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下來的注釋加以翻譯而已。舉例而言,《清淨道論》中的《說緣起品》完全是從《迷惑冰消 》一書中翻譯出來的,而《迷惑冰消》就是《大注釋》裏的一個部份,它是佛陀在許多經中(如全部的《因緣相應 》)所教導緣起法的注釋。在許多經中,佛陀教導過去世的因造成現在世的果,例如:過去世的無明、愛、取、行、業造成現在世的五蘊。佛陀還教導現在世的因造成未來世的果。如果你不承認緣起的教法,那麼就會有問題産生,因爲這表示你認爲佛陀講了一些無意義的話或謊話。再者,如果緣起的教法是錯誤的,那麼你也就不需要爲了成佛而積聚波羅蜜了。爲什麼呢?因爲否定緣起的教法也就是否定過去世的因能夠造成現在世的果。若是如此,過去世的因不能影響你的現在世,那麼你在過去世所行的善業都是白費的。
而且,如果現在世的因不能造成你的未來世,那麼你可以爲所欲爲,造作殺生、偷盜、邪淫等罪惡,而不用擔心來世會墮落惡道受苦的危險。一切都只是靠運氣而發生,也就不需要爲了成佛而曆經至少四阿僧祇劫與十萬大劫來圓滿十波羅蜜,因爲你所修的波羅蜜全部都是白費的。
然而,這是一種嚴重的邪見,稱爲無作用見。有些人可能會爭辯說,他們還是能觀照到因果的作用,例如:吃得過飽是因,消化不良是果。然而,佛陀不需要教導這種因果,因爲一般的正常人都知道這種道理。他們應當問自己:什麼是造成這一世得到人生的業因?難道他們能說那業因也是在今生造作成的嗎?當然不能。
然而,如果他們依然堅持得到今生爲人的業因是在今生造成的,那麼,他們可以去造作善業,然後發願變成天神。如果現在業因能夠産生現在果報的話,他應當馬上變成天神。但是,他當然不可能由于那項善業而馬上變成天神,爲什麼呢?因爲造成今生得到人身的業因必然是來自過去的某一生。
因此,很明顯地可以看出緣起的教法並不是想象,批評覺音論師說他造成混淆是不對的。我們應當以至誠恭敬的心來看待這些注釋,因爲它們是佛陀及許多大阿羅漢遺留下來的教導。
問2-8:佛陀是否會「作夢」?作夢時是否有正念?
答2-8:包括佛陀與辟支佛在內的所有阿羅漢都不會再作夢,因爲他們已經斷除了所有的迷惑幻想,在巴利聖典中,這稱爲(遠離顛倒夢想)。
問2-9:具有欲界、色界、無色界各種善心的人,如果想投生人間,是否需要發願?
答2-9:不需要。如果想要投生人間,他必須依靠欲界的善業,然而該善業必須在他臨命終時成熟才行。不論他是否發願投生爲人,只要他對人生還有執著,他的欲界善業就會依照自然法則而産生果報。然而,如果在臨命終時他進入任何一種色界禅或無色界定,那麼他將依照業果法則而自然地投生于色界或無色界。
問答叁
問3-1:禅師在開示中曾經提到我們的菩薩過去世投生爲獅王時,有一只兔子在睡夢中被掉落的果實所驚嚇,以爲世界末日到了,因而引起整個森林裏所有野獸恐怖。當時獅王則逐一地追查,最後得知乃是誤傳所造成。弟子很好奇,人與人之間尚有語言隔閡,何以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可以溝通?請禅師慈悲開示。
答3-1:我想那是因爲菩薩的波羅蜜之緣故,使得他能夠與其他動物溝通。例如,佛陀說法時只用一種語言,但是全印度各地講不同種方言的人都能夠清楚地了解佛陀所說的法。
問3-2:修白遍時,以頭蓋骨的白色爲對象,除了容易取相之外,還有其他意義存在嗎?
答3-2:事實上,我也教導禅修者以白花、白石頭、白布等的白色作爲對象來修行白遍。因此,任何白色的物體都可以作爲修行白遍的對象。
問3-3:如何才能對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覺,並且清楚明了?
答3-3:要對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覺,並且清楚明了,你必須修行四念處。四念處是:
身念處;
受念處;
心念處;
法念處。
身念處包括止禅與觀, , 禅,而其余叁種念處則純粹只是觀禅。
當你修行安般念時,就是在修行身念處。如果能以至誠恭敬的心,持續不斷地修行,你的正念將會愈來愈強,定力也會愈來愈深,于是你的心變得非常甯靜與清醒。
修行到觀禅時,你能夠清楚地見到內在與外在的名色以及它們的因。換句話說,你能夠清楚地觀照內在與外在的身、受、心、法。因此,如果想要對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覺,你應當努力培育強而深的定力,進而修行觀禅。如果你能證悟阿羅漢果,那是最好的,因爲阿羅漢一直是保持警覺與正念的。
問3-4:請問禅師,如何檢查自己是否落入有分心?如何避免落入有分?
答3-4:在兩個心路過程之間有許多有分心在生起與消滅,即使像現在,你正在聽我開示,但是仍然有許多有分心正在你的心中生滅,這是自然的現象。通常人們無法察覺有分心,因爲他們的定力很弱。但是,當他們培育定力達到近行定時,就能了解到有時候他們的心會落入有分,那時他們感覺自己似乎一無所知。
然而,他們還是無法見到有分心,因爲有分心的對象乃是前世臨死速行心緣取的對象。唯有當他們修行到緣起法,並且能照見前世的臨死速行心及它的對象時,他們才能分辨有分心。
問3-5:我曾經被人問倒了,請禅師幫我的忙,解答這個小問題——有人問:每一尊佛像都是有頭發的,爲什麼你們出家人卻是光頭的?
