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積經講記》講義▪P20

  ..續本文上一頁死在油中一樣。

  ──上來五喻爲一段,明心貪五欲的過失。

  五喻

  1.如風,2.如流水,3.如燈焰,4.如電,5.如虛空

  心的作用

  1.如猕猴,2.如畫師,3.不一定,4.如大王,5.常獨行,6.如怨家,7.心如狂象

  明顛倒心

  1.如吞鈎,2.如夢,3.如蒼蠅

  心的邪惡

  1.如惡賊,2.如惡鬼,3.常高下,4.如盜賊

  心貪五欲

  1.常貪色,2.常貪聲,3.常貪香,4.常貪味,5.常貪觸

  庚二 無性即性

  辛一 無爲相

  (p.187)如是迦葉!求是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過去未來現

  在,則出叁世。若出叁世,非有非無。若非有非無,即是不起。若不起者,即是無性。若無性者,即是無生。若無生者,即是無滅。若無滅者,則無所離。若無所離者,則無來無去,無退無生。若無來無去無退無生,則無行業。若無行業,則是無爲。

   現在要說到無性即性。依經文看來,這是直承前文──勝義觀心無性而來。

  一、以無性爲自性

  空與無性,一般總覺得是否定,是沒有;總覺得應該有其所有,真如實相是真實有才對。然如來的方便開示,是從空無自性中顯示法性的。如《般若經》說:『何謂諸法自性?一切法自性不可得,是爲一切諸法自性』。308換句話說,衆生于一切法執有自性,所以法性不顯。唯有通達一切無自性,一切不可得,說似一物即不中309,才開顯了一切法的自性。所以,無性爲自性,是有甚深意義的。如在無性外別求自性,無性與自性相對立,那就失去了如來說法的善巧方便,有言無義。310

  本經的顯示法性,充分的表顯此義。這又分兩節來說。311

  二、如是迦葉!求是心相而不可得,若不可得,則非過去未來現在。若非過去未來現在,則出叁世。若出叁世,非有非無。

  如來承前文的觀心不可得,對迦葉說:「如是迦葉」!上面從叁毒門、叁時門、叁處門,種種方便來觀察,「求是心相而不可得」。不但凡夫不能得,十方叁世諸佛也不能得,這可見真實如此,並非顛倒了!

  「若」心是畢竟「不可得」,那就「非過去」法,非「現在」法,非「未來」法。

  「若非過去未來現在」,那就「出叁世」,也就是不落時間,超越時間了。

  「若出叁世」,不落時間相,那就「非有非無」。

  爲什幺?有,一定是因緣和合的有。從因緣而有,一定有時間相可說。所以既不落時間相,就不能說是有了。

  既然非有,也就是非無。無與有相對,待有成無。或約時間說,或約空間說,或對他說,或自身分位說,都是待有而無的。如非有,也就非無,例如一向就沒有牛角、鹿角等,那也決不會說兔角的沒有了。

  有與無,爲認識上極根本的概念,如非有非無,就不落意識,不落言诠了。

  叁、若非有非無,即是不起。若不起者,即是無性。若無性者,即是無生。若無生者,即是無滅。若無滅者,則無所離。

  如來從超越時間,超越有無,進一步說:「非有非無」的,「即是不起」。起是從沒有到有,從不是所知而成爲所知的。如有無都不可說,那還有什幺起呢?

  「若不起,即是無性」,無性是沒有自性。如有自性,就有現起的可能;既畢竟不起,可見是極無自性了。

  「若無性,即是無生」。這如經上說:『若說緣生即無生,是中無有生自性』。

  「若無生」性,也「即是無滅」。沒有生,怎會有滅呢?「若無滅」,那就「無所離」。不生不滅中,有什幺可離呢!

  四、若無所離者,則無來無去,無退無生。若無來無去無退無生,則無行業。若無行業,則是無爲。

  「若無所離」,就「無來無去,無退無生」。

  無來無去,約死生往來,生來死去不可得說。

  無退無生,約善惡、得失的不可得說。退是得到了而又失去,如世間定慧的退失,或善惡業力的有盡。生是沒有而得到了。

  這樣的「無來無去,無退無生」,就「無行業」。業是動作、事業;行是遷流、造作。

  一切無來無去,無得無失,那就沒有行業可說了。

  「若無行業」,那就「是無爲」。行業是有爲法,有爲法是業煩惱所爲(作成)的;有生有滅而遷流叁世的。所以沒有行業,就是業煩惱所不起的,生滅所不得的無爲。

  大小乘論師,雖成立多種無爲,但如來對有爲說無爲的本意,如本經所說,是《阿含經》以來一致的定說。312

  這一段,從觀心空不可得,展轉顯示現證的無爲法。

  辛二 聖性相

  壬一 泯諸相

  (p.190)若無爲者,則是一切諸聖根本。是中無有持戒,亦無破戒。若無持戒無破戒者,

  是則無行亦無非行。若無有行無非行者,是則無心無心數法。若無有心心數法者,則無有業,亦無業報。若無有業無業報者,則無苦樂。若無苦樂,即是聖性。是中無業無起業者,無有身業,亦無口業,亦無意業。是中無有上中下差別。

