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16:上次禅師說若對聖者造惡,其果報相當嚴重。爲什麼以同樣的惡行對待聖者與凡夫所獲得的果報會有差別?
答16:因爲聖者的戒定慧是非常高尚的,而凡夫的戒定慧則是下等的,有些甚至沒有戒定慧。
問17:如果冒犯了聖者,但沒有因緣或沒有勇氣向對方道歉,而只是心生歉意,或只是對佛像忏悔,這樣還會障礙道業嗎?
答17:是的,還是會障礙道業。如果那位聖者還活著,他應該親自向他本人道歉。如果那位聖者已經死了,他應該去他的墳墓前或遺骨前道歉。
問18:手捉金錢的出家人能否證得初果?
答18:根據上座部的教法,如果真正的比丘接受金錢的話就不能證得須陀洹道果。有些接受金錢的比丘們說他們證得了須陀洹道果,如果他們是真正的比丘的話,那是不可能的。關于這點,我想要解釋上座部的戒律。一個人要成爲真正的比丘必須具備以下五項條件:
第一項是「有效之事」:這是指戒子必須沒有導致他失效的因素。他必須不曾弒父、不曾弒母、不曾殺阿羅漢、不曾惡意地傷害佛陀的身體、不曾導致僧團分裂、不曾跟比丘尼或沙彌尼行淫、沒有頑固的邪見、最少二十歲等等。
第二項條件是「有效之僧團」:若是在印度之外受具足戒,包括戒師在內,在傳戒時必須有最少五位真正的比丘做羯磨;若是在印度之內則需要最少十位。如果其中的某些比丘曾經犯了波羅夷罪,或者是以前受戒時不如法,致使真正的人數不夠,那麼傳戒的羯磨就失效。
第叁項條件是「有效之結界」:若界是無效的,例如有電線、水管等把布薩堂和界外的建築屋連接起來,那麼傳戒的羯磨就失效。再者,參加羯磨的衆比丘之間的距離不可超過兩個半腕尺。
第四項條件是「有效之動議」:其中一位比丘必須宣讀動議來通知其他比丘有關戒子請求受具足戒及誰是他的戒師。在動議之後必須再宣讀羯磨叁遍。如果宣讀動議及羯磨時的次序不正確或不完整,那麼傳戒的羯磨就失效。
第五項條件是「有效之羯磨」:必須以正確的語法來宣讀羯磨。若用錯語法,則傳戒的羯磨就失效,而戒子就不能成爲真正的比丘。
在具足這五項條件之下,該羯磨就是有效的,而戒子就成爲了一位真正的比丘。如果一位捉持金錢的真正比丘修行止觀禅,他不能證得須陀洹道果。如果一位捉持金錢的比丘真的證得了須陀洹道果,那麼他肯定不是真正的比丘。
如今在上座部佛教的比丘尼及沙彌尼傳承已經斷了,所以我們不必討論有關她們的情形。現在我們只有「戒女」,或許可以稱她們爲尼師。由于她們也穿著袈裟,許多大長老認爲她們應該持守十戒,不可捉持金錢。然而她們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接受金錢。
問19:禅師曾講到一位樹神因爲比丘們在他的樹下大便而殺死他們。請問樹神殺出家人會有惡報嗎?他會不會下地獄?
答19:是的,那是惡業,會有惡報。如果那惡業在他臨命終時成熟,他就可能墮下地獄。
《律藏.經分別》裏記載,有好些阿拉威城的比丘砍樹來修理住所。有一次,有某一位阿拉威城的比丘去到一棵樹下,想要砍它。當時,住在那棵樹的女神向他說:「尊者,請別爲了您自己的住所而砍倒我的住所。」
然而該比丘並不理會她,依然把那棵樹砍倒,而且還砍傷了該女神的兒子的手臂。當時,那位女神想:「我是否應該現在就把這個比丘殺死。但這麼做對我來說是不適當的。或許我應該把這件事禀報佛陀。」因此,她就去見佛陀,並且告訴佛陀有關那件事。
佛陀向她說:「很好,女神,妳沒有殺死那位比丘。如果妳今天殺死了他,妳就造了許多的惡業。在某個地方有一棵樹,妳就去住在那裏吧。」
過後,大衆輕視且批評阿拉威城比丘砍樹的作爲,因此佛陀爲比丘及比丘尼製了一條戒,那就是:傷害草木即犯了波逸提罪。
問20:請問禅師,對于持守一日的八戒,怎樣才算是正確的時間?有些人從晚上七點持到隔天晚上七點,在這之前與之後都吃晚餐,看起來就像是只持七戒而已。于非時,什麼食物可吃及不可吃?麥片、牛奶、美祿、好力克、黃豆水、番薯湯、咖啡、叁合一咖啡等是否允許喝?如何才算是高及大的床?
答20:並沒有七戒這一回事,你要的話可持八戒,不然就只持五戒。持守八戒正確的時間是從早上到隔天黎明。從晚上七點持八戒到隔天晚上七點是比較低級的修行。雖然給孤獨長者有一個工人從傍晚開始持半天的八戒,但是他在那天的中午開始就沒有吃東西,甚至最終餓死了也不肯吃。
關于過午不食這條戒,在家人與比丘所持的是一樣的。在非時可以服用叁種藥,即:一日果汁、七天藥及終生藥。一日果汁包括多數的果汁,但必須過濾、沒有渣滓、沒有加熱過。有一些果汁是不允許的,例如椰水、西瓜水、蜜瓜水等。七日藥只有五種,即:酥油、黃油、油、蜂蜜及糖。終生藥包括所有一般上人們不拿來當食物吃的樹根、樹皮、樹葉等。但是這叁種藥只有在有病時才可以在非時服用,例如饑餓時。麥片、牛奶、美祿、好力克、黃豆水、番薯湯、可可、巧克力、奶酪及叁合一咖啡是不允許在非時服用的。根據斯裏蘭卡及泰國佛教傳承,黑咖啡是許可的。
高床是指其于橫木之下的腳部高過佛陀的八指長。根據注釋,該許可的高度最高是二十七英吋,但有一些傳承則認爲最高是十叁英吋。大床並不是指大張的床,而是指其床墊裏有棉花、毛製的床墊厚過四指寬或用有圖畫的毛製床單等等。
問21:受五戒或八戒之後,若犯邪淫或淫等戒,要如何忏悔?未來可否再受五戒、八戒或出家戒?若修行是否能夠證得禅那與道果?