答3-5:在我們菩薩的最後這一生中,當他在阿拏摩河邊出家時,他切掉自己的頭發,直到只剩下兩個指寬的長度。從那時候起,他的頭發就一直保持兩個指寬的長度,不會變長,也不會變短。
佛陀允許比丘、比丘尼頭發留到最長兩個指寬。如果頭發留到比兩個指寬還長,那就犯了突吉羅罪(惡作罪)。因此,如果你辦得到的話,你也可以隨自己的意願而一直保持頭發兩個指寬長。
問3-6:每個人都可以修禅嗎?是否有不能修禅的人?是否有人一直修禅,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卻都沒有禅相發生?這是不是因爲業障重或其他因素所造成的?
答3-6:每個人都可以修禅。然而,有些人無法得到禅相,這可能由于他們過去的業障、或不夠精進、或得不到善知識引導、或方法錯誤等因素所造成。也可能同時由幾項因素合並所造成的。
問3-7:有位比丘在做過還俗的儀式之後,仍然冒充爲比丘。請問禅師,在家居士供養已做過還俗儀式的比丘會有什麼功德?如果這樣的假冒比丘剃度別人出家,並授與別人比丘戒,將來他會遭受什麼果報?
答3-7:根據《布施分別經》,即使接受布施的是一只動物,或一個沒有道德的
人,布施者仍然能夠從那項布施中得到功德。然而這樣的功德並不殊勝,因爲該布施不會由于受施者而淨化。
如果比丘還俗之後仍然穿著袈裟,冒充比丘,那麼他就是一個賊,因爲他偷取在家居士供養出家人的四種必需品(四事供養)。依照佛陀所製定的戒律,他就是「賊住」的人(十種波羅夷人當中的一種),在這一生當中,他不能再出家爲比丘。
問3-8:有人懷疑涅槃近似于斷滅論。請禅師開示涅槃與斷滅論的差別?
答3-8:斷滅論乃是認爲:不必造作任何業因,人死亡之後就達到滅盡。相反地,佛陀教導說:有因才有果;什麼樣的因就造成什麼樣的果。例如:有了無明、愛、取、行、業這些因之後,果報五蘊就會産生。佛陀也教導說:沒有因就沒有果。例如:當所有的無明、愛、取、行、業都被阿羅漢道所滅除之後,果報五蘊就不會再生起。因此,涅槃的教法是中道,它依據自然的定理,顯示因果相生的法則。再者,如果有人認爲:滅除了無明、愛、取等這些因之後,並沒有所謂的涅槃存在。那麼,事實上,他本身就是存有常見的人。
問3-9:佛陀在菩提樹下證入佛位,同時也成爲一位阿羅漢。他不必從證悟初果開始,再一直修行到四果。
佛陀的弟子裏是否也有不必證悟前叁種果位,就直接證悟阿羅漢果的人?
答3-9:根據南傳佛法,事實並非如你所說的那樣。我們的菩薩乃是透過證悟四道與四果而證得佛果的,他在一次靜坐當中就證悟了四道與四果,在兩種道之間只有幾個觀智生起而已。所有證悟阿羅漢果的人都必須經曆四道與四果,因此,沒有任何一位弟子能夠不證悟前叁種道果而直接證悟阿羅漢果。
問3-10:由于不通達世俗谛,而造成在修學真實谛時有障礙,應當如何消除這些障礙?
答3-10:佛陀開示說:「有定力的比丘能夠如實知見諸法。」因此,如果想要照見究竟的真理,你應當在善知識的指導下修行,培育強而深的定力。
在這裏,我要講述周利盤陀伽尊者的故事。出家之後,周利盤陀伽尊者在他的哥哥摩诃盤陀伽阿羅漢的指導下修行。然而,經過整整一個雨季安居的時間,他連一首四句偈都背不下來。他之所以如此愚笨的原因在于:過去世中,在迦葉佛的時代,周利盤陀伽是一位學問淵博而且能教授佛法的比丘。有一次,他嘲笑跟隨他學習的一位比丘爲愚蠢。那位比丘因爲受到老師的嘲笑而感到羞愧,並且喪失了繼續學習的自信心。由于這項惡業,周利盤陀伽在許多世裏都出生爲愚笨的人。乃至在他的最後這一世,生爲周利盤陀伽,出家之後他突然變得愚笨,因此,很意外地,當他背誦到下一句的時候,已經忘了上一句所背的內容。
他的哥哥摩诃盤陀伽認爲他不可能證悟任何道果,就命令他還俗。聽到哥哥這些令人沮喪的話,
周利盤陀伽感到很傷心,于是哭了起來。
那時,佛陀住在明醫耆婆所供養的芒果園僧寺裏。佛陀見到周利盤陀伽的困境,並且知道他將因爲佛陀的指導而證得解脫,于是佛陀來到周利盤陀伽身邊,問說:「我兒周利盤陀伽,你爲什麼哭泣呢?」周利盤陀伽回答說:「世尊,因爲我的哥哥要趕我走。」「我兒周利盤陀伽,你的哥哥並不具足明了衆生意向與根器的能力,而你正是必須由佛陀引導的人。…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