好吃,一定还要吃。这到那里去找呢?宫人研究起来,大树上有鸟巢,这一定是老鸟从深山中衔来喂小鸟,不慎而落下来的。于是宫人伏在树上,等老鸟衔果回来时,就夺下给王女吃。久了,老鸟生了气,衔一颗看来一样的毒果回来。宫人照样的伏在树上,抢果来给王女吃,这可吃得肠断而死。306俗语说:『拼死吃河豚307』,也正是贪美味而不惜一死的明证。
二十四、「心常贪触,如蝇着油。」
「心常贪触」──轻、软等合意的触觉。「如」苍「蝇」的贪「着油」的润滑,而终于…
《《宝积经讲记》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