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己實踐,才能活出自己的法。不是這樣的!佛陀所講的法就是爲了實踐,他是爲了我們而說的,我們沒必要另外再搞一套自己的東西。如果我們的東西跟佛陀的不一樣,就把自己的東西丟掉,佛陀才是權威!佛陀所教導的法是其智慧和覺悟的結晶,難道我們的智慧還有可能超過佛陀嗎?所以我們沒必要再去搞自己的一套,沒必要標榜自己、搞個人崇拜,我們能夠做一名合格的佛陀弟子就不錯了。
所以,如果想要讓上座部佛教植根于華人區,讓更多的華人也能學習和實踐佛陀的教法,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第一、自利,先讓自己在佛陀的教法中找到立足處,獲得法的利益。第二、利他,包括弘法,假如我們現在能夠做的話就盡量做,如果不能夠就做少一點。
7.3僧信同心致力于佛教住世
作爲佛弟子,我們能夠爲佛教所做的事情總不出兩樣:
第一、住持佛教,第二、護持佛教。
對僧衆來說是住持佛教,因爲僧衆是專業,除了修學佛法之外,沒必要做其他的事情。護持的巴利語爲anuggaha,意思是保護、資助。護持佛教是在家居士的責任。在家人除了宗教生活之外,還有家庭生活、工作、交際、娛樂等等,不像出家人,除了宗教生活之外就沒有其他的生活。在家人的宗教生活只是生命的一部分,而出家人的宗教生活是全部,所以出家人住持佛教,在家人護持佛教。護持佛教又有兩種方式:一、財物的護持,二、服務性的護持。財物的護持就像一般的施主那樣做布施供養,服務性的護持是爲道場做服務,做淨人,做各種操作性的事務。
佛教的住世,住持及護持這兩方面都需要。如果只有住持沒有護持,就好像一間學校只有校長沒有學生,一間公司只有老板沒有職員。而只有護持沒有住持也不行,就好像軍隊沒有將領,群龍無首。所以,唯有住持與護持相互結合,佛教才能完整地保持和傳承下去。
8. 結語與勸勉
《上座部佛教植根于華人區的叁階段》這篇文章大家自己看,我在這裏只是與各位分享一些心得。如果聽了剛才的分享之後再來看這篇文章應該更好理解,我就不再重複講這些了。
不過,我還是希望想要學習與實踐上座部佛教的弟子們,眼光放長遠一點,不要只著眼于現前。眼光放長遠有幾層意思:
第一、不要急功近利。我們剛才講到,佛教傳進中國經曆了五、六百年才走向獨立,假如我們現在能用一百年的時間,讓更多的華人了解上座部佛教已經很不錯了。
第二、修學上座部佛教要考慮佛陀教法的完整性,要上承下續。上承是繼承兩千多年來的傳統;下續是要往後代傳續下去,而不要讓上座部佛教在我們這一代華人中劃上句點。我們現在也算是第一代,第一代做好了,後來的人將會很順利。如果第一代人對教法已經扭曲了,後來的人將會很吃力。所以我們要看得更長遠。
第叁、現在越來越多人逐漸對上座部佛教感興趣,所以有很多人已經去或者希望去緬甸、斯裏蘭卡、泰國去求學、求法。對于這些求法者,大致可分爲兩類:1、有機會前往南方上座部佛教國家求法修學,但他們畢竟是少數。2、大部分時間生活在華人區,只能短時間前往南方佛國,或者偶爾參加禅修營。這一類人占了絕大多數。對這一類人來說,他們大多數還沒辦法投入時間去學習和實踐上座部佛教,或者即使有機會短時間前往南方佛國求法,回來之後很快又被世俗生活所淹沒。難道這些人就不想學了嗎?就不能繼續學了嗎?要學!應該學!也應該要讓他們繼續、深入!讓更多的後來人了解和深入上座部佛教的責任就落在第一批求法者身上。還有一點必須考慮的是,雖然現在很多人到南傳佛國去求法修學,但是他們總得落葉歸根吧!或者說他們總得把所修學的法帶回到華人區吧!所以我們應該眼界放大一點。
如此,上座部佛教在華人區植根與傳播是遲早的事。我們在座每一位都可以隨喜、參與、促成和支持這件事。
因此,我們現在和今後應該在叁方面多下功夫:
第一、譯介經典與著述。
第二、學習叁藏義理。
第叁、實踐止觀禅修。
做這些事情要有長遠心。要慢慢來,一點一滴地做,積沙成塔,集腋成裘,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這樣的話,就能讓更多的華人接觸和了解上座部佛教,繼而學習和實踐佛陀的教導。
今天,後學跟大家分享到這裏,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問題與回答
問題:請問北傳佛教和南傳佛教兩者之間要如何互相交流、互相融合?
回答:南北傳佛教之間的互相交流是必要的,但融合卻不一定。互相交流與了解是爲了互相尊重、共存,共同弘揚佛法;不互相融合是爲了保持各自的傳統與特色,沒必要把南北傳佛教硬是混雜在一起。就好像兩兄弟,你有你的家,我有我的家,只要彼此都在一個大家庭中,就沒必要強求說:“因爲你們是兩兄弟就不能分家,分家就是忤逆。”
同時,希望在座各位無論學習的是南傳佛教或是北傳佛教都好,你學習的是北傳佛教,請不要貶抑南傳佛教;學習的是南傳佛教,也不要批評北傳佛教。不懂得尊重他人,就是叫他人不要尊重自己。希望人家尊重,就要學會尊重他人。所以不要隨便批評別人。
瑪欣德尊者(學院常任師長)
講于第二期法工成長營 2010-3-1
王寶昭筆記
《如何使上座部佛教植根于華人區》全文閱讀結束。