答21:他不需要忏悔,而只需要重新受戒。他可以出家爲沙彌或比丘,也能夠證得禅那及阿羅漢果,就好像在出家前殺了許多人的指蔓,在成爲比丘之後仍然能夠證得阿羅漢果。
問22:犯四根本戒之一的比丘,成居士後,可否受五戒、八戒等?若修行是否能夠證得禅那與道果?
答22:他可以受五戒或八戒,若修行的話也能夠證得禅那與道果。
問23:已經犯了波羅夷罪的比丘是否可以受戒爲沙彌?
答23:若他在犯了波羅夷罪之後即刻透露該罪,他就可以受戒爲沙彌。但若他覆藏該罪一段時間,並且參與誦戒等,他就不能受戒爲沙彌。
問24:若比丘或比丘尼犯了僧殘罪之後,對一位比丘或比丘尼透露該罪,但還未實行摩那埵及出罪。若修行是否能夠證得禅那與道果?
答24:不能。但若他(她)已經開始實行別住或摩那埵,他就能夠證得禅那與道果。
問25:若比丘或比丘尼犯了僧殘罪之後,對一位比丘或比丘尼透露該罪,但還未實行摩那埵及出罪就還俗。這種人是否可受五戒與八戒?若修行是否能夠證得禅那與道果?
答25:他(她)可以受五戒或八戒,若修行的話也能夠證得禅那與道果。但若他重新受戒,之前所犯的僧殘罪依然有效,所以他必須實行別住或摩那埵兩者,或者若不曾覆藏該罪的話則只實行摩那埵。
問26:造了五逆罪之一者,是否可受五戒與八戒?
答26:可以。阿阇世王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在犯了弒父罪之後才成爲虔誠的佛教徒及持守五戒。
問27:禅師慈悲爲我解除疑慮及不安好嗎?有時在禅修時想起在過去曾經造下的罪業,而無法專注于業處。我不知該如何是好。甚至會認爲我這罪大惡極的凡夫無藥可救,與止觀禅修無緣。請問禅師我仍然可以修止觀嗎?是否還能證悟道果及涅槃?該如何去除我內心的這個結?
答27:若不曾造過五逆罪之一,你就還可以在今世成就禅修。
在《相應部注》裏有一則有關彌拉戛的故事。彌拉戛是一個獵人,有一天當他在森林裏打獵的時候,因感到口渴,所以就去一間寺院找水喝。去到樹下的水缸前,他看到它們全都是空空沒水的。當時有一位大長老在寺院的庭院裏掃地,所以他就走上前向該大長老說:「比丘,你吃別人供養給你的食物,但你非常懶惰,竟然不把水缸裝水。」聽了這些話,那大長老感到很奇怪,因爲他在掃地之前,已經把水缸裝滿了水。他走到那些水缸前,看到它們都裝滿了水。那時候,他即刻想起舍利弗尊者的弟子羅剎戛提舍尊者的故事。
在迦葉佛時代,羅剎戛提舍很生氣地把某位施主供養給一位阿羅漢的食物倒掉。由于該惡業,他死後投生到地獄裏。脫離地獄之後,他投生到某個漁村裏一個漁夫妻子的胎裏。在他入胎的那一刻開始,整個村子裏的所有漁夫都捕不到魚。當他七歲大時,他的母親把他趕走了。舍利弗尊者看到了這個窮男孩,就把他收爲沙彌。由于擁有足夠的波羅蜜,不久之後羅剎戛提舍尊者就成爲了一位阿羅漢。然而他不曾獲得足夠的食物吃。托缽時,信徒所供養的食物一掉入他的缽中就自動消失了。
有一天,舍利弗尊者知道羅剎戛提舍尊者會在當天般涅槃,而想要讓他在般涅槃前能夠吃飽一餐。所以在托得食物之後,他就把食物送回寺院給他。然而那些食物一放進羅剎戛提舍尊者的缽裏就消失了。所以舍利弗尊者再出去托缽,而獲得了用蜂蜜、糖、麻油及奶油製成的藥食。回到寺院時,他用手捉住自己的缽不放,以免該藥食又消失了。如此,他讓羅剎戛提舍尊者從他的缽取食,吃了一生中唯一吃得飽的一餐。吃完不久之後,羅剎戛提舍尊者就般涅槃了。
看到那些水缸都裝滿著水,那位大長老就即刻想起羅剎戛提舍尊者的故事,因此他就用手捉著水缸讓彌拉戛喝水。看到這現象,彌拉戛心中生起了悚懼感,所以就在該位大長老座下出家爲沙彌。在修禅時,他看到以前他殺死的動物及自己所用的武器之影像,因此不能專心修禅。
當他告訴戒師說想要還俗時,該大長老就叫他撿一些含有許多水份的烏頓巴樂木,把它們放在一塊大理石上堆成一堆,然後點火燒材。然而無論該沙彌怎麼努力都燒不著那些木材。當時,大長老運用神通從地獄裏取來了一點火給沙彌…
《帕奧禅師佛學問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