   以下,據現證無爲而顯示聖性,先約泯絕諸相說。

  一、若無爲者,則是一切諸聖根本。是中無有持戒,亦無破戒。

  佛先總標說:「若無爲」法,那就「是一切諸聖」──叁乘聖者的「根本」。

  無爲法本來如此;如以此爲所依而體證這無爲法,那就成爲聖人──聲聞四果,緣覺,大地菩薩,佛。聖是正義,離惑而證真的,叫做聖人。《金剛經》也說:『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313如離去無爲法,就沒有聖人可說。諸聖者所現證的無爲法,是沒有時空相,沒有能所相,沒有心境、名義、質量等相待相。所以,在這現證的絕對空性──無爲「中」,是「無有持戒」,也「無破戒」可得。314

  本經在宣說菩薩廣大正行時,特重于戒律(下面也如此),所以在六度萬行中,舉戒來說。戒,如受持不犯,不染汙,不滲漏,不破損,名爲持。犯了戒行,損壞了戒體,叫做破。315從現相邊說是如此,但深求一切法的真相,無性空不可得──無爲,這是沒有能持所持的相對,也沒有受持與破壞的增減。所以《般若經》說:『戒性空,持犯不可得故』。316

  二、若無持戒無破戒者,是則無行亦無非行。若無有行無非行者,是則無心無心數法。若無有心心數法者,則無有業,亦無業報。若無有業無業報者,則無苦樂。若無苦樂,即是聖性。

  「若」無爲中,「無持戒,無破戒」,那就「無行」、「無非行」了。行是身行、語行、意行。持戒與破戒,都是行;持戒破戒不可得,就無行;無行也就無非行。

  「若無有行,無非行」,那就「無心、無心數法」。心數,即心所的舊譯。心是六識,心數是受想行等。無行與非行,當然無心與心所可得。

  「若無有心心數法」,就「無有業」、「無業報」。業是思心所相應,及引起的身語動作;心是受業的果報主。所以如沒有心與心所,就沒有業與業報可說。

  「若無有業無業報」,就「無苦樂」,苦樂約業力所感的苦報樂報說。

  「若無苦樂」,那就超脫了生死系縛的業報,那「即是」離系的「聖性」。

  上文揭示無爲爲聖者的根本,展轉論證,到這才歸結到就是聖性。聖者以此而成,也就是聖者以此爲性。如在大乘不共學中,就稱爲佛性。聖性、佛性,只是無爲──法空性的別名。

  叁、是中無業無起業者,無有身業,亦無口業,亦無意業。是中無有上中下差別。

  從上來的顯示,可見聖性「中」是「無業、無起業」的人;所以「無有身業」,「無口業」,「無意業」。聖性中沒有行業,所以沒有優劣,沒有增減,沒有得失,一切平等,所以說:「是中無有上中下差別」。聖者所現證的,聖者以此爲性的,就是這樣的無爲。《金剛經》也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317

  壬二 顯淨德

  (p.193)是性平等,如虛空故。是性無別,一切諸法等一味故。是性遠離,離身心相故。

  是性離一切法,隨順涅槃故。是性清淨,遠離一切煩惱垢故。是性無我,離我我所故。是性無高下,從平等生故。是性真谛,第一義谛故。是性無盡,畢竟不生故。是性常住,諸法常如故。是性安樂,涅槃爲第一故。是性清淨,離一切相故。是性無我,求我不可得故。是性真淨,從本已來畢竟淨故。

  上來約泯絕諸相說,現在在不可說而又不可不說中,方便顯示那聖性的清淨德性。共十四句。

  一、是性平等,如虛空故。

  「是性」──上文所說的聖性,是「平等」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如虛空」一樣。

  二、是性無別,一切諸法等一味故。

  「是性無別」,「一切諸法」雖萬別千差,而究極是平「等」的「一味」;同一解脫味,爲聖者所同證。如『四河入海,同一鹹味』318一樣。

  ──上二總說聖性的平等無差別性。

  叁、是性遠離,離身心相故。

  「是性遠離」,因爲遠「離身心相」。身相心相,系著衆生而不離;但在聖性中,是沒有身心的系著相可得。

  四、是性離一切法,隨順涅槃故。

  「是性離一切法」,從身心而擴大到一切法;爲什幺離這生死一切法?因爲聖性是「隨順涅槃」的。涅槃是無爲法,可以說聖性就是涅槃。但約究竟的無余涅槃說,聖性是隨順涅槃,趣向涅槃,臨入涅槃的。

  五、是性清淨,遠離一切煩惱垢故。

  「是性清淨」,因爲「遠離一切煩惱垢」染。聖性清淨,本來是離垢的。又從一切法而說到系縛的煩惱,但聖性是『修證即不無,汙染即不得』319的清淨。

  六、是性無我,離我我所故。

  「是性無我」,因爲聖性是「離我我所」而證的。我是煩惱系縛中的根本著處,所以又說離我。離我我所才能現證聖性,那怎幺可說這聖性是我或真我呢!

  ──上四句,約聖性離染說。

  七、是性無高下,從平等生故。

  「是性無高下」,因爲聖性是「從平等」的無爲法性而現證的,與平等法相契而「生」起的。證平等理,所以聖性也沒有高下可說。

  八、是性真谛,第一義谛故。

  「是性真谛」,谛是確實不倒的意思。谛有二:32…

《《寶積經講記》講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